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单元第2课一、选择题1诗经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是一部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其中,“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反映的是()A精耕细作技术成熟B小农经济发展完善C井田制趋于瓦解D土地兼并严重【答案】C【解析】由材料中“公田”之外出现“私田”可知,土地归周王室所有的井田制趋于瓦解,故C项正确;精耕细作技术成熟是在宋元时期,故A项错误;春秋时期,小农经济还未发展完善,故B项错误;春秋时期不存在严重的土地兼并,故D项错误。2.(2019山西长治二中月考)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可以自由买卖、交换、抵押,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向国家交税的私田。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礼崩乐坏 B
2、.铁犁牛耕的使用C.井田制瓦解 D.赋税制度改革【答案】B【解析】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逐渐瓦解,封建土地所有制逐步确立,其根本原因在于生产力的发展,即铁犁牛耕的使用及普及,故选B项。3商君书云:“使民无得擅徙,则诛愚。乱农之民无所于食而必农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上述主张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分封制和宗法制的瓦解B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C租佃关系的确立和发展D秦国实施重农抑商政策【答案】B【解析】宗法制和分封制走向瓦解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表现,不是材料中主张出现的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材料商君书主张加强户籍管理,这种主张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商鞅变法确立了土地私有制,以保
3、证农业生产所需劳动力,故B项正确;租佃关系是伴随着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而确立的,材料并没有体现与地主私有土地相关,故C项错误;材料可以体现重农抑商政策,但是不是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4.(2019广东佛山顺德选科调研考)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多种土地制度,如曹魏的屯田制、南朝宋颁布的占山令、北魏的均田制等。其影响是()A.解决了人地矛盾问题 B.实现了社会长期稳定C.促进了经济重心南移 D.调整了农业生产关系【答案】D【解析】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土地制度使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得到一定的土地的使用权,是对农业生产关系的调整,故D项正确;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5唐代,某诏令批评当时存在“恣行吞并
4、,莫惧章程”和“口分永业(国家授予的田地)违法买卖”的现象。这表明当时()A井田制瓦解B分封制恢复C均田制受到破坏D“市”突破空间限制【答案】C【解析】“恣行吞并,莫惧章程”说明当时是有相关的“章程”(规定)的,而且是不允许“恣行吞并”的,再结合“口分永业(国家授予的田地)”可以推断出唐代均田制因田地被“违法买卖”(兼并)而受到破坏,故选C项。6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者田连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这表明北宋政府()A抑制土地兼并,打击豪强地主B减轻农民负担,防止农民暴动C纵容土地兼并,以便筹集资金D力图搜刮百姓,以备“岁币”【答案】C7北宋大文
5、豪苏轼说:“民庶之家,置庄田,招佃农,本望租课,非行仁义;然犹至水旱之岁,必须放免(佃农)欠负、贷借种粮者,其心诚恐客(即佃农)散而田荒,后日之失必倍于今故也。”上述言论反映北宋()A土地兼并现象严重B地主对农民的剥削有所减轻C租佃关系开始出现D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减弱【答案】D【解析】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土地兼并现象严重,故A项错误;地主对农民剥削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故B项错误;租佃关系开始出现在战国时期,故C项错误;材料“放免(佃农)欠负、贷借种粮者,其心诚恐客(即佃农)散而田荒”说明地主对佃户人身控制减弱,故D项正确。8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中记载:“农无田者,受田于人,名为佃户;无力受田者,名
6、为雇工。”对该现象认识正确的是()A最早可能开始于西周时期的井田制B体现古代农耕经济的主要特征C土地兼并是形成该现象的重要原因D租佃现象阻碍了社会经济发展【答案】C二、非选择题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耕夏耘,秋获冬藏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矣。西汉晁错论贵粟疏材料二北宋苏洵说:“耕者之田资于富民而田之所入,己得其半,耕者得其半。”到了明清时期,多实行定额地租,佃农所交地租,多的占到收获物的80%。清代陶煦说:“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1)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土地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劳动者“卖田宅鬻子孙”的原因。(2)概括材料二反映的土地经营方式。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这种经营方式大规模发展的主要原因。【答案】(1)土地制度:自耕农土地私有制。原因:天灾、苛政、高利贷盘剥。(答出任意两点即可)(2)方式:租佃经营。原因:土地兼并严重;商品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