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古诗提升练习(1)(附答案)-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14978 上传时间:2025-11-0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69.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提升练习(1)(附答案)-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古诗提升练习(1)(附答案)-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古诗提升练习(1)(附答案)-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古诗提升练习(1)(附答案)-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古诗提升练习(1)(附答案)-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古诗提升练习(1)(附答案)-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古诗提升练习(1)(附答案)-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古诗提升练习(1)(附答案)-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古诗提升练习(1)(附答案)-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古诗提升练习(1)(附答案)-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提升练习(1)(一)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及观察的对象,“观”字统领全篇。B“水何澹澹”描写了大海的近景,使人感到海边景色的壮丽多姿。C“洪波涌起”中的“涌”字,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大海波涌连天的形态,而且仿佛听到了惊涛拍岸的声音。D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表达了诗人怎样

2、的思想感情?(3分) (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1.诗歌中的“ ”(景物名)既点出了暮春时节,也暗示了 。2.李白借月抒怀的名句很多,从以下句子中选择与划线句手法相同的一句赏析。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静夜思)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下独酌) (三)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注】踏歌:唐代广为流行的民间歌舞形式。这种形式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可以边走边唱。1.闻

3、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运用想象遥寄深情,请结合诗句加以说明。(2分) 2.上面两首诗都有对于声音的描写,请你从“子规啼”和“踏歌声”中,分析诗人不同的心情。(2分) 3.古诗词中有许多送别诗,请你再写出两句表达送别之情的诗句。(2分) , 。(写出连续两句)(四)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1.请赏析“凉”字的妙处。(2分) 2.“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这句诗,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五)秋夜寄丘员外韦应物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山空松子落,幽人应未眠。【注】丘员外,苏州人,任尚书郎,后隐居临平山上

4、。韦应物,唐代诗人,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曾任苏州刺史,故世称韦苏州。属:正值,适逢。幽人:幽居隐逸的人。此处指丘员外。1.试分析这首诗的第一句在全诗中的作用。 2.后两句主要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结合这两句进行鉴赏。 (六)浪花王寀一江秋水浸寒空,渔笛无端()晚风。 万里波心谁折得?夕阳影里碎残红。【注】王寀(ci):北宋诗人。1.根据语境,填入诗中方框内最恰当的一个字是()(2 分)A.抚B.拂C.吹D.弄2.根据诗歌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人笔下“浪花”的样子。(2分) 答案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提升练习(1)(一)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5、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及观察的对象,“观”字统领全篇。B“水何澹澹”描写了大海的近景,使人感到海边景色的壮丽多姿。C“洪波涌起”中的“涌”字,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大海波涌连天的形态,而且仿佛听到了惊涛拍岸的声音。D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案:1.B(B项中“描写了大海的近景”理解错误,应为“描写了大海的远景”。“水何澹澹

6、,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点像绘画的轮廓。在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这两句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下面再层层深入描写。)2. 表达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或表达了诗人宏伟的政治抱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或表达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开阔胸襟、宏大的抱负。)(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1.诗歌中的“ ”(景物名)既点出了暮春时节,也暗示了 。2.李白借

7、月抒怀的名句很多,从以下句子中选择与划线句手法相同的一句赏析。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静夜思)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下独酌) 答案:1.杨花;征人(王昌龄)前途命运未卜。2.选择,都是通过诗人大胆绮丽的想象(拟人)将明月人格化,赋予人的情感(仅选择无共性分析不得分),“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将明月当成友好的使者,表达诗人对好友王昌龄的关怀;“举杯邀明月”一句,则是写出诗人独酌时的孤寂,愿把明月当作可以慰藉心灵的知己(意对即可)。(三)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

8、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注】踏歌:唐代广为流行的民间歌舞形式。这种形式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可以边走边唱。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运用想象遥寄深情,请结合诗句加以说明。(2分) 2.上面两首诗都有对于声音的描写,请你从“子规啼”和“踏歌声”中,分析诗人不同的心情。(2分) 3.古诗词中有许多送别诗,请你再写出两句表达送别之情的诗句。(2分) , 。(写出连续两句)答案: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诗人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把“愁心”寄托给了“明月”,让“明月”随风陪伴友人直到夜郎西,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也带到那里,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2. “子规啼”写杜鹃鸟的叫声哀

9、婉凄切,反映了诗人沉重忧伤的心情;“踏歌声”写用歌声送别,悠扬轻快,反映出诗人轻松的心情。3.示例: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四)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1.请赏析“凉”字的妙处。(2分) 2.“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这句诗,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案:1. “凉”字写出了江风夹杂着雨水吹入船中给人的感觉(或写出了秋风秋雨给人的真实感觉)(1分);同时,也是凄凉氛围和悲凉情感的反映,将情景融合在一起。(1分)2.虚写(或想象),是诗人想

10、象的情景,想象魏二梦里听见猿啼,难以入眠。(回答“虚实结合”不得分)(1分)诗歌表面写好友分别后愁绪满怀,实际上写出了诗人送别魏二时难分难舍的情感。(2分)附诗歌翻译:江楼上醉饮话别橘柚正飘香,江风吹洒细雨带给小船凄凉。想象你独自远在潇湘明月下,满怀愁绪梦里静听猿啼悠长。(五)秋夜寄丘员外韦应物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山空松子落,幽人应未眠。【注】丘员外,苏州人,任尚书郎,后隐居临平山上。韦应物,唐代诗人,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曾任苏州刺史,故世称韦苏州。属:正值,适逢。幽人:幽居隐逸的人。此处指丘员外。1.试分析这首诗的第一句在全诗中的作用。 2.后两句主要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结合这两句

11、进行鉴赏。 答案:1.点名时间是秋天的夜晚,“秋夜”之景与“怀君”之情彼此衬映,表现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2.示例一:运用以声衬静(反衬)的手法,以“松子落地”之声烘托了一种空寂的氛围,抒发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示例二: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实写“松子落地”之声,虚写“友人未眠”,抒发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附诗歌翻译:怀念你竟在这深秋的夜晚,散步咏叹多么寒凉的霜天。想此刻空山中正掉落松子,幽居的友人一定还未安眠。(六)浪花王寀一江秋水浸寒空,渔笛无端()晚风。 万里波心谁折得?夕阳影里碎残红。【注】王寀(ci):北宋诗人。1.根据语境,填入诗中方框内最恰当的一个字是()(2 分)A.抚B.拂C.吹D.弄2.根据诗歌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人笔下“浪花”的样子。(2分) 答案:1.D2.秋水被晚风吹拂,皱起层层涟漪,满江波浪倒映着火红的夕阳,如同绽出如火的朵朵红花。(抓住“碎红”,有比喻,有联想,语言生动优美。)附诗歌翻译:秋天,一江蔚蓝的江水,连接着蔚蓝的天空;傍晚,江面上吹过了阵阵微风,悠扬的笛声,回荡在晚风中。碧波万里,那朵朵浪花,有谁能够采摘?夕阳把浪花染红,起伏的江水,波光跳跃,又揉碎了花瓣重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