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空气中的流浪汉2 沪教版.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15579 上传时间:2025-11-0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3.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空气中的流浪汉2 沪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空气中的流浪汉2 沪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空气中的流浪汉2 沪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空气中的流浪汉2 沪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空气中的流浪汉教学设计“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

2、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

3、,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教学目标:1、在阅读中自主识字,读准“囱、滓、瓷、呛”等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流浪汉”等词语的意思。2、通过学习,了解文章运用比较、列举数据、举例子等进行说明的写作方法。知道灰尘是无处不在的,而且弊大于利,感受科普作品表达的科学严谨与生动形象。3、懂得灰尘的治理方法,知道改善环境、优化环境的重要性。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学习,了解文章运用比较、列举数据、举例子等进行说明的写作方法。知道灰尘是无处不在的,而且弊大于利,感受科普作品表达的科学严谨与生动形象。教学准备

4、:多媒体课件。学生预习课文。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理解“流浪汉”1、揭示课题(1) 板书课题:空气中的“流浪汉”(2) 通过预习,我们知道课题中的流浪汉是谁?2、学习第一节,理解“流浪汉”灰尘怎么成了空气中的“流浪汉”?自己读读第一小节,找找他们有什么相同点。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轻声读读课文26小节,想想,这篇科普文章介绍了灰尘的哪些知识?2、学生交流,板书3、简要说说文章主要内容。三、研读课文,理解难点(一)学习第二节,了解灰尘的大小、分布和来源,感受文章的说明方法。过渡:了解了主要内容,让我们看看作者是怎样写具体的。1、默读课文第2节,根据提示,用斜线给第二节分层。

5、2、交流出示:灰尘很小,一千颗灰尘紧挨着排成队,也只有一厘米长,所以,平常除非灰尘特别多,人们是不大感到这些小东西的存在的。1、读读描写灰尘大小的句子。2、你感觉灰尘怎么样?3、读好这句话。出示:据实验,城市街道上的一酒杯空气中,有几十万颗灰尘;草木繁茂的山林地带灰尘就少得多,一酒杯空气中只有一百多粒灰尘。1、作者又是抓住哪些词语把灰尘在空气中存在的数量写清楚的呢?2、交流预设一:列数字预设二:做比较3、小结。出示:灰尘是从哪里来的呢?刮风了,地面上无数的沙粒、泥粉就扬了起来;在工厂里,高高的烟囱吐出浓黑的烟;火山爆发,会带来无数的灰烬;车辆奔驰、人走路,又会带起许多灰尘。此外还有天上的流星,

6、它和空气一摩擦,整个儿都烧掉变成灰尘了,据说每昼夜就有1430万吨这样的宇宙灰尘落到地球上。1、读第二节里的相关内容,用序号来标注来源。2、合作读一读。3、填上正确的标点。体会标点的准确。4、小结。(二)学习36节,体会灰尘在人类的生活中弊大于利,感受文本的表达特点。1、学习第3节,了解灰尘的用处。2、学习第4节,了解灰尘的坏处。3、体会文章详略。4、体会文章写作顺序的严谨。(三)学习第56节,了解管教灰尘的方法,体会作者在详略处理、写作顺序上的特点。四、总结全文,提升认识。1、做练习。学了课文,你知道这篇课文想要告诉我们什么:2、体会课题作用3、总结。五、推荐阅读,拓展延伸推荐大家看叶永烈叔叔的水一样的空气一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