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情调研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154395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4.4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情调研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情调研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情调研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情调研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情调研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情调研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情调研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情调研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情调研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情调研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情调研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情调研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情调研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情调研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情调研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情调研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情调研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情调研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情调研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情调研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情调研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8页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情调研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8页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情调研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8页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情调研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8页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情调研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28页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情调研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28页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情调研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28页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情调研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阜宁县2020年秋学期高一年级期末学情调研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8小题,每题2分,总计7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从中华文明起源中至少可以看出三波浪潮,第一波发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以良渚、石家河文明为代表;第二波发生在中国北方,以红山、石峁、陶寺文明为代表;第三波发生在中原,以二里头文明为代表。据此可知A. 当时文明已有早期国家特征B. 中华文明是当时最先进的文明C. 中华文明是多元融合的产物D. 三波文明浪潮间存在继承关系2. 公元前663年,北方山戎部落攻打燕国,燕国向齐国求助。管仲献策齐桓公:“戎狄豺狼,不可厌也;诸夏亲昵,不可弃也。”于是

2、齐桓公援助燕国,攻打山戎。这说明A. 华夏认同逐步形成B. 宗法分封制重新得到认可C. 霸主有“尊王”的义务D. 齐桓公以地域区分夷夏之别3. 下图为秦直道鄂尔多斯东胜段遗址,长约20公里,号称中国首条“高速公路”。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命蒙恬修筑了从咸阳直通北边九原的直道,“长千八百里”。这项措施A. 促进了北疆与内地的交往B. 加速了国家完成统一进程C. 确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D. 使匈奴这一民族得以消亡4. 东汉末年,道教创始人后裔张鲁以“大道”名义所发布的大道家令戒强调谨守伦常,要求道民“当户户自相化以忠孝,父慈子孝”。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 儒学对佛道思想产生较大影响B. 儒学在道教冲

3、击下趋势更新C. 道教官方化宣扬儒家伦理观念D 道教自我调适吸收儒家纲常5. 北史载:“孝文帝引见朝臣,诏断诸北语,一从正音于是诏: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孝文帝此项改革A. 强迫官员放弃本民族习俗B. 实现了北魏的富国强兵C. 有利于北方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D. 大大加剧了民族间矛盾6. 大运河连接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连接了两个文明,使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逐渐成为一体。“鸿恩大德,前古未比”。那么,隋朝修建大运河所起的最深远的影响是( )A. 加强南北经济的交流B. 加强北部边防C. 满足隋炀帝游江都的愿望D. 巩固隋朝的

4、统治7. 唐朝后期推行两税法:所有民户在现居地登记,根据资产情况定户等,按户等高低交纳赋税“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这一政策A. 放松了国家对劳动力的人身控制B. 导致了唐代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C. 税制更加繁复增加了农民的负担D. 巩固了封建国家的土地所有制度8. 宋朝的政治体制大体沿袭唐朝的政治制度,但宰相不再由三省长官担任,而是另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又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通称执政,与宰相合称“宰执”。这反映了宋代A. 国家权力运作渐趋理性B. 中央集权制的加强C. 君主专制制度得到加强D. 宰相制度日益完善9. 辽太宗制定

5、了南北面官制,“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官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矣。”使得“燕蓟之地陷于胡虏且百年而忘南顾之心”据此可知,该制度A. 缓和了民族矛盾B. 导致民族关系的对立C. 不利于国家统一D. 导致了民族分化现象10. “明经内四书五经,以程子、朱晦庵(朱熹)注解为主,是格物、致知、修己、治人之学。这般取人呵,国家后头得人材去也!”材料反映出元政府将儒家经书作为科举考试的基本内容,答题标准以程朱理学的解释为主,其目的在于A. 发挥儒学在巩固社会秩序和树立价值观等方面的作用B. 通过采取差别对待民族政策,保障蒙古贵族的利益C.

6、尊崇儒术,使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D. 适应“西学东渐”的需要,传播西方先进的科技知识11. 中国古代某思想家提出致良知。良知就是每个人心中的“天理”,需要重新发现、扩充和践行,就可以达到圣贤境界。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激励人们奋发立志,又隐含一定的平等叛逆色彩。这位思想家是A. 顾炎武B. 王守仁C. 王夫之D. 朱熹12. 在大力倡导全民阅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当下,有学者认为要想了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读小说比读古书更直截了当。明清小说A. 满足底层百姓的文化需求B. 反映市民阶层的精神追求C. 充满现代主义的风格色彩D. 满足了统治者的心理要求13. 2017年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

7、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发表讲话,称“15世纪初的明代,中国著名航海家郑和七次远洋航海.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为它依靠的不是坚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这段话赞誉A. 郑和下西洋增加了明王朝的财政收入B. 中国明朝时期造船和海航技术的高超C. 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外之间友好交往D. 郑和下西洋对中国社会推动作用巨大14. 军机处始于雍正朝,在乾隆年间获得极大发展并建制化。军机大臣一般由皇帝选内阁大学士充任,但只要是皇帝的亲信,可以不问出身,一切以皇帝的意志为转移。这表明军机处A. 挑选学识渊博人员入值B. 拥有全国政务的决策权C. 提高了中央行政的效率D. 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15. 下表为清朝中期

8、人口、耕地面积数据。对此解读准确的是A. 开始突破传统自然经济的结构B. 边疆国土的开发有效缓解人地矛盾C. 高产作物传入提高了粮食产量D. 人口急剧增长使资源危机日益显露16. “它系统介绍了当时世界上近80个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历史变迁、经济文化、风土人情,内容丰富,叙述完备,尤重对欧美各国的考察和介绍,是中国近代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此处“它”指的是A. 四洲志B. 海国图志C. 华事夷言D. 瀛寰志略17. 下侧是近代中国某事件的形势图,这场运动是A. 寻求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B. 反帝反封建的农民战争C. 迈出向西方学习第一步D. 发展资本主义的重要实践18. 李鸿章认为,要改变中国

9、贫弱的现状,“必先求富,而后出才能自强。下列企业体现“求富这一思想的是A. 创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B. 创办安庆内军械所C. 开办轮船招商局D. 创办福州船政局19. 孙中山曾说:“我中国衰败至今,亦已甚矣。用兵未及经年,全军几至覆没,丧师赔款,蒙耻启羞,割地求和,损威失体,外洋传播,编成笑谈之资。”以上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 第二次鸦片战争B.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C. 甲午中日战争D. 辛亥革命20. 学者陈旭麓指出:“戊戌政变之后,百日维新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以下各项符合上述说法的是A. 晚清政府拒绝通

10、过改革挽救其统治B. 维新运动宣传新思想促进国人觉醒C. 百日维新首次实践了君主立宪制度D. 戊戌政变导致变法措施完全被废除21. 1900年6月,在清政府向各国宣战后不久,两江总督刘坤一等南方各省督抚与英美等国议定东南互保章程,其中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以保中外商民、人民产业为主”,这表明A. 清政府统治根基有所动摇B. 南方各省督抚维护列强利益C. 列强在华侵略毫无阻碍D. 南方各省地方政府对抗中央,希图独立22. 大战期间,中国的民族资本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取得了长足进步,被学者称为是民族资本主义的“黄金时期”与“现代工业的第二次发展浪

11、潮。这一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B. 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C. 西方列强经济侵略的放松D.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开展23. 下图是一幅民国四年的讽刺漫画:带着清朝乌纱帽,象征着帝王的龙,用其爪子钳住了象征着新生民国的年青人。这幅漫画反映了A. 清朝残余势力卷土重来B. 立宪制度得到民众支持C. 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必要性D. 辛亥革命的群众基础雄厚24. 全球通史中写道:“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材料中的“这场运动”指的是A. 洋务运动B. 五四运动C.

12、 新文化运动D. 一二九运动25. 民国十五年,有一支军队势如破竹,同年席卷湖南,进入湖北,占领武汉,又沿长江东下,攻占江西首府南昌。这正是当年洪秀全的太平军通过的路线,而该军速度是太平军的数倍。材料中涉及的“军队”和事件指的是A. 湖北新军和武昌起义B. 国民革命军和北伐C. 工农红军和土地革命D. 八路军和抗日战争26. “秋收起义原计划要去打长沙,可是长沙打不下来,目前长沙那样的城市,还不是我们蹲的地方,那就不要去了。我们要到敌人管不着或难得管的地方去,到乡下去,在乡下站住脚跟,养精蓄锐,发展我们的武装力量。”据此可知,中国共产党人在这一时期所取得的最大成果是A. 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

13、到城市B. 制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方针C. 开始探索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D. 确立毛泽东在党内的核心领导地位27. “会议尖锐地批评第五次反围剿战争中的单纯防御和长征中惊慌失措的逃跑主义,指出博古、李德要负主要责任。会后不久,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党的总责,成立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小组负责全军的军事行动。”此次会议A. 造成党内分裂严重化B. 受到共产国际的遥控C. 实现决策的独立自主D. 宣告长征最后的胜利28. “这场时间长达三个月惊天动地的会战中,蒋介石以最精锐嫡系部队的惨修烈战斗牺牲换来西方国家对中国坚强不屈抗战精神的敬重,也使得共产党以及各路军阀对蒋介石领导抗战真正产生

14、信任;更重要的是,此战将日本“三月亡华”的狂言彻底粉碎。”这场“会战”是A. 淞沪会战B. 徐州会战C 太原会战D. 武汉会战29. 1945年8月14日,蒋介石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16日,国民党中央日报以大字标题刊出蒋主席电毛泽东,请克日来渝共商国是的新闻。接着,蒋介石又连发两封电报,邀请毛泽东赴渝共定大计,且言已准备飞机迎接。国民党的这些举动,意在A. 顺应人民渴望和平的愿望B. 表明实现国共和谈的决心C. 博取在政治上的有利地位D. 营造民主建国的和平氛围30. 1949年4月,陈毅欣然写道:“旌旗南指大江边,不尽洪流涌上天。直下金陵澄六合,万方争颂换人间。”该诗描写的历史事件应该是A

15、. 刘邓大军,揭开战略反攻序幕B. 淮海战役,民众支援取得胜利C. 平津战役,北平和平方式解放D. 渡江战役,国民党大陆统治覆灭31. 毛泽东说:“中国人民将会看见,中国的命运一经操在人民自己的手中,中国就将如太阳升起在东方那样,以自己辉煌的光焰普照大地治好战争的创伤,建设起一个崭新的强盛的名副其实的人民共和国。”这表明新中国的建立A. 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纪元B. 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C. 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D. 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32. 以下各段文字均出自毛泽东的著作时序排列正确的是A. B. C. D. 33. 制作年代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面年代尺的

16、空白处应填写A. 通过社会主义类型宪法B. 国民经济全面恢复C. 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D. 取得抗美援朝胜利34. 1965年5月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刊载的一篇文章认为“中国在尖端科学上取得了某种突破,势必迫使美国修改它的全球战略”。这一“突破”是A.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B.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C. 我国大力发展互联网络技术D. 我国成功发射“神五”载人飞船35. 有学生在辉煌年代国史丛书一书中看到一张曲线图(如图),结合所学判断该图最有可能反映的是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认可度调查B. 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统计C. 不结盟运动成员国的变化统计D. “驱蒋纳我”提案投票情况36. 有学

17、者指出:联产承包制既能保证国家的税收、征购和集体提留任务的完成,又使农民取得了生产自主权和产品支配权,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以下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说法错误的是A. 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B. 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 土地的经营权和所有权发生了分离D. 土地的所有制性质发生了变化37. 下图是我国实现统一大业过程中的几项史实,其中空白处应是A. 叶剑英发表告台湾同胞书B. 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C. 海峡两岸实现通邮、通航、通商D. 中国政府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38. “它凝聚着我们党对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对时代特征的正确把握,对建成一个什么样的党和

18、怎么样建设党这一关系我们党、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的深刻思索。它是新世纪的中国共产党宣言。”材料中的“它”应该是A. 邓小平理论B. 科学发展观C.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39题12分,40题12分,总计24分。39. 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客观需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贏政建立统一国家后,把战国时期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加以系统化、完善化,并推行于全国。这一制度主要有三个环节构成。一是建立国家元首制度,称“皇帝”。二是成立中央政府机以协动皇帝领导全国军政事务。三是建立地方行政制度。

19、此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两千多年历代王朝统治的基本模式。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材料二 汉朝皇帝的高招是,延揽始终坚持封建制度的学派来支持中央集权的国家中央集权国家的理念逐渐与这个文人阶层和儒家信徒紧密结合起来。这个文人阶层原来捍卫的是旧封建制度,但是在此之后,他们一直反对任何分裂活动。菲茨杰拉德中国简明文化史材料三 唐朝边疆地区有突厥、回统、吐蕃、南诏、渤海等地方政权。唐朝政府与它们都保持着良好关系。贞观十四年(640年),文成公主入藏;景龙四年(710年),金城公主入藏;唐暮之间还数次会盟。南诏的13个王中有10人经唐朝加封,南诏王曾多次遣子弟入唐学习.唐朝的边疆管理机构主要是大都护府、都

20、督府、羈縻督府都督、羁縻州刺史由各民族首领担任,由大都护府直接管辖,上统于中央政府。摘编自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材料四 “行省即行中书省的简称。在全国范围内设置十个行省,成为地方的最高统治机关,行省于地方事务,无所不统。与宋地方长官行政、军事、财政三权分掌的体制相比,元的行省拥有的权力要大得多(凡钱根、兵甲、屯种、曹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行省制的设置,是由当时境土辽阔,交通不便,以及蒙古作为一个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内地原来深刻的矛盾没有缓和,而民族矛盾又很尖锐的形势需要所决定的。摘编自周良霄,顾菊英著元史(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三个主要环节。据材料二指出汉武帝为巩固中央集

21、权在思想方面采取的措施。(2)依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唐朝与边疆各民族进行交往、交融、交流主要方式。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唐朝民族政策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积极影响。(3)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元朝采取的巩固统治的措施及原因。40. 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伟大梦想。近代以来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争取民族独立,实现民族复兴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有人将先进中国人展开的一场场“救治行动”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慢治“猛药重治”。并随着救治行动的深入,人们逐渐发现中国的“疾病”不仅在肌体上,更多是在头脑中,于是又开出了救治“头脑疾病”的良方。材料二 毛泽东同志是

22、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改革家、哲学家,伟大的诗人。从欧洲,他借来的不是机器,也不是制度。他施以技巧和灵活性,把借来的东西熬成了处药方,对症下药,用来使这个病人一“大革命后的中国”复生。材料三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人民开始真正当家作主,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2005.10)材料四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制度创新”是发展引擎,一条重要途径就是“试点”。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等的改革都是从“

23、试点”开始探索,形成可推广的经验,最后上升为总体性的制度成果,在全国大范围铺开,这种方式把改革自上而下的战略部暑与基层自下而上的创造积极性结合起来,集思广益,在改革不断深入的同时保证社会的稳定。摘编自宋学勤改革开放40年的中国社会(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自我疗伤”“温药慢治“猛药重治”这三次“救治行动”分别指的是什么?先进的中国人从“自我疗伤”到救治头脑疾病”体现的“救治行动”的特点。(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借来的东西”、“药方”的含义。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确立了哪些政治制度,实现了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跨越?(3)阅读材料四,结合所学,概括农村和企业

24、经济体制改革的“制度创新”。阜宁县2020年秋学期高一年级期末学情调研历史试题(解析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8小题,每题2分,总计7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从中华文明的起源中至少可以看出三波浪潮,第一波发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以良渚、石家河文明为代表;第二波发生在中国北方,以红山、石峁、陶寺文明为代表;第三波发生在中原,以二里头文明为代表。据此可知A. 当时文明已有早期国家特征B. 中华文明是当时最先进的文明C. 中华文明是多元融合的产物D. 三波文明浪潮间存在继承关系【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由材料可知,中华文明起源的三波浪潮分布于不同区域,

25、且各具特色,最终汇聚为中华文明,故C项正确;A、B、D三项在材料中均无法体现,故排除。2. 公元前663年,北方山戎部落攻打燕国,燕国向齐国求助。管仲献策齐桓公:“戎狄豺狼,不可厌也;诸夏亲昵,不可弃也。”于是齐桓公援助燕国,攻打山戎。这说明A. 华夏认同逐步形成B. 宗法分封制重新得到认可C. 霸主有“尊王”的义务D. 齐桓公以地域区分夷夏之别【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齐国认为“戎狄豺狼,不可厌也;诸夏亲昵,不可弃也”,于是齐桓公援助燕国,攻打山戎。这说明齐国等国是认同华夏的,故A正确;材料和宗法分封制无关,故B错误;材料体现的是齐桓公“攘夷”,不是“尊王”,故C错误;“戎狄豺狼,不

26、可厌也;诸夏亲昵,不可弃也”说明齐桓公以民族性来区分夷夏之别,故D错误。3. 下图为秦直道鄂尔多斯东胜段遗址,长约20公里,号称中国首条“高速公路”。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命蒙恬修筑了从咸阳直通北边九原的直道,“长千八百里”。这项措施A. 促进了北疆与内地的交往B. 加速了国家完成统一进程C. 确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D. 使匈奴这一民族得以消亡【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秦直道沟通咸阳和北边九原,有利于北疆和内地的交往,选项A正确;秦直道修建时间为公元前212年,此时已完成统一,选项B排除;选项C与题无关,排除;选项D表述不符合史实,匈奴在汉代依然存在,排除。4. 东汉末年

27、,道教创始人后裔张鲁以“大道”名义所发布的大道家令戒强调谨守伦常,要求道民“当户户自相化以忠孝,父慈子孝”。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 儒学对佛道思想产生较大影响B. 儒学在道教冲击下趋势更新C. 道教官方化宣扬儒家伦理观念D. 道教自我调适吸收儒家纲常【答案】D【解析】题干说的是东汉末年道教主张要谨守伦常,强调忠孝观念,这说明道教在自我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儒家伦理思想,故选D;题干体现了儒家对道教思想的影响,但是没有对佛教的影响,故排除A;题干说到的是道教自身的思想更新,而不是儒学的,故排除B;道教产生于东汉末年,当时没有成为官方化思想,故C不符合史实,所以排除。点睛:这一题考查准确表达的能力。准确表

28、达是历史学习的一种基础能力,这一题就是考查考生准确表达的能力。表达不准确的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不符合史实,二是不符合逻辑,三是偷换概念。这一题中的AB属于偷换概念,C属于不符合史实。5. 北史载:“孝文帝引见朝臣,诏断诸北语,一从正音于是诏: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孝文帝此项改革A. 强迫官员放弃本民族习俗B. 实现了北魏的富国强兵C. 有利于北方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D. 大大加剧了民族间矛盾【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据材料“孝文帝引见朝臣,诏断诸北语,一从正音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

29、黜官。”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诏令朝臣说汉话,尤其是年龄三十以下的大臣必须改说汉语,否则降爵黜官,这有利于北方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C正确;A不是材料主旨;孝文帝改革促进了鲜卑族封建化,B夸大其词;孝文帝改革促进了鲜卑族汉化-封建化过程,D理解片面。6. 大运河连接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连接了两个文明,使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逐渐成为一体。“鸿恩大德,前古未比”。那么,隋朝修建大运河所起的最深远的影响是( )A. 加强南北经济的交流B. 加强北部边防C. 满足隋炀帝游江都的愿望D. 巩固隋朝的统治【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运河沟通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连接两个文明,使黄河流域、长江流域

30、逐渐成为一体等说明隋朝修建大运河所起的最深远的影响是,加强南北经济的交流,A项正确;加强北部边防不是隋朝修建大运河所起的最深远的影响,B项错误;满足隋炀帝游江都的愿望与大运河“大运河连接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不符,C项错误;大运河并没有起到巩固隋朝统治的作用,D项错误。7. 唐朝后期推行两税法:所有民户在现居地登记,根据资产情况定户等,按户等高低交纳赋税“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这一政策A. 放松了国家对劳动力的人身控制B. 导致了唐代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C. 税制更加繁复增加了农民的负担D. 巩固了封建国家的土地所有制度【答案】A【解

31、析】【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唐朝的两税法不按人丁为收税的标准,使农民对政府的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放松,故A项正确;材料主旨与藩镇割据没有必然的联系,排除B;两税法更简洁,排除C;根据“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可得出这有利于商业的发展,不利于巩固封建土地制度,排除D。8. 宋朝的政治体制大体沿袭唐朝的政治制度,但宰相不再由三省长官担任,而是另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又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通称执政,与宰相合称“宰执”。这反映了宋代A. 国家权力运作渐趋理性B. 中央集权制的加强C. 君主专制制度得到加强D. 宰相制度日益完善【答案】C【解析】【详解】宋朝中央政治体制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

32、相,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相权,反映了宋代君主专制制度得到加强,C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国家权力运作渐趋“理性”,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中央对地方垂直管理即中央集权制的加强,B项错误;宰相制度日益完善与材料主旨不符,D项错误。9. 辽太宗制定了南北面官制,“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官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矣。”使得“燕蓟之地陷于胡虏且百年而忘南顾之心”据此可知,该制度A. 缓和了民族矛盾B. 导致民族关系对立C. 不利于国家统一D. 导致了民族分化现象【答案】A【解析】【详解】“燕蓟之地陷于胡虏且百年而忘南顾之心”是指原属于汉族政

33、权的地区的人民由于生活的稳定而忘记了土地的沦陷,由此可知辽太宗制定的南北面官制度缓和了社会和民族矛盾,故选A,排除B;该制度有利于国家统一,加强了民族融合,排除CD。10. “明经内四书五经,以程子、朱晦庵(朱熹)注解为主,是格物、致知、修己、治人之学。这般取人呵,国家后头得人材去也!”材料反映出元政府将儒家经书作为科举考试的基本内容,答题标准以程朱理学的解释为主,其目的在于A. 发挥儒学在巩固社会秩序和树立价值观等方面的作用B. 通过采取差别对待民族政策,保障蒙古贵族的利益C. 尊崇儒术,使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D. 适应“西学东渐”的需要,传播西方先进的科技知识【答案】A【解析

34、】【详解】结合所学,将儒家经书作为科举考试的基本内容,答题标准以程朱理学的解释为主,这要是从思想层面加强控制,充分发挥儒学在巩固社会秩序和树立价值观等方面的作用,A项正确;差别对待的说法错误,排除B;C项是在汉代,排除C;传播西方先进的科技知识并不是主要目的,排除D。11. 中国古代某思想家提出致良知。良知就是每个人心中的“天理”,需要重新发现、扩充和践行,就可以达到圣贤境界。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激励人们奋发立志,又隐含一定的平等叛逆色彩。这位思想家是A. 顾炎武B. 王守仁C. 王夫之D. 朱熹【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致良知”是王守仁思想的核心,故B符合题意;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

35、提出“众治”,强调社会责任感,故A不符合题意;王夫之的思想主旨是“循天下之公”,主要在朴素的是我国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家,故C不符合题意;朱熹是程朱理学的集大成者,提出格物致知以求理,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12. 在大力倡导全民阅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当下,有学者认为要想了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读小说比读古书更直截了当。明清小说A. 满足底层百姓的文化需求B. 反映市民阶层的精神追求C. 充满现代主义的风格色彩D. 满足了统治者的心理要求【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小说的出现与当时的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有直接的关系,小说通俗易懂的特点适合市民阶层的需求,通过

36、小说更能够理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且“读小说比读古书更直截了当”说明小说反映市民阶层的精神需求,故B选项正确;“要想了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读小说比读古书更直截了当”说明小说能够更具体的体现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没有体现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娱乐需求,故A选项错误;明清小说为体现现代主义的风格,而且不符合材料主旨,故C选项错误;小说是适应当时市民阶层的文学形式,而不是符合统治者的政治文化需求,故D选项错误。【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明清小说的兴盛,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背景下市民阶层的崛起。13. 2017年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发表讲话,称“15世纪初的明代,中国著名航海家郑和七次远洋航海.

37、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为它依靠的不是坚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这段话赞誉A. 郑和下西洋增加了明王朝的财政收入B. 中国明朝时期造船和海航技术的高超C. 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外之间友好交往D. 郑和下西洋对中国社会推动作用巨大【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强调的是郑和七次远洋航海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为宝船和友谊,这反映出习近平主席赞誉郑和远航带去了友谊,促进了中外友好交往,故选C;郑和下西洋加重了明王朝的财政负担,而不是增加收入,故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到航海技术高超,与材料不符合,故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到对中国社会的作用,故排除D。14. 军机处始于雍正朝,在乾隆年间获得极大发展并建制化。军机

38、大臣一般由皇帝选内阁大学士充任,但只要是皇帝的亲信,可以不问出身,一切以皇帝的意志为转移。这表明军机处A. 挑选学识渊博人员入值B. 拥有全国政务的决策权C. 提高了中央行政的效率D. 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军机大臣由皇帝亲选,必须是皇帝的亲信,“一切以皇帝的意志为转移”,表明军机处的设立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D项正确;材料没有说明军机处挑选“学识渊博”人员入值,A项错误;军机处并不掌握全国政务的“决策权”,B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军机处 “提高了中央行政的效率”,C项错误。15. 下表为清朝中期人口、耕地面积数据。对此解读准确的是A. 开始突破传统自然经济的结构

39、B. 边疆国土的开发有效缓解人地矛盾C. 高产作物传入提高了粮食产量D. 人口急剧增长使资源危机日益显露【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清朝中期人口增长远远快于耕地面积的增加,人均耕地日益减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现象反映了人口急剧增长使资源危机日益暴露,D项正确;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A项错误;边疆国土开发缓解人地矛盾,高产作物传入提高粮食产量等,在材料中无从体现,BC两项错误。16. “它系统介绍了当时世界上近80个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历史变迁、经济文化、风土人情,内容丰富,叙述完备,尤重对欧美各国的考察和介绍,是中国近代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此处“它”指的是A. 四

40、洲志B. 海国图志C 华事夷言D. 瀛寰志略【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系统介绍了当时世界上近80个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历史变迁、经济文化、风土人情”、“中国近代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并结合所学可知“它”指的是瀛环志略,故选D;四洲志介绍了三十多个国家,包括历史、地理和政治状况,排除A;海国图志是一部介绍西方国家的科学技术和世界地理历史知识的综合性图书,与题意不符,排除B;华事夷言则主要介绍外国人对中国的看法,排除C。17. 下侧是近代中国某事件的形势图,这场运动是A. 寻求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B. 反帝反封建的农民战争C. 迈出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D. 发展资本主义的重要实践【答案】B【解析

41、】【详解】根据“金田”、“永安”等信息和图示内容判断可知这场运动应该是太平天国运动,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的最高峰,是反帝反封建的农民运动,故选B;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起义,并不是为了寻求国家出路而进行的探索,排除A;太平天国运动不是向西方学习,而且也没有进行资本主义的实践,排除CD。18. 李鸿章认为,要改变中国贫弱的现状,“必先求富,而后出才能自强。下列企业体现“求富这一思想的是A. 创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B. 创办安庆内军械所C. 开办轮船招商局D. 创办福州船政局【答案】C【解析】【详解】洋务运动中以“求富为口号创办的是民用企业,而上海轮船招商局属于这在企业,C正确;ABD项都是军用

42、工业,属于“自强”的内容,排除。19. 孙中山曾说:“我中国衰败至今,亦已甚矣。用兵未及经年,全军几至覆没,丧师赔款,蒙耻启羞,割地求和,损威失体,外洋传播,编成笑谈之资。”以上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 第二次鸦片战争B.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C. 甲午中日战争D. 辛亥革命【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材料“用兵未及经年,全军几至覆没,丧师赔款,蒙耻启羞,割地求和”反映了甲午中日战争北洋水师全军覆没,签署马关条约,故C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北洋海军尚未建立,故A排除;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签署辛丑条约,没有割地条款,故B排除;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不符合“丧师赔款,蒙耻启羞,割地求和”,故D排除

43、。20. 学者陈旭麓指出:“戊戌政变之后,百日维新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以下各项符合上述说法的是A. 晚清政府拒绝通过改革挽救其统治B. 维新运动宣传新思想促进国人觉醒C. 百日维新首次实践了君主立宪制度D. 戊戌政变导致变法措施完全被废除【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但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可得出其强调维新运动在思想解放方面的作用,促进了国人思想的解放,故B项正确;ACD项都不是从思想解放分析的,故排除。21. 1900年6月,在清政府向各国宣

44、战后不久,两江总督刘坤一等南方各省督抚与英美等国议定东南互保章程,其中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以保中外商民、人民产业为主”,这表明A. 清政府统治根基有所动摇B. 南方各省督抚维护列强利益C. 列强在华侵略毫无阻碍D. 南方各省地方政府对抗中央,希图独立【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体现的是地方督抚和英美等国签订东南互保章程,这说明当时地方督抚势力崛起,冲击了清王朝统治,A正确;东南互保章程是当时地方督抚为了避免江南地区受到战火蹂躏,B排除;CD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A。22. 大战期间,中国的民族资本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取得了长足进步,被

45、学者称为是民族资本主义的“黄金时期”与“现代工业的第二次发展浪潮。这一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B. 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C. 西方列强经济侵略的放松D.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开展【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主要是因为这一时期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故选C;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和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都是在19世纪末,排除A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是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排除D。23. 下图是一幅民国四年的讽刺漫画:带着清朝乌纱帽,象征着帝王的龙,用其爪子钳住了象征着新生民国的年青人。这幅漫画反映了A.

46、清朝残余势力卷土重来B. 立宪制度得到民众支持C. 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必要性D. 辛亥革命的群众基础雄厚【答案】C【解析】民国四年是 1915 年,1915 年袁世凯尊孔复古,封建儒家思想依然禁锢着人们的思想,成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思想根源,故C项符合题意。A项错误,不符合历史史实,清朝覆亡后1915年之前,并未出现大的复辟行动;BD项错误,立宪派和革命派并未广泛地发动群众,因此都得不到群众的支持。点睛:解题的关键信息是“民国四年”,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民国四年+1911年=公元1915年。24. 全球通史中写道:“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

47、浩大的示威游行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材料中的“这场运动”指的是A. 洋务运动B. 五四运动C. 新文化运动D. 一二九运动【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据材料“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可知,这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的五四爱国运动,是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B正确;洋务运动是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运动,与材料无关,A错误;新文化运动是在思想文化领域维护民主共和的运动,其斗争矛头指向了孔教,C不符题意;一二九运动是北平学生的反日爱国运动,与材料不符,D错误。25. 民国十五年,有一支军队

48、势如破竹,同年席卷湖南,进入湖北,占领武汉,又沿长江东下,攻占江西首府南昌。这正是当年洪秀全的太平军通过的路线,而该军速度是太平军的数倍。材料中涉及的“军队”和事件指的是A. 湖北新军和武昌起义B. 国民革命军和北伐C. 工农红军和土地革命D. 八路军和抗日战争【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民国十五年是1926年,“进入湖北,占领武汉”,结合所学,1926年国民革命军进行北伐,势如破竹,1927年1月占领武汉,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故B正确;1911年武昌起义,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A;1928年创建工农红军,1937年中国共产党的军队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CD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

49、。26. “秋收起义原计划要去打长沙,可是长沙打不下来,目前长沙那样的城市,还不是我们蹲的地方,那就不要去了。我们要到敌人管不着或难得管的地方去,到乡下去,在乡下站住脚跟,养精蓄锐,发展我们的武装力量。”据此可知,中国共产党人在这一时期所取得的最大成果是A. 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B. 制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方针C. 开始探索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D. 确立毛泽东在党内的核心领导地位【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据“可是长沙打不下来我们要到敌人管不着或难得管的地方去,到乡下去,在乡下站住脚,养精蓄锐,发展我们的武装力量。”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所说的“我们”当时去了井冈山。19

50、27年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认真分析中国的形势,当机立断,向农村进军,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了中国特色的革命道德,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故选C;当时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A错误;八七会议制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方针,排除B;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在党内的核心领导地位,排除D。27. “会议尖锐地批评第五次反围剿战争中的单纯防御和长征中惊慌失措的逃跑主义,指出博古、李德要负主要责任。会后不久,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党的总责,成立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小组负责全军的军事行动。”此次会议A. 造成党内分裂严重化B. 受到共产国际的遥控C. 实现决策的

51、独立自主D. 宣告长征最后的胜利【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会后不久,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党的总责,成立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小组负责全军的军事行动。”结合所学可知此次会议为遵义会议,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的会议,故答案为C;遵义会议没有造成党内分裂,A错误;遵义会议是独立处理自己党内问题的会议,没有受到共产国际的遥控,B错误;长征结束的时间是1936年甘肃会宁会师,D错误。28. “这场时间长达三个月惊天动地的会战中,蒋介石以最精锐嫡系部队的惨修烈战斗牺牲换来西方国家对中国坚强不屈抗战精神的敬重,也使得共

52、产党以及各路军阀对蒋介石领导抗战真正产生信任;更重要的是,此战将日本“三月亡华”的狂言彻底粉碎。”这场“会战”是A 淞沪会战B. 徐州会战C. 太原会战D. 武汉会战【答案】A【解析】由材料信息“此战将日本三月亡华的狂言彻底粉碎”可知,这次会战指的是淞沪会战,故A项正确;徐州会战由李宗仁指挥,不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故B项错误;太原会战是国共合作的典范,不符合“也使得共产党以及各路军阀对蒋介石领导抗战真正产生信任”,故C项错误;武汉会战是在1938年6月至10月,不符合“长达三个月惊天动地的会战中”,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把握“此战将日本三月亡华的狂言彻底粉碎”,由此结合所学知识判断

53、即可。29. 1945年8月14日,蒋介石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16日,国民党中央日报以大字标题刊出蒋主席电毛泽东,请克日来渝共商国是的新闻。接着,蒋介石又连发两封电报,邀请毛泽东赴渝共定大计,且言已准备飞机迎接。国民党的这些举动,意在A. 顺应人民渴望和平的愿望B. 表明实现国共和谈的决心C. 博取在政治上的有利地位D. 营造民主建国的和平氛围【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民党在抗日战争胜利后,采取“假和平、真内战”策略,但为了博取政治上的主动地位,故三次电邀毛泽东赴渝谈判,故C项正确;国民党在抗日战争胜利后,采取“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ABD三项都不是其真实目的,

54、故排除。【点睛】30. 1949年4月,陈毅欣然写道:“旌旗南指大江边,不尽洪流涌上天。直下金陵澄六合,万方争颂换人间。”该诗描写的历史事件应该是A. 刘邓大军,揭开战略反攻序幕B. 淮海战役,民众支援取得胜利C. 平津战役,北平和平方式解放D. 渡江战役,国民党大陆统治覆灭【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题干“1949年4月直下金陵澄六合,万方争颂换人间”结合所学可知渡江战役后,南京国民政府在中国的统治结束,故D项正确;刘邓大军,揭开战略反攻序幕是在1947年6月,排除A项;淮海战役发生于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31日,排除B项;傅作义率部接受改编,北平和平解放,排除C项。

55、故选D31. 毛泽东说:“中国人民将会看见,中国的命运一经操在人民自己的手中,中国就将如太阳升起在东方那样,以自己辉煌的光焰普照大地治好战争的创伤,建设起一个崭新的强盛的名副其实的人民共和国。”这表明新中国的建立A. 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纪元B. 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C. 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D. 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材料信息“中国人民将会看见,中国的命运一经操在人民自己的手中,中国就将如太阳升起在东方那样,以自己辉煌的光焰普照大地治好战争的创伤,建设起一个崭新的强盛的名副其实的人民共和国”说明新中国的建立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纪

56、元,故A正确;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是三大改造,故B错误;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故C错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的是邓小平理论,故D错误。32. 以下各段文字均出自毛泽东的著作时序排列正确的是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夺取全国的胜利”、“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可知这是在1949年3月七届二中全会上所做报告的内容;根据“人民民主专制的基础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可知这是1949年6月发表的论人民民主专政的内容;根据“经过政治教育,红军士兵都有了阶级觉悟”可知这是1928年发表的井冈山的斗争的内容;根据

57、“不能速胜,战争是持久战”可知这是1938年发表的论持久战的内容。所以正确的排列顺序应该是,故选C,排除ABD。33. 制作年代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面年代尺的空白处应填写A. 通过社会主义类型宪法B. 国民经济全面恢复C. 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D. 取得抗美援朝胜利【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1954年一届人大召开,制定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故A符合题意;1952年底,我国国民经济全面恢复,故B不符合题意;1955年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故C不符合题意;1953年7月,我国取得抗美援朝胜利,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34. 1965年5月美国新闻与世界报

58、道刊载的一篇文章认为“中国在尖端科学上取得了某种突破,势必迫使美国修改它的全球战略”。这一“突破”是A.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B.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C. 我国大力发展互联网络技术D. 我国成功发射“神五”载人飞船【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由此美国认为“中国在尖端科学上取得了某种突破,势必迫使美国修改它的全球战略”,故B正确;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是在1956年,且不是尖端科技,故A错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大力发展互联网络技术,故C错误;2003年我国成功发射“神五”载人飞船,故D错误。35. 有学生在辉煌年代国史丛

59、书一书中看到一张曲线图(如图),结合所学判断该图最有可能反映的是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认可度调查B. 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统计C. 不结盟运动成员国的变化统计D. “驱蒋纳我”提案投票情况【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 20世纪70年,“支持国家”增加,“反对国家”下降,甚至不足四十个,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该图现象相对应的是到1971年,在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支持下,中国争取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斗争,取得重大成效,即这体现的是“驱蒋纳我”提案投票情况, D选项符合题意;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认可情况总体呈现上升趋势,没有巨大波动,不结盟运动成员国在1961年时不足30个,且与辉煌年代国

60、史丛书无关,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统计与“支持”、“反对”等信息无关,ABC三项错误。36. 有学者指出:联产承包制既能保证国家的税收、征购和集体提留任务的完成,又使农民取得了生产自主权和产品支配权,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以下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说法错误的是A. 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B. 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 土地的经营权和所有权发生了分离D. 土地的所有制性质发生了变化【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土地归国家所有,土地的所有制性质并未发生改变,D符合题意,故选D;ABC说法均符合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容,不符合

61、题意,排除。37. 下图是我国实现统一大业过程中的几项史实,其中空白处应是A. 叶剑英发表告台湾同胞书B. 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C. 海峡两岸实现通邮、通航、通商D. 中国政府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抓住关键信息“中葡两国签署联合声明”“1999年12月20日”等,可知这是中国政府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故选D;ABC与“中葡两国签署联合声明”均不符,排除。故选D。38. “它凝聚着我们党对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对时代特征的正确把握,对建成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么样建设党这一关系我们党、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的深刻思索。它是新世纪的中国共产党宣言。”材料中的“它”

62、应该是A. 邓小平理论B. 科学发展观C.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回答了“建成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么样建设党”的问题,故C正确;邓小平理论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排除A;科学发展观指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没有涉及党的建设问题,排除B;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涉及“建成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么样建设党”的问题,排除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39题12分,40题12分,总计24分。39. 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客观需要。阅

63、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贏政建立统一国家后,把战国时期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加以系统化、完善化,并推行于全国。这一制度主要有三个环节构成。一是建立国家元首制度,称“皇帝”。二是成立中央政府机以协动皇帝领导全国军政事务。三是建立地方行政制度。此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两千多年历代王朝统治的基本模式。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材料二 汉朝皇帝的高招是,延揽始终坚持封建制度的学派来支持中央集权的国家中央集权国家的理念逐渐与这个文人阶层和儒家信徒紧密结合起来。这个文人阶层原来捍卫的是旧封建制度,但是在此之后,他们一直反对任何分裂活动。菲茨杰拉德中国简明文化史材料三 唐朝边疆地区有突厥、回统、吐

64、蕃、南诏、渤海等地方政权。唐朝政府与它们都保持着良好关系。贞观十四年(640年),文成公主入藏;景龙四年(710年),金城公主入藏;唐暮之间还数次会盟。南诏的13个王中有10人经唐朝加封,南诏王曾多次遣子弟入唐学习.唐朝的边疆管理机构主要是大都护府、都督府、羈縻督府都督、羁縻州刺史由各民族首领担任,由大都护府直接管辖,上统于中央政府。摘编自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材料四 “行省即行中书省的简称。在全国范围内设置十个行省,成为地方的最高统治机关,行省于地方事务,无所不统。与宋地方长官行政、军事、财政三权分掌的体制相比,元的行省拥有的权力要大得多(凡钱根、兵甲、屯种、曹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65、行省制的设置,是由当时境土辽阔,交通不便,以及蒙古作为一个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内地原来深刻的矛盾没有缓和,而民族矛盾又很尖锐的形势需要所决定的。摘编自周良霄,顾菊英著元史(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三个主要环节。据材料二指出汉武帝为巩固中央集权在思想方面采取的措施。(2)依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唐朝与边疆各民族进行交往、交融、交流的主要方式。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唐朝民族政策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积极影响。(3)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元朝采取的巩固统治的措施及原因。【答案】(1)环节: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方式:和亲;会盟;册封;设置机构。影响:推动

66、了与边疆民族的和平交往,逐步走向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有利于祖国边疆地区的开发和疆域的拓展。(3)措施:在全国范围内修筑驿道,设立驿站,设置急递铺,保障公文传递;在地方设行中书省,掌握地方的军政大权,行政效率高;设宣政院管理吐蓄地区;设置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等加强对西域的管辖;设置澎湖巡检司经略台湾。原因:元朝疆域辽阔,交通不便;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各种社会矛盾尖锐。【解析】【详解】(1)环节:根据“一是建立国家元首制度,称皇帝。二是成立中央政府机以协动皇帝领导全国军政事务。三是建立地方行政制度”得出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措施:根据“中央集权国家的理念逐渐与这个文人阶层和

67、儒家信徒紧密结合起来”并结合所学得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方式:根据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入藏、唐蕃实行会盟、册封南诏首领、设立大都护府、都督府等可知唐朝与边疆各民族进行交往、交融、交流的方式主要包括和亲;会盟;册封;设置机构等。影响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主要是推动了与边疆民族的和平交往,逐步走向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有利于祖国边疆地区的开发和疆域的拓展。(3)元朝采取的巩固统治的措施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有在全国范围内修筑驿道,设立驿站,设置急递铺,保障公文传递;在地方设行中书省,掌握地方的军政大权,行政效率高;设宣政院管理吐蓄地区;设置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等加强对西域的管辖;设置澎湖巡

68、检司经略台湾。原因根据“当时境土辽阔,交通不便,以及蒙古作为一个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内地原来深刻的矛盾没有缓和”可知主要和元朝疆域辽阔,交通不便;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各种社会矛盾尖锐有关。40. 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伟大梦想。近代以来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争取民族独立,实现民族复兴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有人将先进中国人展开的一场场“救治行动”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慢治“猛药重治”。并随着救治行动的深入,人们逐渐发现中国的“疾病”不仅在肌体上,更多是在头脑中,于是又开出了救治“头脑疾病”的良方。材料二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改革家

69、、哲学家,伟大的诗人。从欧洲,他借来的不是机器,也不是制度。他施以技巧和灵活性,把借来的东西熬成了处药方,对症下药,用来使这个病人一“大革命后的中国”复生。材料三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人民开始真正当家作主,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2005.10)材料四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制度创新”是发展引擎,一条重要途径就是“试点”。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等的改革都是从“试点”开始探索,形成可推广的经验,最

70、后上升为总体性的制度成果,在全国大范围铺开,这种方式把改革自上而下的战略部暑与基层自下而上的创造积极性结合起来,集思广益,在改革不断深入的同时保证社会的稳定。摘编自宋学勤改革开放40年的中国社会(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自我疗伤”“温药慢治“猛药重治”这三次“救治行动”分别指的是什么?先进的中国人从“自我疗伤”到救治头脑疾病”体现的“救治行动”的特点。(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借来的东西”、“药方”的含义。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确立了哪些政治制度,实现了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跨越?(3)阅读材料四,结合所学,概括农村和企业经济体制改革的“制度创新”。【答案】

71、(1)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特点:由器物到制度,再到心理(或思想层面),由表及里,由浅入深(2)“借来的东西”是指马克思主义或科学共产主义或共产主义等皆可;“药方”是指工农武装割据,或者“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3)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解析】【详解】(1)根据所学可得出“自我疗伤”是指洋务运动,是一场自救运动;“温药慢治“是指戊戌变法,进行改良;“猛药重治”是指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特点:结合所学可概括得出由器物到制度,再到心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2)根据所学可得出“借来的东西”是指马克思主义;“药方”是指中共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或者“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确立:根据所学可得出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等。(3)农村:结合我国改革开放的内容可得出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企业:根据所学可得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