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安徽2015版高中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效果检测之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152227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3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2015版高中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效果检测之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安徽2015版高中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效果检测之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安徽2015版高中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效果检测之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安徽2015版高中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效果检测之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安徽2015版高中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效果检测之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安徽2015版高中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效果检测之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安徽2015版高中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效果检测之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一、选择题1(2014江西南昌模拟)一位学者说,中国与苏联工业化道路的相似性不是偶然的,这主要是由于两国在建国初期某种相似性决定的。这种“相似性”主要表现在()A都是社会主义国家B都处在帝国主义包围之中C经济形势都是异常严峻D都属于社会主义阵营2(2014河北石家庄模拟)邓子恢说,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结束,已经成功;已经开始走向社会主义,但又还没有达到。这就是()A农业合作化时期B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C过渡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3(2014开封模拟)1956年2月,应邀参加全国政协二届二次会议的上海永安公司董事长兼经理崔琳爽在大会上表示:“企业向国营商业看齐,个人向工

2、人阶级转化。”这表明()A工商业改造成为必然趋势B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C过渡时期总路线得以实现D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4(2014安徽示范高中联考)阅读下表,分析引起1957年国民收入比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1952年与1957年国民收入比重变化表年份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公私合营经济个体经济资本主义经济195219%1.5%0.7%72%7%195733%56%8%3%1%以下A.新中国的成立 B优先发展重工业 C苏联的支援 D三大改造基本完成5有历史学家评论说:“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衡量,19531957年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成功。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89%,农业和工业产量的增长每年约为38%和18

3、7%。”这从根本上取决于()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B指令性经济计划的实施C国家宏观调控的执行D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改革620世纪50年代的一份科学普及资料汇编中记载:广东新会农民“创造”水稻和高粱杂交办法;陕西西安农民“成功”地将棉花嫁接到椿树上;陕西蒲城县农民试验用公鸡孵小鸡“成功”,使母鸡有更多的时间下蛋。与这些科学“奇迹”的出现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农业合作化运动 B土地改革运动C“大跃进”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7(2014新乡模拟)20世纪50年代,中国一些农村中流传着一首打油诗:“实行公社化,不分你我他,人都是公家的,一碗稀饭是自己的。”该打油诗流传的背景是()A优先发展重工业方针的

4、弊端B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转移C“大办工业”违背了经济规律D经济体制妨碍了生产力发展8(2014江苏宿迁模拟)五年一规划,是中国经济安排的一大特色。“二五”计划大起大落,历程曲折,各年度的计划数字不断大幅调整变化,最后并无定稿。导致这种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建设方针出现偏差B经济发展形势不断变化C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D中苏关系的日益恶化9(2014柳州模拟)“共产主义是天堂,公社就是登天梯;如果天梯搭得好,我们就能上天堂。”这类歌谣产生的时代背景是()A社会主义改造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文化大革命” D改革开放10下表是19571960年我国工农业总产值构成比例表,对表中所示数据信息解读

5、正确的是()年份占工农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轻工业总产值重工业总产值195743.331.225.5195834.330.535.2195925.131.143.8196021.826.152.1资本主义工商业逐步萎缩经济建设中“左”倾错误严重工农业生产比例严重失调中共“八大”提出的主要任务基本完成A BC D11(2014梧州模拟)1962年,中共中央发布文件规定,农村人民公社一般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至少30年不变。这项政策在当时()A促进了农业经济的恢复B改变了农村所有制成分C消除了“左”的错误影响D增加了城市的粮食供应12(2014贵港模拟)如果为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拟定一个主题

6、,最恰当的是()A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B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C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完成D“一五”计划取得的辉煌成就二、非选择题13(2014湖南长沙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19521957年我国工业比重图(1)根据材料1说明19521957年我国工业结构的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及对中国经济的重大影响。材料2:目前农民绝大多数还是靠人畜经营,是小生产小私有者的生产关系,即所谓小农经济。今天农业生产的发展,还有许多困难的条件限制了它,约束了它,要在现在的基础上提高一步,就必须帮助农民解决以下三个问题:1必须帮助贫困农民解决生产资料的困难,主要是牲畜、农具、肥料、种子等。2帮助农民减少自然

7、灾害,如水灾、旱灾、虫灾等。3帮助农民逐步改进生产技术,如耕作法、施肥法等。邓子恢在全国第一次农村工作会议总结报告1953年(2)根据材料2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制约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党中央为此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一措施的实施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材料3:19531977年中国的人口迁移(估计)时期流向人数(百万)19531961年农村至城市39.2419611977年城市青年上山下乡67.25薛风旋中国城市及其文明的演变(3)上表人口迁移反映了19531977年我国城市化发展的什么状况?试分析这种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14中国近代化,它发生在封建社会后期,贯穿于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社会主义确立、

8、发展的整个历史过程。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1: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机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 明神宗实录卷三六一“养民之道,惟在劝农务本”,而开矿谋利,则属舍本逐末,“殊非经常之道”。清史稿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莫不志在良田。陶煦租核材料2:表1中国近代工业统计资料(18721894年)年代商办官办或官商合办外商企业设厂数(家)资本(千元设厂数(家)资本(千元设厂数(家)资本(千元18721894年534 6971910 10010328 000表2各省动力状况及职工数(1915年)省份工场数(家)职工数(万)人口数约(万)动力使

9、用(机器动力)不用动力合计山东1213159362.477 43 792江苏1491 1391 28814.257 82 588安徽3863862.4681 622湖北175155323.6793 414云南932贵州17170.060 6965摘编自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材料3:(1)根据材料1,概括明清时期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现象以及阻碍其进一步发展的因素。(2)根据材料2,概括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特征,并分析其原因。(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3中这些现象出现的条件。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近现代化的认识。第八单元课后达标检测171解析:选B。中国与苏联均是社会主义国家,成立之初都面临着帝国

10、主义的包围,因此发展工业,尤其是重工业成为当务之急,故选B。2解析:选C。根据题干材料信息“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结束已经开始走向社会主义,但又还没有达到”可知,当时的中国正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3解析:选A。“企业向国营商业看齐”,是将私营企业改造为社会主义国营企业;“个人向工人阶级转化”,是将资本家改造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1956年2月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还在进行中,故选A项。4解析:选D。通过19531956年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使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在国民经济中占了绝对的优势,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的基本建立。相对而言,A、B、C三项不是表格反映的最主

11、要的原因,均可排除。5解析:选B。19531957年经济的高速发展,既是社会主义改造的结果,也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后者是根本性的因素。6解析:选C。据题干时间,从题干所述事例可以得出当时存在浮夸风、高产风等虚假现象,这反映了“大跃进”的特征,故选C项。7解析:选C。本题考查从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从材料“公社化”以及打油诗中平均分配可以判断是人民公社化运动。因此得出C项正确。A项优先发展重工业方针是在“一五”计划提出的;B项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转移是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D项经济体制妨碍了生产力发展不是背景。8解析:选A。“一五”计划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到“二五”计划时,由于“左”倾错误发展到经济

12、领域,使经济建设方针出现了偏差。9解析:选B。提取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共产主义是天堂,公社就是登天梯”,可以看出是描述关于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歌谣,产生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0解析:选B。利用表格时间19571960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错误,到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资本主义工商业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错误,1956年八大提出的方针根本没有坚持下来。排除含有或的A、C、D三项。11解析:选A。解答把握时间信息,针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带来的严重问题,中共中央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而调整的重点在农业,由此看出确保生产基本单位的稳定,有利于推动农

13、业生产的发展,恢复经济。B、C 表述与史实不符,D在材料信息中未体现。12解析:选B。三幅图中“公私合营”“农业实现合作化”体现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男女老幼总动员,钢铁产量翻两番”体现了“大跃进”时大炼钢铁。据此可以得出拟定的主题应选B项,“人民公社化”开始于1958年,此时,向社会主义过渡已实现,已经完成了“一五”计划建立了完整的工业化体系。13解析:第(1)问考查了“一五”计划的相关知识点。“变化”可从材料1的图表中分析得出,“原因”可联系“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重大影响”可联系课本所学知识回答。第(2)问根据材料2回答新中国成立初期制约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党中央采取的措施和积

14、极影响可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第(3)问,分析表格中的数字,由此分析城市化进程,“原因”主要与当时的背景有关;综合各个时期的史实可以分析城市化的发展是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答案:(1)变化:轻工业比重下降,重工业比重上升。原因:“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影响: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的基础。(2)制约因素:生产资料的缺乏、抵御自然灾害能力的薄弱、生产技术的落后。措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影响: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基本建立。(3)状况:城市化进程由发展到“停滞”。发展原因:“一五”计划的实施;以重工

15、业为主的工业化和“大跃进”对劳动力的需求增加。停滞原因:国民经济调整;“文化大革命”的影响。14解析:第(1)问,从材料中的机工的出现、弃农的现象说明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手工业发展的状况;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第(2)问据表1、表2概括近代工业发展的特征,其原因可从政治、经济、地理位置等方面分析。第(3)问从政治、经济等方面来分析,其认识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新现象:当时手工工场规模较大,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雇佣关系)。因素:封建统治者采取“重农抑商”政策;地主富商把资金用来购买土地,影响了手工业扩大再生产 。(2)特征:中国民族资本与外资相比,处于弱势;近代工业地区分布不平衡,沿海沿江地区发展较快;近代工人占总人口比例小。原因: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不断加深,民族资本处于弱势地位;沿海沿江地区交通便利,开放较早,受西方影响较大,发展较快;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近代工人比重小。 (3)条件:新中国的成立;“一五”计划的顺利实施;苏联的援助。 认识:民族独立是民族工业发展的前提条件;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民族工业发展的保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