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0蝉1 鄂教版.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15518 上传时间:2025-11-04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0蝉1 鄂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0蝉1 鄂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0蝉1 鄂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鄂教版四上:蝉教学设计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

2、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学习目标:1、语文基础知识积累目标:积累“收敛”“知知不休”“聒聒”“宽恕”的含义。积累句子“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2、口语交际的训练目标:揣摩人物心理,转换成语言表

3、达;直接替文中的蝉说话。3、阅读训练问题:怎样理解: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地活过。如何理解: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4、写作训练的借鉴目标:运用抑扬结合写一个动物或植物或一个人。教学重点:了解蝉是怎么脱壳的。教学难点:了解蝉脱壳的步骤,使学生喜爱大自然。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出示蝉的图片,简介蝉的习

4、性。二、沉浸文本,整体感知。学生散读课文,或者请学生听朗读录音,思考:这篇文章叙述了怎样一件事?学生简要概述课文内容:作者由一只小小的蝉引发了对生命的感悟,通过对细小、聒聒的蝉因为一个夏天而付出17年代价的了解,进而联想的人类的生命历程,提示人们:不管生命是短暂还是长久,都应该积极面对,好好滴生活。三、体验文本,品味语句,理解课文。生再读课文,圈画文中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语句,品味这些语句。请几位同学朗读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及最后一段。思考:作者对蝉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学生明确:开始是“烦”的。因为蝉的聒噪声及病蝉的微小与病态。后来变化为“宽恕”,因为了解了蝉的习性:知道蝉为了这

5、个夏天竟然要等17年。四、分析品味课文过程中涉及的需要深入理解的重要问题:1、如何理解:“何必聒聒?那只不过是夏天罢了!“2、如何理解:“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秋风颜色”给了你什么感受?3、本文的中心句是哪一句?有什么含义?4、本文对蝉的态度变化,运用了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与平铺直叙比起来,谈谈有什么好处?五、适时穿插口语交际设计。1、“我听了蝉的声音觉得很烦”请具体写出“烦”的表现。(运用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描写)。2、想象蝉知道人们对它的烦人的聒聒声不喜欢后,它会对人类说些什么?3、“秋风颜色”是什么颜色?请说一说。4、我们从蝉身上得到什么启示?六、延伸珍惜生命的内容。说说有关生命的名言警句。请几位同学讲一讲名人珍惜生命,让生命过得有意义的故事。配乐朗读全文。七、作业(1必做,2和3任选一题)1、造句:知知不休宽恕2、学完本文,你对生命有了怎样的认识?(不少于50字)。3、小练笔:运用抑扬结合的手法,写一个动物、植物或者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