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2版高三人民版历史一轮学案:第23讲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及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164146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50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版高三人民版历史一轮学案:第23讲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及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22版高三人民版历史一轮学案:第23讲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及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22版高三人民版历史一轮学案:第23讲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及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22版高三人民版历史一轮学案:第23讲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及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22版高三人民版历史一轮学案:第23讲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及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2022版高三人民版历史一轮学案:第23讲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及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2022版高三人民版历史一轮学案:第23讲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及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2022版高三人民版历史一轮学案:第23讲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及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2022版高三人民版历史一轮学案:第23讲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及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2022版高三人民版历史一轮学案:第23讲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及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2022版高三人民版历史一轮学案:第23讲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及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2022版高三人民版历史一轮学案:第23讲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及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2022版高三人民版历史一轮学案:第23讲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及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2022版高三人民版历史一轮学案:第23讲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及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2022版高三人民版历史一轮学案:第23讲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及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2022版高三人民版历史一轮学案:第23讲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及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23讲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及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1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标志: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2)内容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停止使用“以 阶级斗争 为纲”的口号,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肯定了在经济体制中权力下放的原则,坚决按经济规律办事。做出实行 改革开放 的决策。(3)意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标志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到来。2从农村到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1)农村背景: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压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

2、性。过程a开端: 1978 年12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农民自发实行包产到户。b推广:1980年,中共中央发出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文件,推动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人民公社体制也随之在全国逐步废除。意义: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2)城市原因: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依据: 1984 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讨论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a基本任务: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b中心环节:增强 企业 活力。c目标: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改革a原则: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进一步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b措施:实行各种形式的承

3、包经营责任制和厂长(经理)负责制。3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1)过程经济特区:1980年,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设立经济特区,后来又划定 海南岛 为经济特区。沿海港口城市:1984年5月,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从1985年起,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开发开放浦东:1990年4月,开发开放上海 浦东 地区,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2)格局:到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初步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邓小平“南方谈

4、话”(1992年春)(1)背景国际: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际风云变幻。国内: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一个关键时期。(2)内容:关于党的基本路线、关于改革开放的步伐、关于判断实践的标准、关于 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 的关系、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关于发展问题。(3)意义:对推进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2中共十四大(1992年10月):明确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1)召开:1993年11月在北京召开。(2)主要内容要使 市场 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

5、。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 现代企业制度 。(3)意义:勾画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使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基本原则具体化。4中共十五大(1)时间:1997年9月。(2)内容确立 邓小平理论 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指出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 非公有制经济 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3)意义:是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又一次思想解放和认识深化。5体制建立:21世纪初,中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图解历史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问题

6、情境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材料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在中国最贫困的省份,中国领导阶层开始了“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到1983年底,甚至这些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思考运用:指出材料中的“某些尝试”的内容,并分析其意义。提示:内容: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意义: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易错提醒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没有改变土地公有制,农民对土地只有使用权和经营权,而没有所有权。该制度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措施不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而是发展乡镇企业、非

7、农产业。名师点睛中国的改革从农村起步,迅速向城市推进。我国逐步确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了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归纳总结经济体制改革的四个转变易错辨析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的区别(1)经济特区的“特”是指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和经济政策。经济特区不是政治特区,仍然实行社会主义制度。(2)特别行政区的“特”是指享有特殊的法律地位和特殊的社会制度与生活方式,即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生活方式。名师点睛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改革目标看,只有对外开放才能跟踪世界先进水平,推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完成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构

8、图解史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信息提取: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逐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有重点、点线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构图解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信息提取: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的召开有力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初步形成了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格局和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新史学最新视野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再认识现代中国的农村改革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它是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指导下进行的一场伟大变革,是党和政府为克服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弊端,进行体制创新的重大举措。这场改革由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开始,经过广大农民群众在生产实践中的创造

9、,形成了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制度的广泛推行,使中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深刻地改变了当代中国的历史进程。我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选择及其获得的成功,不仅在于它适应了某种经济学的规律,而且有其深刻的文化背景和伦理成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一定意义上说,是家庭所有制与集体所有制的一种折中形式,或是集体所有制的一种大幅度的变通形式。它既保留了集体所有的最终权利,又在实际使用上赋予了家庭作为所有者的大部分权利。包产到户这种农业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的产生,极大地突破了传统经济体制的束缚,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蕴藏已久的生产力,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帷幕,

10、从而对中国的农村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主题一经济体制改革一、“时空观念”下的“历史概念”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是指按照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这一客观规律的要求,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有计划、有步骤、有秩序地对不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国民经济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进行的改革,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针对训练关于一九八四年农村工作的通知第一条规定,延长土地承包期,鼓励农民增加投资,实行集约经营;鼓励土地逐步向种田能手集中;社员在承包期内,可以将土地交给集体统一安排,也可以经集体同意协商转包。这一规定()A体现中央确立了农业集体化的路线B积极引导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C表明国家积极探索土地经营新途径

11、D推动了大规模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土地承包经营方式的改变,这属于国家积极探索土地经营新途径的表现,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而非农业集体化的路线,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D两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排除。答案:C二、“历史解释”下的“认知深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的原因、特点、发展及其实质1原因(1)人民公社体制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2)农业生产发展十分缓慢,严重影响了国家的现代化建设。(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改革开放,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方针。2特点(1)它以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为前提,坚持了农村的社会主义制度。

12、(2)它把集体统一经营和家庭分散经营有机结合起来,既发挥了集体统一经营的优越性,又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3)它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伟大创举。3发展:土地流转。是指土地使用权流转,指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即保留承包权,转让使用权。4实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质上是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的调整,是从根本上解放农村生产力。三、“史料实证”下的“问题意识”【运用史料说明问题】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史料新中国成立三十五年来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已经初步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但是必须指出,这种优越性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其所以如此一个重要的原因

13、,就是在经济体制上形成了一种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僵化的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弊端是: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1984年)要求:根据史料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年来经济建设中存在什么问题?试答:答案:僵化的模式造成政企不分,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提炼史料观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评价史料1979年12月1日,万里说:“包产到户不同于分田单干包产到户仍然是一种责任到户的生产责任制,是搞社会主义,不是资本主义。”根据万里的

14、指示,一篇名为联产计酬好处多的文章在1980年4月9日的人民日报第二版上全文刊登。文章登出之后,反响十分强烈,大部分是赞成的,但是,很多人仍对包产到户怀有疑虑。1980年春天,内部刊物农村工作通讯第2期上发表的分田单干必须纠正一文,指责包产到户是“分田单干”,违背了党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摘编自葛福东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历史轨迹与未来走向要求:完成历史结论。思考方向历史结论角度1包产到户的性质角度2包产到户的弊端试答:答案:角度1:万里明确肯定包产到户是一种社会主义的生产责任制,没有改变我国土地所有制的性质。角度2:包产到户是“分田单干”,带来社会问题。主题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时空观念

15、”下的“历史概念”1计划经济计划经济是根据政府计划调节经济活动的经济运行体制。一般是政府按事先制定的计划,提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制定合理的政策和措施,有计划地安排重大经济活动,引导和调节经济运行方向。资源的分配,包括生产什么、生产多少,都由政府计划决定。针对训练1(2020广东深圳二模)1979年3月,陈云同志在一份提纲中指出:“计划又只能对大路货、主要品种作出计划数字,因此生产不能丰富多彩,人民所需日用品十分单调。”为解决上述问题,20世纪80年代我国()A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目标B重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C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D调整优化国民经济结构解析:由材料“生产不能丰富多彩,人民所

16、需日用品十分单调”可知计划经济体制下造成生产单一物资困乏,基于此改革开放后为调动生产积极性,注重发挥市场机能,故选B项;1992年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排除A项;国有企业改革开始于1984年,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排除C项;材料并未提及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排除D项。答案:B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指通过市场的供求、价格、竞争等机制对社会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体制。它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通过价格杠杆和竞争机制,把资源配置到效益最好的环节中去,并使企业实行优胜劣汰;运用市场对各种经济信号反应灵敏的特点,促进生产和需求的及时协调。针对训练2

17、对下列表格信息,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1979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肯定是不准确的,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1984年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市场也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1992年“南方谈话”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1992年中共十四大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A对市场经济理论早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就已有定论B在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已打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C对市场经济认识不断深入是解放思想、不断探索的结果D在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已初步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解析:材料的起始时间是1979年,“文

18、化大革命”是19661976年,故A项错误;1984年提出“市场也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这没有打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表明从1979年到1992年中共十四大,中国共产党对市场经济体制的认识在不断深化,这是解放思想、不断探索的结果,故C项正确;到21世纪初,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D项错误。答案:C二、“历史解释”下的“认知深化”全面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从原因上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实践发展的客观要求。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20世纪50年代所建立起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强调国家对整个经济活动实行高度集中管理,其弊端越来越明显,日益制约

19、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改革实践的必然选择多年的改革实践证明,要使社会主义经济充满生机和活力,就必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从根本上破除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理论探索的科学结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问题,形成了邓小平理论(2)从特点上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有机融合。具体表现为: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不同经济成分还可以自愿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分配制度上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宏观调控上国家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

20、地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的优势(3)从实践意义上看:这是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加速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有利于促进社会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我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三、“史料实证”下的“问题意识”【获取史料信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历程史料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强调物质利益在调动工人农民积极性上的重要性,但是仍沿着计划经济的思路用政府的力量来调整工农轻重的比例;后来承认市场在资源配置上

21、的作用,但是强调“计划为主、市场为辅”;再到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正式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当时的定位是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这次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摘编自林毅夫转型国家需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要求:根据史料,概括四十多年来中共中央对市场作用与地位的认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试答:答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强调物质利益;20世纪80年代,在强调计划的同时又承认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作用;中共十四届四中全会认识到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22、【运用史料说明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质史料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要求: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并不矛盾。试答:答案:邓小平认为计划与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资本主义也可以有计划,如二战后的法国是计划指导型经济,中国改革向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向发展。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中国的改革就是由计划经济转向社会

23、主义市场经济。全国卷全国2020T31;2017T3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和国家的一次伟大转折,开启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局面。在高考中,本讲是考查频率较高的区域,题型以选择题为主,也兼有少量的非选择题,内容主要涉及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表现及影响、国企改革的背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及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从新高考对学科素养的要求来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对外开放仍是关注的重点。全国2020T31;2019T31全国2020T31;2018T31;2016T31地方卷天津2020T8;天津2020T9;浙江2020T15感悟真题明确命题方向1命题点:企业经营自主权的

24、扩大(2020高考全国卷)1983年,安徽某濒临倒闭的国有制药厂被8个年轻人承包,实行有奖有罚的经济责任制,9个月就盈利12万元。后来安徽省委、省政府从中得到启示,下发通知明确提出,小型国有企业也可以实行承包经营。由此可以看出()A市场经济体制在全国逐步建立B政企职责不分弊端得到解决C经济所有制结构开始发生变化D企业的经营自主权逐渐扩大解析:D对: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实行的仍是计划经济体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企职责不分,企业的经营权集中在政府手里,企业没有自主权。安徽某濒临倒闭的国有制药厂被承包及后来安徽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允许小型国有企业实行承包经营,都反映出企业的经营自主权逐渐扩大。

25、A错: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B错:承包经营有利于改变政企职责不分的弊端,但材料中的信息并不能表明弊端得到解决。C错:1978年底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此后经济所有制结构开始发生变化。答案:D2命题点:对外开放的准备工作(2020高考全国卷)1978年底,中央工作会议上印发了战后日本、西德、法国经济是怎样迅速发展起来的以及新加坡、韩国等经济发展情况的材料,主要是为了讨论()A增强国有企业活力B积极利用外资和先进技术C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26、D调整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解析:B对: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决策,而开放的第一阶段是“引进来”,通过对战后日本、西德、法国、新加坡、韩国等国经济发展情况的讨论,积极探讨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A错:国有企业改革开始于1984年之后。C错: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D错:优先发展重工业是19531957年“一五”计划的特点,题干所述与之无关。答案:B3命题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2020高考全国卷)1983年,北京四个最大的百货商场与北京市第一商业局签订合同,规定:超额完成利润承包额的,超额部分国家与商场对半分成;完不成利润承包额的,差额部分由

27、企业利润留成和浮动工资弥补。这反映出()A企业活力逐步得到增强B国企改革全面展开C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D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解析:A对:从材料“超额完成利润承包额的,超额部分国家与商场对半分成;完不成利润承包额的,差额部分由企业利润留成和浮动工资弥补”可以看出商场实现了承包经营,自主权扩大,因此企业活力逐步得到增强。B错: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展开是在1984年后,与材料时间不符。C、D错: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和明确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都是在20世纪90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答案:A4命题点: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2019高考全国卷)19791981年,中国减少粮食播种面积5 000万亩,有计划地扩大了经

28、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在有条件的地方还开始逐步退耕还林还牧,鼓励农村在经济合理原则下举办社队企业。这些政策()A推动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B加快了私营企业发展C完善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健全了市场经济体制解析:由材料“19791981年,中国减少粮食播种面积5 000万亩,有计划地扩大了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在有条件的地方还开始逐步退耕还林还牧,鼓励农村在经济合理原则下举办社队企业”可知国家在贯彻落实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对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故选A项。答案:A5命题点:乡镇企业的作用(2018高考全国卷)下表的数据变化说明,这一时期我国()中国乡镇企业行业分布表(单位:万个)年份农业 工业建筑

29、业交通运输业商、饮、服务业198229.2874.925.389.5817.01198823.28773.5295.58372.55623.23A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B城乡一体化逐步实现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建立D工业结构趋于合理解析:A对:材料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发展的领域多元化,农业类企业减少,而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及服务业类增长很快,说明乡镇企业的发展有利于吸收大量的劳动力,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了条件。B错:材料中未体现城市与乡镇的联系。C错: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21世纪初初步确立,与题目时间不符。D错:材料中反映的是乡镇企业的多元化发展,没有反映工业结构的

30、变化。答案:A6命题点: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经济政策的变化(2017高考全国卷)1990年,一份提交中央的报告说,理论上的凯恩斯主义和实践中的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把计划用作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从那时候起,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据此可知,该报告的主旨是()A肯定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B阐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必要C主张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D剖析西方经济体制的实质解析:由题干材料信息“1990年”“计划与市场相结合”可知,当时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据此判断C项正确;材料强调“计划与市场相结合”,而不是国家干预经济,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经济发展模式而不是经济

31、全球化问题,B项错误;该报告剖析西方经济体制的目的在于为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服务,D项不是报告的主旨。答案:C7命题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2016高考全国卷)1980年与1975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6 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74亿斤;棉花播种面积减少53万亩,总产量增加652万担;油料作物和甜菜播种面积共扩大3 626万亩,其总产量分别增加70%和150%。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B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D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解析:1980年与1975年相比,农产品总产量大幅度提高,新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其原因是家

32、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扩大了农民生产自主权、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故选A项;B项表述不符合史实;1980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正在进行中,故C项错误;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不是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排除D项。答案:A8命题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2020高考天津卷)1978年,安徽小岗村18户农民率先包干到户。此后,四川、贵州、甘肃等地的包产到户也在摸索中发展。1980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通知指出,一些地区的群众要求包产到户,“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并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这反映了党和国家()A决定实行农村多元化经济所有制B尝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

33、顺应并肯定了群众的要求与探索D引导全国各地农民走向共同富裕解析:C对:从小岗村的率先包干到户,到中央肯定并支持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这体现出党和国家在改革进程中顺应并肯定了群众的要求和探索。A错:农村的经济所有制依然以土地公有制为基础。B错: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1992年中共十四大上。D错:“引导全国各地农民走向共同富裕”与题干主旨不符。答案:C9命题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20高考天津卷)有经济学家认为,按照国际工业经济一般的衡量标准,中国从1953年到1991年,用38年时间就达到或接近了工业化中期阶段的水平。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在这一时期()A经济建设不断推进B对外开放

34、日益扩大C市场经济逐步完善D城乡差别显著缩小解析:A对:1953年开始实施的“一五”计划,奠定了我国工业化的基础;19561966年,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探索中仍取得巨大成就;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经济建设不断推进。B错: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决策。C错: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时间不符。D错:城乡差别显著缩小是经济发展的一个表现,不是题干所述现象的原因。答案:A10命题点: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2020高考浙江卷)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1984年,在对外开放推进的关键时刻,邓小平同志视察特

35、区,在回到北京后谈道:“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并欣然挥笔:“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邓小平同志肯定的特区经验是()A深圳发展经验B北海发展经验C海南国际旅游岛发展经验D上海浦东发展经验解析:A对:1979年7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同意在广东省的深圳、珠海、汕头三市和福建省的厦门市试办出口特区;1980年5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将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这四个出口特区改称为经济特区。深圳是经济特区的代表,因此邓小平同志肯定的是深圳特区的发展经验。B错:北海是沿海港口城市,不是特区。C错:建立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框架建议提出于21世纪初。D错

36、:20世纪90年代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上海浦东不是特区且与题干时间不符。答案:A模拟精练好题精练赢高考1(2020四川攀枝花三模)下图为1984年人民日报上刊登的漫画。该作品()承包拉富A融入了中国传统文人画作的基本创作风格B描绘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的丰硕成果C宣扬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D体现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动农村富裕解析:根据“1984年人民日报上刊登的漫画承包拉富”反映的信息,结合当时开展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可知,该作品体现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动农村富裕,故选D项;该漫画是写实风格,而中国传统文人画的风格是注重写意,排除A项;1984年城

37、市经济体制改革才要开展,题干反映的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排除B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提出是在1992年,时间不符,排除C项。答案:D2(2021海南普通高中高考调研测试)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曾指出,“城市改革实际上是整个经济体制的改革”“城市改革不仅包括工业、商业,还有科技、教育等,各行各业都在内”。邓小平意在强调()A农村改革的影响力较小B城市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金石C深化国有企业体制改革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应全面展开解析:据材料“城市改革不仅包括工业、商业,还有科技教育等,各行各业都在内”可知邓小平强调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应该全面展开,故选D项;材料没有体现农村改革,排除A项;

38、当时城市经济改革刚开始实行,不能说是试金石,排除B项;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深化国有企业体制改革,不符合时间限制,排除C项。答案:D3(2020河北唐山二模)1979年4月,中央工作会议提出,国民经济要“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1982年,党的十二大提出“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辅助性作用”。这说明()A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已明确B市场调节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C计划经济体制框架已完全被打破D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异常的艰难解析:根据材料从“1979年4月国民经济要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到“1982年,党的十二大提出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辅助性作用”的变化可知,中国共产党已经认识

39、到市场调节的重要性,且在1982年单独强调市场调节的作用,故选B项;1992年明确提出改革开放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A项;1982年的经济体制仍是计划经济,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中共中央对市场调节作用的重视,不能反映改革的艰难,排除D项。答案:B4(2020四川德阳一模)改革开放初期,加里森敢死队大西洋底来的人等美剧风靡全国,但有人指出剧中宣扬的个人主义、物质主义等美式文化与我国的集体主义传统、奉献精神格格不入,因此应该予以禁播。这反映出当时()A阶级斗争仍阻碍着社会进步B文化艺术领域出现繁荣局面C对外开放冲击人们价值取向D美式文化遭到人们普遍抵制解析:据材料“加里森敢死队大西洋底来的人宣扬的个人主义、物质主义等美式文化与我国的集体主义传统、奉献精神格格不入”可知随着对外开放局面的扩大,中西方文化价值观存在冲突,故选C项;依所学,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改革开放带来价值观念的冲击,而非强调文化艺术的繁荣,排除B项;据材料“加里森敢死队大西洋底来的人等美剧风靡全国”,美式文化并未遭到人们普遍抵制,排除D项。答案: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