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洛南中学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题第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人们通常以“社会转型”来描述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社会发生的举世瞩目的深刻变化。所谓社会转型,就是从传统社会形态向现代社会形态的转变。在这个转型过程中,生产过程(包括劳动方式和生产组织)的科学化、产业构成的非农化和经济运行机制的市场化是基本动力,而由此带动的社会生活形态上的城市化则是最显著的外在表征。如果我们将费孝通先生笔下的“乡土中国”看作是一种“乡土文明”的话,那么,社会发展的客观历史进程则正在将我们带入一个新的“城市文明”的时代
2、。对费孝通“乡土中国”这一概念的一个最常见的误解,就是把它单纯理解为一个关于中国乡村社会的概念,而没有将它看作是描述中国整体社会的概念。实际上,在费先生这里,与“乡土社会”对应的不是空间形态意义上的城市社会,而是历史序列上的“现代社会”,费先生用“乡土中国”这个概念所要刻画的,是不同于现代社会的独具中国特色的一种传统社会结构、文化和运行形态,是一种独特的乡土型文明形态。就如同现代社会的结构、文化和运行形态并不仅仅限于城市,这种独具中国特点的传统“乡土文明”形态也不仅仅限于中国乡村,而是笼罩于包括城市在内的整个中国社会。但是,无论你是主动告别还是恋恋不舍,在现代化的进程中,这种独具特色的传统“乡
3、土文明”已无可避免、无可挽回地成为了或正在成为明日黄花,今日的我们己无可选择地进入了“城市文明”主导的时代。这是由于,现代化进程中产业结构的提升必然带来产业的集中,而产业的集中,结合劳动力市场的作用,必然带动人口向产业集中地大规模集聚,进而带来城市的扩张。这一过程,无论从世界范围来看,还是从中国自身看,都是一个无可回避的客观必然进程。在传统乡土社会,一方面城乡联系本身并不紧密;另一方面,在经济上自给自足的乡村是本位,而且相对独立,不依赖于城市,而并非生产基地的城市则反过来完全依赖于乡村。但现代社会的城乡关系则截然不同,一方面,由于现代市场以及更为直观可感的交通、通讯技术的纽带作用,城乡联系变得
4、异常紧密;另一方面,当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转变为现代市场经济之后,城市在城乡关系中便取得了几乎绝对的主导地位,从而必然地发挥出对包括广大农村在内的整个社会的组织重塑作用、辐射作用;而且,只要承认经济运行的形态方式必然会影响到社会其他各个方面,那么,城市的这种组织重塑作用,辐射作用也必将及于社会的各个方面。现代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的运行方式必然是围绕着城市而组建起来的,今天我们的乡村振兴只能顺应而不可逆这个基本历史趋势而展开。城市文明时代的乡村振兴首先是(即使不是完全是)一个使乡村参与并共享以城市文明为表征的现代文明的过程,是乡村融入城市主导的现代文明的过程。(摘编自冯婷城市文明时代的
5、“乡村振兴”)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城市文明是在社会发展客观历史进程中出现的一种文明形态,决定了中国的社会转型。B. 城市文明是独具中国特点的结构、文化和运行形态,覆盖城市、乡村在内的整个社会。C. 城市文明已经成为了中国社会的主导,是现代化进程中产业结构提升带来的必然结果。D. 城市文明是现代文明的表征,在乡村振兴中只要充分考虑到这一因素就定能取得成效。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以“乡村振兴”为写作目的,着重论述了城市文明是一种必须顺应的历史趋势。B. 文章着意厘清人们对“乡土中国”的错误认知,是为了论证乡土中国是种文明形态。C.
6、 文章提到了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概念,让读者更易于接受对城市文明的论述。D. 文章论述传统乡土社会与现代社会在城乡关系上的不同时主要从联系性和独立性着手。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中国正进行着由乡土文明到城市文明的转型,乡村受到城市的重塑和辐射作用,实质上已经完全沦为城市的附庸。B. 我们被带人城市文明时代,与当今中国产业的集中和劳动力市场的作用带来的人口大规模向产业聚集地聚集有关。C. 在当今中国,要想真正实现乡村振兴,要求我们必须正视城市文明时代这一背景,在城乡一体的视野下统筹规划。D. 荆州鼓励企业到农村创建就业扶贫车间,宜昌依托旅游城市底蕴发展乡村旅游,这些举
7、措都和本文的理念相符合。【答案】1. C 2. B 3. A【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时,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如本题,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A项,“决定了中国的社会转型”是错误的。由原文“在这个转型过程中,生产过程(包括劳动方式和生产组织)的科学化、产业构成的非农化和经济运行机制的市场化是基本动力,而由此带动的社会生活形态上的城市化则是最显著的外在表征”可知,“城市文明”是社会转型的体现,而不能决定中国的社会转型,逻辑错误。B项,“独具中国特点”是错误的。由原文 “就如同现
8、代社会的结构、文化和运行形态并不仅仅限于城市,这种独具中国特点的传统乡土文明形态也不仅仅限于中国乡村,而是笼罩于包括城市在内的整个中国社会”可知,城市文明是现代社会所具有的共性。D项,“就能取得成效”是错误的。“只要就”表述绝对化。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B项,“是为了论证乡土中国是种文明形态”是错误的。是为了论证乡土文明和城市文明一样都“笼
9、罩”整个中国社会,乡土文明不限于乡村,城市文明也不限于城市。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A项,“实质上已经完全沦为城市的附庸”于文无
10、据,原文倒数第二段为“城市的这种组织重塑作用、辐射作用也必将及于社会的各个方面”。故选A。(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材料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校园欺凌案件被曝光。施暴者手段之恶劣、残忍常常令人瞠目。校园欺凌对未成年受害者造成的心理阴影甚至会影响其一生。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22名学生进行了调查。“有不少欺凌事件是发生在课间、校外,不在老师的视线内。受欺负的学生跑到老师那里告状,老师还经常认为是孩子间正常的嬉戏打闹,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北京市初二学生蒋琴(化名)认为,欺凌事件如果没得到及时严肃的处理,就容易发展得越来越恶劣
11、。她向记者讲述,初一时,她班上有个女同学长得黑,被男生取了各种各样的外号。到了课间,几个男生经常围着这个女生坐一圈,一起取笑她。后来该女生就不爱讲话了。“被欺凌的同学往往不敢把事情告诉家长。”河北省某中学初三学生张凯波认为,用口头批评教育的方式处理校园欺凌事件收效甚微。“对于老师、家长讲的大道理,实施欺凌的学生往往已经免疫了。处理力度不够,会导致他们之后越来越放纵,变本加厉。”(摘编自中国青年报防治校因欺凌68.3%受访者希望学校或社区定期与家长沟通)材料二:说到底,频发的校园霸凌事件显示了儿童社会化进程中某一环节的缺失,对此,父母难辞其咎。他们一方面热衷于发嗲、装嫩,拒绝让孩子成长、断奶,另
12、一方面又笃信圆滑市侩、强权即公理、摆平即水平。他们从小就对孩子诱之以利,而不是晓之以理,道破利害而不是申明原则。他们追求华而不实的表象,早早地把孩子训练出流利的成人腔,却丝毫不懂得尊重他人。这种看似离谱的错乱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家庭教育失败导致的校因霸凌事件,很多最终只能以“力争达到多方认可的结果”为结局。一个大学生,其人格的养成和性情的塑型差不多已完成。大学的思想工作做得再好,也替代不了中小学在未成年人品德培育方面潜移默化的影响,那是从源头的琉波与治理,也涉及更多教育主体的协同。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小学的学生德育和心理疏导工作,应当得到全社会更多的关注和支持。(摘编自中国青年报校因霸凌:被娇纵的
13、“邪恶宝宝”)材料三:勇敢地直视对方的眼睛,并告诉他“你这样做是不对的,老师知道了会批评你的。”(Tellthemtostop.)逃离现场,不要让他们得逞。(Walkaway.)跑不了的时候,保护自己,不提倡正面反击。(Protectyourself.)告诉老师或者你信任的长者,寻求帮助不是软弱的变现。(Tellanadultyoutrust.)找到一个安全的地方,不要跟欺负你的人去一些私隐的地方。(Findasafeplace.)和信任的伙伴在一起,结伴同行。(Sticktogether.)寻找新的朋友。(Findopportunitiestomakenewfriends.)(美国学校老师在
14、教学过程中教育学生如何应对校园欺凌)4. 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近年来,校园欺凌案呈现曝光增多、手段恶劣残忍、危害极大的趋势,应引起高度的重视。B. 因老师在校园欺凌事件中不重视,不作为,使校园欺凌事件发展越来越恶劣。C. 北京市初二学生蒋琴(化名)讲述的故事说明,话语欺凌也是校园欺凌的一种,危害同样极大。D. 河北省某中学初三学生张凯波认为,对实施欺凌的学生只是讲大道理,显得力度不够,未能很好地遏止他们的欺凌行为。5. 下列对上述三则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分析了校园霸凌案发生的原因,但材料一主要从学校的角度加以分析:材料
15、二则主要从家庭的角度进行探究。B. 材料二认为,校园霸凌是成人社会权势地位问题的“投射”。“强权即公理、摆平即水平”这种处世态度,会使孩子将暴力奉为真理。C. 因为中小学学生的德育和心理疏导工作得到全社会更多的关注和支持,所以一个人人格的养成和性情的塑型基本在未成年时完成。D. 美国学校老师教育学生应对校园霸凌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结伴而行;二是不跟霸凌者去偏僻的地方;三是勇敢机智应对霸凌者;四是事后要寻求帮助。6. 如何才能预防校园暴力?请结合材料简要作答。【答案】4. B 5. C 6. 老师要高度重视校园欺凌事件,要教育学生正确应对校园欺凌。学校要加强对校园欺凌的监督和管束。政府要出台制裁
16、校园欺凌的有效法律法规。相关部门和学校之间职责分工要明确。家长要提高自身素质,特别是道德素质。政府、社会、学校和家庭要广泛参与,通力合作,做好校园欺凌的防治工作。借鉴别国较好的应对校园欺凌的办法。【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迅速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主题、结构思路、观点态度、句段含义、创作意图等进行分析概括。选项B,因果不当。校园欺凌事件发展越来越恶劣形成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如果把原因只归咎于老师,就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材料一摘编于中国青年报防治校因
17、欺凌68.3%受访者希望学校或社区定期与家长沟通,也说明校园欺凌事件与多方面有关。故选B。【5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C项,因果倒置,根据原文可知,应是因为人格的养成和性情的塑型基本在未成年时完成,所以中小学学生的德自和心理疏导工作,应当得到全社会更多的关注和支持。故选C。【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为:第一步,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定筛选对象;第二步,在把握全文内容要点的基础上,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
18、段落并加以概括。根据材料一“受欺负的学生跑到老师那里告状,老师还经常认为是孩子间正常的嬉戏打闹,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和材料三的表格,可以归纳出老师要重视校园欺凌事件并教育学生正确面对;根据材料一女同学被人起侮辱性绰号一事,可归纳出学校要加强监督和管束;根据材料一“用口头批评教育的方式处理校园欺凌事件收效甚微”,可归纳出政府要出台制裁校园欺凌的有效法律法规;根据材料一“被欺凌的同学往往不敢把事情告诉家长”和材料二“更多教育主体的协同”“应当得到全社会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可归纳出相关部门和学校之间职责分工要明确,政府、社会、学校和家庭要广泛参与,通力合作,做好校园欺凌的防治工作;根据材料二“母难
19、辞其各”,可归纳出家长要提高自身素质;根据材料三,还可归纳出要“借鉴别国较好的应对校园欺凌的办法”。(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给美君的第一封信龙应台很多年以来,当被问到“你的人生有没有一件后悔的事”,我多半自以为豪情万丈地回说:“没有。决定就是承担,不言悔。”但是现在,如果你问我是否后悔过什么,有的,美君,其中一件后悔的事,和你有关。我真的可以看见好多个你。我看见一个扎着两条粗辫子的女孩,跟着大人到山上去收租,一路上蹦蹦跳跳,时不时停下来采田边野花,又滔滔不绝地跟大人说话,清脆的童音和满山嘹亮的鸟鸣交错。我看见一个穿阴丹士林旗袍的民国姑娘,在绸缎铺里
20、手脚利落地剪布卖布,仪态大方地把客人送走,然后叉腰跟几个蛮横耍赖的士兵当街大声理论,寸步不让。我看见一个神情焦虑的妇人手里紧紧抱着婴儿,在人潮汹涌的码头上盯着每一个下船的男人,寻找她失散的丈夫;天黑时,她蹲在一条水沟边,拎起铁锤钉钉子,搭建一个为孩子遮雨的棚屋。我看见一个在寒冬的清晨蹑手蹑脚进厨房做四盒热便当的女人。我看见一个姿态委屈、语调谦卑、为了孩子的学费向邻居朋友开口借钱的女人。我看见一个赤脚坐在水泥地上编织渔网的女人,一个穿长筒雨靴涉进溪水割草喂猪的女人。我看见一个对丈夫坚定宣布“我的女儿一样要上大学”的女人。我看见一个身若飘絮、发如白芒的女人,在丈夫的告别式上不胜负荷地把头垂下我清清
21、楚楚看见现在的你。你坐在轮椅中,外籍看护正在一口一口喂你流质的食物。我坐在你面前,握着你满布黑斑的瘦弱的手,我的体温一定透过这一握传进你的心里,但同时我知道你不认得我。我后悔,为什么在你认得我的那么长的岁月里,没有知觉到:我可以,我应该,把你当一个女朋友看待?女朋友们彼此之间做些什么?我们常常约会去看一场特别的电影,去听一次远方的乐团演奏,去欣赏一个难得看到的展览,去吃饭,去散步,去喝咖啡,去医院看一个共同的老友。我曾经和两个同龄女友清晨五点摸黑到寒冷的擎天岗去看日出怎样点亮满山芒草。我曾经和几个年轻的女友在台东海边看满天星斗到凌晨三点。我曾经和四个不同时代的女友在沙漠里看柠檬黄的月亮从天边华
22、丽升起。我曾经和一个长我二十岁的女友在德国菜茵河畔骑脚踏车,在纽约哈得孙河畔看大河结冰。而你,美君,从来就不在我的“女朋友”名单里。你啊,只是我的母亲而已。一旦是母亲,你就被拋进“母亲”这个格子里,定格为我人生的后盾。后盾在我的“后面”,是保护我安全、推动我往前的力量,但是因为我的眼睛长在前面,就注定了永远看不到后面的你。很旱就发现了这个陷阱我是两个儿子的“后盾”;在他们蓄势待发的人生跑道上,嵌在“母亲”那一格的我,也要被“看不见”了。所以,十五年前我就开启了一个传统每一年,和他们一对一旅行一两次。十五年中一次一次的单独旅行,我亲密注视着他们从少年蜕变为成人,他们亲密注视着我从中年踏进了初老。
23、有一天走在维也纳街头,绿灯亮时,一抬头看见灯里的小绿人竟然是两个女人手牵手走路,两人中间一颗心。停下脚步,人们不断地从我身边流过,我心里想的是你:当你还健步如飞的时候,为什么我不曾动念带你跟我单独旅行?为什么我没有紧紧牵着你的手去看世界,因而完全错过了亲密注视你从初老走向深邃穹苍的最后一里路?为什么我把自己从“母亲”那个格子里解放了出来,却没有解放你?为什么我愿意给我的女朋友们那么多真切的关心,和她们挥霍星月游荡的时间,却总是看不见我身后一直站着一个女人,她的头发渐渐白,身体渐渐弱,脚步渐渐迟,一句抱怨也没有地看着我匆忙的背影?为什么我就是没想到要把你这个女人看作一个也渴望看电影、喝咖啡、清晨
24、爬山看芒草、需要有人打电话说“闷”的女朋友?我抽出一张湿纸巾,轻轻擦你的嘴角眼角。你忽然抬头看我是看我吗?你的眼睛里好深的虚无,像一间屋子,门半开,香烟缭绕,茶水犹温,但是人已杳然。我低头吻你的额头,说:“知道吗?我爱你”那是多么迟到的、空洞的、无意义的誓言啊。所以我决定给你写信,把你当作一个长我二十六岁的女朋友尽管收信人,未读,不回。(选自天长地久,有删改)7. 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先说“不言悔”,接着又说有后悔的事;“不言悔”是作者对自己人生选择负责任的态度使然,而后悔是因为作者对母亲的人生有更深的体认,对亲情有新的领悟。B. 文章结尾
25、“我”决定给母亲美君写信,而美君“未读,不回”,这简短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因“子欲养而亲不待”而产生的深沉的悔意与痛苦。C. 文章除了第4段,其他段落都用“你”来称呼母亲美君,第二人称不仅拉近了作者与写作对象的距离,而且增添了文章的抒情性。D. 从全文看,龙应台称母亲为“美君”,显得亲切之外,还有一个意义:两代之间除了一定要有理解和承袭外,也要有相互的平等与尊重。8. 文章第4段所写一部分内容作者不可能亲眼看见,为什么还要反复说“我看见”?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好处。9. 文章第9、12两段都写了与美君无关的内容,这两段的作用有什么异同?请简要分析。【答案】7. B 8. 以“我看见”将想象与回忆组合
26、在一起,有利于较为清晰地表现美君的身份变化和人生经历,让读者感受其人生的曲折;以“我看见”铺陈不同阶段的生活细节,有利于表现美君的性格,让读者真切感知其个性的丰富;以“我看见”领起排比,增强文章感染力。 9. 相同作用:都是以作者与亲友的亲密关系,来反衬作者与母亲之间存在的距离感,为下文写自己后悔的内心活动做铺垫。不同:第9段表现作者和女朋友交往与交流,与作者对母亲美君并没有真切地关心形成对比,由此更深刻地表达出自己对母亲关注和交流不够的悔意;第12段写作者如何借助与儿子旅行来参与彼此的生命,建立深切的联系,与美君被自己忽视而不能从母亲的身份中解脱出来形成对比,更深刻地表达自己的爱与悔。【解析
27、】【7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语言的分析;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此类试题答题时一般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结构,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B项,“作者因子欲养而亲不待而产生的深沉的悔意与痛苦”有误。从全文看,美君不读也不回信并非逝世,而是因为患阿兹海默症(老年痴呆);“我”后悔也并不是因为无法奉养母亲,而是不可能与母亲建立平等而亲密的关系。故选B项。【8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分析作品表现手法、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考查的具体要求。本题要求答出文章第4段
28、作者反复说“我看见”的好处,考生需要认真阅读文章的第四段,从内容、人物形象、手法等角度进行分析。从内容上来看,第4段写的是母亲美君的人生经历,有些经历肯定是作者不能亲眼见到的,是作者的想象,有些经历是作者看见过的,是回忆的内容,作者用“我看见”反想象和回忆的内容连接起来,非常清晰了展示了母亲美君从孩童到老年的曲折人生。因为第4段写的是美君的人生经历,所以还应从塑造人物形象的角度来分析,文中“我看见”的都是一些生活中的细节,如采野花,卖布,紧紧抱着婴儿,借钱等,这些细节展示了美君丰富的个性,有利于突出人物的性格。从手法上来看,第4段中“我看见我看见我看见”的表达形式构成了排比,有增强文章感染力的
29、作用。【9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分析作品表现手法、概括作品主题、探讨作者创作意图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考查的具体要求。本题要求答出9、12两段“作用有什么异同”,考生首先要认真阅读第9段和第12段,先分别分析这两段对表达作者思想情感有什么作用,然后比较异同,组织答案。文章第9段写的是作者和女朋友们约会的情形,包括看电影,听音乐,看日出,看星斗,看月亮,看大河结冰,写出活动之多,活动内容之丰富。结合第7段“我后悔我可以,我应该,把你当一个女朋友看待”,第10段“美君,从来就不在我的女朋友名单里”,第14段“为什么我愿意给我的女朋友们那么多真切的关心却总是看不见我身后一直站
30、着一个女人”可分析出,作者写与女朋友的交往,是为了与对母亲的不够关心形成了对比,突出自己的悔意。第12段写的是作者与儿子之间的关系,作者为了使自己不被忽视,每年与儿子一起旅行,使母子彼此参与了对方的生命历程,母子之间建立了亲密的联系。再结合第13段“完全错过了亲密注视你从初老走向深邃穹苍的最后一里路”,第14段“为什么我把自己从母亲那个格子里解放了出来,却没有解放你”,可以分析出,作者写自己与儿子的关系,是为了与自己对母亲的忽视和没有帮母亲“解脱”出来形成对比,从而更深刻地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爱和悔意。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而的文言文,完成完成各
31、题。韩愈,字退之,昌黎人。大历、贞元之间,文字多尚古学,效杨雄、董仲舒之述作,而独孤及、梁肃最称渊奥,儒林推重。愈从其徒游,锐意钻仰,欲自振于一代。元和初,召为国子博士,迁都官员外郎。十四年正月,上令中使杜英奇押宫人三十人,持香花赴临皋驿迎佛骨。愈素不喜佛,上疏谏。疏奏,宪宗怒甚。间一日,出疏以示宰臣,将加极法。裴度、崔群奏曰:韩愈上忤尊听诚宜得罪然而非内怀忠恳不避黜责岂能至此伏乞稍赐宽容以来谏者乃贬为潮州刺史。上欲复用愈,故先语及,观宰臣之奏对。而皇甫缚恶愈狷直,恐其复用,率先对曰:“愈终大狂疏,且可量移一郡。”乃授袁州刺史。袁州之俗,男女隶于人者,逾约则没入出钱之家。愈至,设法赎其所没男女
32、,归其父母。仍削其俗法,不许隶人。十五年,征为国子祭酒,转兵部侍郎。会镇州杀田弘正,立王廷凑,令愈往镇州宣谕。愈既至,集军民,谕以逆顺,辞情切至,廷凑畏重之。改吏部侍郎。转京兆尹,兼御史大夫。长庆四年卒,时年五十七,赠礼部尚书,谥曰文。(旧唐书韩愈传)始潮人未知学,公命进士赵德为之师。自是潮之士,皆笃于文行,延及齐民,至于今,号称易治。信乎孔子之言,“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潮人之事公也,饮食必祭,水旱疾疫,凡有求必祷焉。而庙在刺史公堂之后,民以出入为艰。前太守欲请诸朝作新庙,不果。元佑五年,朝散郎王涤来守是邦。凡所以养士治民者,一以公为师。民既悦服,则出令曰:“愿新公庙者,听!”
33、民欢趋之,卜地于州城之南七里,期年而庙成。(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韩愈上忤尊听诚宜得罪然而非内怀忠恳不避黜责岂能至此伏乞稍赐宽容以来谏者B. 韩愈上忤尊听诚宜得罪然而非内怀忠恳不避黜责岂能至此伏乞稍赐宽容以来谏者C. 韩愈上忤尊听诚宜得罪然而非内怀忠恳不避黜责岂能至此伏乞稍赐宽容以来谏者D. 韩愈上忤尊听诚宜得罪然而非内怀忠恳不避黜责岂能至此伏乞稍赐宽容以来谏者11. 下列对文申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疏,即奏疏,是臣子向皇帝陈述意见的文书,内容多涉及议礼论学、陈述政要兵事、进谏、弹劾等。B. 祭酒,古代飨宴时祭神的长
34、者,后用于官名。“国子祭酒”是主管国子学或国子监的教育行政长官。C. 礼部,古代六部之一,主要掌管国家的典章制度、祭祀、学校、科举、外交等事。D. 邦,原指古代诸侯封国,后也泛指地方。文中“邦”与“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唯求则非邦也与”中的“邦”含义相同。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折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韩愈勤台好学,树立远大抱负。他跟从当时文坛名士学习,锐意进取,怀有凭借文学振兴一代文风的志向。B. 韩愈忠贞耿直,直言劝谏皇帝。他上书反对迎佛骨,被贬潮州刺史。终因太狂妄被贬到更远的袁州任刺史。C. 韩愈体恤百姓,推出利民举措。他设法赎回被奴役之人,使其回到父母身边,并除去俗法,
35、百姓深受其益。D. 韩愈推行文教,深得民心。他死后被潮州百姓奉为神明,朝散郎王涤顺势而为引导白姓,建成新的韩公庙。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l)愈既至,集军民,谕以逆顺,辞情切至,廷凑畏重之。(2)自是潮之士,皆笃于文行,延及齐民,至于今,号称易治。【答案】10. D 11. D 12. B 13. (1)韩愈到达(镇州)后,召集军人和百姓,将叛逆和归顺的道理给他们讲明白,话语和情感非常恳切,王廷凑畏惧又敬重他。(2)从此潮州的读书人,都专心于文章和德行,并扩展到普通百姓,直到现在,(潮州)被称为容易治理的地方。【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
36、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避”为动词,后面要带宾语,它的宾语为“黜责”,故在“黜责”后面断开,排除A、B;“赐”为动词,宾语为“宽容”,故在“宽容”后面断开,排除C。整句话的翻译为:韩愈冒犯了皇上,确实应该获罪。然而如果不是由于内心忠诚,不回避罢黜斥责,又怎能如此呢?请求对他稍微赐予宽容,以引来谏诤的人。故选D。【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
37、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D项,“文中邦与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唯求则非邦也与中的邦含义相同”是错误的。文中“邦”意为州郡,“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中的“邦”意为“国家”。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B项,“终因太狂妄被贬到更远的袁州任刺史”是错误的。从文中看,“量移一郡”是指调到离京
38、城稍近的地方。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第一句的得分点为:“谕”,告诉;“逆顺”,叛逆和归顺的道理;“辞情切至”, 话语和情感非常恳切;“畏重”,畏惧又敬重。第二句话的得分点为:“笃”,专心于;“文行”,文章和德行;“延”,扩展;“易治”,容易治理的地方。【点睛】理解文章的内容,是做文言文题的基础。要读懂原文,注意重要字词的翻译、理解。注意一词多义、古今
39、异义等文言现象。同时要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另外,像比较生僻的文章,翻译起来比较拗口,我们可以借助下面的题干去理解文章内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由点及面,慢慢读懂文言文段。参考译文: (一)韩愈,字退之,是昌黎人。大历、贞元年间,文字多崇尚先秦诸子的学问,效法杨雄、董仲舒的著述,而以独孤及、梁肃最称深奥,儒士们都推重他们。韩愈跟随他们游学,精心钻研模仿,想振兴一代文风。元和初年,韩愈被召入任国子博士,升任都官员外郎。元和十四年正月,宪宗派宦官杜英奇押领三十名宫人,手持香花,前往临皋驿迎接佛骨。韩愈素来不信佛,上疏劝谏。表疏奏上,宪宗很恼恨。过了一天,把表疏拿出来给宰相看,准备对韩愈处以死刑。裴度、
40、崔群上奏说:“韩愈冒犯了皇上,确实应该获罪。然而如果不是由于内心忠诚,不回避罢黜斥责,又怎能如此呢?请求对他稍微赐予宽容,以引来谏诤的人。”于是贬为潮州刺史。皇上打算重新起用韩愈,所以先说到这事,看看宰相怎样回答。而皇甫镈憎恨韩愈耿直,害怕他被重新起用,所以抢先回答说:“韩愈毕竟太狂妄,还是酌情调迁近处的一个郡任职。”于是授任袁州刺史。袁州有这样一种风俗,为了借钱把子女抵押在出借钱的人家服役,过期无力赎回就被没入出借钱的人家永远成为奴隶。韩愈到任后,想办法赎出被没收为奴婢的子女,送还给他们的父母。还废除这种习俗,不准许蓄养奴隶。元和十五年,韩愈被召入朝授任国子祭酒,转任兵部侍郎。适逢镇州杀掉了
41、田弘正,拥立王廷凑。朝廷命令韩愈前往镇州宣谕。韩愈到达(镇州)后,召集军人和百姓,将叛逆和归顺的道理给他们讲明白,话语和情感非常恳切,王廷凑畏惧又敬重他。后改任吏部侍郎。又转任京兆尹,兼任御史大夫。韩愈在长庆四年十二月逝世,终年五十七岁,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旧唐书韩愈传) (二)起初潮州人不知道学习,韩公命进士赵德做他们的老师。从此以后,潮州的读书人,都专心文章和品行,扩展到一般平民,直到现在,潮州号称容易治理的地方。孔子的话是可证实的,“君子学习了儒道就能够爱护百姓,小人学习了儒道就能够容易使唤”啊。潮州人奉事韩公,饮食必去祭祀,水灾旱灾瘟疫,凡是有要求,必定到那里祈祷。可是庙在刺史公堂
42、的后面,百姓认为出入艰难。前任太守想把这个情况向朝廷反映,建座新庙,没有结果。元祐五年,朝散郎王涤来此地做官。凡是教育读书人、治理百姓的措施,完全效法韩公。百姓已经心悦诚服,他就发出命令说:“愿意新建韩文公新庙的,听便!”百姓欢喜地奔向庙地,在潮州城南七里选择了一块地方,一年就把庙建成了。(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題,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赠边将韦 庄昔固征远向金微,马出榆关一鸟飞。万里只携孤剑去,十年空逐塞鸿归。手招都护新降虏,身著文皇旧赐衣。只待烟尘报天子,满头霜雪为兵机。14. 下列对返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上句追叙将军往昔向金微山
43、进军征讨远方敌人的场景,下句表现其跨马出关、身轻如鸟的轻捷。B. 颔联将戍边之远、时间之长与时运不济、未能建功立业作对比,表达了边将壮志未酬、雄心不已的情感。C. “手招都护新降虏”意为“扬手招呼都护府新近降服的敌人”,该句写出边将运筹帷幄、功成名就的气度风采。D. “文皇”本指唐太宗,这里指当朝皇帝。穿着“文皇”过去赐给他的衣服,表明将军时时不忘皇上之恩。15. 请分别从情感内涵和表达技巧两方面比较分析本诗尾联与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前两句的异同。【答案】14. C 15. (1)情感内涵:相同点是都表达了渴望报效国家的
44、耿耿忠心。不同点是陆诗前两句还流露出罢官闲居的寂寞、窘迫。(2)表现手法:相同点是都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不同点是韦诗尾联还用了比喻手法,以“霜雪”状写其年迈之状。陆诗前两句用了对比手法,“僵卧孤村”的现实处境和“尚思为园”的精神状态形成对比。【解析】【14题详解】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
45、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C项,“该句写出边将运筹帷幄、功成名就的气度风采”是错误的。本诗抒发了作者想要建功立业却壮志未酬的情感,所以这一句写出的应该是作者想要建立这样的伟大功业。故选C。【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手法和情感的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时首先要结合题目、作者、诗歌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并且指出运用了什么手法,并结合诗句进行具体分析。本题是一道比较阅读题,答题区域为为尾联,并且从情感和手法两个角度,和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进行比较。情感上相同点都表达了想要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比如尾联“报天子”,
46、陆诗“为国戍轮台”,但不同点,陆诗写到“僵卧孤村不自哀” 流露出罢官闲居的寂寞、窘迫。从手法看,二者都很明确的流露出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都是直抒胸臆,而本诗还运用了比喻的手法,用“霜雪”比喻自己花白的头发,写出了自己年迈之状。而陆诗前两句运用的是对比的手法,将“僵卧孤村”的现实处境和“尚思为园”的精神状态形成对比,更能体现作者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但却壮志难酬。【点睛】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用了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样感情(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杜鹃是古诗中常见的意象,蜀道难中“_ ”一句渲染
47、蜀道夜晚空寂苍凉的气氛;琵琶行中的“_ ”表现了作者被贬江州时内心的孤寂悲愁。(2)李煜的虞美人中,除春花秋月之外,“_ ”也是勾起词人故国之思的景象:而“_ ”则是对词人无尽愁绪的形象描绘。(3)杜牧的阿房宫赋中“_ ,_ ”两句借助对比突出了梁柱上的钉头之多,批判了秦朝统治者的奢靡浪费。【答案】 (1). 又闻子规啼夜月 (2). 杜鹃啼血猿哀鸣 (3). 小楼昨夜又东风 (4).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5). 钉头磷磷 (6). 多于在庾之粟粒【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出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
48、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规”“磷”“ 庾”“ 粟”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第II卷 表达题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红楼梦的情节主线是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悲剧,但曹雪芹没有流于一般才子佳人小说作者的幼稚、肤浅,进而把人的情感世界的刻画与整个社会及其文化传统的反省结合起来。红楼梦不仅思想深邃,在艺术上也令人,这首先表现在作者善于刻画人物上。在描写贾府没落过程中,曹雪芹充分展示了贾氏几代人不同的精神面貌,塑造了一大批性格鲜明、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贾宝玉的性格最突出的表现是,他不愿按照贵族家庭为他
49、安排好了的道路地生活,十分鄙弃功名富贵及其相关的世俗观念。他认为“女儿是水做的骨肉”,好好的清白女子,不应学得沽名钓誉。而王熙凤有着出众的才干和权术,“协理宁国府”就表现了她非凡的治家本领,她,事无巨细,都处理得井井有条,妥帖得体。在她的性格中,既有心狠手辣的一面,如以阴险狡诈的方法逼死尤二姐等;也有爽朗大度的一面,以其赢得了老少尊卑的喜悦。叙事与抒情的完美结合,是这部小说艺术魅力的重要表现。从叙事的角度说,红楼梦特别令人赞叹的是其中真实而丰满的细节描写,更值得称道的是,红楼梦没有停留在琐屑的生活细节的描写中,而是深入挖掘了日常生活中的诗意,使整部作品始终洋溢着充沛的抒情性。()用脂评的话说,
50、就是“此书之妙皆从诗词句泛出者”。曹雪芹创造性地吸收和运用了中国古代诗歌、绘画等艺术手法,使小说充满了诗情画意。博大精深的红楼梦,不仅达到了中国古代小说的顶峰,也堪称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其内容之丰富,思想之深邃,艺术之精妙,都不是轻易能够领会的。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叹为观止 墨守成规 不孚众望 谈笑自若B. 瞠目结舌 循规蹈矩 不负众望 谈笑自若C. 叹为观止 循规蹈矩 不负众望 谈笑风生D. 瞠目结舌 墨守成规 不孚众望 谈笑自若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但曹雪芹没有流于一般才子佳人小说作者的幼稚、肤浅,把对人的
51、情感世界的刻画与对整个社会及其文化传统的反省结合起来。B. 但曹雪芹没有流于一般才子佳人小说作者的幼稚、肤浅,而是把人的情感世界的刻画与整个社会及其文化传统的反省结合起来。C. 但曹雪芹没有流于一般才子佳人小说作者的幼稚、肤浅,把人的情感世界的刻画与整个社会及其文化传统的反省结合起来。D. 但曹雪芹没有流于一般才子佳人小说作者的幼稚、肤浅,而是把对人的情感世界的刻画与对整个社会及其文化传统的反省结合起来。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这种抒情性不仅表现在它对传统诗学理想的汲取,更表现在它对中国古代小说传统的韵散结合手法的娴熟运用上。B. 这种抒情性不仅表现在它对中国古
52、代小说传统的韵散结合手法的娴熟运用上,更表现在它对传统诗学理想的汲取。C. 这种抒情性不仅表现在它真实而丰满的细节描写,更表现在它对中国古代小说传统的韵散结合手法的娴熟运用上。D. 这种抒情性不仅表现在它对中国古代小说传统的韵散结合手法的娴熟运用上,更表现在它真实而丰满的细节描写。【答案】17. C 18. D 19. B【解析】【17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要熟记所有成语的含义,然后结合语境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暗示信息。叹为观止:叹:赞赏;观止:看到这里就够了。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瞠目结舌:瞠:瞪着眼;结舌:说不
53、出话来。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窘困或惊呆的样子。墨守成规:墨守:战国时墨翟善于守城;成规:现成的或久已通行的规则、方法。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循规蹈矩:循、蹈:遵循,依照。规、矩是定方圆的标准工具,借指行为的准则。原指遵守规矩,不敢违反。现也指拘守旧准则,不敢稍做变动。不孚众望:孚:信服。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不负众望:负:辜负;众:众人;望:期望。不辜负大家的期望。谈笑自若:自若:跟平常一样。指能平静地对待所发生的情况,说说笑笑,不改常态。谈笑风生:有说有笑,兴致高。形容谈话谈得高兴而有风趣。第一空根据前文“红楼梦不仅思想深邃,在艺术上也令人”可知是对红楼梦的赞美,所
54、以选“叹为观止”合适。第二空根据“他不愿按照贵族家庭为他安排好了的道路”强调的是“安排好”的,所以选“循规蹈矩”。第三空是对王熙凤的赞美,选“不负众望”合适。最后一空根据前文的“爽朗大度”可知选“谈笑风生”合适。故选C。【18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首先所给的句子存在搭配不当的问题,“但进而”搭配不当,应该是一个表示转折的关联词,可改为“但而是”。排除AC。再看BD两项,B项充分残缺,应该是“对的刻画”“对的反省”。故选D。【
55、19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是一道语境补写题,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把握语段,注意前后语境的关联。再根据语境合理推导出所要填写的内容。这段文字主要讲述了抒情性和诗词的关系,从所给的四个句子来看,“不仅更”是一个表示递进的关联词,所以前后两个句子的内容有个递进的关系,所以应该是先表现在手法的娴熟运用上,再表现为内容、细节等的内容上。所以排除AC。根据文章内容“就是“此书之妙皆从诗词句泛出者”。曹雪芹创造性地吸收和运用了中国古代诗歌、绘画等艺术手法,使小说充满了诗情画意”,可知这种抒情性表现在它对传统诗学诗歌、绘画等艺术手法上。所以选B。【点睛】语境补写答题技巧:第一步:把握文段语脉,定位句子关系。先
56、初读语段,搞清整个语段或前后句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特别要注意关联词语,注意规律总结。明确补写的句子是总领下文的总起句,还是承上启下的展开句,还是对内容做出总结的总结句。第二步:根据上下语境,注意合理推导。考生要根据上下文提供的条件或者语境进行分析比照,从而合理地推断出所补写的内容。补写时需考虑陈述对象和话题的统一性,表述句式的合理性等。第三步:检验补后内容,确保语意连贯。检查补写后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有无语病、是否简洁等。要防止草率审题,盲目机械地答题,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纠错。最好在写好后代入原文读一读,看看是否真的连贯、贴切、严密。20.下面是一则通知,其中有五处表达不合要求
57、,请找出并作修改。通知各位业主:因供水管网老化,我公司将对小区供水系统进行升级改造,现将有关事项宣布如下:敝工程将在6月10日20时至11日8时施工,在此期间会影响小区用户的正常用水。请各位住户提前储水。停水期间,请您外出时关闭好阀门,以免造成损失。对工程施工给贵用户造成的不便,我们深表不安。请予理解和支持。如有疑问,欢迎提出。本公司客服电话:1324567。济宁供水集团2018年6月7日【答案】“宣布”改为“通告”;“敝”改为“本”;“贵用户”改为“您”;“不安”改为“歉意”;“提出”改为“垂询”。【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找出通知中“五处表达不合要求”的内容,并进行修改,这是考查学生语言表
58、达的得体性。考生应关注语言使用的场合、使用的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关系。第一处,“现将有关事项宣布如下”,“宣布”使用不当,“宣布”指公开正式告诉(大家),一般指命令,这是一则“通知”,应把“宣布”改为“通告”;第二处,“敝工程”的“敝”使用不当,“敝”是谦辞,用于跟自己有关的事物,一般是向别人说起自己时使用,而这一工程与该小区应是一个整体,故应改为“本工程”;第三处,“对工程施工给贵用户”中“贵”使用不当,“贵”是敬辞,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前后的语境都称用户为“您”,此处使用“贵”与前后的语境不合,可改为“您”;第四处,“我们深表不安”中“不安”不当,应改为“歉意”;第五处,“如有疑问,欢迎提出
59、”,“提出”改为“垂询”,“垂询”是敬辞,称别人对自己的询问。点睛:所谓“得体”,就是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如: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目的、话题、使用语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文体色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情色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要注意敬词、谦词的使用(用语要注意礼貌的要求)、转述语言得体等等。语言表达得体:一要思索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说什么好,说什么不好;怎样说有分寸,怎样说没有分寸;怎样说效果好,怎样说效果不好。二要考虑说话人的地
60、位、身份、文化素养、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更要考虑听话人的诸多情况三要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准确得体、恰到好处。21.下面是某场辩论会决赛部分辩词,请根据提示作答。正方二辩:人类总是有一种不甘落后的精神,我们应该以做红花为目标,做绿叶的人也想做红花,做绿叶的只是没有达到目标而已。反方二辩:对方误认为红花才能令社会进步,其实绿叶的团结精神亦能推动社会进步。并不是所有人都要做红花,不是只有红花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绿叶也能起作用。正方三辩:人应该是去竞争做红花的。反方二辩:正方二辩犯了严重的错误,要以红花为目标,并不代表去做红花。对方也默认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红花。
61、主持人:时间到。下面有请正方二辩提问。正方二辩:奥斯卡金像奖中有一个奖项.是颁发给最佳男女配角的,你们认为他们是红花还是绿叶?反方一辩:是绿叶。正方二辩:为什么你们认为是绿叶呢?反方二辩:他们是出色的绿叶,像雷锋一生都在默默地为人民服务,而去世后一直被人们传颂,他就是绿叶,而不是红花。双方的辩题:_反方的观点:_在“主持人”的话语下面,正反双方均运用了_。(论证方法)【答案】 (1). 人应该做红花还是绿叶(或者人要当红花还是绿叶) (2). 人应该做绿叶 (3). 举例论证(或者事实论证)【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概括提取关键信息和分析论点、论证方法的能力。本题考查对辩论赛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
62、开头的两段,正方二辩说“我们应该以做红花为目标”、正方三辩说“人应该是去竞争做红花的”、反方二辩说“对方误认为红花才能令社会进步,其实绿叶的团结精神亦能推动社会进步”“对方也默认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红花。”可以推知双方的辩题为“人应该做红花还是绿叶”。根据“正方三辩:人应该是去竞争做红花的”,推知正方的观点为“人应该做红花”,进而得出反方的观点为“人应该做绿叶”。在“主持人”讲话后,双方都引述事例,所以都运用了“举例论证”或“事实论证”的论证方法。【点睛】解答论点论据论证的试题,先要整体阅读,把握中心论点或论题,找出文中所用论据,分析论证方法,明辨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关系,不仅要明辨中心论点与论
63、据之间的关系,更要明辨各个分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最后提炼整合。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19年12月31日晚7时,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互联网,发表了二二年新年贺词。他在贺词中回顾了一年来感动着我们的许多人和事,其中就提到了以十一连胜夺取世界杯冠军的中国女排。38年来,中国女排屡创佳绩,形成了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女排精神。对于女排精神,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曾说:“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知道不会,也竭尽全力。是你一路虽走得摇摇晃晃,但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依旧眼中坚定。只要你打不死我,我就和你咬到底。希望女排的经历给国人带来正能量。”郎平还
64、说过:“不要因为我们赢了一场就谈女排精神,也要看到我们努力的过程。女排精神一直在,单靠精神不能赢球,还必须技术过硬。”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规定的身份完成写作。假如你所在班级举行辩题为“女排精神靠实力还是意志”的辩论会,请你选择其中一方写一篇辩论发言稿。请你以一名高中生的身份,给郎平教练或者中国女排队员写一封信。假如某报“青年调查”栏目正在就“学习女排精神,圆梦中华复兴”话题征稿,请你为此写一篇文章(诗歌除外)。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范文展示一女排精神用实力说话各位同学:大家好!我的辩题是“
65、女排精神靠实力”。2019年女排世界杯,中国女排以十一连胜夺冠,这是38年来中国女排精神的又一次展现,这一切都源于强劲的实力。何为实力?我想借用中国人大新闻学院喻国明教授的话做说明:“一个国家是存在两种实力的,一种是硬实力,一种是软实力。硬实力通常是指国家GDP、硬件设施等,而文明、制度、传媒等被称为软实力。”在这里,实力的含义同样适用于女排精神,它是硬实力与软实力相结合而凝聚成的一种精神。女排胜利源自强大硬实力。这种实力自然指的是过硬的技术。中国女排的阵营里拥有世界上最好的主攻手,同时也拥有最好的一传、二传、接应和自由人。她们都拥有过硬的团体战术和个人技术,这是她们可以连克强敌的根本。倘若女
66、排的姑娘们技术素质差,纵使再强大的意志也无法在强敌如林的系列赛中连续取胜。试问,中国男足不想为国争光吗?中国男篮不想在赛场夺冠吗?他们止步于想,没有过硬技术的实力加持,只能在赛场上一次次铩羽而归,屡战屡败。正如郎平所言:“单靠精神不能赢球,还必须技术过硬。”硬实力给了女排在赛场上克敌夺冠的强大保障,软实力则给了她们不竭的精神力量。这种软实力就是女排38年里的自信。这种自信是直面强敌的果敢,是失败时永不止步的拼搏,是胜利时善于自省的砥砺。那一次次扣球后的低吼,发球时坚毅的眼神,无不展现了女排的自信。这种软实力成就了她们在赛场上的高光时刻,也陪伴她们走过黯淡无光的艰难岁月。无论是鲜花掌声萦绕,亦或
67、是质疑批评不断,因为有自信的精神,女排常青不败,女排精神赓续不息。没有了硬实力,在赛场上一打就垮,而没有了软实力,则会不打自垮。软硬相济,共铸精神。女排过硬的赛场实力来自于不懈的坚持与顽强拼搏的精神。若中国女排没有每天长达十个小时的坚持训练,就不会拥有过硬的技术。若没有过硬的赛场技术,中国女排在赛场上就不会有夺冠的机会。软硬相济,铸就女排辉煌。综上所述,女排的成功源于实力,技术的强实力和心理的软实力铸就了中国女排。所以我的观点是女排精神,用实力说话。我的辩论陈词结束,谢谢大家。范文展示二 扬女排之威,振中华之魂刚刚落下帷幕的2019年世界杯,中国女排卫冕十一连冠,如此骄人之绩引发国人欢呼,亦引
68、发吾之思考。作为新时代青年的一员,在女排成就瞩目的背后,我们看到了支撑她们追求卓越的力量。扬女排之威的同时,更要筑中华之魂。扬女排之威,不能不谈其高超球技。面对如何迅速练就技术这一问题,“日复一日的魔鬼训练,坚持不下去也要拼”,这是郎平的回答。诚然,从来就没有什么一蹴而就,从来就没有什么理所当然,只有日复一日的坚持,矢志不移、无怨无悔,才能有成功的可能。女排之威,不仅在于成就瞩目,更在于追求卓越的过程与永不停步的努力。然而,只靠技术就能赢球?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毋庸置疑,女排精神的支撑是巨大的,亦是不可替代的。气宇轩昂,女排精神烁今朝。欲振中华之魂,当看此人之志。三十八年的协作,形成了她们团结互
69、助、顽强拼搏的女排精神。“虽是知道不会赢,但也要抖抖身上的尘土,咬牙拼到底。”这无疑是女排精神的最好体现。赛场上精准配合是团结协作之态;赛场下永不言弃是顽强拼搏之勇。任凭乱云飞渡、风吹浪打,她们岿然不动,却能决胜千里,靠的就是这震人心魄的女排精神。“女排精神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精神,喊出了为中华崛起而拼搏的时代最强音。”时代领路人如是说。女排精神与时代同频共振。身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会期,身处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时代背景,国家的发展、中华的复兴,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我们依旧需要团结一致,汇聚时代伟力,依旧需要顽强拼搏,使蓝图变为实景。责任重担降于你我,弘扬女排精神势在必行。
70、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肩负中华复兴的历史使命,更需将女排精神加以传承,让其光彩夺目、焕发生机。在自己的最美年华里,莫做佛系无为青年,莫当精致利己主义者,将小我汇入大我,将个人责任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将对祖国的责任内形于心,更要外化于形。有一份光发一分光,不等待,不徘徊,用行动去丈量梦想,用拼搏去实现价值。我辈青年当自强,在生活的康庄大道上找寻中华魂的踪迹。扬女排之威,传递时代之美;振中华之魂,不负壮忘凌云!【解析】【详解】审题: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篇任务驱动性作文,审题时注意材料的限制性和开放性。限制性:1.真实情境的限制。题目提供的真实情境是,2019年女排世界杯,中国女排以十一连
71、胜的成功卫冕世界冠军。这场体育赛事的胜利,源自“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女排精神”。郎平说女排精神就是“竭尽全力”,并强调单靠精神不能赢球,还必须技术过硬。考生写作时必须基于这个真实的情境。2.典型任务的限制。试题任务有三,要求考生以规定的身份选择其一完成写作。三个任务既有明确的情境设置、身份要求,又有具体的文体写作要求。考生必须紧扣任务写作。任务一要求为辩论会写一篇辩论稿,围绕“女排精神靠实力还是意志”展开论述。考生要注意辩论的情境与现场感,要有对象感,有辩论意识,观点不可模棱两可。任务二要求以高中生身份,给郎平教练或者中国女排队员写一封信,要求用书信体格式,尤其需注意称呼与结尾,要体现高中生身
72、份,谈女排精神对“我”和“我们”的影响。任务三要求给“青年调查”栏目写一篇征稿文,主题为“学习女排精神,圆梦中华复兴”,应注意三个要素“青年”“中华复兴”“女排精神”不可偏废,要将其融为一体。3.价值判断的限制。女排精神是一种正能量,这种精神的形成源于对国家的责任与热爱,更源于拼搏和坚持,是一种意志,更是一种实力。这种精神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增强了民族自信和自豪感。本次作文的写作重点在于,要围绕女排精神彰显的“国家责任、担当、拼搏、坚持、实力”等内容展开,明确女排精神是一种时代精神,不仅对青年一代有激励、引导作用,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有着现实意义。开放性:1.任务选择开放。题目有三个任
73、务要求,考生可以自由选择其中一个任务进行写作,而写作过程中,文章的谋篇布局、写作思路、语言特色则可自行把握,发挥空间较大。2.内容的开放性。只要是突出材料中界定的女排精神的内涵和女排的过硬技术,古今事例、名言警句都可以合理引用。3.思维的开放性。既可正面说理,也可反面论证,也可对比说理,对于女排精神,既可以综合论述,也可以有所侧重。参考立意:1、科学精神:理性思维2、责任担当:国家认同、社会责任3、学会学习:乐学善学、勤于反思4、健康生活:自我管理、健全人格5、实践创新,问题解决素材积累:1、郎平的那句“打好每个球”,启示我们,“任凭风浪起,我自不动心”,这话对体育管用,对我们正在推进的全面振
74、兴也是管用。在这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女排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位国人学习。当下,全面振兴正在“滚石上山,爬坡过坎”,遭遇到困难与阻力,有人称之为机遇与挑战。困难与机遇也好,阻力与挑战也罢,但我们的振兴目标是坚定不移的,我们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拼搏前行。为此,我们都必须具备一股永远强大的内心定力,面临困难,决不退缩,坚持做最好的自己,排除万难,向着胜利的目标前进! 实现全面振兴的目标、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发扬女排精神,我们要再借女排夺冠的东风,进一步动员全体国民团结协作、无私奉献,正确处理好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用正确的
75、精神力量规范、矫正自己的行为和价值观念。2、正如中国女排队长惠若琪所说,现在这个社会需要一种精神,不论是球场上还是生活中,都需要打出中国人的精气神。不管时代情境如何变化,女排精神永不过时,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永远是我们开拓前进的力量之源。今天的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巍然屹立,但我们依然面临激烈的国际竞争、面临发展征程上的诸多问题和挑战。身处啃硬骨头、涉险滩的改革攻坚期,步入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发展阵痛期,面对脱贫攻坚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硬仗,我们更加需要以“蛮拼的”劲头迎难而上,用钉钉子的精神勇毅笃行,汇聚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磅礴力量,才能攻坚克难、闯关夺隘,在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的
76、竞技场上续写中国奇迹,创造新的辉煌。3、时光流转,世事沧桑。30多年来,女排姑娘有过成功登顶的荣耀与辉煌,也有过跌入低谷的徘徊和迷茫。但“跌的有多深,反弹就有多强”,正如主教练郎平所言:“中国的女排精神与输赢无关,不是说赢了就有女排精神,输了就没有。要看到这些队员努力的过程。”坚守为国争光的梦想,永葆求新求变的精气神,不忘初心,与时俱进,用专业素养提升实力,以开放包容博采众长,靠苦干巧干赢得竞争,这是新时代女排精神的丰富内涵所在、持久魅力所在、深刻启迪所在,也正是新长征路上的中国人不畏艰险、奋力追上时代的底气所在、力量所在。层次分析:议论文的结构较为常见的是并列式、层进式和对比式。此题可采用并
77、列式的结构行文,首先通过分析材料得出自己的观点;然后采用并列的方式进行论述,并列式注意分论点的提取,如此题可围绕“女排精神靠实力”这一中心论点从“什么是实力”“ 女排胜利源自强大的硬实力”两个角度论述;最后回扣论点总结全文。安排结够时一直围绕论点来说理。范文一点评结构:文章开宗明义,表明自己的观点,行文层次清晰,逻辑严谨,语言自然流畅,具有感染力与说服力,是一篇优秀的考场作文。不足之处,没有旁征博引,基本上是集中围绕女排精神来论述,可适当列举一些事例。此外,现场感也稍欠缺。范文二点评结构:本文写的是一篇征稿文,论点清晰,结构层次分明,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思路来谋篇布局,逻辑严谨。先深入阐释
78、了女排精神的内涵,接着又阐释时代为何需要女排精神,最后谈中国青年怎样发扬女排精神。完成了作文题目中的任务要求。不足之处:将过多的笔墨放在对女排精神的阐释上,后面写为什么和怎么办时略显局促,可合理安排“女排精神、中华复兴、青年自强”的段落。在谈论怎么做时,有些空洞,可加具体的做法以及事例来论证。【点睛】不同类型、不同内容的演讲稿,其结构方式也各不相同,但结构的基本形态都是由开头、主体、结尾三部分构成。各部分的具体要求如下: 1开头要先声夺人,富有吸引力 演讲稿的开头,也叫开场白,它犹如戏剧开头的“镇场”,在全篇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开头的方式主要有如下几种:(1)开门见山,亮出主旨这种开头不绕弯子
79、,直奔主题,开宗明义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如1941年李卜克内西在德国国会上反对军事拨款的声明开头就说:“我投票反对这项提案,理由如下:”。 (2)叙述事实,交代背景开头向听众报告一些新发生的事实,比较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吸引听众倾听。如1941年7月3日斯大林广播演说的开头:“希特勒德国从6月22日向我们祖国发动的背信弃义的军事进攻,正在继续着。虽然红军进行了英勇的抵抗,虽然敌人的精锐师团和他们的精锐空军部队已被击溃,被埋葬在战场上,但是敌人又从前线调来了生力军,继续向前闯进。我们的祖国面临着严重的危险。”(3)提出问题,发人深思 通过提问,引导听众思考一个问题,并由此造成一个悬念,引起听众欲知
80、答案的期待。如曲啸的人生理想追求就是这样开头的:“一个人应该怎样对待自己青春的时光呢?我想在这里同大家谈谈我的情况。”(4)引用警句,引出下文 引用内涵深刻、发人深省的警句,引出下面的内容来。如一个大学生的演讲稿,标题叫我的思考与奋起,开头就很精彩:“一个人如果一辈子都不曾混乱过,那么他从来就没有思考过。”2主体部分要层层展开,步步推向高潮演讲稿的主体,要层层展开,步步推向高潮。所谓高潮,即演讲中最精彩、最激动人心的段落。在主体部分的行文上,要在理论上一步步说服听众,在内容上一步步吸引听众,在感情上一步步感染听众。要精心安排结构层次,层层深入,环环相扣,水到渠成地推向高潮。主体部分展开的方式有
81、以下三种: (1)并列式。并列式就是围绕演讲稿的中心论点,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进行表现,其结构形态呈放射状四面展开,宛若车轮之轴与其辐条。而每一侧面都直接面向中心论点,证明中心论点。 (2)递进式。即从表面、浅层入手,采取步步深入、层层推进的方法,最终揭示深刻的主题,犹如层层剥笋。用这种方法来安排演讲稿的结构层次,能使事物得到由表及里的深入阐述和证明。(3)并列递进结合式。 这种结构,或是在并列中包含递进,或是在递进中包含并列。一些纵横捭阖、气势雄伟的演讲稿常采用这种方式。3结尾要干脆利落,简洁有力 演讲稿的结尾,是主体内容发展的必然结果。结尾或归纳、或升华、或希望、或号召,方式很多。好的结尾应收拢全篇,卒章显志,干脆利落,简洁有力,切忌画蛇添足,节外生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