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辛集市第一中学 秦丽芬教学目标:1.揣摩意象特点,从空阔苍凉的意境去把握诗人孤独悲愤的形象。2. 了解辛弃疾的生平,讨论典故的意义,深挖诗人报国无门的愤懑根源。3.鉴赏艺术手法,景物烘托及用典。教学重点:1. 鉴赏作者登临赏心亭的背景及内心的思想感情。2. 鉴赏诗词的艺术表现手法。教学方法诵读鉴赏结合,师生提问探究结合。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 导入1.有些同学经常在作文或随笔中说愁,而我们的爷爷奶奶却不把这个“愁”字挂在嘴边,为什么呢?这种情景非常符合之前我们学过的“少年不识愁滋味”,大家还记得这首词吗?来,我们一起唤醒沉睡的记忆:少年
2、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同学们还能记起这首作品出自谁人之手吗?对,是辛弃疾,他为什么有那么多说不完道不尽的愁呢?他的愁是源自个人还是朝廷呢?今天我们就一块来了解一下这个人生活的时代怎么样?2.时势造英雄 作者生活的时代及背景我们都学过他的诗词,我们都熟悉他的文采,但他曾经驰骋疆场,率领区区50几个士兵长驱直入拥有5万多精兵的敌营,活捉了杀死自己首领的叛徒,然后风驰电掣扬长而去。当时就有人称他为“隆中诸葛”。他所创的飞虎军,虽为地方武装,但可以“雄镇一方”,“谈笑间”能让敌人“樯橹灰飞烟灭”。为什么他没能成为勇冠三军、威
3、震四方、“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一代名将,为什么他一生备受排挤、屡遭贬谪,有心杀贼,却无路请缨。我们先从他生活的时代说起,大家一块说这个人是谁?辛弃疾二、 作者详情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市)人,生于北宋灭亡十三年之后的金人统治地区。他从小就受到民族意识与爱国思想的教育,立志恢复失地,报效祖国。南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秋,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北方暴发了以耿京为首的农民起义。二十二岁的辛弃疾也组织了两千余人的抗金队伍,在济南南部山区起义,不久投归耿京领导的义军,任掌书记。绍兴三十二年,叛徒张安国杀死耿京投降金营。当时辛弃疾奉命渡江与南宋接洽联合抗
4、金事宜,归来途中闻此消息,他(史书上也说他天生一副英雄相貌:肤硕体胖,壮健如虎,红颊青眼,目光有棱。)立即率身边仅有的五十余人,飞骑闯入金营,活捉张安国,并收拢义军残部万余人投归南宋。辛弃疾南来后,正值南宋统治集团中妥协投降势力嚣张得势之时,他与之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宋孝宗乾道元年(1165),他写了美芹十论六、七年之后,再写九议他反复上书,议论恢复大计,但未被采纳。相反,他却被朝廷派去镇压南方的农民起义。辛弃疾南来后,先后任建康、滁州、江西、湖北、湖南等地的地方官吏。在任职期间,他做了一些对人民有益的好事;同时,还尽可能地为北伐做些军事上的准备工作。从四十二岁起,他先后被削职闲居达二十年之
5、久。晚年一度起用,复被削职,终于未能实现其恢复中原的宏愿而病死于铅山。终年六十八岁。写作背景这首词作于淳熙元年(1174)秋。这一年春天,辛弃疾由滁州知府改调江东安抚司参议官,得以再返建康(今南京)。这时他(已经三十五岁)南归已逾十年,壮志依然难酬,胸中充满郁愤之气。为了消愁解闷而登上赏心亭时,辛弃疾面对着大好江山,郁结在胸的“国恨”和“乡愁”触动了无限感慨,遂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豪放佳作。三、 读作品,悟形象。活动一:带着问题去欣赏1.上阕分别描写到了哪些景物?2.作者的感受怎样?3.哪些关键词可以给我们传递一些信息?明确答案:A江、山景、落日、断鸿、游子B作者的感情应是愁苦万种,万种愁苦都
6、映衬在落日余晖的夕照里,应合着离群孤雁的哀鸣,使得飘无定所的辛弃疾,此刻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凄清和冷寂。C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献愁供恨 落日 断鸿都可以给我们传递作者的情绪。活动二:“落日”“断鸿”“游子”的内涵A.落日,时光流逝感和国运衰微感。B.断鸿,孤苦无依感。C.江南游子含义北国南来;南来投闲置散,并无归属感。所有这些景物当中都寄托着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情感。活动三:诗人面对大好河山有没有感慨?有哪些动作?表达了怎样的心情?看、拍、会、登A.看“吴钩”,本是战场上杀敌的锐利武器,但现在却闲置身旁,无处用武,这就把作者虽有沙场立功的雄心壮志,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也烘托出来了。以物比
7、人,这怎能不引起辛弃疾的感慨呢?B.拍“栏杆”,是表示胸中那说不出来的抑郁苦闷之气,借拍打栏杆来发泄的意思,用在这里,就把作者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悲愤的情态宛然显现在读者面前。C.叹“无人会、登临意”,自己空有恢复中原的抱负,而南宋统治集团中没有人是他的知己。他太希望有人来帮助他解除心头的郁结,然而又有谁能来给与他慰藉呢?活动四:词的下片描写的对象变成了历史人物,那么词人写到了哪些人和哪些事呢? 张翰 乐于归隐 许汜 谋取私利 刘备 雄才大略 桓温 叹时光流逝活动五:大家一块讨论词人为什么要提到这些古人?(1) 用“尽西风,季鹰归未?” 这里,辛弃疾是借张翰来自比,自己很难忘怀时事、弃官还乡
8、。作者有家难归,结合前面所说的“游子”,这种思乡之愁怎能不激起他对金人、南宋朝廷的激愤?(2)“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刘郎在这里泛指有大志的人,这个典故用在这里是说他既不学为吃你这样的小人鲈鱼而还乡的张季鹰,也不学求田问舍的许汜,“怕应羞见”中的“怕应”二字是词人为许汜设想,表示怀疑:你这样的小人,有何颜面去见刘备那样的英雄人物?表达了对英雄的追慕,折射出了辛弃疾的雄心壮志。(3)“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中流年,即年光如流;风雨,指国家在风雨飘摇之中。“树犹如此”指辛弃疾对国事飘摇,时光流逝,北伐无期,恢复中原的夙愿不能实现的忧惧。活动六:作者看似一直没有说自己但在古人的这些
9、事例中又能看到作者的心思与处境大家想想这是怎样的抒情方式?用典,前两个是反例,后两个是正例,正反对比中我们也知道了辛弃疾的荣辱观、价值观。最后一句他自伤抱负无法实现身边有无知己可以倾吐自己的愤懑,同学们明白了他“无人会,登临意”的寂寞了吗?词人没有伤心落泪而是心里在淌血呀。活动七:小结,同学们还能记起初中阶段学过他的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大家一块儿背背,“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大家知道辛弃疾的生活时代及抱负无法实现的原因的吧?这首水龙吟意境开阔,语言大气开阔,运用了借景抒情和用典手法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四:作业布置:同学们多读多背,熟读成诵。五:板书设计上片景物:江、 山、 落日、 断鸿动作: 看、 拍、登、会手法:借景抒情下片:张翰 乐于归隐 许汜 谋取私利 刘备 雄才大略 桓温 叹时光流逝手法:用典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