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热点预测练时政热点时间:45分钟 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中新网2012年11月10日电 据中央电视台报道,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这一报告的指示精神与下列哪一中国古代思想相一致()A“礼之胜,和为贵”B“仁者无敌于天下”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D“养心莫善于寡欲”解析材料反映了党中央重视民生,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选项中与此相符合的应是C项“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大意是:人民放在第一位,国家其次,君
2、在最后,是孟子的思想。A项强调“礼”即等级秩序,与材料不符;B项中“仁”与材料也不相符合;D项“寡欲”等与材料无关。答案C2中国共产党一直重视农民的土地问题。下列对中国共产党土地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A土地改革后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B过渡时期采取土地全民所有制C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实行土地公有制D改革开放后土地所有权归农民解析土地改革改变了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变成了农民土地所有制,在三大改造时期对农业的改造土地由私有变成了公有,形式是初级社和高级社;因此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实行土地公有制说法错误;改革开放后土地所有权并没有交到农民手中,而是集体所有。答案A3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有利于农业发展、解决粮食
3、问题的举措是()推行人民公社制度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培育杂交水稻取消了票证制度A BC D解析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不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排除;票证制度的取消,是农业发展、社会经济进步的结果,而不是原因、措施,排除;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培育杂交水稻有利于农业的发展。答案A4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五年计划给西方国家留下的印象似乎不像给发展中国家留下的印象那么深,按照西方的标准,苏联公民受到了严重的剥削。”(引自全球通史)西方国家作出这一评价,主要是因为苏联的五年计划()A没能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B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C强调国家积累而忽视民生改善D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强制
4、劳动解析二五计划使苏联国民生产总值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故A项错误;苏联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故B项错误;D项与题干不符合,排除。苏联的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公民受到了严重的剥削”。C项符合题意。答案C5下表反映的是中国的世界纪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情况。形成表格所示数据的原因不包括()项目数学天文历法、气象地理化学农学机械水利轻工兵器数量2225259257788A.统治阶级的重视和支持 B发展农业的需求C传统科学注重应用学科 D科举取士的促进解析纵观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比较重视总结实践经验,而轻视理论概括和抽象科学。因此,中国科技具有强调实用技术,忽视抽象科学的倾向。
5、科举考试主要考经义和时务,明清时期八股取士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不利于科技的发展。答案D6国民收入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的生活水平。阅读18501949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表,对下表的分析不正确的是()年份1850年1887年1914年1936年1949年人口数(千人)414 699377 636455 243510 789541 670人均收入(元)43.835.941.2250.5137.98A.18501887年人均收入降低与西方侵略、太平天国运动有关B18871914 年人均收入增加与义和团运动抵制外国侵略有关C19141936年人均收入增加与民国成立、一战爆发有关D19361949 年人均收
6、入降低与日军侵华、官僚资本膨胀有关解析18871914年人均收入增加与辛亥革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关,所以B项错误。答案B7“给它所设想的受益者被它界定为弱者、贫穷者和不幸者的人造成了极大的损害它削弱了个人的进取和自立精神,并且在我们这个自由社会的基础之下酝酿出某种一触即发的怨恨”。上述材料最宜作为下列哪一观点的论据()A批判自由放任,主张国家干预B加强国家干预,健全福利制度C反对福利国家,主张市场自由D同情各种弱者,加强社会救济解析福利制度和福利国家的出现会“削弱了个人的进取和自立精神”,增加了政府的财政负担;长远来看,一定程度上会降低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所以综合四个选项,C项最佳。答案C
7、8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将每户足够食用以外的粮食归入国库,有婚娶弥月、疾病荒灾等开支,全由国库支给。儿童读圣书,居民听教化等则在礼拜堂进行。这可以用来说明太平天国()A开始向西方学习B追求平等的政治生活C主张移风易俗的社会改革D满足了农民最迫切的愿望解析材料中未体现A项;“农民最迫切的愿望”是获得土地,而材料中未提及土地问题,排除D项;B项中“平等的政治生活”题干中也没有明显体现。答案C9下面是三大区域集团的情况,下列有关结论不准确的是()名称亚太经合组织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时间1989年1993年1994年A.欧盟合作程度最高B都是经济政治一体化组织C具有地缘经济特征D是经济全球化的组成部
8、分解析欧盟是政治经济一体化组织,但是亚太经合组织是论坛性的经济组织,而北美自由贸易区是单一性的贸易组织。答案B10英国卫报1979年9月24日文章建国三十周年,新的长征开始了中说,“中国一定要在本世纪末成为一个工业和军事大国。但是,首先要解决若干比较紧迫的问题。”影响当时中国经济发展的紧迫问题是()A人口基数过大 B经济模式单一C社会思想保守 D阶级斗争尚存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1979年中国经济最紧迫的问题应该是计划经济体制,单一的公有制已不能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所以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所以正确选项是B。答案B112014年随着乌克兰危机的进一步加深,俄罗斯高调
9、介入,美国对俄罗斯实施了最为严厉的经济制裁,俄罗斯也针锋相对,两国关系陷入冷战后的“冰点”。这一现象说明()A俄罗斯对美国全球支配地位发出挑战B美俄两极争锋的国际格局再度形成C“一超多强”的局面被打破D多极化的国际格局形成解析本题考查当今世界的局势。从俄罗斯在乌克兰事件中的表现可以看出,俄罗斯试图在国际事务上挑战美国的地位,A项符合题意。答案A122012年11月6日,美国福布斯双周刊网站发表原题为中国可能不是美国的盟友,但也不是敌人的文章及反映中美关系的漫画,最能体现其寓意的是()A互依共存 B互相对抗C争夺霸权 D互相利用解析图中八卦阴阳图案表示相互运动和补充,因此寓意中美两国关系是相互依
10、托的,故正确答案选A项。答案A二、非选择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正月发生了一次“霾灾”,数日雾霾不散,导致通惠河上的漕运停止,京城多处粮仓告急。乾隆皇帝除了派官员到天坛祭天外,还亲自率王公大臣在紫禁城太和殿前焚香祭天。光绪年间京城曾出现一次严重的“霾灾”,数日不散,慈禧太后也曾令人在紫禁城内“祭天驱霾”。而民间遇有“霾灾”出现时,人们多到龙王庙前拜求龙王“驱霾”,并在庄稼种植上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初春,出现了一次“霾灾”,京畿之农人“芸锄时令苗稍疏,预防风霾”。摘编自古代北京“霾灾”的记载
11、材料二近代中国知识界就开始关注空气污染问题。当时的报刊对近代西方工业化过程中所发生的大气污染现象多有报道评论,并警醒国人:“各国人士,渐渐对这个问题加以注意。东京警察当局已于最近举行煤烟防止宣传,开始都市净化运动了。”近代以来政府和民间均采取了一定的措施来治理空气污染。政府颁布一些条例、实施工厂检查、开展工厂安全运动、平民新村运动、改善城市基础设施等,取得一定效果。1887年石印社的煤烟被周围居民视为公害,工部局向石印社提出警告,要求其采取增高烟囱等减轻污染的措施。1933年12月,政府公布陆上交通管理规则,其中规定“汽车行驶时,不得泻放发出巨响或含有烟雾恶臭气体”。广州市政府制定颁行车辆肩舆
12、交通规则,其中规定“车夫须常注意车机洁净。勿许机油飞烬,及放出秽气等弊”。济南市政府也颁布过取缔市区桐油煎熬的法规。摘编自中国近代城市大气污染及其治理材料三1952年,处于急速发展期的英国伦敦,终于尝到了工业污染带来的苦果:12月5日至10日,伦敦市内空气污染严重,导致4 000人因呼吸道疾病等原因死亡,这被称为“伦敦烟雾事件”。事件的后果之一,就是促使英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规措施整治环境。1956年,英国政府颁布了清洁空气法案,这是世界上第一部空气污染防治法案。法案规定在伦敦城内的电厂都必须关闭,只能在大伦敦区重建。要求工业企业建造高大的烟囱,加强疏散大气污染物。还包括要求大规模改造城市居
13、民的传统炉灶,减少煤炭用量,逐步实现居民生活天然气化;冬季采取集中供暖。摘编自现代启示录:1952年被雾霾扭转的英国(1)材料一中,清代官民面对“霾灾”采取了什么做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民国时期“空气污染”的原因。(3)根据材料二、三分析中英两国处理类似问题上的异同点。答案(1)做法:祭天敬神;调整种植方式。原因:科技水平落后;“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小农经济为主体。(2)原因:工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煤、石油等高污染资源的大规模运用。(3)同:政府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干预污染治理;通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防治污染。异:民国时期的治污,舆论监督起到了重要作
14、用,并且更加注重道德宣传;英国政府治污的法律力度更大,更加注重调整产业结构、加大科技投入。14城市的出现,是人类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标志,也是人类群居生活的高级形式。2014年全国两会上,提出“人的城镇化”道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城,一般是指人们在聚落上构筑的防御性设施及拥有这种设施的聚落。城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原始人类同自然斗争和农业生产后人类群体间掠夺战争的产物,它是伴随农业生产和定居生活的出现而产生的,是早期人类文明出现的萌芽。神农之时,“日中为市,致天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易系辞)。城中有“市”较晚出现于春秋战国,“城市”一词随之出现。古代城市发
15、展的演变历程及其与文明的关系邵凤芝材料二在筑城技术方面,宋以前的城市,城墙主要为夯土或版筑,城门多有木柱支撑而成。宋代一些重要城市开始包砖,明代城门包铁皮,筑砖拱门等。宋代之前的城市建设中商业是被限定在“市”内的,到了宋代,沿街、沿河开设各种店铺,形成熙熙攘攘的商业街。中国城市建设史材料三我国城镇化发展50年来可分三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50年代,各省、市、县要建立自己的工业体系,城镇人口迅速增加,城镇人口由1949年的765万人增加到1960年的13 073万人。第二阶段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国民经济整体停滞不前,城市人口增加仅限于人口的自然增长,城镇发展陷入低潮
16、期。第三阶段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到2000年我国城镇人口从19 140万增加到45 844万人,这是我国城镇化迅速持续发展的20年。我国城镇化发展及展望材料四城镇化是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是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国际上经济学家的预言,中国的城镇化和美国的高科技是21世纪带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引擎”。在过去10年,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动着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城镇化进程。在“乡村中国”向“城镇中国”的华丽转身过程中,比速度、规模更值得我们骄傲的,是城镇化的质量。资讯频道凤凰网(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城”基本职能的演变,并分析古代“城市”出现的主要因素有哪些?(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
17、朝城市建设与之前城市建设相比有何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的原因。(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建国后我国城镇化发展的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出现快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4)根据材料四,阐述“新型城镇化”战略实施的重大历史意义?谈谈你对我国当前注重城镇化质量而不是规模和速度的认识。答案(1)职能演变:由单纯的军事、政治功能到政治、经济、军事职能。主要因素:是生产力发展和私有制出现后的必然结果;农业生产和定居生活的需要;商业发展的促进。(2)特征:筑城技术更加注重城墙的坚固性;城市商业繁荣,打破了坊市界限。原因:在宋代前后,由于火药的发明并广泛用于攻城导致筑城技术有了较大的改变;宋代商业、手工业获得发展。(3)第一阶段:七届二中全会,实现了工作重心由农村到城市的转变;新中国建立后,国家开展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城市工业人口大量增加。第三阶段: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解放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改革开放促进了城市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4)意义:城镇化是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未来我国经济持续发展以及世界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有利于提高民众的生活水平,缩小城乡差距,构建和谐社会。认识:注重可持续发展;摒弃高能耗、高污染的发展路子,秉承绿色、低碳、生态理念;节约建设用地,强化节能减排和生态环保;推动内涵式、集约式发展,努力实现城市、人和自然和谐发展。(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