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新疆喀什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160528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4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疆喀什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新疆喀什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新疆喀什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新疆喀什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新疆喀什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新疆喀什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新疆喀什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新疆喀什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新疆喀什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新疆喀什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新疆喀什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新疆喀什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新疆喀什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新疆喀什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新疆喀什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新疆喀什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新疆喀什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新疆喀什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新疆喀什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新疆喀什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新疆喀什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新疆喀什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试卷分值: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注意:本试卷包含、两卷。第卷为单项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第卷为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不予记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1.周人以西方的一个小国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统治东方各族人民,于是大封同姓、异姓及古代帝王之后于东方,以为周室的“藩屏”。这表明西周分封制()A. 以同姓子弟为主要分封对象B. 对立有战功的臣下礼遇有加C. 以巩固统治、控制疆土为目的D. 受到古代帝王后代普遍欢迎2.实行郡县

2、制是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内容,对中国古代政治形成了长久的影响。下列有关秦朝郡守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由皇帝任免调动B. 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C. 在其辖区内没有自己的封国D. 职位世袭并有权直接任免县令3. 宋太祖曾下诏:“向者登科明级,多为势家所取,塞(阻隔)孤贫之路。今朕躬亲临试,以可否进退,尽革前弊矣。”此举预示着()A.阶层流动趋势逐渐加强 B.重文轻武国策基本确立C.重农抑商政策略有松动 D.底层民众地位快速提高4. 中国古代王朝为加强对封建官僚的监督,建立了相对独立于行政系统的监察系统,在中央和地方均设置监察官。下列负有监察职能的官职是()A.三司使、刺史 B. 御史大夫、刺

3、史 C.监御史、枢密使 D.御史大夫、节度使5.雅典公民大会对国家事务拥有最高决策和管理权,选举政府官员、决定战和、制定和修改法律、决定财政开支,包揽了一切政事。这主要体现了()A. 主权在民B. 轮番而治C. 法律至上D. 权力制衡6.罗马法专家里维埃说:“罗马法是世界性的普通法,不仅是哪一个国家的法。”下列关于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正确的说法是()A. 影响近代欧美国家并波及世界B. 覆盖到被罗马帝国征服的国家C. 波及了罗马帝国周边的邻国D. 渗透到罗马共和国的各个角落7.19世纪的英国,有人说:“在选任政府方面,不管我们的宪法在理论上赋予维多利亚女王多么大的自由,在实践中这种自由是不存在

4、的。”对英国政体理解正确的是()A. 国王有非常大的自由B. 宪法赋予国王的权力实现不了C. 国王“统而不治”D. 宪法已经取代了国王的行政权8.新冠肺炎疫情在美国快速蔓延,多州呼吁联邦政府加强干预、提供抗疫物资援助。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新闻发布会上回应:联邦政府“不是货运员”,不应该购买大量物品然后负责运送,同时他让州长们自己承担起责任,获得抗疫所需的关键设备。与这一现象有关的制度渊源是()A. 总统制B. 联邦制C. 议会制D. 内阁制9.“议员们既无热情,也无掌声。在温和的君主派眼里,这是他们无可奈何地接受的共和国,是较小的坏事;而在温和的共和派眼里,这是一个与其设想的宪政计划相去甚远的

5、妥协的共和国,他还需要大力改造”。这说明法国1875年宪法()A. 从法律上阻断了保皇派复辟的道路 B. 是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C. 是君主派和共和派相妥协的产物 D. 在法律上确立了共和政体10.某学者将19世纪后期德国的政治民主化方式称为“旧统治者主导政治民主化”。下列各项中,最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A. 宪法中资产阶级占主导,掌握帝国议会B. 帝国宪法确认了联邦体制,各邦有较大自治权C. 普鲁士以王朝战争形式统一德国,在联邦议会中占主导地位D. 帝国实行君主立宪制,普鲁士国王是国家元首并拥有绝对权力11.“两个魔鬼胜过一个圣人”是一句美国格言,典型地说明了民主宪政的特点。宪政就是让

6、两个魔鬼友好相处,相互制约,把作恶减少到最低的程度。这说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关键原则是( )A. 全体公民的参与程度B. 革命的彻底性C. 全体市民的素质高低D. 权力的制约与平衡12.1832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密派林德绥和传教士敦士力乘“阿美士德”号船驶往中国东南沿海,搜集军事情报进行间谍活动,英国内阁根据他们提供的情报和建议拟定了侵华出兵的数字、战舰等情况。这表明()A. 英国对鸦片战争投入巨大B. 英国对鸦片战争缺乏必胜心C. 鸦片战争是一场商业战争D.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蓄谋已久13.1867年,针对西方在修约过程中的非分要求,李鸿章“引万国公法直言斥之”。1881年,驻外公使曾纪泽利用西

7、方“可随时修约”的规矩,赴英外交部“谈商改条约之事”。这反映出()A. 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升B. 国际环境利于外交斗争C. 外交平等成为国人共识D. 对外交往增强主权观念14.从天朝田亩制度到资政新篇,体现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进步倾向。但从内容上看,两者也存在共同的局限性,其表现有()不能正确认识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 具有强烈的小农意识 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无法真正得到推广和实践A. B. C. D. 15.据统计,18401894年西方列强在华企业共计88个,资本总额近2800万元;而在18951913年间,西方列强在中国设立的企业计136家,资本总额10315.3万元。其中规模较大的英国开平

8、煤矿,1911年资本已达1154万元,1913年更增至2063万元。这表明()A. 列强进一步加大资本输出力度B. 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C. 英国的资本总额超过其他列强D. 列强投资方向主要在矿产领域16.某历史学习小组讨论“为什么说辛亥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谱写了古老中国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篇章?”以下几位同学的发言正确的是()A. 辛亥革命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 B. 辛亥革命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C. 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D. 辛亥革命取得第一次反帝斗争的彻底胜利17.标语和口号映射着历史。下列口号和标语出现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序正确的是() “停止内

9、战、一致对外”“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打倒列强、除军阀”“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A. B. C. D. 18.有学者指出:“五四的真精神不仅是单纯的爱国主义,而是基于民意至上、民权至上和思想觉醒的信念。”五四那些新兴的知识分子,要求彻底重估中国传统的伦理观念、社会制度,其实是对思想多元、政治民主、表达自由等现代理念的一种呼唤。这表明五四运动()A. 加快革命领导力量的改变B. 促使救亡与思想启蒙相结合C. 促进了思想多元化的探索D. 推动了国民民族意识的觉醒19.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学好历史。以下是反映中国近现代四个不同时期历史阶段特征的主题词,1894-1912:推翻帝制,走向共和;1

10、921-1935:_,_;1949-1956:民族独立,获得新生;1978-2013: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其中1921-1935年应该是()A. 五四风雷,抗日烽火 B. 开天辟地,渐趋成熟C. 星星之火,力挽狂澜 D. 国共对峙,走向抗战20.下图为不同时期中共党员主要成分比例分布情况。中共党员主要成分比例在不同时期的变化反映出()A. 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向农村转移B. 中共革命策略随形势变化而调整C. 中国共产党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D. 民主革命的发展扩大了党的影响21.美国作家哈里森说,(长征)不是战役,也不是胜利,它是一曲人类求生的凯歌是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它终为毛泽东和共产党赢

11、得了中国,在本世纪没有哪一个事件如此地触发世界的想象。这表明长征()A. 传播了中国革命的精神B. 改变了中国革命的性质C. 对世界局势产生了影响D. 翻开了中国革命的新篇章22.2017年1月,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证实,在教材中要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精神,凡有“八年抗战”字样,改为“十四年抗战”;教育部对各类教材进行修改,并在2017年春季教材中全面落实。下列关于“八年抗战”和“十四年抗战”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十四年抗战”的说法是指1931年“九一八事变”起至日本无条件投降B. “八年抗战”的说法是指从1937年“七七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算起C. “十四年抗战”的说法肯定了前六年

12、局部抗战并否定了“八年抗战”D. “十四年抗战”是包含局部抗战在内的整个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23.1946年,梁漱溟(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到上海去见周恩来,促其回南京继续和谈。次日梁返回南京,下车见报载“国军已攻下张家口”,不禁惊叹地对记者说:“一觉醒来,和平已经死了!”“和平死了”是因为()A. 重庆谈判国共双方未达成一致意见 B. 国人和平建国的要求脱离实际C. 国民党发动内战,撕毁政协协议 D. 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议上签字24.有人形象地说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下列能反映“南京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的历史片段是()A. 南京条约签订 B. 中华民国定都南京C.

13、 日军在南京进行野蛮大屠杀 D. 渡江战役胜利,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25.马克思说:巴黎公社是“社会把国家政权重新收回”“人民群众把国家政权重新收回”,是“人民群众获得解放的政治形式”。此观点意在强调()A. 巴黎人民民主意识已觉醒B.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C. 公社建立了工农联盟政权D. 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政权26.俄国革命家托洛茨基指出:“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下列选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它是世界上第一次无产阶级革命 B. 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C. 它推翻了沙皇统治,建立了工兵代表苏维埃 D. 它是胜利

14、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27.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制定了不同的地方管理政策(如表),其体现的共同政治理念是()时间政策名称1947年5月设立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1980年3月设立经济特区深圳特区1997年7月设立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A. 搁置分歧,民族利益至上B. 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促发展C. 独立自主,主权毋庸置疑D. 因地制宜,民族平等共繁荣28. 下表是19551960年与中国建交国家统计表,对表格反映的史实解读完全正确的是一组是()时间国家时间国家1955年阿富汗、尼泊尔1958年柬埔寨、伊拉克、摩洛哥、阿尔及利亚1956年埃及、叙利亚、也门1959年苏丹、几内亚1957年斯

15、里兰卡1960年加纳、马里、索马里贯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成果新中国外交出现重大突破 中国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不结盟运动推动亚非国家新联合A. B. C. D.29.在欧债危机的倒逼下,一方面,欧盟各国签订“财政契约”,成立“欧洲稳定机制”,还初步建立了银行业联盟;另一方面,各国政府为赢得选票,又不得不实行“带有民族国家色彩”的政策。这些现象的出现表明()A. 欧盟国际地位得以提高B. 欧洲一体化进程曲折C.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D. 欧盟政治一体化加强30.有人这样评价当今世界:“当今世界,巨人林立。美国是萎缩的巨人,日本是独脚的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中国是潜

16、在的巨人。”如果说这一评论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概括性的话,说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是()A. 当今世界是美、日、欧、俄、中共同主导的多极世界B. 众多“巨人”的出现标志世界多极化格局的最终形成C. 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结束,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局面已经形成D. 发展中的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0分)31.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社会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史进程。(13分)材料一:军机大臣品级不高,但都由钦定。他们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 -摘自人教版历史必修一材料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

17、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一律平等。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材料一涉及的机构是什么?该机构的设置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2)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部宪法的性质是什么?(4分)(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初期确立了哪三大政治制度?(3分)(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人类政治文明发展趋势的认

18、识。(2分)32. 外交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加强对外交往有利于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 (15分)材料一:朝贡外交是中国古代王朝特有的一种外交体系自商周以来,中原王朝都直认为自己居天人之中,是“天朝上国”,凡要与中原王朝建立关系、展开外交者,必须以朝贡方式进行朝贡外交走进历史博物馆同列强将不平等条约强加在中国头上分不开,也就是说,是不平等条约迫使当时的中国政府不情愿地接受了现代外交。不平等条约的另一面:推进中国融人全球化历史进程材料二: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与毛泽东、周恩来等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一起,共同打破了中美两国关系的“坚冰”,成为20世纪影响国际关系格局的最深远事件

19、之。周正平、刘东凯冀朝铸:见证中美关系史上关键时刻材料三:20世纪80年代,中国领导人开始接受国际贸易中“国际分工”的理念,认识到在国际市场上开发自身“比较优势”的重要性。东亚“四小龙”的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为中国提供了效仿的榜样。中国几乎同时与所有的国家改善关系,加强了与世界市场的交往和联系。摘编自郝雨凡中国对外经济政策50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朝贡外交的特点。(2分)简要分析近代前期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影响。(3分)(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与建国初期相比,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从美国方面分析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3分)(3)据材料三和所学

20、知识,概括指出80年代以来“中国几乎同时与所有的国家改善关系”的原因。(3分)(4)综合上述材料,就如何处理国与国间的关系,谈谈你的认识? (2分)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 忻口战役是抗日战争时期保卫太原的中心战役。战役从1937年10月13日至11月2日,历时21天。参加作战的部队有阎锡山的晋绥军、国民党的中央军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又称第十八集团军)。这次战役是由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朱德、卫立煌、黄绍竑副之)指挥。忻口战役以我军伤亡10万余人的代价,歼灭日军2万余人,创造了华北战场歼敌最新的纪录1944年3月,中国远征军应盟军的强烈要求展开滇西反攻作战,4月,中国

21、远征军确定作战方针“以策应驻印军攻击密支那、打通中印公路为目的”。摘编自我的抗战请结合近现代史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喀什二中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历史试卷答案和解析【答案】每题2分,共60分1. C2. D3. A4. B5. A6. A7. C8. B9. C10. D11. D12. D13. D14. B15. A16. C17. A18. B19. B20. B21. D22. C23. C24. D25. D26. B27

22、. B28. A29. B30. D31. (13分)(1)机构:军机处;影响: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或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4分)(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是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是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4分)(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分)(4)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2分)言之有理即可32. (15分)(1)特点:以天朝上国自居,注重朝贡礼仪;以政治目的为主,忽视经济利益(或以宣扬国威为主),厚往薄来。 (2分) 影响: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客观上有利于中国向现代外交转变;推进

23、中国融入全球化。(3分)( 2)变化:由敌视(对抗)到缓和(正常化)。(2分) 原因:国家利益的需要;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面临西欧、日本的挑战,世界霸主地位动摇;陷入侵越战争的泥潭不能自拔。(3分)写出三点即可( 3)原因: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或国家利益的需要);中国政府接受国际分工的理念;奉行不结盟政策;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国际环境的改变。(3分)言之有理即可( 4)认识:与时俱进,适时调整外交政策;超越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分歧,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或要坚持求同存异);对分歧与矛盾,要加强沟通、对话;以国家利益为根本出发点。(2分)言之有理即

24、可33. (12分)示例一:情节:参加作战的部队有阎锡山的晋绥军、国民党的中央军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历史现象:这一情节反映出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台作抗日。概述和评价:20世纪30年代,日本加紧侵略中国。1935年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国内抗日呼声高涨,抗日救亡运动不断发展,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全面侵华,威胁到国民党的统治中心地区,国民政府被迫宣战,并于9月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共两党合作抗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进行全民族的抗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示例二:情节:中国

25、远征军配合盟军展开滇西反攻作战。历史现象:这一情节反映出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重大贡献。概述和评价:随着二战的爆发和进一步扩大,1942年1月联合国家宣言发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中国是重要成员国之一;中国牵制了大量日军,为反法西斯战争做出重要贡献,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解析】1.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分封的对象有:先代贵族、王族和功臣,故A排除; 材料没有体现,故B排除;依据材料“于是大封同姓、异姓及古代帝王之后于东方,以为周室的藩屏”可知,C正确; D错在“普遍”一词。 故选:C。此题主要考查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解题关键是“表明”。西周宗

26、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的政治表现,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表里。2. 郡县制下郡是最高长官,但是长官不能世袭,没有封地;故ABC正确。 郡县制之下的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故D说法错误,合题意。 故选:D。本题考查郡县制的相关知识。对郡县制相关内容正确记忆是解题的关键。本题实际考查郡县制的特点,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是组合式选择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3.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秦代政治制度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准确解读材料与运用所学在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A.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7、之前,我国奴隶社会盛行的是分封制下的贵族政治,而秦始皇建立的君主专制制度打破贵族政治,转而建立了以皇帝为核心的官僚集团政治,故选A。B.本项是从经济的角度说的,与材料不符,故不选B。C.本项说法错误,西周时期并未实行分权政治,故不选C。D.依据材料信息不足以得出“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的结论,故不选D。故选A。4. 本题考查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明清时期通过废除丞相设立内阁、增设军机处等举措强化了皇权,并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故排除D,选择B项;皇帝制的核心是皇权至上,排除A;明清的皇帝仍由世袭产生,故排除C项。故选B。5. 【分析】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要

28、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解答】A.雅典公民大会对国家事务拥有最高决策和管理权,体现了主权在民原则,故A正确。B.轮番而是指用抽签形式产生管理者,管理国家事物,是每个公民享有管理权,不符合题意,故不选B。CD.与题干信息无关,故不选CD。故选A。6. 略7. 本题考查对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的理解和掌握,考查学生调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抓住题干时间19世纪,可知英国责任内阁制已经确立并得到完善,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这与题干信息“在实践中这种自由是不存在的”相符,故C项正确;A项表述对材料解读错误;BD表述错误,不符合史实。故选C。8. 【分析】本题考查美国联邦制,要求运用所学分析

29、解读题干信息。【解答】B.根据题干“让州长们自己承担起责任”并结合所学可知,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实行联邦制,联邦政府和地方州政府实行分权,所以特朗普将抗疫的责任划分到州政府的现象的历史渊源在于联邦制,故B正确。A.总统制主要涉及的是美国的政体,与题意无关,故排除A。C.议会制与题意无关,故排除C。D.美国实行的不是责任内阁制,故排除D。故选B。9. 【分析】本题考查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解答】C.从题干中的“在温和的君主派眼里,这是他们无可奈何地接受的共和国”“在温和的共和派眼里,这是一个妥协的共和国”可以看出温和君主派与温和共和派之间达成了一定程度的政治默契,

30、这表明法国1875年宪法是君主派和共和派相妥协的产物,故C正确。A.因为这部宪法的妥协的成果,在保皇派复辟的道路上仍留有模糊的空间,故A项说法错误。BD.两项虽然说法正确,但在题干中体现不出来,排除CD。故选C。10. A近代德国宪法是建立在容克地主阶级支持的基础之上,资产阶级不处于主导地位。 B确定联邦政体体现不出旧统治者主导的民主政治。 C联邦议会只是德国民主政治的一部分,体现不出整个民主政治的特点。 D德国近代实行的是君主立宪政体,君主拥有绝对的权力,体现了德国政体保留了浓厚的封建残余的特征,能够体现出材料的含义。 故选:D。本题主要考查近代德国政体,要求学生结合德国近代君主立宪制的特征

31、来分析。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联邦主席由普鲁士国家担任,称德意志皇帝”。是国家的元首,拥有任命官吏、创制法律、统率军队、决定帝国对外政策以及主宰议会等大权。 宰相只对皇帝负责,在内阁中拥有绝对权力。 议会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组成。联邦议会是帝国的最高机构,实际上是拥有权力的上议院,其代表由各邦君主任命,共58人,其中普鲁士代表17人,操纵着联邦议会。帝国议会由普选产生,但作用很小。 德国君主立宪政体,使帝国披上了民主的外衣。但规定帝国皇帝和首相掌握国家的最高权力,实质上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11. 【分析】本题考查资产阶级宪政和代议制,要求结合所学准确解读题干信息。【解答】D.依据“相互制

32、约,把作恶减少到最低的程度”并联系所学可知,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政体,都是采取分权制衡的原则。根据宪法,立法权和行政权是分开的,相互制约(立法机关一般是由民选的代表组成)。这样可以防止独裁,减少作恶犯错的可能性。故 D正确。ABC.均与本题无关。故选D。12. 【分析】本题考查鸦片战争,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解答】D.根据题干可知,英国早在1832年就已经开始战争的准备,这说明这场战争是蓄谋已久的,故D正确。A.题干没涉及战争的投入,故A错误。B.题干体现的是对战争的准备,故B错误。C.题干无涉及战争的性质,故C错误。故选D。13.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外交,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

33、干信息。【解答】A.19世纪6080年代,中国国际地位并没有提高。排除A。B.当时的国际环境不利于中国展开外交活动,因为列强开始由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排除B。C.题干体现不出国人的共识。排除C。D.题干反映的是19世纪80年代中国据理力争,争取外交权利,体现了对外交往国家主权观念的增强。故D正确。故选D。14. 【分析】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的革命纲领,要求具备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解答】.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都没有认识到中华民族与列强的矛盾,符合题意。.是天朝田亩制度的局限,不符合题意。.在天朝田亩制度中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天朝田亩制度带有空想性,资政新篇也缺乏实施的社会条

34、件,符合题意。故选B()。15. 资本总额不断增加表明列强进一步加大资本输出力度,故A项正确;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有利于本国民间资本的发展,故B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英国的资本总额超过其他列强,故C项错误;材料不能反映列强投资方向主要在矿产领域,故D项错误。16. 辛亥革命推翻了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却没有改变国家性质,更没有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故AB错误; 抗日战争取得了第一次反帝斗争的彻底胜利,故D错误;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的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故C正确。 故选:C。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评价,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的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

35、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本题难度中档,考查辛亥革命的评价,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结束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17. 【分析】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史实,要求识记基础知识。【解答】“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是五四运动时期的口号;“打倒列强、除军阀”是国民大革命时期的口号;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主张;“打过长江去,解

36、放全中国”是解放战争时期的口号。综上,的排序正确。故选A。18. 【分析】本题考查五四运动,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解答】B.根据题干“五四那些新兴的知识分子,要求彻底重估中国传统的伦理观念、社会制度,其实是对思想多元、政治民主、表达自由等现代理念的一种呼唤”和所学可知,五四运动的真精神不仅是单纯的爱国主义,而是基于民意至上、民权至上和思想觉醒的信念,说明五四运动不仅要求救亡图存,而且主张民主思想启蒙,故B正确。A.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题干中没有提到,故排除A。C.题干主旨不是反映五四运动促进思想多元化的探索,而是强调救亡和思想启蒙相结合,故C错误。D.题干中没有反映国

37、民民族意识的觉醒,故D错误。故选B。19. 略20. 略21. 【分析】本题考查红军长征,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解答】D.依据题干“是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它终为毛泽东和共产党赢得了中国”可知,题干强调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及中国革命的一个新的起点,翻开了中国革命的新篇章,故D正确。A.题干未体现中国革命的精神得到传播,故A错误。B.长征并未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故B错误。C.题干反映的长征影响主要是与中共有关,并没有对世界局势产生重大影响,故C错误。故选D。22. 略23. 依据材料时间和内容,结合所学可知,1946年国共两党为了和平建国,召开了政协会议,签订了和平建国

38、协议,但是蒋介石在美国的支持下,企图独裁统治,发动内战,撕毁政协协议,使得和平建国成为泡影,故C项正确。 重庆谈判是在1945年,故A项错误。 国人和平建国的要求在当时符合中国的实际,只是蒋介石在美国的支持下,企图独裁统治,发动内战,撕毁政协协议,使得和平建国成为泡影,故B项错误。 国民党在和平协议上是签字的,只是后来撕毁政协协议,故D项错误。 故选:C。本题考查1946年的政协会议。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材料的主旨,抓住题干时间,结合1946年的政协会议的结果分析。本题考查对1946年的政协会议的结果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4. 从材料中的南京是中

39、国近代史的终点,可以看出应该是指推翻南京国民政府的反动统治,这是驻江战役胜利的表现。 故选:D。本题主要考查解放战争,要求学生结合解放战争的过程来分析。解答本题要搞清楚渡江战役的过程和历史影响,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25. 【分析】本题考查巴黎公社,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解答】据材料可知,巴黎公社是要打碎资产阶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故选D项;巴黎人民在此前就已多次进行反专制的斗争,民主意识早已觉醒,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巴黎公社的政权性质,而不是强调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排除B项;巴黎公社是人类历史上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但其并未建立工农联盟,排除C项。26.

40、本题主要考查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旨在考查正确解读相关史料的能力。A项的表述与俄国十月革命晚于英国的宪章运动、法国的巴黎公社运动等无产阶级革命的史实不符,故排除;C项应为俄国二月革命的影响,D项应为共产党宣言发表的影响,均与题目中的事件“十月革命”不符,故排除;题目中的信息“十月革命.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反映了十月革命将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的史实。故选B。27. A项搁置分歧,民族利益至上是一国两制的理念,故排除; 设立民族自治区,是考虑到我国大杂居,小聚居的国情,也是从我国各民族历史实际情况出发的产物,

41、设立经济特区是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外开放的产物,体现了从实际出发,设立特别行政区是充分考虑了港澳台地区的实际情况,因此他们体现的共同的政治理念是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故B项正确; C项独立自主,主权毋庸置疑则只能体现在香港问题上,故排除; D项因地制宜,民族平等共繁荣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理念,故排除。 故选:B。本题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国两制”政策以及对外开放政策的比较。本题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国两制”政策以及对外开放政策的比较,解题的关键在于抓住“共同政治理念”。28. 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其内容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

42、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是新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体现,故正确; 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A。本题考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和平共五项原则的相关内容。本题为基础题,考查和平共五项原则,它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以其包容性和开放性,逐渐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成为国与国之间解决问题的基本原则。29. 材料阐述的是欧盟内部的合作与分歧,不涉及其国际地位的变化,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一方面另一方面的政策”可知,欧盟各国在推动一体化的同时也注重保护本国利益,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合作的深化,故B项正确;材料仅涉及欧盟的发展情况,无法得出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情况,故C项错误;材料反

43、映的是经济方面的相关内容,故D项错误。30. A、当前世界多极化趋势正在不断的强化,而不是已经形成,更不是几个国家主导世界,排除; B、巨人出现的标志是多极化趋势正在不断的强化,而不是已经形成,排除; C、美苏两极格局对峙不是材料论述的重点内容,排除; D、材料中指出:各个巨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各式各样的问题,因此,可以推知发展中的世界多极化趋势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正确; 故选:D。材料中涉及的巨人不同程度地都存在各式各样的问题,在解答问题时,应当结合存在问题的巨人这一角度进行问题的思考与解答。本题以关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描述为考查背景,考查对多极化趋势加强知识点的掌握,考查对材料的综合阅读理

44、解能力。3134. (1)解答的关键是从“军机大臣品级不高,但都由钦定”切入,结合军机处进行思考;(2)解答的关键是从“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切入,结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进行思考;(3)解答的关键是从“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一律平等。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切入,结合新中国初期三大政治制度进行思考;(4)解答的关键是从认识切入,结合中国,西方政治发展演变过程进行思考。本题考查了军机处的

45、设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新中国成立初期三大政治制度,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关键是对教材内容的熟悉。3235.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的外交发展。第一小问,要结合八国联军侵华的影响来分析;第二小问,要结合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背景来分析;第三小问,要结合新时期外交政策的特点来分析;第四小问,要结合影响国家外交政策的因素来分析。解答问题要搞清楚近代和新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表现和影响因素,学生要有较强的结合数学知识理解材料的能力。33. 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本题是开放性试题,在总体上具有一定难度,解答本题,要做

46、到,一、要对材料所表述的内容进行准确归纳、概括,提炼情节;二、对提炼出来的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重大历史现象,并要结合所学相关史实进行概述和评价,做到有理有据,论证说明要充分,三,概述、评价的过程,要符合史实。言之有理,言之成文。解答本题,要搞清楚抗日战争的过程特征和影响,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中一方面反映了太原会战的基本事实,另一方面反映了中国远征军作战,一方面体现了抗日战争时期,国共合作抗战的特点,另一方面体现了中国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的巨大贡献,在评价的时候,结合当时这两次战争的影响来说明。比如:示例一:情节:参加作战的部队有阎锡山的晋绥军、国民党的中央军和中

47、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历史现象:这一情节反映出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台作抗日。概述和评价:20世纪30年代,日本加紧侵略中国。1935年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国内抗日呼声高涨,抗日救亡运动不断发展,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全面侵华,威胁到国民党的统治中心地区,国民政府被迫宣战,并于9月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共两党合作抗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进行全民族的抗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示例二:情节:中国远征军配合盟军展开滇西反攻作战。历史现象:这一情节反映出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重大贡献。概述和评价:随着二战的爆发和进一步扩大,1942年1月联合国家宣言发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中国是重要成员国之一;中国牵制了大量日军,为反法西斯战争做出重要贡献,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