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时训练类文阅读13 小英雄雨来.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16958 上传时间:2025-11-04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5.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时训练类文阅读13 小英雄雨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时训练类文阅读13 小英雄雨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时训练类文阅读13 小英雄雨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类文阅读-13 小英雄雨来雨花石1946年夏天,天快亮了,一辆汽车在雨花台的一个荒岗上停了下来。从车上推下来一个被绑着的人。这人浑身是血,但脸上的神色依然是那样的坚定。突然,从敌人的刺刀丛中推出来一个十来岁的小男孩。这男孩一看被绑着的是自己的爸爸,就一下子扑到爸爸身上。敌人恶狠狠地把小男孩从他爸爸身边拉开,威胁道:“你爸爸已经死到临头了,只要你让他交出地下党的名单,他就可以不死;不然的话,连你的小命也保不住!” 小男孩没有说话,他倔强(jing qing)地瞪了敌人一眼,走到爸爸跟前,紧紧搂住爸爸:“爸爸,我永远爱你!”爸爸欣慰地看着自己的儿子,望着东方黎明的曙光说:“孩子,黑暗就要过去,天就

2、要亮了。”父子俩向敌人投去一瞥轻蔑的目光。 敌军官恼羞成怒,下令开枪。枪响了,爸爸倒在血泊(b p)之中,小男孩被敌人拖走了。 这天晚上,这个小男孩在敌人的拷打下,什么也没说。敌人没办法,只好把他推出监狱大门。他摸黑来到雨花台,在爸爸牺牲的地方,摸呀摸呀,摸到了一块雨花石。第二天,他带着这块染着爸爸鲜血的雨花石,找到了党组织,当上了一名地下小交通员。 1.在文中的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读音,画“”。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犹豫( ) 敬重( ) 笑眯眯( )3.画线句子是对人物的 描写和 描写,由此可以猜测这是一位 。4.你是怎样理解“黑暗就要过去,天就要亮了”这句话的?5.革命战争年代,涌

3、现出了无数像短文中的小交通员一样的小英雄。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小英雄的故事?【参考答案】1.jing p2.坚定 轻蔑 恶狠狠3.外貌 神态 遭受酷刑的革命者4.示例: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就要结束了,全国就要解放了,我们就要胜利了。5.示例:我还知道小英雄王二小、刘胡兰、雨来等。杨靖宇誓死不降1938年冬,日寇实施惨无人道的归屯并户政策,并勾结日本武装屯田移民,加强对南满抗日根据地的摧残,抗日联军的处境更加艰难。杨靖宇率第一路军一部一千四百多人,进入长白山密林中。次年,在蒙江县境与敌人战斗中受重大损失,队伍剩四百多人。 1940年1月,为解决部队给养问题,杨靖宇命部队主力北上,自己带领一支小部队东

4、进。到了最后,他身边仅有7名战士,4名负伤,在零下40度严寒中,没有一粒粮食,仅仅依靠树皮棉絮和雪水充饥,但是他与600人的日伪军顽强作战,誓死不降。伪排长赵廷喜劝降他:“我看你还是投降吧,如今满洲国对投降的人不杀头的。”杨靖宇平静地回答:“我是中国人,不能做这样的事情。如果我们中国人都投降了,咱们中国就完了。”由于叛徒出卖,杨靖宇被敌人包围,在山林中与敌人激战数日,受伤多处,后被敌人包围,在只剩下他一个人的情况下,仍毫不畏惧,顽强抗击,击敌死伤20余人,壮烈殉国。杨靖宇牺牲后,敌人残忍地剖开了他的腹部,惊骇地发现他胃肠里尽是未能消化的枯草、树皮和棉絮,没有一粒粮食,日寇无不震惊。他用鲜血浇灌

5、着和平之花,用生命捍卫了人类的正义。1.“惨无人道”的意思是 。它的近义词有 、 等。2.画线的句子写出了杨靖宇面临的困难主要有:(1) ,(2) ,(3) ,(4) 。在这种情况下,杨靖宇依然誓死不降,表现了他 的精神。 3.读一读伪排长赵廷喜和杨靖宇的对话,想一想,杨靖宇的行为和下面哪句诗表现的一样?( )A.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B.人无信不立。C.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4.想一想,当敌人看到杨靖宇的胃肠里的枯草、树皮和柳絮的时候,会想什么?5.在东北抗日联军中,有很多坚贞不屈的革命将士。除了本文中写到的杨靖宇之外,你还知道谁?请你写出两个人名来吧!【参考答案】“师”之概念,

6、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

7、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1.残酷到了没有一点人性的地步,形容凶恶残暴到了极点 示例:心狠手辣 丧心病狂2.战士少 严寒 没有粮食 日伪军人数众多 强烈的爱国主义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3.A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

8、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4.示例:他们会被杨靖宇坚贞不屈的精神而震惊,不敢相信他竟然靠着这样的东西坚持了这么多天。5.赵一曼、赵尚志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