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机械摆钟【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根据单摆的等时性,人们制成了摆钟,使时间的计量误差更小。过程与方法重复观察、测量摆钟每分钟的摆动次数;动手制作一个单摆,并观察、测量单摆在相同时间内摆动的次数。情感态度价值观进一步理解重复进行实验的价值;感受探究计时工具的快乐。【教学重点】动手制作一个单摆,并观察、测量单摆在相同时间内摆动的次数。【教学难点】通过观测,理解摆的等时性。【教学准备】一个摆钟或一份摆钟的录像,学生自带计时表(小组),铁架台、棉线、螺帽等。【教学过程】一、引入:1.复习前几节课学习的几种古老的计时方法,如:太阳钟、水钟等。同时指出还有很多类似的计时方
2、法,如一炷香、一个沙漏等等。2.师:虽然计时方法很多,但人们总希望有更精确的时钟,摆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揭题:机械摆钟。(板书课题)二、观察摆钟:1.师出示摆钟,设疑:摆钟计时为什么可以这么精确呢?观察讨论:摆钟是怎样来计量时间的?2.测量:用秒表测一测,摆钟的摆每分钟摆动几次。3.集体测量一次后反馈,问:摆钟每分钟摆动的次数相同吗?4.讨论:课本中的记录表为什么要让我们测三次或更多次呢?三、观察我们的钟摆:1.师:我也做了一个单摆(出示单摆),它每分钟摆动的次数是不是也是一样的呢?学生猜测后,师带领学生集体测量三次。2.设疑:是不是所有的单摆每分钟摆动的次数都一样呢?3.老师给你
3、提供铁架台、棉线、螺帽,你能做一个摆吗?4.小组合作制作一个单摆,并开始测量固定时间内,单摆摆动的次数。(课本记录表上的时间间隔可以让各小组决定,只要相同间隔就可以了。)5.反馈交流结果。讨论:你有什么发现?6.结合学生发现的(相同间隔时间段里,单摆摆动的次数是固定的),指出:单摆的这个特性就是等时性。利用这个特性,人类发明了摆钟,大大提高了计时的精确度。四、延伸思考:师可结合学生汇报:虽然每个小组的单摆都具有等时性,但不同的单摆之间,摆动的速度却是不一样的,这又是怎么回事呢?下节课我们继续研究。【板书设计】机械摆钟单摆:等时性【教学反思】本节课的目标是让学生经历动手做一个单摆并观察和测量单摆
4、在相同时间内摆动的次数,从而发现摆钟的等时性的过程。对于本课我从以下方面来反思:新课标指出: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本课教学尽力让学生通过创设情境、感知建模、联系实际、指导探究、开放活动、自主实践的探究过程来逐步丰富对摆钟的认识,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的精神,体现小学科学课程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目的。科学教育中非常重视培养学生记录,搜集,分析信息、数据的能力。我在教学活动中一直要求学生相信自己、相信自己搜集到的证据,让他们懂得在科学研究中要让事实来说话,用证据来验证。如果所有的实验都是为了得到一个标准的答案的话,实验就失去了意义。结果固然重要,得出结果的过程更加重要。数据在科学实验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尊重事实、实事求是是学生在科学学习中应该有的科学态度。课堂上缺少生气,这个与学生无关,主要是老师没有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己紧张,学生也跟着一起紧张。科学课应该比较轻松自在,比较有活力,这样学生才能学得开心,在开心中学知识。课堂上不够放手,老师讲得太多,应该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来说,他们有这个能力。老师应该关注全班,更注意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