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九江一中 2017 级高一第一次月考 文科综合试题 第卷(选择题 共 140 分)本卷共 35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140 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4、历史学家李学勤在解释某一制度时说:“(它)是中国早期阶级社会中政权结构的一种表现形式,一种由部落联盟转变而来的联邦或邦联式的松散的国家结构形式。”该制度应为()A宗法制 B分封制 C礼乐制 D世袭制 25、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指出:“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二曰庙数之制,三曰同姓不婚之制。”其中“立子立嫡之制”是指()A禅让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礼乐制 26、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曾用“任
2、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以天,争乃不生。”来解释西周宗法制度的精神。王国维先生所谓的“天”是指()A确定继统人选的天子 B表现自然主义的天道 C决定嫡庶身份的天命 D辨别是非善恶的天理 27、柳宗元在封建论中写道:“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摄制四海,适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其中论及的制度变化是()A分封制郡县制B三公制三省制 C禅让制世袭制D封国制行省制 28、汉书记载:“武帝施主父之册,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据此判断汉武帝实行“推恩令”的目的是()A削弱王国势力 B恩泽贵族 C实现民族交融 D增加税收 29、有研究发现,在唐
3、代有案可稽的 73 名状元中,出身三品及以上或历代名人之家的就有 56人,占 7671%;四品及以下官僚家庭出身的有 11 人,占 107%;寒士出身的只有 6 人,占 82%。这反映出当时()A科举制有利于选拔人才 B科举制消融了阶级差别 C科举制录取名额受限制 D上层社会具有入仕优势 30、“百司奏抄,侍中审定,则先读而署之,以驳正违失。凡制敕宣行,大事则称扬德泽,褒美功业,覆奏而请施行,小事则署而颁之。”该材料所述中国古代机构应该是()A.唐朝中书省 B.唐朝门下省 C.唐朝尚书省 D.元朝中书省 31、北宋初年,为加强中央集权,宋太祖采取的措施有()把主要将领兵权收归中央;中央派文官担
4、任地方长官;在地方设置了节度使;地方赋税大部分转运中央 A B CD 32、“(它)是一个行动的中央政府,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各地来管亊”“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文中的“它”是指()A西周的封国 B秦朝的郡县 C西汉的郡国 D元朝的行省 33、元代行省辖区不仅地域辽阔,且省界犬牙交错,使其无山川险阻可依,北向门户洞开,形成以北制南的军事控制局面。可见行省制度有助于()A传达行政命令 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C防止地方割据 D扩大国家的疆域 34、关于中国封建专制的基本特征,史学家白钢认为:政治上的表现,一是有权就有一切,二是家长制,三是官僚政治。其中“有权就有一切”、“家长制”的历史根源分
5、别是()A三公九卿制、分封制 B皇帝制度、分封制 C三公九卿制、宗法制 D皇帝制度、宗法制 35、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中指出,“总观国史,政体演进,约得三级:由封建而跻统一,一也;由宗室、外戚、军人所组成之政府,渐变而为士人政府,二也;由士族门第再变而为科举竞选,三也。”材料所述的第一级和第三级演进分别开始于何时()A西周、隋朝 B秦朝、隋朝 C汉朝、隋朝 D西周、唐朝 第卷(非选择题共 160 分)4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4 分)材料一: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
6、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秦)郡县官吏统统由享受俸禄的职业官僚担任,任免权集中于中央。郡守掌行政,郡尉掌军事,郡监御史掌监察。郡县官必须服从朝廷的统一调动。官员调任官职,不得携带旧部属吏。每年正月“大课”,中央考课郡守,郡守考课县令长。李治安主编唐宋元明清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 材料三: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
7、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数年之间,奔命扶伤之不暇后乃谋臣献画(计策),而离削自守矣。然而封建之始,郡邑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材料四: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元行省制所体现的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主辅结合,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材料五:从秦到清,地方行政制度的形态有过纷纭繁复的变化这种因时而异的变化只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一集权的功能罢了。因此尽管从表面上看,历代行政区域废置纷繁,分合靡定,但无非皆就前代之制度沿革益损,而无根本性质的变动。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废分
8、封行郡县的原因。(2 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全面推行郡县制的主要影响。(4 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的地方行政管理政治制度是什么。(2 分)分析西汉“有叛国”的原因是什么,西汉统治者又采取了什么措施来解决此问题。(6 分)(4)根据材料四,说明元行省制与郡县制之间的关系及行省制“优”在何处。(4 分)(5)根据材料五,你如何理解从秦到清地方行政制度“无根本性质的变动”。(2 分)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中得到的基本认识。(4 分)4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2 分)材料一:“四科取士”为:“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
9、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后汉书百官志注 材料二: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沉者哉!隋唐五代史论集 材料三:(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制。科举制的特点是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放宽录取标准。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四: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因此之故,前清时代,无分冬夏,几于书声遍野,夜静三更,钻研制义。是皆科举鼓励之功有甚于今日十万督学之力也。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与之对应的选官制度及其选官标准。(8 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与之对应的选官制度,并结所学知识分析其弊端。(6 分)(3)根据材料三、四,总结科举制的积极作用。(8 分)44、请写出中国古代朝代更替顺序。(6 分)历史参考答案 题号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答案 A D C B B C D A D B D C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