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作业3辉煌灿烂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与科技文艺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9吉林省吉林市高三模拟战国后期,儒家、道家、法家都希望以自己的思想统一天下学术,秦相国吕不韦召集门客集体撰写的吕氏春秋另辟蹊径,对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进行整合。这反映了()A吕不韦企图统一各学派 B政治局势影响学术发展C中国传统文化体系形成 D“百家争鸣”局面结束解析:结合所学可知,百家争鸣体现出不同阶级对社会变革提出各自的治国主张,吕氏春秋综合诸子百家思想,体现了走向统一的趋势,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吕氏春秋综合诸子百家思想,并非统一各学派,A项错误;材料
2、信息无法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体系形成,排除C项;“百家争鸣”局面结束,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D项。答案:B22019上饶市高三模拟维持人伦关系是“礼”的重要功能之一,孔子云:“君使臣以义,臣事君以忠”,孟子云:“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这说明“礼”()A以“尊君”为核心 B蕴涵有一定的人文精神C强调“君”的责任 D鼓励臣民反抗暴君统治解析:“尊君”是“礼”的基本要求,但这并非本题材料所要表达的思想,A项排除;从道理上讲,你对我好,我便对你好,这是人之常情,简单地说这叫“人心换人心”。从理性的角度看,材料体现了“权力”与“义务
3、”的对等,要臣民尽“尊君”的义务,就得给人民基本的“权力”,不管从哪个角度理解,这都体现了对“人性”的尊崇,体现了人文精神,故B项正确;从材料来看,确实是说在处理君臣关系上,君负有责任,但把它说成“礼”的特征,显然不合适,故C项排除;D项与孔、孟的代表统治阶级利益的身份与基本主张明显矛盾,排除。答案:B32019鞍山市高三模拟汉元帝永光元年,“春霜夏寒,日青无光”,元帝下诏指责大臣失职,于是丞相于定国便以灾异引咎辞职。这说明“天人感应”学说()A深入人心,为君臣所接受B论证了皇权的合法性C减少了灾异所带来的消极影响D内容发生了变化解析:依据材料可知,早期“天人感应”学说提出的目的是劝诫皇帝的行
4、为,限制皇帝的权力,而汉元帝将“天人感应”学说作为强化皇权的工具,说明“天人感应”学说的内容发生了变化。因此D项正确。A项中“深入人心”的表述绝对,材料不能体现;B项错误,论证了皇权合法性的是君权神授;C项错误,材料不能表明“天人感应”学说减少了灾异所带来的消极影响。故正确答案为D项。答案:D42019钦州市高三模拟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说:“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皇帝的圣旨诏书开头语也常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说明汉代()A儒学正统地位得以确立B借天的权威树立皇帝权威C政治统治借助人伦秩序D儒家天道观得到皇帝认同解析:根据材料“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可知汉代通过神权来强
5、化君权,B选项符合题意。确立儒学的正统地位与材料无关,A选项排除。材料未涉及人伦秩序,C选项排除。D选项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答案:B52019桂林市高三模拟南宋时期,贺寿、赠祝、以词代简等应用性词作中,议论化成分比较常见;写山水风月,常寓含某种幽微之理,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市民阶层的需求C尚理风气的影响 D空谈义理的浸染解析:理学在南宋成为官方哲学,理学具有思辨性与材料中的“议论化成分比较常见”相对应,故选C;商品经济的发展对议论性文章的出现无直接的影响,排除A;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是通俗易懂,故排除B;不能说议论性的文章就是空谈义理,排除D。答案:C62019柳州
6、市高三模拟元代王实甫西厢记里描写崔莺莺遇到张生时回头偷看一眼。而明末金圣叹改编西厢记时,便删掉了崔莺莺这一动作。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王实甫未受儒家思想影响 B明代理学居于统治地位C明代男尊女卑思想严重 D王实甫倡导个性解放解析:明代删除描写崔莺莺遇到张生时回头偷看一眼的动作,是因为崔莺莺的做法违背了儒家伦理纲常思想,其原因在于当时理学影响较深,B符合题意;A材料无从体现;C只是现象而非本质;D与材料主旨不符。答案:B72019固原市高三模拟明清之交国破家亡,一些知名学者对于中国的文化,包括政治制度与思想方式,均有深刻的检讨。他们破陈立新的精神与嘉靖、万历以来的文化风气有传承,但也有批判与
7、创新。据此可知()A精英人物更利于文化的传承B明亡清兴代表了社会的进步C意识形态变迁遵循一定规律D中国传统文化在传承中进步解析:依据材料中“深刻的检讨”“也有批判与创新”等信息可知,材料强调明清之际的文化在一些知名学者的批判中得以创新,说明中国传统文化在传承中不断进步,因此D项正确。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其他人群的传承效果,不具有可比性;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C项不是从材料信息中提炼得出的。故正确答案为D项。答案:D82019德阳市高三模拟清代潘耒盛赞顾炎武:“综贯百家,上下千载,详考其得失之故,而断之于心,笔之于书,朝章国典,民土风俗,元元本本,无不洞悉,其术足以匡世,其言足以救世,是谓通儒之
8、学。”潘耒认为顾炎武()A思想的社会影响广泛 B脱离了传统儒学的束缚C具有求实批判的精神 D传承了陆王心学的精髓解析:结合材料可知,顾炎武强调的是经世致用,体现的是求实批判精神,C正确。思想的社会影响广泛的说法与材料无关,A排除。顾炎武的思想主张仍然属于传统儒学的范畴,B排除。材料与陆王心学无关,D排除。答案:C92019芜湖市高三模拟中医学历史上有过三次意义重大的发展高潮,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文化繁荣中问世的内经伤寒杂病论,到唐宋年间文化言论自由时写就的千金方等针对性极强的医学经典,再到明清时期程朱理学盛极一时的本草纲目等医书的诞生。这说明()A中医药学发展服务于农耕经济B政治局势影响中医学的
9、发展C中医药学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D商品经济发展利于医学传播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中医药学的发展和思想文化繁荣是同步的,由此可见中医药学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选项C正确;材料未反映出农耕经济发展情况,选项A排除;战国时期动乱、唐宋明清政局稳定,中医药学在这两个时期都得到了发展,因此无法得出政局影响中医学发展的结论,选项B排除;材料主旨并不是医学的传播而是中医药学的发展,选项D偷换概念,排除。答案:C102019威海市高三模拟两宋时期,雕版印刷有汴京、临安、成都、建阳(福建)四大中心。据史书记载,形成了“以杭州为上,蜀本次之,福建最下。京师比岁印版,殆不减杭州,但纸不佳。”“宋时蜀刻甲天下”,“自宋到明
10、六百年间,建阳书林擅天下之富”的局面。据此可知()A毕昇改进印刷术促进了印刷业的发展B印刷业的格局反映了经济重心的南移C四川制版技术精良导致了交子的出现D宋代印刷业发展推动了程朱理学兴起解析:从两宋时期雕版印刷的四大中心多在江南,唯一在江北的汴京纸张质量较差,可知B项符合题意。毕昇发明的是活字印刷术,于题意中无从反映,A项不符合题意;交子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不是印刷术发展的结果,C项错误;印刷业的发展有利于程朱理学的宣传,却不是其兴起的原因,D项错误。答案:B112019烟台市高三模拟宋代的包拯、明代的况钟都是著名的清官能吏,在民间素有“包青天”“况青天”之称。明代冯梦龙的作品“三言”中有描写
11、善断案的包拯话本三现身包龙图断冤、况钟话本况太守断死孩儿。这表明明代()A历史典籍编纂日趋世俗化B话本小说成为主流文学形式C道德观念开始依附于政治D文学作品承载社会教化功能解析:从材料中的宋代包拯、明代况钟在民间素有“包青天”“况青天”之称可以看出民众对清官能吏的期盼,而明代有关包拯和况钟的话本则回应了民众的这种精神需求,显示出文学作品承载社会教化功能的作用,故答案为D项。“三言”中的作品是小说,不是历史典籍,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话本小说只是诸多文学形式之一,不是明代主流文学形式,排除B项;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答案:D122019菏泽市高三模拟中国画的杰作大都画的是山水、花卉、树木
12、、竹子。一幅山水画里,在山脚下,或是在河岸边,总可以看到有人坐在那里欣赏自然美,参悟超越天人的妙道。对材料解说合理的是()A中国画都以自然为主题 B老庄思想影响艺术创作C国画成为儒学教化工具 D写意绘画开始成为主流解析:按题材分,中国画分三科:山水、花鸟和人物,可见并非都以自然为主题,排除A;由材料“参悟超越天人的妙道”说明中国画受到老庄顺其自然和超脱自然的思想的影响,故选B;材料没有体现国画所蕴含的儒家思想,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到中国画的表现技法,排除D。答案:B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8分,第14题12分,共40分)132019济南市高三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二
13、程认为,“乾坤,天地也,万物乌有出天地之外者乎”?宋人认为,人在社会中要守“人伦”,在自然界中要循“物理”。既然人与天地万物具有同样的特性,那么人类社会中的伦理道德规范自然也适用于天地万物。宋代的君主也表示要“匝时(及时)布政”,“达天地之和”,使鸟兽虫鱼万物,“宜各安于物性”。宋制规定:“伐毁树木、稼穯者,唯盗论”。宋初,朝廷即设立了虞部,担负山泽苑囿的环境保护。在地方州县,环境保护与利用之事则主要由通判或县官兼理。摘编自张全明两宋生态环境变迁史材料二唐至五代吴越,太湖地区形成以塘、浦为四界的扦田,同时在沿江沿海和高低分界处,皆设堰闸以控制蓄泄。宋初,农户为自己方便,多有破坏扦堤的现象,原来
14、的大扦逐渐被分割成小扦。北宋前期对围垦湖荡管理较严,政和年间,为增加政府收入,鼓励围垦湖滩低地,筑堤围田进展迅速。宋室南渡以后,北人“云集二浙,百倍常时”。围垦的地点主要向低下的湖荡地区拓展,浙西围垦掀起热潮,“围田相望,皆千百亩”。嘉定年间,湖州境内“修筑堤岸,变草荡为新田者凡十万亩”。朝廷曾多次下诏禁止围田,但难以禁止。政府为安置流民等原因,也时禁时围。这样,许多湖泊缩小或消失,河道变窄,多地农田“涝则水增益不已,旱则无灌溉之利”。摘编自张芳太湖地区古代扦田的发展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生态保护思想及措施的特点。(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
15、括宋代太湖地区围垦开发的背景并说明其影响。(10分)(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太湖地区围垦开发的启示。(8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人与天地万物具有同样的特性,那么人类社会中的伦理道德规范自然也适用于天地万物”等内容可知体现了天人合一即天人一体的特点;材料中的“人类社会中的伦理道德规范”指的是儒家思想,说明这时期的生态保护思想和措施体现儒家思想的影响;“达天地之和”,“使鸟兽虫鱼万物”,“宜各安于物性”可知体现了注重生态平衡的特点;“宋初,朝廷即设立了虞部”可知设置了专门的机构等角度结合材料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太湖地区围垦开发与当时的耕作技术
16、水平提高有直接的关系,同时宋代推行不抑兼并政策,导致土地兼并严重,许多农民少地、无地,加剧了人们对耕地的开拓;“北宋前期对围垦湖荡管理较严”“鼓励围垦湖滩低地,筑堤围田进展迅速”可知北宋政府鼓励围垦等角度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太湖地区围垦开发扩大了农田耕地面积,促进了太湖地区农业发展;太湖地区的开垦“安置流民”推动了经济重心的南移;但同时也破坏了生态环境,大量湖泊缩小消失,加剧了水旱灾害等角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回答。第(3)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湖地区围垦开发有利于耕地面积的增加,促进经济的发展,但同时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启示我们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区
17、域开发应统筹规划,应该有严密的统筹计划;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注重环境问题,即发展经济要和保护环境相协调;要妥善解决人地矛盾,政府环境保护政策要严格执行等角度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答案:(1)特点:天人合一(或“天人一体”);体现儒家思想的影响(或“体现理学的影响”);注重生态平衡;制定相关法律;设置专门机构。(2)背景:宋代耕作技术水平提高;宋代不抑兼并,土地兼并严重,许多农民少地、无地,加剧了人们对耕地的开拓;北宋政府鼓励围垦(南宋政府“时禁时围”);宋室南渡,北人南迁,太湖地区人口大量增加。影响:扩大了农田面积,促进了太湖地区的农业发展;推动了经济重心的南移;破坏了生态环境,大量湖泊缩小消失;
18、加剧了水旱灾害。(3)启示:保护生态环境;区域开发应统筹规划;发展经济要和保护环境相协调;妥善解决人地矛盾;政府环境保护政策要严格执行。142019萍乡市高三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四大发明”概念的前身“三大发明”由英国17世纪的哲学家、实验科学的重要创始人弗兰西斯培根提出。培根认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这三种发明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况都改变了,并由此又引起难以数计的变化,任何教派、任何帝国、任何星辰对人类事务的影响都无过于这些机械性的发现了”,培根的论述为西方近代自然科技的兴起注入了力量。三百四十余年之后,马克思在他的经济学手稿(18611863年)中做出了这样的评
19、论:“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总的来说变成了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1942年,国民党军队屡战屡败,士气不振。蒋介石在重庆约见中国科学技术史研究专家李约瑟。李约瑟很快就在第二年提出了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说法,一时之间轰动了整个中国,进而传遍了整个世界。如今,“三大发明”或“四大发明”已经普及到中小学课本和少儿读物当中,成为家喻户晓的口头语言,被全国人民引以为回忆过去的光荣情感和鼓舞未来的滋补力量。摘编自张恒涛中国“四大发明”是外国人“总结”的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对材料内容提出自己的一个看法,并予以
20、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必须史论结合。)(12分)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没有标准答案。做答本题可以根据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提炼相关论点,如根据“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总的来说变成了科学复兴的手段”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影响深远,结合火药、指南针、印刷术和造纸术的相关史实进行论证即可;又如根据“1942年,国民党军队屡战屡败,士气不振李约瑟很快就在第二年提出了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说法,一时之间轰动了整个中国”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历史概念有其特定的形成过程,结合三大发明和四大发明说法的提出进行论证即可。答案:示例一:四
21、大发明影响深远。(就四大发明本身发表看法并说明)说明:在古代,造纸术、印刷术为古代中国文化传播和繁荣奠定了必要的技术基础,指南针与火药为古代经济和军事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四大发明推动了中华传统文明的繁荣发展。在近代西欧,指南针推动了新航路开辟,印刷术推动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火药利于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推动了西欧社会向近代化转型。抗战以来,四大发明作为中华文明的代表,激发了民族自豪感,鼓舞民众积极参与抗日战争,投身于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小结:四大发明是中华文化乃至世界文明的瑰宝。示例二:历史概念有其特定的形成过程。(就史学方法发表看法并说明)说明:造纸术经东汉蔡伦改进,火药从炼丹发展到宋明时期的火器,指南针从司南发展而来,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先后出现,都是我国古代科技的代表性成果,并逐渐传播至世界。近代早期,新航路开辟、文艺复兴和近代自然科学在西欧兴起,中国古代的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等发明在其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因而被培根总结为“三大发明”。抗战时期,面对相持阶段的艰苦战局,中国坚持“文化抗战”,由李约瑟提出了“四大发明”概念,并伴随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而传播世界。小结:历史概念包含了不同时代对历史事实的主观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