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安徽省安庆市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160175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安庆市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安徽省安庆市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安徽省安庆市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安徽省安庆市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安徽省安庆市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安徽省安庆市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安徽省安庆市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安徽省安庆市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安徽省安庆市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安徽省安庆市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安徽省安庆市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安徽省安庆市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安徽省安庆市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安徽省安庆市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安徽省安庆市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安徽省安庆市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1.据后汉书记载,汉章帝时“比年牛多疾疫,垦田减少,谷价颇贵,人以流亡”。据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 汉代牛耕的普及B. 小农户个体经营的脆弱性C. 农民耕作的艰辛D. 牛耕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大【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比年牛多疾疫,垦田减少,谷价颇贵,人以流亡”,可以看出牛耕对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重大影响。故答案为D项。其他三项与材料有一定关系,但不是对材料最准确的理解,排除ABC项。2._朝,不抑制土地兼并。A. 秦朝B. 汉朝C 宋朝D. 清朝【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内容可知,秦朝、汉朝和清朝都采取了

2、抑制土地兼并的措施,故排除A、B、D项;不抑制土地兼并的是宋朝,故选C项。3.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动力的革命是指A. 青铜器的使用B. 牛耕的使用C. 铁器的使用D. 灌溉事业的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出现铁犁牛耕,极大促进农业的发展,故主要动力是牛耕,B正确;春秋战国时期出现铁制农具,不是青铜器,A错误;铁器在这时期出现,但不属于农业动力,C错误;灌溉事业的发展不属于这时期农业动力革命的体现,D错误。4.我国古代民营手工业在诸多行业开始占据主导地位是在A. 唐代B. 宋代C. 明代D. 清代【答案】C【解析】明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全社会

3、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所以答案选C,排除其他选项。5. “冶铸者为排义吹炭,今激水以鼓之也。”唐朝李贤在诗中描述的冶铁工具发明于( )A. 春秋时期B. 战国时期C 西汉时期D. 东汉时期【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题干中“冶铸者为排义吹炭,今激水以鼓之也。”描述了其可是为冶铁而用,据此可判断应该是水排,据所学可知水排是我国古代一种冶铁用的水力鼓风装置,在公元31年,由东汉杜诗创制,其动力是水力,故D项正确,ABC项均不合题意。故选D。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手工业的进步水排6. 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尤其是官营手工业素称发达,下列有关官营手工业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由政府直

4、接经营,集中在大作坊生产B. 生产军用品和官府、贵族生活用品C. 产品在市场流通,远销国内外D. 占据原料、技术和人才优势,生产不计成本【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官营手工业由官府统一管理,集中在大作坊生产。规模大、分工细、水平高、资金雄厚。生产的产品不投放市场,全部供皇室和贵族消费。C项不正确。官营手工业是政府经营的,规模较大,故A正确;官营手工业主要满足贵族和官府,B项正确;官营手工业生产不计成本,D项正确。故本题答案选C项。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与特点古代的手工业官营手工业7.明太祖“初立国即下令,凡民田五亩至十亩者,栽桑、麻、木棉各半亩,十亩以上倍之。麻亩征八两,木棉亩四两。栽桑以四

5、年起科。不种桑,出绢一匹。不种麻及木棉,出麻布、棉布各一匹”。明太祖的这一规定()A. 阻碍了传统农业的进步B. 说明当时的农业税繁重C. 推动了剩余劳动力转移D. 有利于促进商业的发展【答案】D【解析】明太祖的这一规定,使农户不得不从事这些经济作物的种植。桑、麻的大量种植,使更多的剩余产品被投入了市场,增加了商品的数量,同时又使手工业获得了丰富的原料,使更多的手工业产品被制造了出来并投入市场,加速了商业的发展,故D项正确;这一措施显然是促进农业发展,故A错误;材料中只是提到对桑、麻、木棉的征税,难以体现农业税繁重,故B项错误;劳动生产力转移材料中没有体现,故C错误。8. 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

6、图集中反映了宋朝( )A. 政府管理失职B. 市突破了时空限制C. 政府鼓励经商D. 地方商业中心开始出现【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宋代的商业活动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合所学,A和题意无关。排除;宋代的商业活动打破了商业活动的时间和空间限制,故选B 。中国古代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排除C;地方商业中心开始出现于汉代,排除D。故选B。考点:中国古代的经济 中国古代的商业经济 商业活动9. 汉、唐在长安、洛阳等城设“市长”、“市令”负责市场管理,宋代不再设此官职,代之以名为“税务”的各级征税机构。影响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 中央集权逐渐加强B. 商业与城市

7、的繁荣C. 宋代财政开支浩大D. 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唐代的市场还要设置专门的机构安排专门的人员来管理,而宋代并没有如此,只有负责收税的部门,这就反映出市场的发展。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错误,这是经济领域的问题,没有政治的反应。C选项没有注意唐代的问题;D选项与此无关。考点:中国古代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城市的发展【名师点睛】中国古代对“市”的管理是不断变化的。汉代时“市”的长官称“市令”或“市长”,南北朝时设有“草市尉”,唐代州县设市日益普遍,唐宣宗七年(853年),“废州县市印”,五代以后市司机构再也没有恢复。10.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

8、记载的花楼机,结构复杂而精密,专门织造精细的丝织品。但当时的手工业并没有向机器生产转变的迹象。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A. 明清时期的工匠缺乏技术经验积累B. 闭关锁国政策阻碍外来技术的传入C. 生产革新缺乏足够的市场需求推动D. 官府对手工业生产的规模有所限制【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明清时期,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加之统治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国内外市场狭小,缺乏技术革新的动力,故C项正确。A项,中国传统工匠技术经验积累丰富,故A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题干表明中国技术已经成熟,因而与技术引进无关,排除。D项,明清时期私营手工业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故D项

9、并非真正原因,排除。11.中国古代历来重视户籍管理,严格控制人口流动,古人出行必须持有官府发放的“路引”,相当于现代的身份证,这种做法的目的是A. 防止人口流动造成社会动荡B. 保证为抵御外族入侵提供足够兵源C. 征调人力兴修大型水利工程D. 保证政府赋税、徭役和兵役来源【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重视户籍管理,严格控制人口流动,这种做法的目的是保证政府赋税、徭役和兵役来源,故D项正确,B项包含在D项之中;AC项是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排除。12.下列言论中体现了中国古代传统经济思想的是“一农不耕,民有饥者;一女不织,民有寒者”“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10、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历代奉行重农抑商政策,“一农不耕,民有饥者;一女不织,民有寒者”体现了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认为应固守本业;“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是汉代降低商人地位的举措,均体现了重农抑商思想,故正确,B项符合题意;“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体现了从商的支持,故错误,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13.中国古代妇女择偶一般“悔作商人妇”,而到明清之际,江南等地出现了“宁肯嫁与商人”的现象。这一

11、变化说明A. 商品经济发展,传统观念发生变化B.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传统社会结构解体C. 反封建思想产生,平等观念深入人心D. 西学东渐,中国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由“悔作商人妇”,而到明清之际,江南等地出现了“宁肯嫁与商人”的变化直接反应的是观念的变化,而观念属于上层建筑,上层建筑的变化源于经济基础,所以A正确;B传统社会结构解体,错误;C平等观念深入人心错误;D不是外部原因的结果。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影响14.秦汉时期,漕粮通过黄河、渭河由东向西运抵长安;唐宋期间,漕运逐渐转变为由东南而西北;元、明、清三朝,漕运

12、则转变为南北方向,由南而至北。古代漕运线路的变化A. 适应了经济格局的变化B. 推动了经济重心的南移C. 有利于经济的协调发展D. 影响了对外贸易的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据所学可知,唐朝以前,经济中心基本在黄河中下游地区,政治中心在西北,所以漕运基本是东西方向;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而元、明、清三朝政治中心在北方,因此漕运方向为南北方向,这种变化说明了经济格局的变化影响了漕运方向的改变,故A正确;据上分析可知,B只是一个时期反映,B片面;古代漕运线路的变化是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产物,C错误;古代漕运线路的变化与对外贸易联系不大,D错误。【点睛】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经济趋于平衡;唐朝安史之

13、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15.19世纪末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所产生的社会影响是A. 为戊戌变法的产生提供了社会条件B. 严重威胁着清政府的统治C. 为民国政府增加了大量的财政收入D. 经济结构开始发生变化【答案】A【解析】【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民族工业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为戊戌变法的产生提供了社会条件,A正确;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并不能严重威胁清政府统治,B错误;民国开始于20世纪初,C错误;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开始变化发生在鸦片战争之后,D错误。16.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是A. 输华货物总值显著增加B. 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C. 商品经济

14、有所发展D. 劳动力市场不断扩大【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中国古代自然经济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紧密结合而鸦片战争后,由于西方廉价的工业品尤其是洋纱、洋布的大量涌入中国,导致了中国传统手工业纷纷破产,传统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故B项正确;AC是原因;D是其产生的影响。【点睛】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解题的关键是对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变化的表现的识记,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变化的表现,是常考内容。17.“中国近代工业”概念中的“近代”含义的实质是A. 产生和发展于中国近代历史时期B. 完全由民间私人投资兴办C. 受外商企业的

15、诱导而兴起D. 不是工场手工劳动,而是机器生产【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近代工业形成在于引进西方机器设备,实行机器生产,改变了过去手工劳动的现状,故D正确;A不能的出近代工业的实质,故A不正确;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其创办的军事工业均是政府投资,故B不正确;中国近代工业开始与洋务运动时期,洋务运动的产生是内忧外患的结果,外商诱导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的原因之一,故C不正确。18.1912-1919年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最快的行业是A. 采矿业和运输业B. 化工业和建筑业C. 钢铁业和金融业D. 面粉业和纺织业【答案】D【解析】【详解】1912-1919年间,中国民族

16、工业出现快速发展的“短暂的春天”,其中面粉业和纺织业发展最快。故答案为D项。近代中国重工业发展缓慢、艰难,这一时期化工、皮革、卷烟等行业尽管也有相当发展,但不符合题干中“展最快”的要求,排除A、B、C项。19. 张謇曾说:“我们儒家,有一句扼要而不可动摇的名言天地之大德曰生。这句话的解释,就是说一切政治及学问最低的期望,要使得大多数的老百姓,都能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因此,他把自己创办的纱厂命名为“大生”。从这个角度看近代民族企业( )A. 以轻工业为主,作用积极B. 不应强调发展重工业C. 应该完全直接面向民生D. 以提高就业率为第一要务【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

17、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中的“使得大多数的老百姓,都能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以及把自己创办的纱厂命名为“大生”是在强调自己办工业的目的是解决人们的生存问题,是解决民生问题,所以应该以轻工业为主,当然也不是完全直接面向民生等选项,所以本题答案只能是A。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近代民族企业20.经济史专家认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曾出现三次热潮: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这“三次热潮”的相同作用是A. 根本上动摇了传统生产方式和政治

18、制度B. 促进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C. 一定程度上瓦解着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D. 为辛亥革命奠定了物质和阶级基础【答案】C【解析】【详解】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三次热潮”,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都在一定程度上瓦解着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C项正确;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的近代中国民族工业一直比较薄弱,没能根本上动摇传统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A项错误;直到20世纪初,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才逐渐兴起并成为了进步思潮的主流,B项错误;辛亥革命后,民族工业发展的“短暂春天”才得以出现,D项错误。21.1914年

19、34月间,中华全国商会联合会举行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详细讨论了商律商人通例公司条例保息条例国币条例商事公断处条例商会法等,提出了不少修改、补充和实施的意见。该会议A. 推动了实业救国思潮的产生B. 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C. 开启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D. 推动了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涨【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没有涉及实业救国的信息,排除A;经济立法有利于规范资本主义经济行为,从而保障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故选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始于1927年,排除C;材料中的经济立法与反帝斗争没有关系,排除D。22.读18401913年中国机械进口海关税收表,它反映出18401913年中国机械进口海关税

20、收表(单位:万两)年份1840年1860年1894年18851899年19091913年机械进口税额1930112200700A. 列强对华侵略以商品输出为主B. 民族工业在甲午战争后获得较快发展C. 中国关税自主权实际有所恢复D. 传统手工业基本被大机器工业所取代【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数据可知,1894-1913年机械进口数量急剧增加,这与甲午战争后至20世纪初资本主义获得较快发展,需要大量进口机械有关,B正确;甲午战争后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A错误;这时期中国关税主权没有恢复,C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传统手工业被大机器取代的信息,D错误。23.1934年,中国银行低于市

21、场价格买走烟台张裕酒厂25万的股票,从而控制了这家最大的工业化葡萄酒厂。这反映出影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是A. 官僚资本的侵蚀B. 封建主义的束缚C. 外国资本的压制D. 股票市场的紊乱【答案】A【解析】【详解】中国银行是民国时期的四大银行之一,结合材料时间1934年,可知当时官僚资本主义膨胀,挤压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因此,题干现象反映的是官僚资本的侵蚀,选A项正确;中国银行不属于封建主义势力和外国资本主义势力,选项B、C排除;选项D与材料无关,排除。【点睛】解题关键在于题干时间1934年,结合当时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因素即可判断出中国银行对张裕酒厂的控制体现的是官僚资本主义的侵蚀。2

22、4.图中曲线D所代表的中国近代的经济形式是A. 自然经济B. 外国贷本主义经济C. 洋务经济D.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图片信息来看,曲线D自19世纪60年代,之后不断发展,至1914年达到顶峰,最终在1956年消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过程。故答案为D项。A项自然经济在封建社会时期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对应曲线A,排除;B项外国资本主义在19世纪中期已经产生,对应曲线C,排除;C项洋务经济在19世纪60年代产生,对应曲线B,排除。25.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曲折艰难,命运坎坷根本原因是A. 受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的制约B. 中国始终没有形成统一的国

23、内市场C. 民族资产阶级没有政治地位D. 近代中国的社会形态所决定的【答案】D【解析】【详解】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但最终未能繁盛的根本原因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故D项正确; A项说法颠倒了逻辑关系,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特点决定了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故A项错误;中国始终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是发展的表现,故B项错误;民族资产阶级没有政治地位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点睛】根本原因一般从经济或者社会性质角度思考,本题的原因从近代中国的 社会性质思考回答。二、材料解析题26.中国是世界农业发源地之一,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先民创造了辉煌的农业文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24、一 (文帝)诏曰:“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而民或不务本而事末,故生不遂。”汉书文帝纪材料二 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缺)而不录。贾思勰齐民要术序材料三 牛郎织女“夏绣邮票”一套四枚,分别为“盗衣结缘”“男耕女织”“担子追妻”“鹊桥相会”。据魏国李悝尽地力之教载:“治田勤谨,则亩益(增产)三斗。不勤,则损(减产)亦如之。”又据孟子梁惠王上载:“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尽地力之教”、“多粪肥田”、“地力常新壮”“时至而作,竭时而止”材料四 限制通商口岸限制外商的居住活动限制出口货物的种类和数量中外历史知识述要(1)材料一中的“本”指的是什

25、么?“末”指的是什么?材料一、二共同反映了中国古代对“本”“末”持何态度?其目的是什么?(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主要特点。(3)材料四是清朝哪一政策的基本内容?简析清朝能实行这一政策的根本原因。【答案】(1)本:农业;末:商业。态度:重农抑商。目的:保护小农经济,确保赋税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2)特点:自给自足;以家庭为单位,小农户个体经营(分散性);男耕女织(农业与手工相结合);精耕细作。(3)基本内容:闭关锁国政策。根本原因:是自然经济的产物。【解析】【详解】(1)本和末,据材料“农,天下之大本也”“而民或不务本而事末,故生不遂”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

26、知,材料中“本”是指农业,而“末”是指商业。态度,据材料“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故商贾之事,阙(缺)而不录”等信息可知,体现了重视农业,抑制商业发展的重农抑商的态度。目的,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重农抑商政策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小农经济,从而达到巩固封建专制统治的目的,同时确保赋税征派和地租征收。(2)据材料“牛郎织女”“男耕女织”“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多粪肥田”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体现了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精耕细作的特点。(3)基本内容,据材料“限制外商的居住活动限制出口货物的种类和数量”可知,体现了清朝时期限制海外贸易的闭关锁国政策的内

27、容;根本原因,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实行与巩固封建统治有直接关系,也是古代自然经济的产物。27.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近代早期部分民族工业简表时间地点创办者企业名称1866年上海方举赞、孙英德1872年广东陈启源继昌隆缫丝厂材料二 民国初年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产品销售量示意图(1)将材料一中的空缺部分补充完整。 (2)材料二中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的经营状况如何?结合所学知识,这一时期该公司发展的有利条件是什么?(3)在近代中国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民族工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哪里?【答案】(1)补充:发昌机器厂。(2)状况:迅速发展或短

28、暂的春天或黄金时期。条件:辛亥革命(或民国政府)为民族工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实业救国思潮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一战期间形成了对中国有力的国际环境;抵制日货等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扩大了国货市场;中华民国的成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实业家积极投资近代企业。(3)出路: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推翻三座大山;真正实现民族独立。【解析】【详解】(1)“补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方举赞、孙英德创办的是发昌机器厂。(2)“经营状况”,从图中数据可知,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在19121918年呈现迅速发展或“短暂春天”。“条件”,结合所学知识从辛亥革命为民族工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实业救国思潮推动了民族工业

29、的发展、一战期间形成了对中国有力的国际环境、抵制日货等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扩大了国货市场、中华民国的成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等角度分析。(3)“出路”,结合所学知识从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推翻三座大山、真正实现民族独立等角度分析。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孟子滕文公上材料二 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民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汉书食货志材料三 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极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

30、策,只有流离饿殍耳。董煟救荒活民书(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种土地制度?(2)材料二反映了该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发生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一变化对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针对材料三所反映的社会问题,统治阶级曾试图施行怎样的土地制度加以解决?其结果如何?【答案】(1)井田制;(2)变化:井田制正式废除,土地私有制从法律上确立,土地可以转让和买卖。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影响:私有制的确立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推动了生产的发展;土地兼并造成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影响了国家收入,农民失去土地,生活艰难,社会动荡不安等(3)制度:针对地主兼并农民土地的现实,北魏至唐前期实行均田制。结果:由于

31、土地私有和买卖频繁,均田制最终瓦解,未能解决土地兼并严重的问题【解析】【详解】(1)材料一中“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涉及的是西周时期推行的井田制,井田制要求的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因此井田制属于一种土地国有制度(2)变化:在材料中“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反映的是废井田,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土地可以自由买卖。原因:这种变化主要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影响:主要从私有制的确立生产的发展,从而提高了生产力,从土地兼并造成了农民失去土地,生活艰难,国家收入减少等方面分析。(3)社会问题:土地兼并的问题,它被誉为封建统治的一颗毒瘤。封建统治者也曾试图去解決,例如北魏的均田制,但是封建土地私有制决定了其是不可根除的。【点睛】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土地制度就是土地关系,它是古代经济制度的核心,制约着当时的政治制度和阶级关系,与耕作方式所反映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大体经历了原始氏族公社土地所有制奴隶主贵族土地国有制和封建土地所有制三个发展阶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