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部分 专题三 第10讲(见逐题对点特训P27)120世纪20年代,列宁反复告诫全党,不要“装腔作势”,“妄自尊大”,“应该抛弃浮夸心理”,“脱掉华丽的共产主义外衣”,要老老实实地学习经商,向普通店员、资本家、商人学习经济管理和商业管理的经验。据此可以推知列宁当时(B)A认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B放弃军事共产主义的做法C认为共产主义难以实现D希望推迟向社会主义过渡解析:材料中列宁表达了纠正党风问题,材料中“要老老实实地学习经商,向普通店员、资本家、商人学习经济管理和商业管理的经验”不完全等同于列宁认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而是要向资本主义运作方式学习,故A项错误;随着内战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阻碍苏
2、俄的发展,列宁的思想发生转变要求向“资本家”“商人”等学习,一定程度恢复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故B项正确;列宁对社会主义未来共产主义有坚定信念,且材料中并未提及列宁对共产主义的看法,故C项错误;材料中列宁的做法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做法,并未推迟,故D项错误。21921年8月,在莫斯科市民惊异的目光注视下,一位23岁的美国青年走进了克里姆林宫,他的名字叫阿曼德哈默。在列宁的支持下,哈默成为美苏贸易的核心人物。他联络了30多家美国大公司,组成美国联合公司,将美国的产品运到苏俄,换取苏俄的物产。这一局面出现的直接原因是(C)A美国改变了对苏俄的封锁禁运政策B苏俄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苏俄开始实
3、行了新经济政策D苏联实施了“一五”计划解析:题眼关键在时间“1921年8月”,1921年起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恢复发展经济。31924年12月,在俄共“十四大”上斯大林首次给新经济政策下了一个定义:“新经济政策是无产阶级国家所采取的一种特殊政策,它预计到在经济命脉掌握在无产阶级国家手中的条件下容许资本主义存在,预计到社会主义成分同资本主义成分的斗争,预计到社会主义成分的作用日益增长而资本主义成分的作用日益削弱。”斯大林的这一定义(B)A认识到利用资本主义的重要性B强调了同资本主义成分作斗争C促进了新经济政策的发展完善D直接导致苏联社会主义的建成解析:认识到利用资本主义的
4、重要性是指利用资本主义(私有制)来发展生产力,材料没有涉及,故A项错误;材料“它预计到在经济命脉掌握在无产阶级国家手中的条件下容许资本主义存在,预计到社会主义成分同资本主义成分的斗争,预计到社会主义成分的作用日益增长而资本主义成分的作用日益削弱”表明斯大林同资本主义成分作斗争,要削弱资本主义成分,故B项正确;材料“预计到社会主义成分同资本主义成分的斗争,预计到社会主义成分的作用日益增长而资本主义成分的作用日益削弱”与新经济政策利用资本主义成分发展生产力的内容相违背,故C项错误;苏联建成社会主义,是通过农业集体化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途径,材料强调与资本主义成分作斗争,是为了废除新经济政策,实行斯大
5、林模式,故D项错误。419201921 年,苏俄许多工人流往农村,还有一些则自谋生路成了小手工业者。据此推知当时苏俄(A)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有所突破B新经济政策成效显著C国营农庄吸引了大量劳动力D政府重视日用品生产解析:据材料“19201921 年,苏俄许多工人流往农村,还有一些则自谋生路成了小手工业者”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有所突破,故A项正确;新经济政策自1921年3月开始实施,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国营农庄是苏联农业集体化时期的产物,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苏俄当时处于内忧外患中,没有重视日用品生产,与史实不符,故D项错误。5斯大林认为,新经济政策实施后,农村产生了
6、很多富农,已经形成一个阶级了。要搞大农业,必须消灭富农的庄园,而且不是消灭个别的富农,要“全盘集体化”,各方面、各个地区都集体化。据此分析,斯大林意在(A)A调整农村阶级关系 B扩大国营农场自主权C优先保护农民利益D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解析:按照材料意思,“不是消灭个别的富农,要全盘集体化”,言下之意是要把富农阶层全部消灭,把他们所代表的剥削性质的私有制全部发展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性质的集体化,故A项正确;材料是针对农村中的部分私有制改造为公有制的内容,不是扩大国营农场自主权,故B项错误;从广义上分析,富农也是农民的一部分,按材料中的做法,显然不是保护,故C项错误;集体化的本质是公有化,而农民土地所
7、有制是私有制,故D项错误。61933年8月,中国东方杂志发表的风靡世界的经济统制论写道:“苏俄的五年计划上的新生活,不单是该国的一大经济的试验,实在是人类全体的经济生活之一大社会主义试验。”此言论(B)A表明学习苏联成为了世界潮流B肯定“五年计划”试验的价值C揭示了计划经济适合人类全体D说明了自由主义经济已被摒弃解析:东方杂志为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刊物,不能表明学习苏联是世界潮流,故A项正确;根据材料“五年计划上大社会主义试验”可知,认同“五年计划”的成果,故B项正确;材料只是认为苏联五年计划是人类全体的经济生活之一大社会主义“试验”,而非适合全体人类,故C项错误;材料未提及自由主义经济,
8、故D项错误。7普京时期的总构架大纲中说:“30年代初同新经济政策时期相比,(苏)用赶超的速度发展了军事工业,以及同军事相关的科学。以此奠定了1945年的胜利以及战后在宇宙和原子技术等方面成就的基础。”据此可知该文件(D)A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指出了新经济政策取得的成就C否认了列宁改革的必要性 D从现代化角度对工业化做了肯定解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是19181921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从“30年代初同新经济政策时期相比”,可知材料强调的是30年代的斯大林模式,故B项错误;材料肯定了斯大林模式的成就,没有否定列宁改革,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了斯大林模式发展重工业和科学,推动了苏
9、联的工业化进程,为二战胜利和战后在宇宙和原子技术等方面成就奠定基础,故D项正确。81954年,赫鲁晓夫决定在开荒地区新建大批国营农场,同时将经济困难的集体农庄改为国营农场。1958年决定大规模合并集体农庄,集体农庄数由1953年底的93 256个合并到1958年底的69 129个。这些措施(D)A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B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C突破斯大林经济模式的束缚D超越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解析:材料仅涉及农业方面的改革,没有提到工业,不能得出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故A 项错误;集体农庄改为国营农场后规模更大,不利于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故B项错误;集体农庄的合并没有改变公有制的性质,没有突
10、破斯大林模式,故C项错误;集体农庄的大规模合并,不符合苏联农业生产力水平,故D项正确。9苏共在不同时期提出过不同的奋斗目标,斯大林提出在苏联建成没有阶级没有剥削的社会;赫鲁晓夫提出全面开展共产主义建设并在20年内建成共产主义;勃列日涅夫提出“发达社会主义社会”概念并写入宪法;戈尔巴乔夫则提出“我们的目标是多一些民主,多一些社会主义,劳动者过上美好生活,国运昌盛”。结合苏联历史可知(B)A苏共社会主义建设从始至终都存在“左”倾错误B苏共的社会基础在自己描绘的蓝图中日益削弱C苏共的奋斗目标基本符合苏联的国情D斯大林时期基本上实现了奋斗目标解析:戈尔巴乔夫的目标与事实基本吻合,不存在“左”倾错误,故
11、A项错误;由斯大林到戈尔巴乔夫苏联的社会意识形态观念在逐步削弱,故B项正确;苏共的目标是在变化的,不能体现出其符合苏联的国情,故C项错误;斯大林时期国家在剥削农民,故D项错误。101956年3月,苏共中央和部长会议通过决议,决定普遍实行按月预支现金和年终结算的劳动报酬制度,不少集体农庄还试行有保障的货币工资制度。这些做法(D)A促进了苏联农业的迅速发展B改变了片面发展重工业的局面C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D使赫鲁晓夫改革取得一定成效解析:“促进了苏联农业的迅速发展”与史实不符,故A项错误;1956年赫鲁晓夫改革的重点是在农业领域,并未改变片面发展重工业的现状,故B项错误;赫鲁晓夫改革只是对原有
12、体制的一些小修小补,并未突破斯大林模式,故C项错误;通过现金、劳动报酬和放权给集体农庄的方式,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故D项正确。11路透社评论某时期的莫斯科政府:“经济领域适度运用价值规律,对现有经济管理体制产生了一定的冲击,科研领域平均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这一时期是(C)A新经济政策时期B赫鲁晓夫时期C勃列日涅夫时期D戈尔巴乔夫时期解析:新经济政策是苏俄在面对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背景下,在农业、商业、工业等领域实施的一系列新的经济政策,材料“科研领域平均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与之不符,故A项错误;赫鲁晓夫改革主要在农业、工业领域,没有
13、涉及军事领域,故B项错误;勃列日涅夫改革对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作用,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大大加强,故C项正确;戈尔巴乔夫对苏联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主要在经济和政治领域,没有涉及军事领域,故D项错误。12俄国历史学家德米特连科说:“到(20世纪)80年代初苏联社会几乎所有阶层都无一例外地因无自由而痛苦,经受着心理的折磨。知识分子想得到完全的民主和个人自由。大多数工人和职员需要更好的组织和劳动报酬,特别是公平地分配社会财富。一部分农民指望成为自己的土地和劳动成果的真正主人。”材料反映出(B)A“冷战”影响了苏联社会的稳定B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陷入严重危机C苏联在20世纪80年代初已名
14、存实亡D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未取得任何成果解析:材料没有涉及到冷战,故“冷战”影响了苏联社会的稳定与材料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到(20世纪)80年代初苏联社会几乎所有阶层都无一例外地因无自由而痛苦,经受着心理的折磨”描述了20世纪80年代初苏联各阶层对社会的不满,反映了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陷入严重危机,故B项正确;苏联1991年解体,80年代并没有名存实亡,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勃列日涅夫改革未取得任何成果与史实不符,勃列日涅夫改革前期苏联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增强,后期经济发展停滞,各种矛盾滋生,故D项错误。13罗伯特林德和海伦林德在中小城市的变迁中写道:“它不偏不倚地向所有美国人的头上劈下,无论
15、是富人还是穷人,都断送了他们的美好生活,断送了他们的美好梦想。这次经历比美国近代史上的任何一次持久的情感经历都更具有普遍性。”该状况出现在(D)A南北战争期间B美苏争霸时期C战后“滞胀”阶段D经济大萧条时期解析:南北战争是美国内战,南北战争避免了国家分裂,从法律上解放了黑奴,不能体现富人与穷人生活的困难,故A项错误;美苏争霸是两种社会制度、社会形态的抗争,而不能断送所有美国人的美好生活,故B项错误;二战后美国经济“滞胀”指社会经济发展停滞和通货膨胀,而断言断送所有美国人的美好生活是片面的,故C项错误;经济大危机时期是资本主义世界空前的危机,不仅对美国人、还对全球人民生活带来巨大困难,故D项正确
16、。14下图是19271930 年美国社会离婚率的统计情况,据图和史实分析,“大萧条”(D)A导致美国人家庭观念淡化B推动了美国人口迅速增长C使美国的离婚率先增后减D缓减了美国人的婚姻危机解析:大萧条时期即指19291933年,从图中可以看出1930年美国社会离婚率最低,说明“大萧条”时期美国人家庭观念增强,故A项错误;该图是美国社会离婚率统计图,不能反映美国人口增长情况,故B项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从19291930年“大萧条”时期离婚率呈递减趋势,故C项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从19291930年美国社会离婚率呈现下降趋势,因此有利于减缓美国人的婚姻危机,故D项正确。151934年1月的华盛顿星报
17、发表了新政疗法的漫画,画中罗斯福总统被视为新政医生,试图拯救生病的“山姆大叔”,国会变成一名听从医生吩咐的护士。医生告诉护士,“当然,如果我们没有取得成效,我们可能要改变治疗方法。”对此解读准确的是(D)A政府力图推行医疗改革B作者对新政保持乐观的态度C立法权从属于行政权D政府在新政中扮演重要角色解析:材料是以漫画的形式反映罗斯福新政,并没有涉及医疗改革,故A项错误;材料中“试图”“如果没有成效”“改变方法”等关键词表明作者只是客观反映罗斯福政府面对危机的状态,并没有体现出乐观的态度,故B项错误;美国的政治体制奉行“三权分立”的原则,各种权力相互牵制,不存在“从属于”这样的关系,故C项错误;罗
18、斯福总统代表政府,他所化身的医生和国会化身的护士都是在拯救危机中的美国,医生和护士是有所侧重的合作关系,故D项正确。161935年,美国最高法院以9:0一致裁定全国工业复兴法违宪,其执法机构国家工业复兴总署也随之寿终正寝。这主要是因为该法(C)A不符合立法程序B不符合分权原则C与自由精神冲突D已完成历史使命解析:根据题目中“美国最高法院以9:0一致裁定全国工业复兴法违宪”,故A项错误;全国工业复兴法的实质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最高法院实行裁定权,并未违背分权原则,故B项错误;全国工业复兴法的实质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与美国倡导的自由精神相违背,故C项正确;罗斯福新政后美国由私人垄断资本主义进入国家
19、垄断资本主义,故国家干预经济的使命继续延续,故D项错误。171979年撒切尔夫人上台后,撤销了前工党政府的3 000多个项目,使公共部门的借贷削减大半。为了鼓励民众工作的积极性,1979年个人所得税基本税率从33%降到30%。19811987年,英国政府将1/3的国有企业转为私有。撒切尔夫人政府的这些举措(A)A促使“混合经济”得到发展B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C开创了“新经济”发展模式D造成了经济“滞胀”局面解析:材料中“英国政府将1/3的国有企业转为私有”表明发展“混合经济”,故A项正确;材料中“撤销了前工党政府的3 000多个项目,使公共部门的借贷削减大半”表明是减少而非加强干预,故B项错
20、误;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美国的“新经济”兴起,与材料中“1979年撒切尔夫人”不符,故C项错误;70年代初,美国和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现象,材料中“1979年撒切尔夫人上台”是解决而非造成“滞胀”,故D项错误。18“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西方现代社会国家调节社会利益分配和财富分配国家以社会的名义侵犯资本。”这反映出的是战后西方发达国家(D)A调整经济政策,发展“混合经济”B削弱私人资本,避免盲目生产C建立国营企业,大力推行国有化D完善福利制度,保障公民权利解析:调整经济政策,发展“混合经济”,是在20世纪70年代经济出现“滞胀”现象后,英美等国采取的措施,材料没有涉及,故A项错
21、误;削弱私人资本,避免盲目生产是罗斯福新政采取的措施,材料没有涉及,故B项错误;建立国营企业,大力推行国有化是政府干预经济的表现与材料“国家调节社会利益分配和财富分配国家以社会的名义侵犯资本”无关,故C项错误;完善福利制度,保障公民权利是材料“国家调节社会利益分配和财富分配国家以社会的名义侵犯资本”反映的内容,故D项正确。19是西方部分国家公共社会开支和GDP增长的情况图。此图表明(C)A西欧国家的社会发展状况好于美国B公共社会开支和经济增长率呈现负相关C这些国家的公共社会开支持续稳定D经济总量与公共社会开支呈现正相关解析:根据GDP增长图(自19802005年)各国都是起伏波动的,无法得出西
22、欧国家的社会发展状况好于美国的结论,故A项错误;在1985年以前GDP增长时,公共社会开支也在增长,因此二者呈正相关,故B项错误;在19802005年四个国家公共社会开支在GDP所占的比例基本稳定,故C项正确;20002005年GDP增长放缓,但是公共社会并未呈现下滑的趋势,故D项错误。20(2017湖北武汉新起点考试)英国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大力鼓动欧洲联合的国家,但在是否加入欧共体的问题上,英国人用“with”而不是“of”来形容英国与欧洲大陆的关系。产生这种矛盾心理的主导因素在于英国(C)A拥有丰富的资源和最广阔的市场B与欧洲大陆主要国家的政体相近C念念不忘其昔日显赫的大国地位D企图控制
23、欧洲并与美国全面抗衡解析:“with”是“和,跟,随着”的意思,而“of”是“属于的”的意思,表示一种权属关系。再结合时间提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可知C项符合题意。(见逐题对点特训P29)1苏俄在实施某一政策时出现如下状况:“自制造火车头至开公众浴室、自供应面包至蘑菇,企图全部由国家主持。积习既久,则索性由武装部队进入村庄,挨户搜索,除了农家本身食用之外,多余粮食一概拿走,并且主张停用货币。”根据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该政策的目的在于巩固苏维埃政权B该状况出现于斯大林执政时期C该政策促进了苏联国民经济的恢复D苏俄形成了高度集权的经济体制解析:材料反映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农业方面余粮收
24、集制,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使苏维埃政府能够在残酷的战争条件下,最大限度的集中全国的财力、物力,保障军事胜利,巩固苏维埃政权。B、D项是斯大林模式,C项是新经济政策的影响,故答案应为A项。21925年秋,联共(布)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决议指出:“除尽力发展销售合作社外,目前必须用最大的力量支持一切富有生命力的生产合作社(农业公社、集体农庄、劳动组合、生产协作社、合作工厂等等)和那些应该提高更高阶段的国营农场。”联共(布)的这一决定(C)A成为斯大林模式的理论来源B确立经济高指标“赶超战略”C是对新经济政策的部分继承D成为农业集体化的指导思想解析:题干材料这一决定强调发展工农业生产,以生产促进销售,
25、不同于斯大林模式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的做法,故A项错误;戈尔巴乔夫时期才确立经济高指标“赶超战略”,故B项错误;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发展生产,是对新经济政策的部分继承,故C项正确;农业集体化要求农民加入集体农庄,为工业化服务,材料中没有反映,故D项错误。3在苏联,1928年1公担裸麦可分别交换35米印花布、75公斤砂糖,到1952年只能分别交换1.5米印花布、0.9公斤砂糖;1953年,谷物的义务交售价格仅为成本的10%,牛肉价格为成本的5%,猪肉价格为成本的6%。这段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的苏联(D)A农副产品质量差、价格低B农产品过剩造成价格下滑C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够完善D工业化牺牲了农
26、民利益解析:材料中能看出苏联农副产品的价格低,但是没有体现质量差,故A项错误;农产品的价格低是因为苏联实行“义务交售”,压低了价格,并不是因为产品过剩,故B项错误;该时期苏联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不存在市场经济,故C项错误;从材料前后对比,可以看出苏联发展工业的方法是利用农产品与工业品的剪刀差,压低农产品价格,牺牲了平民利益,故D项正确。4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在一次会议上对自己做出剖析:“我们过去所受的教育,只知道对资产阶级要怀有刻骨的仇恨,所以新经济政策一来,我们便认为是反革命。其实党向新经济政策的过渡,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斗争的一种新形式。”保尔的这一剖析说明当时他已真正认识到(D)
27、A实行粮食税有利于农业生产恢复B新经济政策是一种反革命的经济政策C新经济政策促进国内战争的胜利D新经济政策能加强工农联盟并能巩固政权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其实党向新经济政策的过渡,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斗争的一种新形式”反映的是新经济政策在政治领域的作用,故选D项。5列宁指出,商业“是我国经济生活的试金石,是无产阶级先头部队同农民结合的唯一可能的环节,是促使经济开始全面高涨的唯一的可能的纽带”。为此,苏维埃俄国(B)A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收集制B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允许市场发挥作用C推行集体农庄制度,大力发展商品经济D全力发展重工业,抵制法西斯德国侵略解析:从“商业是无产阶级先头部
28、队同农民结合的唯一可能的环节”可知苏维埃俄国重视发展商业,A项实行余粮收集制,与题意不符,故A项错误;B项表述体现了利用市场,发展商业内容,与题意相符,故B项正确;C项发展集体农庄、D项全力发展重工业是斯大林统治时期的政策,与题干的列宁时期不符,故C、D项错误。6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经济增长率长期保持两位数,经济规模也保持世界第二,但是许多百姓家里的电器陈旧不堪,电视机爆炸事件经常发生,有人开玩笑说,苏联生产的电视机应当送给敌人。这从根本上说明(B)A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尚有活力B斯大林体制存在着严重的弊端C苏联忽视了生活消费品的生产D苏联的科技和工业水平极端低下解析:根据材料可以认识到,斯大林
29、体制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轻工业和农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农业和轻工业发展长期滞后,人民生活消费品得不到满足。A、C项是表面现象;D项说法材料中未体现;“根本上”应指B项“斯大林体制存在着严重的弊端”。7. 20世纪70年代初,苏联决定通过合并企业和撤销管理局的办法建立生产联合公司,精简管理环节。有研究表明,“采取这一改革步骤,使争权夺利的斗争更加具体”。这是因为上述“改革”(B)A完全背离了斯大林模式B使当权者的利益受损C客观上造成思想的混乱D使国家体制更加僵化解析:20世纪70年代初属于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其改革并未突破斯大林模式,故A项错误;从改革的措施“通过合并企业和撤销管理局的
30、办法建立生产联合公司,精简管理环节”,可以看出这一改革必然损害了既得利益者,从而遭到他们的抵制,并出现各部门争权夺利的现象,故B项正确;C项是“争权夺利的斗争”带来的影响,而非原因,故C项错误;题干中的精简管理环节的改革措施,冲击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而不是使这一体制更加僵化,故D项错误。81989年11月26日苏联真理报发表文章说:“如果说在初期我们认为这基本上指的是纠正社会机制的部分扭曲现象,只是完善过去几十年间形成的、已经完全定型的制度的话,那么,现在我们说,必须根本改造我们的整个社会大厦: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这意味着苏联改革(D)A全面推进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B全面否定了斯大林体
31、制的弊端C正式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全盘否定苏联的社会主义历史解析: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执政,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但改革走进了死胡同,没有全面推进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说法,故A项错误;1956年,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做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全面否定了斯大林体制的弊端,与题目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苏联从未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C项错误;据材料“现在我们说,必须根本改造我们的整个社会大厦: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全盘否定苏联的社会主义历史,故D项正确。9在变形金刚这一部影片中出现了美国历史上的土木工程里程碑胡佛水坝(如右图)。胡佛水坝是1931年联邦政府立项开始
32、建设的,1935年竣工。胡佛政府修建水坝的目的是(B)A运用强制力来提供救济,改善民生B兴办公共工程以增加就业,推动经济复苏C通过法律形式加强政府对工业的计划指导D通过一系列社会立法以保障工人的合法权益解析:“强制力来提供救济,改善民生”不是罗斯福救济的特点,故A项错误;胡佛政府修建水坝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兴办公共工程以增加就业,故B项正确;材料中主要论及的是救济措施,与工业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及立法的问题,故D项错误。10罗斯福在向前看在路上写道:“由于被剥夺了进入美国市场的机会,为了支持其自身工业发展并照顾其自身的失业问题,其他工业国家不得不寻求发掘新的市场。”材料表明作者 (C)A
33、认同社会救济的作用B强调恢复银行信用的意义C肯定美元贬值的效果D认可调整农产品结构的影响解析:社会救济、恢复银行信用与题干中“被剥夺了进入美国市场的机会”“其他工业国家不得不寻求发掘新的市场”的信息无关,故A、B项错误;从题干中“由于被剥夺了进入美国市场的机会”等信息可知,罗斯福新政增强了美国商品的竞争力,排挤了其他国家的商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政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故C项正确;调整农产品结构是为了稳定农产品价格,与题干信息“被剥夺了进入美国市场的机会”“其他工业国家不得不寻求发掘新的市场”无关,故D项错误。11.“罗斯福新政通过承认大部分在政府里没有代表人的那些集团的地位,实现了一种更
34、为公正的社会。”下列措施中,符合这一评价的是(A)A保障工人权利B整顿财政金融C调整农业结构D兴办公共工程解析:材料中“承认大部分在政府里没有代表人的那些集团的地位”是指工会组织的建立,故A项正确;整顿财政金融不是材料反映的信息,故B项错误;调整农业结构属于农民的利益,不符合题干信息,故C项错误;兴办公共工程属于社会就业问题,不符合题干主旨,故D项错误。12读19201940年美国失业率图表(如下图),对图中C段产生主要原因分析正确的是(B)19201940年美国失业率图表A胡佛实行自由放任的政策B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C一战的结束使经济得到复苏D第三产业兴起和新经济的出现解析:胡佛实行自由放任
35、的政策发生在B段,故A项错误;C段对应的时间为19331938年,罗斯福新政,加强对经济干预,失业率下降,故B项正确;一战的时间是19141918年,故C项错误;新经济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时期,故D项错误。13阅读下列表格材料,对其解读最准确的是(C)罗斯福新政时期GNP(国民生产总值)与失业率对比年份GNP总量(10亿美元)GNP增长率%失业率%193090.412.38.7193355.64.124.9193572.210.920.1193884.76.319.0摘编自彭斯达美国经济周期研究:历史、趋势及中美经济周期的协动性A新政时期工人失业率始终居高不下B新政措施使GNP总量及增
36、长率不断提高C新政并没有取得明显的效果D新政时期的GNP总量变化与失业率同步解析: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19331938年间,失业率虽然较高,但总趋势是不断下降的,故A项错误;1938年GNP增长率为6.3%,与1935年相比,明显下降,故B项错误;从19331938年GNP总量,GNP增长率和失业率的数据来看,美国经济仍存在很大问题,与1930年数据相比,很多方面不如1930年,这说明新政并没有取得明显的效果,故C项正确;19331938年间GNP总量增加明显,而失业率下降幅度不大,这说明GNP总量变化与失业率并未同步,故D项错误。141984年,撒切尔夫人对企业领袖说:“我任职只有一个意图:改
37、变英国,从仰赖他人转为自力更生。从拿来给我的国家变为自己动手而不是等着东西掉到我们手上的国家。”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她认为英国应该(B)A制定经济发展计划B削减社会福利开支C出售大型国有企业D加大经济干预力度解析:本题考查20世纪70年代后资本主义国家政策的调整,材料与经济发展计划无关,故A项错误;题干中“仰赖他人”指的是福利政策的推行,可知“转为自力更生”即是削减社会福利开支,故B项正确;大型国有企业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20世纪70年代之后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减小了经济干预的力度,且无法从材料中判断力度如何,故D项错误。151983年3月英国撒切尔政府公布了一个为期4年的“中期金融战略”,宣布
38、要降低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削减政府公共开支,严格控制财政赤字,同时降低最高工资税率和投资税率。依据这一战略,当时撒切尔政府最有可能的做法应该是(C)A强化国家对经济的干预B加强中央统制经济C减少国家对福利的投资D大力发展私有经济解析:结合史实可知,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故A、B项错误;材料中国家在降低政府的开支和工资税率,结合史实可知福利规模的扩大增加了政府负担,故C项正确;D项材料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16下表是对19801989年美国经济增长速度的统计。对表中数据的分析正确的是(D)年份1980198119821983198419851986
39、198719881989增长率0.31.92.53.66.83.42.83.44.63.0A80年代初的经济波动表明美国深陷经济滞胀的困境B82年后的持续增长是“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结果C80年代初期的负增长主要是由于西欧和日本的竞争D82年后的持续增长表明里根政府的调节和干预有效解析:美国深陷经济滞胀的困境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故A项错误;“宏观调控、微观自主”属于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政府经济政策,故B项错误;西欧和日本的竞争不是美国经济负增长主因,主要因素是国内经济滞胀结果,故C项错误;由于里根政府实行调节和干预,美国经济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复苏,故D项正确。17哈佛商学院教授卡特
40、原本两袖清风,后来成为西部最大的零售公司总经理,持有该公司100万美元的股票,成为最大的股东之一。这一现象在二战后的美国日益普遍,其造成的主要影响是(A) A促成专业经理人的出现,有利于中产阶级壮大 B提高企业管理水平,避免了生产无政府状态 C股权分散使资本家丧失企业决定权 D知识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率越来越高解析:题中反映的是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中的资本社会化和新中间阶层出现,故A项正确;题中没有涉及企业管理,故B项错误;股票分散,资本社会化没有改变资本家对企业的绝对控制权,故C项错误;D项题中没有体现,排除。18美国保罗克鲁格曼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一代人时间里,美国经济就像是一种
41、魔力经济。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美国普通工人的实际收入、普通家庭的实际收入、人均消费等所有的经济指标,都翻了一番。”(兜售繁荣)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A发展国家垄断B建立福利国家C实行混合经济D出现知识经济解析:材料中“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美国普通工人的实际收入、普通家庭的实际收入、人均消费等所有的经济指标,都翻了一番”的信息显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沿用了罗斯福开创的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推动了经济的迅速发展,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福利国家”政策特点,故B项错误;混合经济是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故C项错误;出现知识经济是20世纪90年代,不符合题干时间,故D项错误。19. 2
42、0世纪80年代,美国提出反对过度干预经济,英国实行“多市场,少政府”的经济政策,法国开始了私有化浪潮。这表明(C) A凯恩斯主义盛行推动西方国家经济发展 B西方国家陷入石油危机经济发展艰难 C西方国家对逐渐失效的国家干预政策进行调整 D西欧国家实力增强逐渐奉行独立自主的政策解析:本题考查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相关史实。20世纪80年代,反凯恩斯主义的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理论日渐受到重视,故A项错误。20世纪70年代,受石油危机等方面的影响,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而不是发展艰难,故B项错误。政府用大规模消减政府开支和紧缩货币来抑制通货膨胀,开始调整二战以来的国家干预经济政策,故选C项;D项奉行独立自主的政策属于外交层面,不属于经济层面,故排除。201980年,英国经济中国有企业所占份额为11%,而2000年约为2%。在20年里,英国转让了五十多家大型国有企业以及更多的小型国有企业。这种做法的实质是(B)A增加国民生产总值B推行国有企业民营化C扩大政府开支D增加政府税收解析:题干反映的是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国有企业所占比例下降的历史现象,实际说明的是二战后经济政策的调整,即国有企业私有化,故B项正确;A、C、D三项都不符合题干的“实质”要求,故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