收藏 分享(赏)

2011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检测: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17238 上传时间:2024-05-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8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检测: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1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检测: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1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检测: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1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检测: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1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检测: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2011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检测: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2011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检测: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2011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检测: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单元检测)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1956年全国高考的作文题是“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下列事件不可能发生在这个“幸福的年代里”的是()A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B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C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D“一五”计划即将完成【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是1958年提出的,不是1956年。【答案】A2(2009年盐城模拟)下图为新中国建国后某一时期的漫画,名为刻舟称瓜。这幅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大跃进”运动 B人民公社化运动C“文化大革命”运动 D真理标准大讨论【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理解能力。图片比较形象地反映了“大

2、跃进”时代的浮夸风,是“左”倾错误在经济建设领域内的反映,它从根本上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答案】A3(2009年江苏省淮阴中学等四校高三联考)下表为我国19571958年城乡居民人均年消费量(单位:公斤),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年份粮食植物油猪肉1957年2032.45.11958年163.51.851.55A.19591961年我国出现严重自然灾害B互助合作运动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破坏了农业生产D公私合营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析】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1958年与1957年相比,城乡居民的粮食、植物油、猪肉消费量都出现大幅度下降,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

3、原因是1958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破坏了农业生产。【答案】C4(2009年济宁市高三质量检测)1960年11月1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立即开展大规模采集和制造代食品运动的紧急指示,要求各地抓紧秋收已经完毕的时机,大规模地动员群众,采集和制造代食品。中共中央发出该指示主要是为了()A进一步发挥群众的主观能动性B进一步丰富人民物质生活C进一步调动集体生产的积极性D克服困难以渡过经济难关【解析】注意时间“1960年”。当时正是我国三年经济困难时期(19591961年),因此中共中央发出这个指示主要是为了克服困难以渡过经济难关。【答案】D51961年五六月间,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工作会议,决定

4、在三年时间内减少2 000万城镇人口。其主要目的是()A增加农村地区的劳动人口B缓解城镇地区的粮食供应困难C提高农村人口的文化素质D培养城镇青年艰苦朴素的作风 【解析】19591961年中国经济出现严重困难,粮食供应也面临严重困难,所以当时政府有此决策。【答案】B6学习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的相关知识以后,有四位同学分别以“19561966年的中国经济”为主题作了演讲,你认为下列标题哪一个更具历史洞察力()A失误不少,总体向前 B失误太多,总体停滞C失误较少,直线上升 D没有失误,总体向前【解析】19561966年是新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这期间虽然有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运动

5、这样的严重失误,但经济发展总体上还是向前的。【答案】A7建国以后,我国人民对时间的掌握方式发生着变化,有这样的说法:20世纪50年代看天上(太阳),70年代看墙上(挂钟),80年代看手上(手表),90年代看腰上(BP机),21世纪看手机。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A我们人民生活习惯发生了变化B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发生了变化C我国的轻工业发展很快D我国人民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从太阳、挂钟、手表、BP机到手机说明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答案】B8(2009年潍坊期中)图是某同学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时发现的一幅宣传画,他对图中的“社员”不理解,请你告诉他图中的“社”指的是()A农

6、业合作社B公私合营的生产组织C人民公社的生产组织D包产到组的乡镇基层组织【解析】注意图片下方的时间1956年,这个时期正在进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农业合作社是改造中的主要形式,故选A。B项中的公私合营是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时实行的措施。C项中人民公社是在十年探索时期(19561966年)实行的,具体是在1958年开始实行的。D项包产到组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的措施。【答案】A9(2010年安徽部分重点中学联考)19621965年,我国国民经济逐渐恢复,在此过程中城镇出现了集市贸易,农民重新有了自留地,不少农村甚至开始了包产到户。这些现象说明了()A中央已经纠正了右倾错误B中央开始进行农村

7、经济体制改革C“调整”在农村取得了一定成效D当时的农村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解析】由题干的时间“19621965年”可知,当时我国正处于国民经济的调整时期,谈不上农村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排除D;A不符合史实,排除;B是1978年后发生的,排除。【答案】C10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首先是在()A国有企业 B大中城市C沿海地区 D农村地区【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先后顺序,解答的关键是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过程。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全国广大农村展开并取得突破性进展,直接推动了以国有企业为重点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答案】D11

8、(2010年福建部分重点高中期中联考)图反映的我国某时期的经济特征是()A计划经济B新民主主义经济C国家资本主义经济D市场经济【解析】由材料中“最高指示”“要斗私”“革命委员会”“1969年”等信息可以看出当时正处于“文革”时期,“过期作废”则体现了计划经济分配制的特征。【答案】A12(2009年济宁市高三质量检测)1984年,在国庆的游行队伍中,农民开着拖拉机,载着“联产承包好”的牌子通过天安门广场。农民从联产承包中得到的最大实惠是()A获得了土地的所有权B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C获得了劳动产品的所有权D获得了一切生产资料所有权【解析】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从而调动

9、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答案】B13(2010年安徽两地联考)下图反映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产业结构的变化。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农业基础地位的下降 B人口增长速度放缓C改革开放与科技进步 D借鉴西方国家经验【解析】由材料可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第三产业得到较大发展,而第三产业的发展又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答案】C14从下表中,能得出的正确的历史信息是()1953198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时间年均增长率(%)19531957年4.519581962年4.319631965年11.119661970年3.919711975年4.019761980年5.119811985年8.1

10、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A19581962年,表中数据表明,当时的农业政策没有出现失误B19661975年,表中数据表明,当时党的工作以经济建设为重心C19631965年,农业增长较快,是因为国家调整了农业政策D19811985年,农业增长较快,是由于对外开放政策的推动【解析】1958年出现了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运动这样的失误,排除A;19661975年是“文革”时期,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排除B;20世纪80年代的农业增长主要得益于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排除D;19631965年的农业增长,主要得益于三年经济困难后的经济政策调整。【答案】C15近几年来,海南岛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发展热带

11、高效农业、旅游业、高新技术产业等,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海南岛在成为经济特区前()A经济建设以吸收和利用外资为主B经济活动以市场调节为主C实行多元化经济所有制形式D经济管理权限是有限的【解析】A、B、C都是在海南岛经济特区建立之后才出现的。在经济特区建立之前,海南岛的经济管理权限是有限的。【答案】D16下列有关经济特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经济特区等同于“一国两制”下的特别行政区B特区“特”在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方法C我国最后建立的一个经济特区是海南D建立经济特区是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解析】该题关键要弄清“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的主要区别。前者只是在经济上享有特殊政策,在别的方

12、面与其他地区相同;后者除外交权和国防权外,享有高度的自治权。【答案】A17(2008年沈阳统考)1958年,中央政治局北戴河会议通过决议:1958年的钢产量要达到1 070万吨。为此,开展“大跃进”运动,主要造成了()A自然资源的严重破坏B农民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害C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D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解析】“大跃进”主要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同时“以钢为纲,全面跃进”使得小高炉遍地开花,浪费了不少资源,还影响到农业生产。B项主要是由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的,D项是其直接的结果,只有C项符合题意。【答案】C18.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A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13、B招商引资走出国门C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解析】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是为了进一步发展我国的生产力,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所以C项属于对外开放的目的。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不是对外开放的目标,所以A项不正确;B、D两项相对于C项来说,都是措施、手段,而不是根本目的。【答案】C191987年一家日本跨国公司决定考察我国辽宁省的某一城市,并在当地投资设厂。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他们考察的城市是()A大连 B秦皇岛C沈阳 D烟台【解析】四个城市中,大连和沈阳属于辽宁省,其中大连属于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答案】A202004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首次突破万亿元,世界

14、排名升至第三位。年实际利用外资额从1979年的30.6亿美元增至2004年的606.3亿美元。世界五百强跨国公司已有450家落户中国。就中国内部环境而言,造成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世界经济一体化步伐加快我国对外开放政策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各国经济联系密切,谋求合作共赢A BC D【解析】是国际环境,是国内环境。【答案】A二、非选择题(第21题13分,第22题16分;第23题13分,第24题18分,共60分)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大会(中共八大)正确地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了党在今后的根本任务。刘少奇的政治报告,不仅系统地论述了以论十大关系为中

15、心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而且进一步提出和解决了一系列战略问题。大会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明确指出:我们党已经领导人民取得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全面的决定性的胜利。胡绳中国共产党七十年材料二脚踏黄河水倒流,搬来泰山做枕头;决心苦战十五年,赶上英国不发愁。材料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共八大认为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什么。怎样才能解决这一主要矛盾。(6分)(2)材料二、三反映的事件对经济建设造成了怎样的严重后果?(3分)(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20世纪5070年代我国的经济建设历程中,我们可以得到的经验和教训。(4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建国后到改革开放

16、前这一段时间内,党和国家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探索与失误。对于经济建设中出现的失误,学生一定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出失误背后隐藏的规律,并从中总结出经验教训。【答案】(1)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解决方法:发展生产力。(6分)(2) 后果: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农民生产积极性降低;19591961年出现严重的经济困难。(3分)(3)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认清主要矛盾,防止阶级斗争扩大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认清国情,实事求是等。

17、(4分)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面是反映20世纪50年代中国社会的两幅图片材料二最近,浙江省永康市的荆山夏村一些村民向“新华视点”记者投诉,被永康市列为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的荆山夏村,不顾村民们反对,拆迁旧屋占用良田,统一建造村民别墅工程。首批已封顶但尚未完工的111幢别墅群,耗资8 000多万元,因存在严重质量问题成了烂尾楼。新华社杭州2006年5月16日电材料三2008年10月12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圆满闭幕。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性文件。这次全会的一个引人注目的亮点是党的十七大代表

18、中从事农业、农村工作的剖分基层同志和研究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部分专家、学者也应邀列席了会议。新华社(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两次运动?其出现的根源是什么?(4分)(2)通过材料二,指出当前新农村建设应注意克服哪些问题?(4分)(3)结合材料三,你认为当前新农村的建设应注意解决好哪些与农民和农村切实相关的问题?(8分)【解析】第(1)问应结合材料一指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左倾错误泛滥的结果,第(2)问应注意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指出新农村建设中应克服的问题,第(3)问应根据自己的理解,说明应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答案】(1)“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根源:“左”倾错误。(4分)(

19、2)脱离群众,不实事求是,工程质量不过关,贪污腐败等问题。(4分)(3)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把发展农村公共事业置于更加突出的位置;逐步实现城乡经济发展的一体化新格局;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村和谐等。(8分)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793年乾隆皇帝在致英国国王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假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锦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得日用有资,并沾余润。”粤海关志材料二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还是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难总之,三十

20、几年的经验是,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邓小平材料三作为中国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浦东新区创造了多项全国第一。如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的垃圾发电厂;全国第一个保税区外高桥保税区;全国唯一一个以“金融贸易”命名和定位的开发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全国第一家知识产权法庭;第一个法律援助中心;第一台“999”市民救助电话(1)根据材料一,指出乾隆皇帝在对外贸易问题上所持的观点。这一时期,清政府在对外贸易方面采取了什么政策?产生了什么后果?(6分)(2)依据材料二,指出邓小平与乾隆的看法有何本质区别。(4分)(3)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央政府决定开发开放浦东的目的是什么?(3分)【解析

21、】本题考查的是对外开放的相关知识点,并把中国古代的闭关政策与现代的对外开放政策作了对比。学生应注意无论对外开放还是闭关锁国,都与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有关,且今天的对外开放还与经济全球化这一趋势有关。【答案】(1)观点:中国物产丰富,不需要进行对外贸易,中国进行对外贸易是对外国的恩惠。政策:闭关政策。后果: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拉大了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差距。(6分)(2)区别:邓小平认为必须长期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乾隆认为没有必要对外开放。(4分)(3)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2分)24阅读下列材料:60个春

22、秋弹指一挥间,中国经历了沧海桑田。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十一五”规划,富国强民的梦未变,远征不畏坎坷的决心未变。变化的,是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是我们党执政治国方略的日益完善,是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是人民生活的巨大改善。 下面是中国青年报特别报道:变迁: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的主题词摘要:中国青年报2006年3月20日请回答:(1)“一五”计划期间为什么要特别强调“工业增速”?(2分)(2)“二五”计划期间,“大跃进”为什么最终导致了“大倒退”?(4分)(3)“六五”计划期间,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采取的主要形式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要实现的共同目标是什么?“六五”计划期间,对外开放

23、又取得了哪些新的进展?(6分)(4)“八五”计划期间,邓小平南方谈话从理论上主要解决了哪一根本问题?我国改革开放的重心从此发生了怎样的改变?(4分)(5)“九五”期间召开的中共十五大又作出了怎样的重大决策?(2分)【解析】解答本题要围绕每一个“五年计划”的不同时期和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分析、思考,着眼于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认识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答案】(1)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奠定工业化的基础。(2分)(2)“大跃进”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左”倾错误严重泛滥,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4分)(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扩大企业自主权;搞活经济,发展生产力;开放沿海14个城市、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6分)(4)社会主义本质和“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问题。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分)(5)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提出以公有制 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