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下图所示坎儿井(井渠)是我国古代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灌溉工程,至今还流行于新疆的吐鲁番、哈密地区。联系历史地理知识,对坎儿井解读正确的是( )在汉代就已出现我国古代最早的灌溉工程利用了天山、昆仑山的冰雪融水井深随地势坡降而改变A.B.C.D.2、考古工作者在湖南、江西、河南、陕西、江苏等地区陆续发现了许多春秋中后期的铁制农具。这表明当时( )A.冶铁技术已较为成熟B.冶铁业规模宏大C.农业生产技术有较大提高D.南北经济发展平衡3、唐初诏令,男年20、女年15即要结婚成家。唐玄宗又敕令,男年15、女年13,听婚嫁。其目的是( )A.发展家庭生产方式B.促进男女平等C
2、.打击早婚早育D.恢复社会稳定4、随着商品经济和私营手工业的发展,官营手工业内部出现了雇募工匠。从征役制到雇募制,实质上反映了( )A.政府放松了对官营手工业的管理B.官营手工业内部生产关系的调整C.手工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D.官营手工业生产经营方式的变革5、据唐国史补.盛唐时期邢窑的白瓷“天下无贵贱通用之”。这反映出盛唐时期( )A.邢窑是当时唯一生产白瓷的官窑B.邢窑白瓷生产规模大,技术水平高超C.白瓷制瓷技术已经达到巅峰水平D.官窑为了满足市场消费的需求而生产6、明末景德镇瓷器生产发达,官窑采取“官搭民烧”(由民窑烧造,官府给予报酬)的形式完成任务并形成一种固定制度。 这表明当时景德镇制
3、瓷业中( )A.政府大力扶持民窑B.民窑生产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C.官窑日渐市场化D.民窑已占据瓷器生产主导地位7、唐朝后期夜市不断发展繁荣,唐诗“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夜雨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就描写了夜市的繁荣景象。当时夜市的繁荣表明( )A.其对当时管理制度提出了挑战B.江南地区成为全国经济重心C.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蓬勃兴起D.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已经形成8、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这表明交子()A.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B.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C.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
4、位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9、宋太宗时期,有官员上奏:“岭南村墟聚落,间日集裨贩(小贩),谓之墟市。请降条约,令于城邑交易。”该建议遭到太宗的拒绝:“徙扰民尔,可仍其旧。”这一史实主要反映了宋朝( )A.专业市场每天开市B.乡村市场的繁荣C.市场监管相对宽松D.坊市制继续实行10、美国商人亨特曾写道:最壮观的景象莫过于英国商船队驶入广州港的情景,“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清帝国的十三行和英帝国的东印度公司,成为了18、19世纪中西关系的神经中枢”。这表明( )A.广州十三行和东印度公司商业竞争激烈B.清政府被迫逐步改变闭关锁国的经济政策C.东西方两个区域市场的存在促进了世界市场发展D.广州十三行是当
5、时中西方重要的贸易机构之一11、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列各项能支持这一结论的是( )A.租佃制经营方式开始推广,土地制度发生变化B.民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C.苏州出现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的现象D.世界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12、明代漳州名士张燮在东西洋考一书中提到:“顾海滨一带,田尽斥卤,耕者无所望岁,贫者为佣,亦博升米自给。一旦戒严,不得下水,断其生活,若熟悉自古力势不肯抟手困穷,于是所在连结为盗,溃裂以出,其久潜踪于外者,既接纳不敢归又连结外夷,乡导以入。”材料主要反映了()A.重农抑商的必要性B.沿海居民生活艰难C.小农
6、经济的脆弱性D.海禁政策后果严重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孟子滕文公上材料二 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民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汉书食货志材料三 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极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殍耳。董煟救荒活民书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种土地制度?2.材料二反映了该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发生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一变化对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针对材料三所反映的社会问题,统治
7、阶级曾试图施行怎样的土地制度加以解决?其结果如何?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先圣王之所以导其民者,先务于农。民农非徒为地利也,贵其志也。民农则朴,朴则易用,易用则边境安,主位尊。民农则重,重则少私义,少私义则公法立,力专一。民农则其产复,其产复划重徙,重徙则死处而无二虑。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其产约则轻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民舍本而事末则好智,好智则多诈,多诈则巧法令,以是为非,以非为是。吕氏春秋上农 材料二 18世纪的法国处于封建经济的统治时期,封建农业在法国的国民经济中仍然占主要地位。除了少数地区有了一些资
8、本主义式的经营外,绝大多数的农业处于封建农奴的状态下,受到封建统治者的剥削与压迫。18世纪前中期的法国由于连年战争和统治者的大肆挥霍,债台高筑,人民生活疾苦。柯尔贝尔企图靠牺牲农业利益发展工商业失败,使法国经济进一步恶化,国内矛盾激化,进一步深化了封建统治的危机。法国资产阶级代表,纷纷提出发展资本主义、改善经济状况的要求,提出恢复和振兴农业的设想,代表资产阶级的重农学派也就应运而生了。摘编自王辉重农学派与中国古代重农思想的比较 材料三 陈勇勤先生评价说“毕竟重农学派是以重商主义的对比面出现的,他们要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也就是说,中国先秦新改良的封建主义农业形式与18世纪中叶法国新兴的资本
9、主义农业形式在本质上完全不同,企图以封建主义生产关系根基上的经济思想来充实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根基上的经济思想,这在逻辑上是行不通的。”陈勇勤中西方经济思想的演化及比较研究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中法重农思想兴起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法重农思想的异同。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坎儿井起源于西汉时期,正确;根据材料“至今还流行于新疆的吐鲁番、哈密地区”得知坎儿井正是利用新疆天山、昆仑山的冰雪融水而兴建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灌溉工程,正确;从图中明显可以看到坎儿井井深随地势坡降而改变,正确;材料无法反映出坎儿井是我国古代最早的灌溉工
10、程,另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坎儿井之前还有著名的水利工程如都江堰等。故选C项。 2答案:C解析:春秋中后期冶铁技术尚未成熟,故A项错误;材料不能反映冶铁业规模宏大,故B项错误:铁制农具的出现,是农业生产工具改进的体现,有助于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故C项正确:当时中国的经济重心在黄河流域,南北经济发展并不平衡,故D项错误。 3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政府推动男女婚嫁组成新的家庭,旨在促进小农经济的发展,选A项。B项说法错误A项“打击”与材料信息相反;D项不是材料中唐玄宗诏令颁布的目的,排除。 4答案:B解析:唐宋时期官营手工业中出现了雇募工匠,从征役制到雇募制,反映了官营手工业内
11、部生产关系的调整,是生产关系上的一大进步。据此判断,选项B符合题意。 5答案:B解析:材料表明唐代邢窑白瓷生产规模较大,技艺精湛,广受好评,所以B项说法合理。A、C、D项表述错误,均可排除。 6答案:D解析:在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长期代表手工业生产量高水平,明末景德镇中官窑采取“官搭民烧”的形式完成任务并形成固定制度,说明景德镇中民窑已占据瓷器生产主导地位, 故D项正确;政府大力扶持的是官窑,材料体现不出政府大力扶持民窑,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雇佣关系,故B项错误; 官窑产品不投放市场,故C项错误 7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古代夜市的发展。题干材料反映了唐朝后期夜市的繁荣景象,可知唐代对市
12、场交易时间严格限制的管理制度已经不能适应新的经济形势,故A项正确;江南地区成为全国经济重心是在南宋,故B项错误;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蓬勃兴起是在明清时期, 故C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已经形成,故D项错误。 8答案:A解析:本题考査宋代商业的发展,据材料中的“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可知,交子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A项正确;据材料中“蜀民以铁钱重”可知,交子产生于铁钱流通不便的背景下,B项错误:交子的产生和使用与富商的社会地位无关,C项不符合题意; D项在材料中不能体现,错误。 9答案:C解析:A项内容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材料内容反映了宋代乡村市场已成为惯例,反对在乡村交易的意见遭
13、到最高统治者的拒绝,但并不能说明乡村市场繁荣,所以B项错误。D项与材料内容相反,故答案选择C项。 10答案:D解析:本题考査清代中西方贸易。从材料信息“中西关系的神经中枢”可知广州十三行是当时中西方重要的贸易机构之一.故选D项;材料中未涉及商业公司之间竞争的有效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中描述的是闭关锁国政策下,只保留广州作为开放港口的情景,没有改变闭关锁国的政策.故B项错误;材料只是强调广州十三行的地位.没有强调其促进世界市场的发展.故C项错误 11答案:C解析:最能从经济角度看出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 近代的前夜的应该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是手工工场中的雇佣与被雇佣关系的出现,故
14、选C项。 12答案:D解析:材料的意思是说,沿海地方土地并不适宜农耕,居民多以海为生;如果禁海的话,民众无以为生,多结队出海为盗;故选D。A项材料并未体现;B项不是材料的中心意思,材料主要是说禁海政策影响民众的生计;C项材料也为体现。 13答案:1.井田制; 2.变化:井田制正式废除,土地私有制从法律上确立,土地可以转让和买卖。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影响:私有制的确立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推动了生产的发展;土地兼并造成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影响了国家收入,农民失去土地,生活艰难,社会动荡不安等3.制度:针对地主兼并农民土地的现实,北魏至唐前期实行均田制。结果:由于土地私有和买卖频繁,均田制最
15、终瓦解,未能解决土地兼并严重的问题解析:1.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如“井”“公田”等,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判断材料一反映的是井田制。2.注意抓住“变化”二字,从材料中的“除井田”即可判断出井田制被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根本原因要从生产力方面来分析;影响要从两方面分析:一方面私有制可以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推动了生产的发展;另一方面私有制容易导致土地兼并,农民破产,从而导致社会动荡不安。3.为了抑制土地兼并,北魏开始实行均田制,但由于土地私有,很容易再次引起土地兼并,因此最终导致均田制瓦解。 14答案:1.中国:农业能够为人们提供基本的物质生活资料(获取地利);务农有利于端正民心民智;务农能够培养易
16、于驱使、遵从国法的民众;务农易于形成安土重迁的思想,有利于保障国家安全,维护政治稳定,巩固君主的地位;务农有利于保证国家税收。法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仍然占主要地位;政局动荡、统治腐败、社会矛盾尖锐,统治危机加深;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资产阶级为了维护自身利益重视农业;受中国重农思想的影响。2.相同点:都肯定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重视农业生产。都认为农业是创造财富的重要部门。不同点:中国重农思想形成于春秋战国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法国重农思想形成于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中国重农思想服务于封建社会中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法国重农思想服务于资本主义大农业(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国的重农思想维护的是地主阶级的利益,法国的重农思想维护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中国的重农思想在封建社会后期强化了传统自然经济的主导地位,阻碍了新的经济因素的发展,而法国的重农思想推动了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