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走完长征的婴儿教案1、 默读课文,根据提示归纳课文中记叙的长征途中四个事例。2、根据要求积累词语;学会用“连也”造句。3、了解课题“走”完长征的婴儿中“走”上引号的作用。4、了解长征途中的艰难困苦,体会老一辈革命家的坚定的革命信念。教学重难点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
2、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1、根
3、据提示归纳课文中记叙的长征途中四个事例。2、了解课题“走”完长征的婴儿中“走”上引号的作用。3、了解长征途中的艰难困苦,体会老一辈革命家的坚定的革命信念。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
4、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教学过程一、导入:1、板书:长征80年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长征的课文时非常有意义的,下面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读词。(1)了解长征:长征路途遥远,所以又称二万五千里长征,打开课本,快速读读1.2小节,你还知道哪些信息?(2)指名回答,罗列信息2. 板书:婴儿师:故事的主角是个婴儿(不满一岁的小孩),知道她是谁吗?(板书:贺捷生)(1) 指导写“捷”,范写,组词(捷报、便捷、
5、快捷)(2) 理解“襁褓”( 包婴儿的被子、毯子等。)千难万险,许多战士都倒下了,一个不满一岁的婴儿却能走完万里长征,这是个神话吧?课文肯定地告诉我们(生)不,这是事实,千真万确。(3) 补齐课题2、齐读课题、质疑:走”字为什么加引号?婴儿是如何走完长征的?)二、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1) 找一找相关的小节。2-6小节(2) 初步认识自述形式的表现手法(引号用法)(一)读2-3节,了解事情的起因1、师引读2节,生读3节(1).理解:围剿:包围起来,进攻,消灭围追堵截一种作战方法,把军队分成几部分包围式地夹击,正面拦截敌人,加以消灭。. 学习多音字(落lu、l、lo)贺捷生奶奶就这样开始了
6、她的长征,她会有什么样的经历呢?4-6小节,简单概括她的经历。(指名读4节)为了不暴露部队,_。 出示第4节,交流:A当时的情况:过封锁线B发生的事情:妈妈怕暴露部队,用衣服捂住我的头C结果是:险些丢了命师:主要讲贺捷生的事,所以在表述中应当用我被妈妈怎么样了或我怎么样了。我字上必须加引号,指代贺捷生。4、引读课文敌人又进行了疯狂的围堵 (1)体会“颠落”的用法(比丢好,凸显了丢人的疯狂,战斗的激烈) (2)小组交流,指名说一说2.3件事5、根据提示,小组合作交流,概括三件事情(1)有一次过封锁线,为了不暴露部队,“我”被妈妈捂住头,险些丢了命。 (2)一次突围时,父亲发现把贺捷生颠落了,幸亏
7、被老乡捡到了,“我”才回到了父母的怀抱 。(3)过草地时,贺捷生口气的“我”,终于走出了草地。6、具体分析4-6小节,感受经历(出示4-6小节)(1)理解词语:奄奄一息:形容气息微弱。长途跋涉:爬山趟水,形容路途艰苦 衣衫褴褛:形容衣服又破又烂 。取之不尽:形容很丰富,用不完。(2)照样子说词语(AABC)(3)造句:连也7.用简介的语言复述三件事,指名说一说有一次过封锁线,为了不暴露部队,“我”被妈妈捂住头,险些丢了命。突围时,父亲发现把贺捷生颠落了,幸亏被老乡捡到了,他才回到了父母的怀抱。过草地时,贺捷生奄奄一息,大人们为她准备了一块白布作为棺材,但她生命力顽强,终于走出了草地。三、借助影
8、像资料,复述第6节,感受长征艰难1. 指名读第6节,了解长征过草地的艰难2. 观看影像资料,指导学生按要求观看(1) 认真看,仔细听,用心记(2) 选用词语,概括过草地时遇到的困难:荒无人烟,人迹罕至,泥潭陷阱、饥饿,疾病、死亡)3体会“走”的含义,理解精神财富靠的是什么,靠的是他们坚定的革命信念,顽强的革命意志。难怪喝着野菜汤走完长征路的贺捷生奶奶会这样感慨道(生:)。,因此课题中走字上要加双引号。虽然不是亲自走完长着路的,但她同样经受了生与死,血与火的考验。而父辈们坚定的革命信念,顽强的革命意志也就成了她一生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四、语言训练:选课文中印象最深的内容结合自己的感触说给你的伙伴听。12、“走”完长征的婴儿(贺捷生)经历 精神财富坚定的革命信念,顽强的革命意志教学随笔:在理解“这段经历成为她一生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时,我设计了一个想象说话作为铺垫:在成长的道路上,每当遇到困难时,她总会想起,然后暗暗对自己说:“”完成了这一个说话练习,“精神财富”的含义自然透彻了。学生懂得了“精神财富”就是父辈们坚定的革命信念和顽强的革命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