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5届高考历史(安徽专用人教版)一轮总复习名师讲义:第12讲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把握线索 主干知识 核心解读 热点突破 演练提升).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149727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97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届高考历史(安徽专用人教版)一轮总复习名师讲义:第12讲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把握线索 主干知识 核心解读 热点突破 演练提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15届高考历史(安徽专用人教版)一轮总复习名师讲义:第12讲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把握线索 主干知识 核心解读 热点突破 演练提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15届高考历史(安徽专用人教版)一轮总复习名师讲义:第12讲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把握线索 主干知识 核心解读 热点突破 演练提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2015届高考历史(安徽专用人教版)一轮总复习名师讲义:第12讲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把握线索 主干知识 核心解读 热点突破 演练提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2015届高考历史(安徽专用人教版)一轮总复习名师讲义:第12讲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把握线索 主干知识 核心解读 热点突破 演练提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2015届高考历史(安徽专用人教版)一轮总复习名师讲义:第12讲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把握线索 主干知识 核心解读 热点突破 演练提升).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2015届高考历史(安徽专用人教版)一轮总复习名师讲义:第12讲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把握线索 主干知识 核心解读 热点突破 演练提升).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2015届高考历史(安徽专用人教版)一轮总复习名师讲义:第12讲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把握线索 主干知识 核心解读 热点突破 演练提升).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2015届高考历史(安徽专用人教版)一轮总复习名师讲义:第12讲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把握线索 主干知识 核心解读 热点突破 演练提升).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2015届高考历史(安徽专用人教版)一轮总复习名师讲义:第12讲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把握线索 主干知识 核心解读 热点突破 演练提升).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2015届高考历史(安徽专用人教版)一轮总复习名师讲义:第12讲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把握线索 主干知识 核心解读 热点突破 演练提升).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2015届高考历史(安徽专用人教版)一轮总复习名师讲义:第12讲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把握线索 主干知识 核心解读 热点突破 演练提升).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2015届高考历史(安徽专用人教版)一轮总复习名师讲义:第12讲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把握线索 主干知识 核心解读 热点突破 演练提升).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2015届高考历史(安徽专用人教版)一轮总复习名师讲义:第12讲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把握线索 主干知识 核心解读 热点突破 演练提升).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2015届高考历史(安徽专用人教版)一轮总复习名师讲义:第12讲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把握线索 主干知识 核心解读 热点突破 演练提升).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2015届高考历史(安徽专用人教版)一轮总复习名师讲义:第12讲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把握线索 主干知识 核心解读 热点突破 演练提升).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2015届高考历史(安徽专用人教版)一轮总复习名师讲义:第12讲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把握线索 主干知识 核心解读 热点突破 演练提升).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2015届高考历史(安徽专用人教版)一轮总复习名师讲义:第12讲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把握线索 主干知识 核心解读 热点突破 演练提升).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2015届高考历史(安徽专用人教版)一轮总复习名师讲义:第12讲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把握线索 主干知识 核心解读 热点突破 演练提升).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2015届高考历史(安徽专用人教版)一轮总复习名师讲义:第12讲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把握线索 主干知识 核心解读 热点突破 演练提升).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2015届高考历史(安徽专用人教版)一轮总复习名师讲义:第12讲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把握线索 主干知识 核心解读 热点突破 演练提升).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2页
2015届高考历史(安徽专用人教版)一轮总复习名师讲义:第12讲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把握线索 主干知识 核心解读 热点突破 演练提升).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12讲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1.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2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3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冷战“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双方以及东西方之间在政治、军事、经济、外交、文化、意识形态诸方面除诉诸战争之外的紧张对峙和对抗。“冷战”一词是1946年4月美国政论家斯沃普在为美国议员巴鲁克起草的演说辞中首次提出的。1947年4月巴鲁克发表了这篇演说,“冷

2、战”一词开始流行。同年,政论家李普曼的冷战出版后,“冷战”一词随之被广泛采用。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冷战”的关系雅尔塔体系奠定了二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两极格局是雅尔塔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从属于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下对抗的主要形式是“冷战”,“冷战”促进了两极格局的形成;一般而言,两格格局的结束意味着“冷战”的结束和雅尔塔体系的瓦解。两极格局、两大集团、两大阵营两极指的是美、苏两极;以美、苏为核心,形成北约、华约两大政治军事集团,标志着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同时,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分别加入两大阵营。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亚非拉国家及社会主义的南斯拉夫不属两大阵营。60年代中

3、苏关系破裂,标志着社会主义阵营开始瓦解。90年代初,东欧剧变、华约解散、苏联解体,两大集团、两大阵营、两极格局不复存在,“冷战”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苏为主导的雅尔塔体系的确立,奠定了两极格局的框架,深刻影响了战后世界形势的发展。两极格局下,局部战争不断,但并没有爆发大规模的世界战争。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是“冷战”信号,杜鲁门主义是“冷战”宣言书,是“冷战”开始的标志。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加剧了“冷战”的程度。德国首先成为美苏“冷战”的焦点。美苏冷战打破了以西欧为中心的旧格局;美国与苏联的对峙导致了两极对立的世界格局。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对世界各国的安全与主权以及世界和平形成严重

4、威胁。欧共体的形成综合国力综合国力是指一个主权国家生存和发展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及国际影响力的合力。它包括政治、经济、科技、国际影响、文教、外交、资源七个方面的实力。其中,经济和科技已经成为决定性因素。1“欧共体”与欧洲经济共同体不是一个概念。“欧共体”是“欧洲共同体”的简称,成立于1967年,由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而成;不能把“欧共体”混同于1958年成立的欧洲经济共同体。2不结盟运动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不结盟”。是亚非拉新兴独立国家之间的联合自强,抵制美苏两极格局下的霸权政策。不结盟不是消极的中立,而是要积极地反对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主张用和平共处代替“冷战”,实

5、现全面彻底裁军。在两极格局下,随着力量对比的变化,世界格局表现出多极化趋势。欧洲一体化的根源是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保障自身经济安全、提高经济竞争力的必然产物,并不仅仅是要摆脱美国控制。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构成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欧洲共同体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充分体现了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不断发展。跨世纪的世界格局1苏东剧变的认识: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使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到重大损失,但不是整个社会主义的失败。苏东剧变仅说明了苏联模式受挫,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运动仍在蓬勃发展。2世界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方向

6、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经济格局多极化,而不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后,“一超多强”的局面出现,但这并不能说多极化格局已经定型,因为多极化是一个趋势,有一个发展过程。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随之瓦解,“冷战”结束,世界形势出现了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多极化是指一种趋势,一个动态发展过程。其根源在于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发展趋势。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趋势加快,美国试图建立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中国、俄罗斯、日本、欧盟等政治力量不断壮大,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暂时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但目前,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 主题一两极对峙格局的特点 结合以上史料分析

7、,两极对峙格局具有哪些特点?两极对峙格局的特点(1)阵线分明:美苏及其盟国互相争夺和对抗,阵线比较分明和稳定。(2)主导力量: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作为对立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着主导作用。(3)斗争方式:“冷战”是斗争的主要方式,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4)体现矛盾:体现着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其内部也有分歧和矛盾,但最终仍要服从美、苏战略利益的大局。(5)对峙地区:欧洲是美苏双方最重要的争夺地区;亚洲是各自势力范围的交界地区。主题二欧洲一体化进程的特点 一段史料中往往有多层含义,应注意对史料进行层次划分,并归纳各层次大意,本段史料应注意分层前后各

8、并列词句的不同含义。材料中机构合并信息,说明了合作的领域和规模扩大;欧盟的建立说明欧洲一体化的性质发生了变化;材料中欧元的应用说明了合作方式发生了变化;成员国的增加说明了规模的扩大。欧洲一体化进程的特点(1)由单一经济领域向多种领域扩展。(2)成员国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3)欧洲合作从经济领域扩大到政治领域。(4)合作的方式由单纯的政府间合作到公众自下而上的参与。欧洲一体化大事记史料1951年,法国、联邦德国等六国签订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1958年,上述国家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决定建立关税同盟,实施共同农业政策,组成农产品共同市场;1965年六国签订布鲁塞尔条约,决定将上

9、述三个共同体的机构合并,统称欧洲共同体;1973年,英国、爱尔兰、丹麦加入欧共体;1992年,法国、德国、意大利等欧洲12国签署欧洲联盟条约,1993年欧盟成立;1999年,欧洲单一货币欧元正式问世;2002年,大多数“欧洲公民”开始使用欧元;2004年,欧盟成员国达到25个。经济观察网 欧洲一体化:神话与现实依据史料,归纳欧洲一体化进程的特点。抓住史料中的几个关键信息“很多权力中心”“美国既是超级大国,也不是超级大国”“与美国匹敌的其他国家”,从中归纳当前世界格局的主要特点。跨世纪的世界格局的特点(1)世界政治格局中存在着几个主要的力量中心,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2)美国是世界上唯一

10、的超级大国,日本、俄罗斯、中国、欧洲联盟、发展中国家等是多极国际格局中的重要力量。(3)世界政治格局正在向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主题三跨世纪的世界格局的特点 史料亨利基辛格1993年说:“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有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美国既是超级大国,也不是超级大国。美国是唯一的军事超级大国,但靠军事力量能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少。至于其他问题,如经济力量,美国仅仅是一个大国,还有可与美国匹敌的其他国家,如日本,欧洲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这样,再过几年还有中国,以及前苏联中的某些国家。”“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展的特点是什么?一、两极格局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

11、响摘自2011年浙江高考T39“冷战”时期的批评家曾经指责一些军事联盟如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冷战结束后,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却成为时尚。 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苏联曾经是有用的敌人。美国相信,不仅要和苏联的军事力量竞赛,还要和苏联的成就竞赛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1991年9月9日)根据材料联系所学知识,概括学术界是怎样评价“美苏冷战”的?学术界力图对美苏“冷战”作出辩证评价。既强调了美苏争锋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国际局势紧张;又看到在近半个世纪中双方势均力敌,避免了世界大

12、战的爆发。既认为美苏军备竞赛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又指出“冷战”推动了科技的发展。两极格局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1)积极影响:有利于缓解世界紧张局势,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美苏两国长期处于均势,使双方均不敢贸然行事。这种建立在大国均势基础之上的国际秩序,虽然不能消除冲突的根源,但却使大国行事遵守一定的界限。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科技革命的进行创造了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2)消极影响:打上了浓厚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无视弱小国家利益,导致战后超级大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擅划国界,分裂国家的做法,种下了不稳定的祸根,导致日后世界的纷争和不安宁。美苏两强为谋求霸权,展开长期的军备竞赛和地区争夺,导致世界局势

13、长期紧张动荡。在两极对峙的格局下,国际经济秩序长期得不到改善,给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二、美国与西欧、日本的关系的演变摘自2012年广东高考T231962年法国某报纸说,戴高乐总统应该时刻准备亮出持有的大量美元这张外交王牌,通过向美国购买黄金而对其施压。美国政府对此颇为重视,认为“法国持有的美元所表现的既是一个政治问题,也是一个经济问题”。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说明了世界格局出现了多极化的趋势,布雷顿森林体系面临挑战。美国与西欧、日本的关系的演变1美国同西欧关系的演变(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为了对付苏联,稳定资本主义阵营,美国通过推行马歇尔计划,帮助西欧恢复经济,得以控制西欧

14、。(2)美国在欧洲采取“冷战”政策,建立北约组织,同英、法等许多国家建立了广泛的同盟关系。(3)20世纪5070年代,西欧经济高速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西欧国家同美国的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日趋尖锐。(4)随着欧共体的建立和扩大以及欧盟的诞生,西欧发展成为可以同美国并驾齐驱的重要力量。2美国同日本关系的演变(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单独占领了日本,在日本实行政治、经济民主改革,完全控制了日本。(2)朝鲜战争爆发后,由于军事上的需要,美国向日本订购了大批军事及后勤物资。为了把日本变成对抗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据点,扶植日本经济的发展。(3)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日本经济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6

15、0年代末,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日美经济竞争和日本反对美国控制的斗争逐渐加强。(4)日美同盟关系依然存在,但经济竞争更加激烈,在政治、外交方面,日本并不完全和美国保持一致。史学争鸣(三)关于“冷战”的起源“冷战”起源问题一直是国内外史学界和相关领域研究者关注和争论的重要问题。美国史学界关于“冷战”起源问题主要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冷战”是美国政府对威胁人类自由的“共产主义侵略”所作出的“勇敢反应”,苏联是挑起“冷战”的罪魁祸首。第二种观点认为“冷战”是美国最先引起的,是美国对外政策的必然产物。第三种观点认为“冷战”是美苏两国相互作用的结果。中国史学界认为美国必须

16、对“冷战”承担主要责任,而苏联则是被动应战者。对于苏联对外政策在“冷战”起源上的作用:一种观点认为“冷战”完全是美国发起的,苏联没有任何责任;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冷战”是战后美苏共同采取强硬政策的结果,认为苏联存在霸权主义的因素。还有的观点认为“冷战”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拉费伯尔是美国著名的外交史专家,为威斯康星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威斯康星学派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属于“修正派”中的一翼,是对当时主流史学界“正统派”的反对。正统派与美国的官方立场一致,将冷战的爆发与延长归咎于苏联,认为“苏联的行动清楚地显示了它对民主选举政治及其结果的毫无信赖;显示了它意欲把整个中、东

17、欧置于自己的独立的支持者统治下的无情信念;苏联渴望空间、卫星国的人力和武装,外加经济资源以及有利于扩展其影响的机会”。声称美国只是为了对战后国际体系“负责任”而不得已应战。修正派则对美国对外政策持批判态度,虽非认为苏联完全无辜,但更多地认为美国负有重大责任。此后又出现了融合正统派和修正派观点的后修正派。评论材料中关于“冷战”责任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观点:美国应负“冷战”的主要责任。论证:二战后,为遏制苏联、对抗共产主义运动、稳定资本主义制度,美国对苏联实行“冷战”政策,致使冷战爆发和升级;苏联只是被迫应战。1947年提出杜鲁门主义,标志着冷

18、战正式开始。1948年实施马歇尔计划,其目的是控制西欧,联合西欧遏制苏联,是冷战政策在经济方面的表现。1949年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在欧洲组成了一个遏制苏联的弧线,加剧了“冷战”的发展。观点:苏联应负“冷战”的主要责任。论证:二战后,苏联在东欧极力扩张自己的势力,严重威胁西方的资本主义秩序,迫使美国不得不发动冷战;同时苏联对美国的冷战政策采取强烈的反击措施,推动冷战不断升级。针对杜鲁门主义,苏联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针对马歇尔计划,苏联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针对北约,苏联成立华约,美苏冷战局面正式形成。观点:苏美都应负“冷战”的主要责任。论证:结合答案一与答案二。战后美国对外关系主线一直是

19、美苏关系,它影响着世界的全局。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看作战后国际关系中的主线。冷战是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的敌视与矛盾引发的经济竞争、军备竞争与科技竞争。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5年22考)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5年12考)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5年7考)欧共体的形成(4)日本成为经济大国(3)不结盟运动(5)两极格局的瓦解(2)多极化趋势的加强(5)考点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2013海南高考)1948年,苏联针对美、英等国分裂德国的措施,切断西柏林与其他美英法占领区的水陆交通,美、英则向西柏林大规模空运物资。这一局面持续近一年之久。这次危机反映出冷战的基本特征是()A苏联在对峙

20、中处于攻势地位B美国交替采用对抗与缓和政策C两德为美苏争夺的前哨阵地D双方既对抗又避免直接军事冲突第一步:审题干定时空:1948年,冷战。抓关键:“切断水陆交通”“美、英空运物资”。第二步:析选项选项判断理由选项定位A材料强调苏联针对美、英等国的分裂措施,而采取的应对措施错误选项B材料没有体现美国交替采用对抗与缓和政策错误选项C虽然正确,但不是冷战的基本特征干扰选项D美苏展开全面对抗,但又避免爆发直接的军事冲突,也是冷战的基本特征正确选项1(2013广东高考)杜鲁门在敦促国会尽早通过马歇尔计划的特别咨文中说:“要使经济复兴获得成功,必须采取某种对付内部和外部侵略的保卫性措施。”此后采取的“保卫

21、性措施”是建立()A联合国B欧洲共同体C华沙条约组织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解题提示:抓题眼:保卫性措施;关键信息:从“对付内部和外部侵略的保卫性措施”,可知是军事性的。答案:D2(2013江苏高考)历史地图是展现前人活动与地理空间结合的重要史料。观察右面地图,理解准确的是()A冷战风云笼罩,造成分裂与对抗B柏林被分区占领,局部热战出现C美苏操纵欧洲,北约与华约对峙D德国实现统一,西欧走向联合解题提示:抓关键:地图图例;关键信息:时间19451949年;地点欧洲德国被占领。答案:A3(2013福建高考)冷战期间,美国政府的一份秘密报告认为,(美国)实力上的优势,正处于最严重的危险之中冷战事实上是一

22、场维系着世界的生死存亡的真正战争。该报告认为()A全面“热战”不可避免B要用“热战”代替冷战C冷战实际上是一场“热战”D冷战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解题提示:抓题眼:冷战;关键信息:是一场维系世界的生死存亡的真正战争。答案:D考点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2013海南高考)一般认为,1952年法国学者在分析当时世界格局时,提出“第三世界”一词。这里的“第三世界”是指()A不属于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的国家B两个超级大国及其他发达国家之外的国家C既不属于“北约”也不属于“华约”的国家D尚未获得独立的亚非拉地区国家第一步:审题干定时空:1952年世界格局。抓关键:第三世界。第二步:析选项选项判断理

23、由选项定位A当时两极对峙,世界主要分为两大阵营。随着民族解放运动兴起,出现两大阵营之外的新兴力量正确选项B题干中对第三世界的定义不是严格按照发展程度划分的错误选项C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不全面干扰选项D概念错误,第三世界是在二战以后发展起来的独立国家错误选项1(2013四川高考)1960年,联合国正式通过反殖民主义宣言。尽管没有国家投票反对,但英国、法国、葡萄牙、西班牙等国投了弃权票。这些国家弃权的主要原因在于()不愿意放弃过去的殖民利益已感受到非殖民化趋势希望建立新的国际政治体制更专注于同苏联的冷战ABC D解题提示:回答词:主要原因;关键信息:法国、葡萄牙、西班牙,都是老牌殖民国家。答案:B2

24、(2012海南高考)1970年,联邦德国和波兰签订条约,实现了两国关系正常化;签约当天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为表示诚意,在华沙犹太人受难者纪念碑前下跪献花。这些外交活动()A推动了欧洲共同体的扩大B首次确认了德国为战败国C加速了华沙条约组织解体D有利于缓和欧洲紧张局势解题提示:抓题眼:两国关系正常化。;关键信息:两国实现关系正常化,并在华沙犹太人受难者纪念碑前下跪献花,说明局势趋向缓和。答案:D3(2011山东高考)1964年4月,77个发展中国家在日内瓦发表七十七国联合宣言,提出了建立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要求。这表明()A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B经济区域集团化进一步发展C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

25、系瓦解D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解题提示:抓题眼:发展中国家;关键信息:要求建立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说明发展中国家势力的崛起。答案:A(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右图是一幅斯大林愤怒地凝视着“烟杆”的漫画。该漫画反映出()A美苏走向冷战对峙B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C美对苏进行和平演变D苏对美实施战争反击解析:选A为了帮助西欧恢复经济,美国开始实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的对欧洲经济援助计划,以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同时,美、英等西方国家还企图用马歇尔计划拉拢东欧国家,但遭到拒绝。因此漫画反映了美苏在政治经济上的对立,推动它们走向冷战对峙。2.(2014八公山期

26、中)“其目的不是同共产主义作斗争,而是同经济失调作斗争,因为经济失调很容易使一切极权主义运动在欧洲社会混水摸鱼,现在俄国共产主义正要钻这个空子。”以上叙述说明了()A美苏两极格局正式形成B美国要恢复西欧经济以遏制苏联C多极化趋势出现D美苏开始由对抗走向对话解析:选B本题考查二战后美国推行的马歇尔计划。材料中的极权主义是指苏联的共产主义,马歇尔计划主要是通过扶植西欧经济,稳定资本主义秩序,达到遏制共产主义的目的。3“伴随着朝鲜战场烽烟四起,成吉思汗的好战形象重新在美国人脑海中浮起,中国被视为莫斯科的傀儡和忘恩负义的侵略者。中国在美国的形象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下列不属于这一时期美国人的中国

27、观形成背景的是()A中国外交“一边倒”B世界出现多极化趋势C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D“扶蒋反共”政策失败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掌握历史阶段特征的能力。世界出现多极化趋势发生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与题干所涉及的朝鲜战争时期不符。41955年丘吉尔指出:“新式武器改变了国际关系。他不仅威胁着像英国这样的小国的生存,而且也威胁着美国和苏联这样的超级大国的生存。”他断言:“通过一个极具讽刺意味的过程,我们完全有可能达到这样一个历史阶段,安全成为恐怖的健壮的孩子。”其观点核心是()A核均势使世界相对和平B应该尽力缓和美苏关系C核武器使美苏对抗升级D英国应该大力发展核武器解析:选A本题考查根据材料提供信息分析

28、判断能力。从材料“新式武器改变了国际关系”“安全成为恐怖的健壮的孩子”说明核均势使世界相对和平。5(2014谢家集检测)“我们的政策不是反对任何国家、任何主义,而是反对饥饿、贫穷、悲惨、混乱。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进政治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存在。”这是哪一政策的宣传()A杜鲁门主义 B成立北约组织C马歇尔计划 D发动朝鲜战争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根据题干中“反对饥饿、贫穷”“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可判断这一政策是马歇尔计划。61964年,法国在西方阵营中率先同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1966年3月,法国正式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并要求美军和北约欧洲盟军最高司令部

29、撤离法国;1966年6月,戴高乐访苏时提出“从大西洋到乌拉尔”的“大欧洲”设想。这表明()A美国在争霸中处于守势 B欧共体力量的壮大C中苏关系日益恶化 D法国力图突破两极格局解析:选D注意全面理解材料。三个材料反映了在两大阵营对峙的背景下法国外交上的独立自主,极力摆脱美国的控制。故D项正确。7.(2014广东湛江一模)这是一位中国女生2009年在德国学习期间的一封家书(部分):由于历史原因,东西柏林各自有自己的中心在北京上理论课时,西本哈尔教授就曾以“多中心的城市”来介绍柏林。虽然柏林墙倒塌20年了,但包括教授在内的许多西柏林老居民没有特殊情况都不会去东柏林造成柏林成为“多中心的城市”的历史原

30、因是()A德国国内民族矛盾激化 B美国和苏联的相互对抗C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D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推行解析:选B本题考查获取信息和分析判断能力。关键信息“2009年”“柏林墙倒塌20年了”,柏林墙倒塌于1989年。结合所学美苏对峙导致德国分裂,分裂的德国两种意识形态长期对立,尽管两德统一,但影响仍长期存在, 故选B。8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仅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在战后头几年中十分盛行的世界力量的两极分化已经消失。”这种状况产生的原因不包括()A欧共体崛起B日本经济迅速发展C美苏两国在政治、经济等领域的矛盾趋向缓和D发展中国家作为政治力量登上国际

31、政治舞台解析:选C根据材料提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25年”,应为1970年,当时美苏处于激烈争霸中,矛盾没有趋向缓和,C项错误,符合题意。9某课题的中心词是“杜鲁门主义”“欧洲一体化”“日本崛起”“中国振兴”“苏联解体”。由此推断,该课题的中心内容最有可能是()A从美苏争霸到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B从经济区域集团化到全球经济一体化C从两极格局到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D从两极格局的形成到两极格局的瓦解解析:选D“杜鲁门主义”是两极格局的表现,“欧洲一体化”“日本崛起”“中国振兴”属于新兴力量的崛起,有力冲击美苏两极格局,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苏联解体”标志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多极

32、化格局并没有形成,C项错。10二战后存在两种比较突出的现象,一是各类经济组织(如欧盟、亚太经合组织等)举行与经济有关的峰会(如G20峰会)大大增加,二是军事冲突此起彼伏(如伊拉克战争、利比亚战争等)。对此现象理解最准确的是()A经济区域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主流B强权政治威胁世界和平C一超多强格局遭受巨大挑战D和平与动荡并存成为当今世界形势的特点解析:选D题干有两层含义:一是发展经济;二是军事冲突。此题是最佳选择题,表述最全面的是正确答案。故答案为D。11.1991年,(美国总统)布什指出:美国要“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和理想建立一种新的国际体系使我们的理想不但能生根,而且能开花结果”。他的“理想”是(

33、)A努力推进多极化格局的建立B实现国际社会的公平正义C建立美国主导下的单极世界D完成对社会主义国家和平演变解析:选C根据时间信息1991年以及“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和理想建立一种新的国际体系”,结合当时苏联解体的现实,即可判断选择C项。12美国总统奥巴马曾说:“中国却没等待,实施经济改革。德国、印度也没有等待。这些国家没有原地踏步,也不想成为次要国家。”这表明()A一超多强的格局被打破 B美国已沦为次要国家C新的国际格局已经确立 D多极化趋势正在加强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证明历史观点的能力。材料表明,中国、德国、印度等国家正在日益崛起,这反映出当今世界的多极化趋势。A

34、、B、C三项结论不符合史实。二、非选择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当19世纪美国开始工业化的时候:它是踏上了一条大不列颠早已指明的道路。美国科技史学家内森罗森堡技术与美国经济的增长欧化所涉及的不仅仅是政治统治或文化渗透。它还包括实际的生物取代即一个民族对另一民族的有形的取代带着他们的政治制度、谋生方法和文化传统蜂拥而入,占据了土著居民的领土。因此,随海外地区种族上的欧化而来的必然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欧化。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现代金融市场起源于西方。以粗略的线条勾勒,那就是从以佛罗伦萨等独立城市为中心的“北意大利金融”,发展到以阿姆斯

35、特丹为中心的“荷兰金融”,然后发展到以伦敦为中心的“英国金融”,最后到达以纽约华尔街为中心的“美国金融”。国家强盛之道:怎样做大国材料三事实的真相是这样的,欧洲今后三年到四年对于国外食品和其他生活必需品的需要主要是从美国是如此巨大,以至于以它现今的能力是无法支付的而必须获得巨大的额外的帮助,否则它将面临经济、社会和政治的恶化这种非常可怕的状况。马歇尔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上的演讲(1947年)材料四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不得不承认西欧的伙伴地位,表示“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并把1972年定为“欧洲年”,以示对西欧的重视。1974年,出任欧共体执行主席的联邦德国

36、外长谢尔说:“在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结构和自己前途的每一个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大不列颠早已指明的道路”是怎样的道路?并简要指出当时美、欧的关系。(4分)(2)根据材料二可看出,欧洲国际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分析变化的原因。(6分)(3)根据材料三,二战后美、欧发生了什么变化?其变化的背景如何?(4分)(4)材料四反映了美、欧之间的关系又有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对世界格局有何影响?(4分) (5)根据以上近现代以来美欧关系的演变历史,你从中可得出什么认识?(2分)解析:第(1)问,考查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从政治、经济和思想三个方面分析

37、,以及理解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对美国的影响。第(2)问,考查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变迁及其原因。第(3)问,考查两极格局下的冷战政策,阐述马歇尔计划的影响以及冷战出现的原因。第(4)问,考查世界政治多极化,关键信息“美国不得不承认西欧的伙伴地位”“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第(5)问,运用经济与政治的辩证关系来分析。答案:(1)道路:政治上资本主义代议制确立与发展;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思想上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广泛传播。关系:英国是世界工业化的源头。而美国的工业化在很大程度上模仿英国,欧化特点很明显。(2)变化:欧洲以往作为国际关系中心的传统地位发生了改变。原因:二战使得欧洲国家力量受到严重

38、削弱;二战后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导致西欧原有的殖民地资本主义的模式彻底崩溃。(3)变化:二战后,西欧各国唯美国马首是瞻。为了遏制苏联,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援助欧洲,对欧洲资本主义国家进行扶植和控制。背景: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苏联成为政治军事大国。西欧各国普遍衰落。国家关系格局发生变化,美苏两极格局形成。(4)关系变化:随着西欧由经济联合走向政治联合,其实力越来越大,在各个领域与美国展开激烈的竞争,日益要求摆脱美国的控制,不再惟美国马首是瞻。美国承认西欧伙伴地位。影响:逐渐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有力地冲击了美苏的两极格局,使世界格局走向多极化。(5)

39、认识:经济是外交的后盾;在世界近现代历史上,谁的经济实力强,谁就在争夺世界的斗争中居于主导地位;国家间之所以出现分离聚合、亲疏冷暖的复杂关系主要是由各国的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决定的;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决定它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地位。(任答一点即可,表述合理即可酌情赋分。)14.(2014南京高三学情调研)在20世纪近一半的时间里,冷战不仅塑造了当时的国际关系格局,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卷入冷战国家的发展。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从一定意义上说,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兴起和它们之间的冷战是现代世界历史的必然。在这历史演进过程中,就国际体系构造而言,冷战来自19世纪期间开始、并且愈益加速的国际权势分布的极化趋

40、势。人口、经济、技术、自然资源和地缘政治等几大方面的要素作为深层原因,两次世界大战作为极其有力和急剧的催化剂,造就了几个世纪里世界政治的头等重大事态之一,那就是现代国际体系传统中心欧洲的权势迅速衰落,“侧翼大国”美苏的权势勃然兴盛。另一方面,美苏冷战还在相当大程度上孕育于十月革命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美苏关系史:从列宁对威尔逊,到斯大林对罗斯福,日后美苏冷战的一个基本动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包括国际政治观)的摩擦、抵触和对立,都显得至关紧要,尽管它们并非唯一的动因,而且并不总是排斥两国在一些具体问题上达成妥协和进行协调,甚至形成对世界命运头等重要的战时同盟。然而,意识形态对立与基本地缘政治环境中的

41、超级大国利益竞争等因素结合在一起,决定性地促成了美苏冷战。时殷弘美苏冷战史:机理、特征和意义材料二1993年年末,比尔克林顿曾脱口而出地说:“啊,我想念冷战。”确实,二战后美苏两国长达半个世纪的冷战除了给一些国家提供发展机遇外,还给了美国国力发展以多方面的刺激。有一个美国人就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对于美国这样具有多样性的国家,只有外部的各种挑战可以使它团结起来。”“苏联曾经是有用的敌人。美国相信,不仅要和苏联的军事力量竞赛,还要和苏联的成就竞赛。现在看来仿佛是一种奇思异想,许多美国人在50年代和60年代把两种制度的竞赛锁定为一种显示优越性的。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受到苏联挑战

42、的艾森豪威尔、肯尼迪和约翰逊政府找到了帮助那些受压制者的国家安全的理由。”齐世荣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兴衰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美、苏冷战的主要原因。(6分)(2)从经济运行模式的角度看,冷战的实质是什么?(2分)(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以“冷战的后果”为主题进行论证。(12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50字以内)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第(1)问,根据二战后美苏实力、意识形态、国家利益等方面分析。第(2)问,根据材料二中“许多美国人在50年代和60年代把两种制度的竞赛锁定为一种显示优越性的”分析。第(3)问,此题为开放性试题。首先

43、要提取论点然后进行论述。无论是认为冷战存在积极作用还是消极影响,都要用冷战的相关史实进行证明论述。答案:(1)美、苏势力的增强;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立;国家利益的冲突。(2)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对立。(3)评分标准:第一档:有两个方面的明确观点,并分别用两个以上史实来说明,逻辑严密,表述清楚。第二档:有一个方面的明确观点,并有两个以上的史实说明。逻辑严密,表述清楚。(以上两档史实和观点无逻辑关系的,扣除该史实的分数)第三档:无明确的观点,罗列一个史实给1分,最多2分。要点示例:一方面冷战给世界和平与发展带来危害: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德国分裂;古巴导弹危机;核军备竞赛,世界处在核战争的阴影之下。另一方面,冷战客观上有积极的作用:促进了世界科技的发展;促进了国家的凝聚力;美苏势均力敌,避免了大规模战争的爆发。冷战为一些国家的发展提供机遇:日本、西欧得到美国的扶持和发展机遇;中国得到了苏联的支持,巩固了政权。冷战对美国有积极作用:促进美国内部的团结;促成了美国人登上月球;促进了美国经济制度的改革。总之,冷战既给世界造成危害,又有一定的客观积极作用。(答到此点可以加1分,但总分不得超过12分。其它观点言之有理,证之有据,可酌情得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