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巴斯德征服狂犬病课型:合作探究+自我展示总课时:两课时学习小主人:学习目标:1.会认“菌”“枢”“疫”等8个生字,会写“助”“畜”“魔”等1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残酷”“孜孜不倦”“无所畏惧”“忧心忡忡”等词语。2.朗读课文,弄清巴斯德征服狂犬病的原因和过程,体会巴斯德在给小男孩儿治疗过程中的心情,进而体会科学家崇高的责任感。(重点)3.学习科学家献身科学、造福人类的崇高品质。(难点)第一站自主预习,学能闯关1.认真读课文,把读不准的字标上拼音,并记下来,把不会写的字、词在预习本上多写两遍。2.再读课文,把字音读准确,把课文读流利,还要记得画下好词好句。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做批
2、注(我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完成后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第二站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浏览课文,我知道课文是按照_顺序叙述的。首先介绍了巴斯德是法国著名的科学家,微生物学的创始人,然后讲_,接下来重点讲述了_,最后赞扬了巴斯德_的崇高精神。2.再读课文,我能给课文划分层次,并能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_第三站合作交流,强化感受一、学习课文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1.自由朗读第2、3自然段,我知道巴斯德发起对狂犬病进攻的原因及后来他是怎样做的。 2.读读第3自然段的两个问句,我知道这两个句子在文中的作用。_二、学习课文第三部分。(第412自然段)1.快速浏览课文,我知道这部分讲了一个什么样
3、的故事。_2.我能画出表现巴斯德情感的句子,并能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巴斯德当时的心情:(犹豫)( )( )( )( )( )。第四站达标检测阅读短文,回答问题。青霉素的发现 1928年9月的一天早晨,英国伦敦圣玛丽医院的细菌学家弗莱明像往常一样,来到了实验室。 在实验室里一排排的架子上,整整齐齐地排列着链状球菌、葡萄状球菌等有毒细菌。弗莱明力图找到一种能消灭它们的理想药品,但一直没有成功。 当弗莱明逐个观察细菌的变化时,却发现葡萄状球菌的培养基发了霉,长出一团青色的霉菌,助手说:“这是被杂菌污染了,我倒掉吧。”弗莱明却仔细地观察起来,他惊奇地发现:在青色霉菌周围的葡萄状球菌全死了,留下了一圈空
4、白。难道这种青霉菌能把葡萄状球菌杀死吗?他立即把青霉菌放进培养基中培养。 几天后,青霉菌明显繁殖起来。于是弗莱明进行了试验:分别用一根线蘸上白喉菌、链状球菌、炭疽菌,并放进青霉菌的培养器中,几小时后,这些细菌很快就死亡了。但它对大肠杆菌和伤寒菌毫无杀伤力。把培养基中的青霉菌稀释800倍后,对葡萄状球菌和肺炎菌的杀伤力仍然存在,这是当时人类发现的最强有力的杀菌物质了。 1929年6月,弗莱明把他的发现写成论文发表,他把这种杀菌物质称为青霉素。1.判断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青霉素(s) 细菌(jn) 仍然(rn) 物质(zh)2.弗莱明发现青霉素似乎是偶然的,其实这是他细心( )的必然结果。3.青霉素是医学史上的重大发现,它解除了人民的疾苦,你想对弗莱明说些什么?_参考答案第四站:1.s jn rng zh 2.观察 3.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