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祁黄羊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人物关系,体会 “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意思。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教学难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故事中的人物关系。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1、在语文课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许多历史人物,提到越王勾践,我们会自然而然的想到一个成语呢,(卧薪尝胆)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那颗忍辱负重的心。提到林则徐,我们自然而然会想到一段历史,(虎门销烟)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那颗忧国忧民的心。2、今天老师又给你们
2、介绍一位响当当的历史人物,他的名字叫“祁黄羊”请同学们抬起手和老师一起来板书课题。(写字是身要正,心要静)“祁”字在这里是姓氏。二、新授1、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生质疑)2、要找到问题的答案,我们先要来认识一下祁黄羊。(资料简介祁黄羊)让我们随着一个关键人物祁黄羊重回那段纷争的历史。3、接下来请同学们带着刚才的疑问,自由的读一读这篇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4、课前同学们已经做过预习,现在老师检查一下大家预习的情况。出示生字:霸 伐 晋 悼 荐 慎 避。请学生读,并组词。请学生说说那些字难写,那些字易错。交流记字方法。学生再读生字。5、同学们真厉害,看来生字是难不倒
3、大家的。老师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词语,谁愿意来读读。(1)课件出示第一组词语:春秋时代 晋国 中军尉 霸主 征伐 春秋时代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大分裂的时期,这是一个弱肉强食的时代,当时全国共有100多个诸侯国,几个大国为了争夺霸主的地位,经常出兵互相征伐,可以说是烽烟四起,战火连天。晋国是当时军事力量比较强大的一个国家,中军尉是负责训练军队的大官,责任重大。现在谁能说说霸主的意思,征伐的呢?(势力最强成为首领的诸侯或国家、君主)(讨伐,出兵攻打)(2) 课件出示第二组词语:举荐 推荐 慎重 郑重 替代 接替 出示句子:1、你在军中多年,心中一定有合适的人选,你觉得谁能替代你呢?悼公只好让祁黄羊
4、在举荐一位能接替他的人。2、祁黄羊想了想,郑重的说。事关国家安危,我不能不慎重。3、你怎么会举荐他呢?主公让我推荐能替代我的人,事关国家安危,我不能不慎重。这里面隐藏着三组近义词,你能找出来吗?(3)出示第三组词语:召见 偏心眼儿 压根儿读好儿化音。拓展“压”的另一个读音。6、理清脉络(1)同学们出声的读书,我们可以感受说话人的语气和语调,默读则便于我们思考。接下来就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找找故事中给大家介绍了哪几个人物?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边读边勾画。(2)出示第四组词语:悼公 祁黄羊 解狐 祁午讲解解的两个读音。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呢?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我们来看一组填空:(1)第一次: (
5、谁)向 (谁)举荐 (谁)担任中军尉。(2)第二次: (谁)向 (谁)举荐 (谁)担任中军尉。6、这则故事是围绕祁黄羊举荐人才展开的。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第一次举荐?请学生起来朗读。第一次祁黄羊举荐谁?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第二次举荐?请学生朗读。第二次祁黄羊又举荐谁?小结:这就是祁黄羊的两次举荐。(板书两次举荐)7、那课文的1-2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点名学生说。(板书:因病辞职)8、13自然段又告诉了我们什么?请生朗读。(板书:受人称赞)9、那课文能分为几部分呢?10、你能根据板书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11、全班配合,在读课文。三、小结祁黄羊先后举荐了解狐和祁午,别人称赞他“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做事出以公心”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板书设计: 9、祁黄羊一(1-2) 因病辞职二(3-12)两次举荐三(13 )受人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