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7讲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考试说明考查角度命题趋势1.宋明理学:程朱理学;王阳明心学。(2017江苏单科,T4)孔子思想和理学思想比较1.从时代背景、代表人物、主要观点和产生影响等方面,比较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认识两者的异同。2.梳理儒家思想发展的脉络,学会从多角度分析其在不同时代命运不同的原因。3.搜集“二程”、朱熹、陆九渊、王阳明、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的思想言论,培养史料研读的能力。(2015江苏单科,T21)理学发展的原因及其作用2.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李贽、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的思想主张;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2016江苏单科,T5)李贽的思想主张(20
2、13江苏单科,T21)儒家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和作用考点一宋明理学知识点一程朱理学1.背景(1)魏晋南北朝:佛教、道教盛行,儒学独尊地位动摇。(2)隋唐时期: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3)北宋:儒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同时又融合佛道思想解释儒家义理。2.思想主张主张代表哲学观认识论“二程”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把天理和封建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提出“格物致知”朱熹天理就是“三纲五常”;强调“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3.地位及影响(1)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备受推崇,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
3、封建专制统治。(2)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3)朱熹的学术思想还传播到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在日本和朝鲜,甚至形成“朱子学”学派。【图解历史】 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知识点二王阳明心学1.形成背景:明中期后,阶级矛盾尖锐,封建专制统治陷入危机。2.思想主张(1)社会动乱的原因是人心破坏所致,只有通过整治人心,才能挽救统治。(2)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3)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3.地位及影响: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深化理解】 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区别与联系考法1理学对儒学的发展典例 (2017江苏单科,4)孔
4、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这种解释()A.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 B.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 D.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解析孔子提出的“仁”是“克己复礼”,而朱熹是从“存天理,灭人欲”的伦理角度阐述,与孔子的本意不完全一致,D项正确;朱熹的思想以维护封建统治为目的,压抑人性,A项和B项错误;朱熹的思想是对孔子思想的发展,C项错误。答案D【方法突破】明考点孔子和朱熹的思想比较抓关键孔子的“克己复礼”是克制念头,要自省,朱熹的解释是克制私欲,两者有相通之处,但不完全一致。定方法比较类试题:一般采用排除法第一步
5、:根据题意,找出“比较点”;第二步:找出两者的异同点;第三步: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史论链接】 宋明理学的特点(1)儒学进一步思辨化。宋明理学的突出特点是思辨性,传统儒学经理学家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变成了哲学理论体系。(2)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理学所强调的义理,实质上也就是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无论是理学哲学的本体论、人性论、“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功名论,均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3)更多吸收佛、道因素。宋明理学带有明显的佛道化的特点。宋明理学更多地吸收借鉴佛教与道教的形而上学,把佛、道的禁欲主义思想吸
6、收进来,把它作为理学的核心思想,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主张。考法2宋明理学的评价史料研读史料一理学将伦理之理与物理之理、心理之理混为一体。朱子的穷学问也不是以穷学问为目的,而是以宇宙事物去证实他心中的伦理和道德。理学家的思想因其目的是“卫道”,表示其文化的保守性格他们的思想将人欲与天理对立,抹杀个人私利观,替以后专制皇权加强张本,其影响所及达几百年。今日中国民法未尽展开,仍有以道德观念代替法律的倾向,也不能与宋儒无关。黄仁宇现代中国的历程史料二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之说。天理是公道与良知。朱熹区分了“欲
7、”和“人欲”。欲是正常的,饥而欲食,渴而欲饮,这是正常的欲。朱熹要灭的是“人欲”,又叫“物欲”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应当根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洪映萱另一种声音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1.史料一中“与物理之理、心理之理混为一体”“不是以穷学问为目的,而是以宇宙事物去证实他心中的伦理和道德”“将人欲与天理对立,抹杀个人私利观”等信息,体现了史学家黄仁宇对中国古代理学缺陷的论述及对中国社会影响的认识。2.史料二介绍了朱熹创立儒学的时代背
8、景,区分了“欲”和“人欲”的不同,从侧面指出了理学的进步之处:具有忧患意识,关注国家政治;崇尚道德;主张力行,具有务实倾向。根据史料一,学者黄仁宇认为理学的一系列缺陷导致了中国传统文化怎样的特点?并根据史料归纳理学对后世的影响。提示:(1)特点:中国传统文化性格保守。(2)影响:为皇权专制提供了理论依据;以封建道德代替法律,影响了中国近代法制化的进程。史论归纳全面评价宋明理学(1)理学家们注重民族气节和做人品德,如自我节制、发奋立志,以天下为己任等,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起了积极作用。(2)理学家们致力于社会道德的教化工作,如长幼有序、男女有别的等级伦理,怜贫恤寡、扶助乡里的社会道德,勤俭节约、
9、恪守本分的个人品格。(3)三纲五常在理学的推动下,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天经地义的伦理道德与行为规范,它压抑、扼杀了人的自然欲求,不利于社会的发展。(4)宋明理学成为官方正统哲学,影响了后世六七百年,对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起了重要作用。考点二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知识点一李贽的离经叛道1.背景(1)政治:明朝后期,中国社会内在矛盾空前尖锐。(2)阶级:江南一带的市民工商业者已有相当强的经济实力。(3)思想:道学家为抬高自己,把孔子奉为神圣。(4)个人:目睹官场的黑暗和道学家的伪善。2.主张(1)破除对儒家经典的迷信,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2)批判“存天理,灭人欲”的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3.影响:一
10、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知识点二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代表主要思想作用黄宗羲(1)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2)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3)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对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推动作用顾炎武(1)提出“经世致用”思想(2)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王夫之(1)世界是物质的,事物是客观存在的(2)物质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3)事物是可以认识的(4)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易错易误】 明清进步思想并未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明清时期的主流思想仍然是理学和心学,主要原
11、因是当时政治上君主专制;经济上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思想上文化专制。考法1李贽的思想主张及评价典例 (2016江苏单科,5)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狂狷之士: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儒帽裹僧头”,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由此可见,李贽()A.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B.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C.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D.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解析由“怪异服装”“收女弟子”可知,李贽的行为与传统观念格格不入,故C项正确;A项是对材料的错误解读,排除;当时妇女的地位并未发生改变,B项错误;D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答案C【方法突破】明考点李贽的思想主张抓关键“儒帽裹僧头”,穿着亦僧亦
12、儒的怪异服装;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说明他的反叛和“离经叛道”思想。定方法评价型选择题:侧重对历史概念、历史观点和历史结论等进行分析、判断和评价,不着眼于“是什么”,而着眼于“为什么”。所以需要坚持正确的立场。【史论链接】 李贽的思想主张(1)主张个性解放,思想自由。(2)提倡人类平等。(3)反对封建礼教。(4)反对理学空谈,提倡功利主义。(5)“至道无为”的政治理想。考法2明末清初进步思想的主要特点及评价典例 (2018江苏宿迁模拟)东方网曾载文评价明清之际一位思想家说:历史证明,维新派的“兴民权”,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无不受到思想的影响。即使在当代中国,的思想对天下观与法治观、社会公仆观、
13、权力制约观等依然具有现实意义。文中中的内容应该是()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解析李贽作为明代的思想异端,主要是否定孔孟学说的权威,故A项错误;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涉及了天下观与法治观、社会公仆观、权力制约观等,故B项正确;顾炎武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故C项错误;王夫之提出气元论,含有朴素唯物主义观点,故D项错误。答案B【方法突破】明考点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特点抓关键材料信息“天下观与法治观、社会公仆观、权力制约观等”与黄宗羲思想相符。定方法填充型选择题:命题者多数会在备选项的表述上采用混淆手法,或以偏概全,或以末代本、因果倒置。由于此类题多考查历史教材上的隐性知识,所
14、以在做题时多采用逻辑推理法,即结合相关的知识结论来判断选项是否符合题意。【史论链接】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特点和评价1.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特点(1)反传统、反教条。李贽指出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他还提出男女平等和“万物皆生于两”的观点,令维护名教传统的士大夫们十分惊惧。(2)反封建专制,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黄宗羲提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的结论;顾炎武提倡“众治”,反对“独治”。当时的思想家还提出了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这些思想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产生了一定影响。(3)提倡“经世致用”。他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致力于社会变革,力图扭转明末不切实际的学风。(4)反
15、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他们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张。2.对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评价(1)进步性:明清之际的四大思想家,在批判地继承传统儒学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观点。这些思想是在明清封建社会走向衰落背景下产生的,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具有解放思想和民主思想启蒙的历史进步性。(2)局限性: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未明确提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也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在根本上有别于西欧的启蒙思想,不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总之,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对当时的封建专制起了一定的冲击作用,但无法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随堂演练预测考点一宋明理学1.(2018南通、扬州模拟)吕思勉评
16、价古代某思想家时说,他于致用之学,以及孔门的经,极意考究。他要把天下的物,格得“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后“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该思想家应是()A.董仲舒 B.朱熹 C.王阳明 D.李贽解析材料中“把天下的物,格得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后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表明主张“格物致知”认识天理,故B项正确。答案B2.(2017南京期初摸底)“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这段话意在强调()A.知行合一 B.致良知C.格物致知 D.心外无物解析材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
17、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主张学习者接触天下万事万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进一步探究,以彻底认识万事万物的原理。这与用良知指导自己的行动无关,故A项错误;这与恢复自己内心的良知无关,故B项错误;这符合程朱理学格物致知的主张,故C项正确;心外无物属于陆王心学的主张,故D项错误。答案C3.(2018扬州中学考前质检)古代某学者说:“我今说个,正要人晓得,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发动处有不善,就将这不善的念克倒了。须要彻根彻底,不使那一念不善潜伏在胸中,此是我立言宗旨。”该学者和填入材料中“”里的文字最有可能是()A.董仲舒:天人感应 B.朱熹:格物致知C.王阳明:知行合一 D.顾炎武:经世
18、致用解析材料中“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反映出该学者先知后行、知行合一的思想。故C项正确;A、B、D三项与材料主旨不符,错误。答案C4.(2017苏州期初调研)中国古代某思想家说:“求诸心而得,虽其言之非出于孔子者,亦不敢以为非也;求诸心而不得,虽其言之出于孔子者,亦不敢以为是也。”该言论()A.主张格物致知 B.禁锢了人们的思想C.强调“心外无理” D.否定儒学的正统地位解析该则材料,通篇强调的都是一个“心”字,主张“心外无理”,很明显是陆王心学的唯心哲学观点,该哲学流派在方法论方面的主张是“致良知”和“发明本心”,而“格物致知”则是程朱理学的方法论主张,故A项错误;陆王心学强调人的主观意
19、志的作用,较先前的程朱理学更有助于人们思想的解放而非禁锢,故B项错误;“心外无理”是陆王心学的哲学主张,故C项正确;陆王心学亦是对儒学的一种继承和发展,真正否定儒学正统地位的是直至进入近代社会的新文化运动,故D项错误。答案C考点二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5.(2017如皋调研)传习录载:“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该材料体现了这位思想家()A.反对迷信权威 B.反对封建礼教C.抨击君主专制 D.提倡经世致用解析据材料“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
20、也”可以得出这位思想家反对迷信权威,故A项正确。答案A6.(2017盐城模拟)吴晗历史的镜子中提及“他晚年游历北方时,有和过去知道不符合的,就立刻检书查对,力求记载的真实,他这种从实际出发,研究当前现实的学风,一反那个时代空谈性命,不务实际的学风”。材料中的“他”()A.认为探究“理”,只需内心反省即可得到天理B.主张限制君权,学校成为决策是非的最高机构C.关注实地的调查和国计民生,富有时代责任感D.提出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解析“他这种从实际出发,研究当前现实的学风,一反那个时代空谈性命,不务实际的学风”指的是经世致用的主张,他是指顾炎武,认为探究“理”,只需内心反省即可得到天
21、理是王阳明的主张,故A项错误;主张限制君权,学校成为决策是非的最高机构,是黄宗羲的主张,故B项错误;关注实地的调查和国计民生,富有时代责任感是顾炎武的主张,故C项正确;提出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是王夫之的主张,故D项错误。答案C7.(2018南通、扬州、泰州三市模拟)宋明理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朱熹集中了前人(特别是程颐系统)的儒学研究成果,形成了新儒学体系。他把大学中所说的“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理论根据,构建上自皇帝下至各个家庭的一整套周密的社会秩序。他编著四书集注,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四书,使
22、理学透过四书而深入人心。他通过编撰童蒙须知等启蒙著作,对儿童的衣着、饮食等日常行为都作了道德规定。比如,穿衣要颈紧、腰紧、脚紧。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材料二程朱一派专在士阶层中求发展,终于成为新儒家的正统。直到王阳明出现后,陆王才真正能和程朱分庭抗礼。王阳明的“致良知”教以“简易直接”为特色,是和朱子“格物致知”的理论长期奋斗而获得的。他认为“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因而打破了朱子“读书明理”之教在新儒家伦理和农工商贾之间所造成的隔阂。王阳明以来有“满街都是圣人”之说,新儒家伦理因阳明学的出现而走完了它的社会化的历程。摘编自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请回答:(1)据材料一分析朱熹学说形成的原因,概括朱熹推
23、广儒学的路径。(2)据材料二,比较王阳明学说与朱熹学说的不同点,归纳王阳明思想的社会意义。(3)据材料一、二,分析宋明时期儒学发展的主要趋势。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如何才能更好地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解析第(1)问的解答基本上是运用材料一提供的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和概括。“形成原因”据材料中的“集中了前人的”“治国平天下”等信息分析,“路径”即基本途径的意思,据“四书集注通过编撰童蒙须知”等信息概括。第(2)问考查比较能力,首先要依据材料的有效信息确定比较项为传播对象和认识论或修养论,“意义”据材料信息归纳即可。第(3)问的“趋势”综合材料信息及前两问的设问来推断和概括。而最后一小问的解答首先要准确审题
24、,注意试题要求是“如何弘扬”,切忌离题万里、泛泛而谈,其次要“综合材料”,尽量充分挖掘材料信息,多角度分析。答案(1)原因:儒学吸收前人思想;儒学家关注社会。路径:著书立说,阐释儒家经典;将儒学教育渗透于青少年的日常生活。(2)不同点:传播对象:朱熹:士大夫阶层;王阳明:发展到普通民众。认识论:朱熹:格物致知;王阳明:致良知(反省内心)。社会意义:有利于思想解放;有利于提高民众的道德修养。(3)主要趋势:世俗化、社会化。认识:辩证继承,创新发展;面向大众,联系实际。课后巩固检测(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5分,共75分)考
25、向一宋明理学1.(2018常州模拟)北宋理学家“二程”说:“天下之物,皆可以照理。有物必有则,一物统有一理”这表明“理”是()A.超时空的,完满的精神实体B.世界万物的总根源C.自然和社会的最高法则D.封建伦理道德之总称解析从材料“天下之物,皆可以照理。有物必有则,一物统有一理”可以看出,理是一种法则,是自然和社会的最高法则。故C项符合题意。答案C2.(2017扬州考前预测卷)明代刻书中心在福建建阳,与传统志怪小说表现鬼神、追求怪异的叙事趣味不同,建阳刊刻神魔小说通过神仙佛道的修行故事,达到教人向善的目的,与讲史小说实为异途同归,为儒教之补;公案小说还与法律文书分上下栏刊刻。这说明当时()A.
26、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小说的繁荣B.活字印刷的推广巩固了儒学的地位C.建阳刊刻神魔小说符合理学精神D.公案小说极大地普及了法律知识解析明清时期,为适应市民阶层的需要,小说创作进入蓬勃发展的阶段,但与材料中“与讲史小说实为异途同归,为儒教之补”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中“明代刻书中心在福建建阳”“建阳刊刻神魔小说”是雕版印刷而非活字印刷,故B项错误;宋明理学与材料中“通过神仙佛道的修行故事,达到教人向善的目的为儒教之补”相符,故C项正确;材料中“公案小说还与法律文书分上下栏刊刻”只是分栏刊刻,没有涉及普及法律知识,故D项错误。答案C3.(2018南京、盐城调研)董仲舒认为人性中阴阳二气化合出的“仁”
27、和“欲”皆是为了“生”。“生”并没有善恶之别,只是当“欲”过分泛滥以至于妨害了“仁”,这才称其为恶。但是程朱理学认为阴阳二气的组合不一,导致了人性的差别。这种差别使得阳气即“本心”常被阴气即“人欲”所遮蔽,进而把“人欲”归结为恶。由此可知()A.董仲舒借鉴了道教的阴阳五行说B.程朱理学否定了董仲舒的人性观C.两者皆认为人性与阴阳二气有关D.两者皆认为三纲五常为万物本源解析董仲舒把阴阳五行家等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东汉末年才出现道教组织,但董仲舒是西汉儒家的代表人物,与材料中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董仲舒认为人性中当欲过分泛滥以至于妨害了仁,这才称其为恶”“程
28、朱理学认为本心常被阴气即人欲所遮蔽,进而把人欲归结为恶”表明两者的人性观有相似之处,故B项错误;材料中“董仲舒认为人性中阴阳二气化合出的仁”“程朱理学认为阴阳二气的组合不一,导致了人性的差别”表明人性与阴阳二气有关,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三纲五常,故D项错误。答案C4.(2018泰州模拟)蒋传光在略论中国古代社会的“礼治”秩序中指出:宋明理学又进一步把社会秩序的礼等同于“天理”。具有浓厚宗教性的“礼”与统治者所宣扬的“天命信仰”“王权神授”相结合,同时也就上升为论证君主专制的合理性,从精神上对人们进行思想控制的官方意识形态。由此可见宋明理学()以“礼”为核心,构建新儒学体系是对传统儒学的继
29、承发展通过强化伦理道德来巩固统治使儒学上升为正统思想、官方哲学A. B. C. D.解析材料中宋明理学进一步把社会秩序的礼等同于“天理”,是以“理”为核心,故错误;宋明理学继承传统儒学的“礼”的思想,同时与统治者所宣扬的“天命信仰”“王权神授”相结合,发展了传统儒学,故正确;宋明理学将伦理道德上升为“天理”,从精神上对人们进行思想控制,故正确;儒学上升为正统思想是在汉武帝时期,不符合时间限制,故错误,C项符合题意。答案C考向二陆王心学5.(2018江苏苏锡常镇模拟)某思想家强调伦理认知的关键深植在道德本性之中,之所以有时会违背道德本性,是因为“物欲牵蔽”,该思想家是()A.孔子 B.董仲舒 C
30、.王阳明 D.李贽解析材料中“伦理认知的关键深植在道德本性之中”表明是心学的“致良知”;王阳明认为良知是存在于人心中的天理,是人所固有的善性,但良知往往被私欲所侵蚀,所以要努力加强道德修养,去掉人欲,恢复良知的本性,与材料中“伦理认知的关键深植在道德本性之中,之所以是因为物欲牵蔽”相符,故C项正确。答案C6.(2017徐州质检)一位学者曾对弟子说:“人胸中各有个圣人,只自信不及,都自埋倒了。”下列属于这位学者的观点的是()A.格物致知B.克己复礼C.致良知、知行合一D.天子之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解析“人胸中各有个圣人,只自信不及,都自埋倒了”是王阳明心学的主张,他的主张还有致良知、知行合一
31、,故C项正确。答案C7.(2017徐州考前打靶卷)王阳明曰:“我今说个知行合一,正要人晓得,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发动处有不善,就将这不善的念克倒了。须要彻根彻底不使那一念不善潜伏在胸中,此是我立言宗旨。”这说明心学()A.重视道德修养 B.强调格物致知C.倡导知先行后 D.主张人性本恶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以得出心学重视道德修养,故A项正确;强调格物致知的是程朱理学,故B项错误;王阳明倡导知行合一,故C项错误;主张人性本恶的是荀子,故D项错误。答案A8.(2018南通、扬州、泰州三市调研)萧公权在评述某思想家时指出:“良知学说似远承孟子,而含有打破偶像,摇动传统思想权威之倾向。朝廷官吏视为邪说
32、,东林首领顾宪成亦斥其不守礼教,一任心裁。”该思想家应是()A.董仲舒 B.朱熹 C.王阳明 D.黄宗羲解析董仲舒与材料中“良知学说”不符,故A项错误;朱熹与材料中“良知学说”不符,故B项错误;王阳明提出“良知学说”,同时材料中“东林首领顾宪成”表明是明朝,故C项正确;黄宗羲与材料中“良知学说”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C9.(2017盐城模拟)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良知致人于平等,亦即使之得自由。盖人求得心,则一切外在之标准悉丧失其威权,而言语行为皆纯由个人自决。”材料意在说明心学()A.反对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B.极大地促进了思想启蒙C.动摇了传统思想的权威D.蕴含了民主平等的理念解析材料中“
33、一切外在之标准悉丧失其威权”表明心学动摇了传统思想的权威,C项正确;A项是李贽的思想观点,不符题意;B项中“极大地”说法不准确;心学仍属传统封建儒学范畴,不具有近代社会民主平等的理念,D项错误。答案C考向三李贽的思想10.历史学家黄仁宇在谈到李贽时说:“他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材料中的“环境”特指()A.政治上封建君主专制加强B.经济上出现资本主义萌芽C.外交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D.军事上处于被动挨打局面解析材料“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说明是从政治角度阐述李贽生活的时代环境,结合明清时期政治上封建君主
34、专制加强,故A项正确;经济上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不是材料反映的信息,故B项错误;外交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材料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军事上处于被动挨打局面在材料中也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答案A11.“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这句话最符合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A.朱熹 B.李贽 C.陆九渊 D.黄宗羲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该思想家主张反对理学,批判圣人之道,主张思想自由。故答案为B项。答案B考向四清初三大思想家思想12.(2018苏州模拟)清代学者颜元评价士林风气时讥讽地说:“宋元来儒者,却习成妇女态,甚可羞。无事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他的思想,与下列哪一位学者比较接近()A
35、.朱熹 B.陆九渊 C.李贽 D.顾炎武解析颜元批评宋元以来的儒学者“无事袖手谈心性”,空谈理学。顾炎武认为空谈误国,主张经世致用,与此思想接近,故D项正确。答案D13.(2018许昌调研)有学者认为:“清初三大儒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哲学思想是对明末道德人心危机的坚强回应。他们不约而同地批评程、朱、陆、王他们全部的哲学努力,既不是什么启蒙,也不是对理学的接着讲,而是扬弃或终结理学,以呼唤儒家基本价值观念的重新回归。”从中可知()A.理学不利于约束道德人心B.清代儒学回归孔孟本源C.理学失去了传统主流地位D.儒学在危机中努力重建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时间“清初”及“对明末道德人心危机的坚强回应”“
36、扬弃或终结理学”“呼唤儒家基本价值观念的重新回归”等信息可知,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面对现实危机时对理学进行批判和对传统儒学的继承发展,故选D项。A项与史实不符,排除;B、C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答案D14.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说:“理即是气之理,理不先而气不后。”他还说:“礼虽纯为天理之节文,而必寓于人欲以见故终不离人而别有天,终不离欲而别有理也。”王夫之对“理”的阐述()承袭了朱熹的天理观体现了朴素唯物精神宣扬了经世致用观念具有个性解放的色彩A. B. C. D.答案D考向五明清之际思想特点15.苏渊雷在读史举要中写道:归根结底,社会上某种意识形态、思想体系的形成,从横的方面说,是反映一定
37、的社会经济生活,从纵的方面来说,则是继承着若干历史的传统而又显出它本身的时代特征来。文中的“纵”主要说明明清时期()A.儒学冲破了宋明理学的弊端和束缚B.儒学思想丧失了传统统治地位C.彻底抛弃了儒学的传统教条观念D.传统儒学具有承古萌新的特点解析明清儒学是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反映,这是横的角度;而从纵的方面看,明清儒学抨击宋明理学的传统、教条,但又继承先秦以来儒学的传统思想,具有反君主专制,倡导经世致用、追求个性解放等特点,具有传统向近代社会转型承古萌新的特点,故选D。明清儒学只是批判理学的空谈,并没有彻底冲破宋明理学的弊端,排除A项;“丧失了”“抛弃了”不符合史实,排除
38、B、C两项。答案D二、非选择题(共25分)16.(2018扬州模拟)蔡元培先生称黄宗羲为“东方的卢梭”,其思想充满浓厚的民本色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比之如父,拟之如天,诚不为过也。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仇,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材料二黄宗羲的民本思想与卢梭的民主思想仅一步之遥,再前进一步,它就会突破儒学的樊篱,进入民主思想的堂奥。黄宗羲的政治思想与他所处的时代是相吻合的。程志华儒学民本思想的终极视域卢梭与
39、黄宗羲的“对话”材料三黄氏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赵轶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1)据材料一,指出黄宗羲评价古今君主优劣的标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黄宗羲思想产生的经济根源。(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宗羲的民本思想与卢梭的民主思想仅一步之遥”的本质区别,并从黄宗羲所处的时代分析其思想没有“突破”的原因。(16分)(3)材料三中作者主张用什么方法评价黄宗羲思想?请用这一方法评价卢梭的民主思想。(5分)解析第(1)问,
40、第一小问,据材料一“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得出是否以天下为主;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宗羲思想产生的根源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第(2)问,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宗羲的思想是传统的儒家思想,卢梭的思想是近代资产阶级思想;第二小问,黄宗羲思想没有突破的原因从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分析,从政治、经济、思想的角度进行分析。第(3)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三“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得出评价历史人物要把他放到特定的历史环境中;第二小问,结合时代背景得出卢梭的思想是近代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他的民主共和思想构建了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直接影响美国的政治制度,他的思想也成为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思想先导。答案(1)标准:是否以天下为主。(2分)根源:商品经济发展。(2分)(2)区别:卢梭否定封建王权,是近代资产阶级的民权思想。黄宗羲只要求限制君主专制,属于传统儒家民本思想的范畴(或封建传统民本思想)。(6分)原因:君主专制统治的强化;资本主义经济萌芽及缓慢发展;文化思想专制;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或理学思想仍占主导地位)。(10分)(3)方法: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评价(历史的评价)。(1分)评价:否定专制王权,描绘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蓝图,成为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导,直接影响美国政治制度的建立。(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