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年级上语文评课-9古诗两首绝句人教版本节课,戴老师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以画为媒,读写结合,教学形式灵活多样,学生学得兴趣盎然,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一、创设情境,诱发热情上课伊始,教师结合课件上生动的画面,结合学生的原有知识,以及老师知识的补充,创设自由和谐的教学情境。利用课件上的古诗,让学生通读古诗,再检查生字词的教学。这样的教学流程,自然流畅。但是在实践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字词的掌握效果不是很好。那我就在反思,戴老师在生字教学时运用了生字卡片,这样在视觉停留上较短,不利于学生的记忆。是否把生字在课件上出示,通过拼读、去掉拼音读,放在句子中读,这样的反复出示,这样的
2、效果可能会稍好些。再者,对于古诗中一些多音字,较难的字,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也可当作生字出现,这样使生字词教学更有效,课中对古诗的理解更顺利。二、白描画面,引入诗境“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古诗教学必须具有鲜明的形象,使学生可见可闻,产生真切感,才能入情入境,正所谓“诗画一家”。本节课的教学亮点是引导学生根据诗句,展开想象,作画配诗,以“画”为媒介,为学生“走”向古诗搭一座美丽的引桥。但是戴老师让学生结合课件上的图片,我觉得这时候应该要利用文本资源,让学生在书上把诗中所描写的景物和书上的插图上的景物连一连。然后在根据书上的插图指一指作者观察的落脚点,在让学生逐句去理解,在理解整首诗的意境。三、
3、反复吟诵,升华诗情“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来也会诵”。读的活动在教学中是一以贯之,从自由练读到品析美读再到深情诵读,把诗所展示的形象与诗的韵律、节奏、激荡的情感结合在一起。进而感受诗人欢快激扬的情感,升华了诗情。最后,让学生想象诗的画面,展开从诗的字中你看到了什么?在学生的回答中,李老师进行了板画,让学生知道诗是可以听到的,诗也是可以看到的。全首诗声情并茂将自然引人诗境中,学生利用多种感官体会到诗的美,好一个“有诗有画”呀!在读、听、看、想后再落实诗句之意,水到渠成。这样的教学形式较新颖,达到了当堂背诵的效果。不过,个人认为本堂课稍有不足的是:在学生写生字一环节时间有点多。同时,板书设计有点散,要是能把四幅分开的板画,整合成一幅画,到最后呈现在学生眼前的是一幅完整的画面,效果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