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炳辉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 语 文 试 卷(2021.4)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时间150分钟, 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律诗是在形式上比较复杂的一种体裁,它分为五律和七律,是一种通体五言或七言而格律谨严的八句诗(或说八行诗)。这八句诗的结构分为两个部分,中间四句是骈偶句,必须用
2、对仗,首尾四句是不必用对仗的,当然如果自然而然对上了也是可以的。杜甫的春日忆李白,这里我们如果把首尾四句连起来念,往往就正是这首诗鲜明的主题,而中间四句偶句则是丰富这个主题的;前者仿佛是骨干,后者仿佛是肌肉或枝叶。律诗中写景的名句因此往往多出在这里,这种律诗之所以比长律好,就在于长律的偶句太多,往往产生肌肉或枝叶太多的现象,而律诗则分配得恰好。可是仅仅符合了对仗的规律还并不就算是律诗,如杜甫的另一首诗望岳,这里中间四句也是偶句,却叫做五古而不叫做五律,原因就是律诗还有另一条平仄的规律,而这首八句诗并不遵守,所以不是律诗。平声包括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的第一声和第二声,仄声包括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的第
3、三声和第四声,还有古音中较为短促的入声。平声字较高,而且是可以拉长音的,所以比较明亮爽朗;仄声字较低,是不能拉长音的,所以比较低徊沉郁。律诗一般都用平声韵,其原因也就在此。由平仄均匀的起伏可以组成四种诗句。但是为了运用时更为灵活变化,在这些标准诗行的基础上又有一条变通的法则,就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也就是说诗句第二字第四字第六字的平仄是必须遵守标准规律的,而第一字第三字第五字则无妨灵活运用,这就自然形成一种更简化的规律,从而把四种诗句合并为两种诗句。句与句之间平仄的关系,规律是把每两句作为一对,如果第一句的二四六是仄平仄,那么第二句的二四六就是平仄平,这字音上平仄的对仗同时又是结合字义
4、排偶的对仗而来的;排偶的习惯是以空间对空间,时间对时间,花对草,鸟对鱼,实际上是一种相近事物上的门当户对,而平仄则是以一种相远的姿态出现,也就是说以不同性质的声调来对立变换;这样就调剂了那相近的重复,不落于单调。至于每一对诗句与相邻的一对诗句之间,则是相邻两句(例如第二句与第三句)的二四六完全相同:这里乃是相同性质声调的重现,这也由于第三句在字义上是另起一联,它与第二句的关系仿佛是跳得远些,在平仄上就要求更为相近。所以,如果不符合于这种相近的要求,就叫做“失粘”。律诗就是这样一般的以对偶与平仄的讲求成为它的特色。可是例如崔颢的黄鹤楼,格律就是不谨严的,但它却是七律的杰作。据传说大诗人李白曾经登
5、黄鹤楼,看见眼前的优美景致,诗兴大发,可是抬头看见了崔颢的这首题诗,他想来想去也想不出更好的诗句来,最后他只得写了两句:“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颖题诗在上头。”可见即使最好的律诗,也不一定就是平仄排偶上最严格的律诗。 (摘编自林庚唐诗的格律)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平声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第一声和第二声,平声字较高,音可以拉长,所以比较明亮爽朗。B. 律诗在结构上的特征是:中间四句必须对仗,是一部分;首尾四句不一定对仗,是另一部分。C.律诗的平仄规律要求每一对诗句,如果排偶上相近了,那么平仄上就要相远,反之亦然。D.“失粘”是指律诗中相邻的两句在二四六上的声
6、调性质不相同,平仄上不符合相近的要求。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整体采取了“总一分一总”的结构,末尾举崔颢黄鹤楼一诗作了补充论述。B.文章举杜甫的两首诗歌为例,不仅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而且使文章富有学术色彩。C. 第四段李白的故事,证明崔颢的黄鹤楼虽然是一首优秀的七律,但不符合审美要求。D. 文章在表述概念或观点时使用“相当于”“一般的”等说法,体现了作者的分寸感。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律诗中间四句是丰富主题的,仿佛肌肉或枝叶,因此,把它删去对诗歌是没有影响的。B.通体五言或七言的八句诗,如果中间四句是骈偶句,它可能是
7、古体诗,也可能是律诗。C.仄声字较低,是不能拉长的,不像平声字那样明亮爽朗,所以律诗一般不用仄声韵。D.律诗的特色是一般讲求对偶和平仄,但不遵循谨严的格律,也可以写出律诗中的杰作。(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经过8年持续努力,我国现行标准下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彻底消除了绝对贫困,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这个过程中,中国积累了一系列精准扶贫的经验做法,包括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社会帮扶等制度,凸显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政治优势,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集中
8、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为全球减贫脱贫事业贡献了中国经验。展望未来,中国要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各项工作,适时组织开展巩固脱贫成果后的评估工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持续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把推进共同富裕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摘编自脱贫攻坚中国说:消除绝对贫困目标达成,全面实施乡村振兴,腾讯网2021年2月25日)材料二: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脱贫攻坚改变了教育,而教育又以在脱贫攻坚之战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作用改变着奔腾的中国。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有学上”
9、是起点公平。全国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由台账建立之初的60多万人降至682人,20多万建档立卡辍学学生动态清零,是“一人一策”精准关照每一个个体的突出成果。“上好学”指向教育提质。乡村教师“特岗计划”“银龄讲学计划”以及万名教师援藏援疆等一系列好政策,让一批批好校长好老师跨越山海,扎根乡村,倾情教育。教育强民、技能富民、就业安民,教育在脱贫攻坚路上为贫困群众文化素质、就业能力的提高打下了扎实基础,也为精准扶贫贡献出无穷的教育智慧。“扶贫必扶智”“把发展教育扶贫作为治本之计”。扶知、扶智、扶志,教育脱贫攻坚既是目的又是手段。“摆脱贫困首要并不是摆脱物质的贫困,而是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输血”重
10、要,“造血”更重要,扶贫既要扶智又要扶志,既要送温暖又要送信心,既要扶教育之贫又要通过教育扶贫。扶贫不再是简简单单投入资金、改造硬件、升级配套,而是从人开始,在“志”上帮助贫困户转变思想,从内心树立起摆脱贫困的坚定信念;在“智”上帮助人们提高致富能力。脱贫攻坚的伟大胜利,集中了全党的智慧和人民群众的实践,探索了教育与乡村治理相结合的有效路径,为今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给予了重要保障。(摘编自钟曜平教育脱贫攻坚筑基伟大复兴,中国教育报2021年2月25日)材料三:美国彭博通讯社报道称,过去8年来,中国在扶贫方面投入了近1.6万亿元。在2月21日发布的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中国表示要坚持扶贫政
11、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时实现与“乡村振兴”政策的有效衔接。“在过去40年里,中国的经济增长使8亿多中国人摆脱了极端贫困这是一项非凡的成就。”世界银行中国区主管马丁雷泽对法新社表示。法新社称,根据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数据,中国的极端贫困率从1990年的66.3%下降到2018年的0.3%。现在,几乎每个中国人都完成了义务教育,达到了全球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印度最大的通讯社印度报业托拉斯(PTI)报道称,中国提前10年实现了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摘编自外媒:中国吹响脱贫攻坚战的胜利号角,中国青年报2021年2月25日)4.下列对脱
12、贫攻坚战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脱贫攻坚战使中国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为全球脱贫事业提供了中国经验,获得多家外媒的高度评价。 B.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并不意味着战斗的结束,还要做好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衔接、开展评估等工作,确保不出现规模性返贫。C.脱贫攻坚战包含了教育脱贫,脱贫攻坚与教育发展相互作用,一方面脱贫攻坚促进了教育发展,另一方面教育又有力推动了脱贫攻坚。D. 脱贫攻坚战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彻底消除了绝对贫困,这得益于精准扶贫的做法,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
13、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社会帮扶等制度的实施,取得了极为显著的成效,但这些精准扶贫的经验不能够生搬硬套。B.摆脱贫困包括摆脱物质的贫困和摆脱意识、思路的贫困,从某种意义上说,后者更重要,更值得重视,因为“输血”重要,“造血”更重要。C. 从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数据得知,中国的极端贫困率在28年间下降了66%,取得这一成效的根本原因在于义务教育的普及。D. 党和政府的英明领导与人民群众的正确实践相结合,使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伟大胜利,这会为打赢乡村振兴战役提供宝贵的经验。6.我国在教育脱贫攻坚方面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请结合材料概括
14、说明。(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死亡重奏 西元战壕里的黄土微微动了一下,接着,又是一片寂静。停歇了片刻,黄土又轻轻动了一下,并鼓出了一个小包。这个小包不断壮大,一些黄土屑从小包的顶部快速滑落。然后,一片带血的指甲露了出来,再然后,是一根又黑又粗的手指。指甲龟裂乌黑,手指满是伤疤,这只手努力地向上举,仿佛要找什么。后来,整个一只手掌也露了出来,五指如钩。接着是一只手臂,啪的一声,拍在了战壕壁上,指甲深深嵌进冻硬的黄土中,向下用力,留下了深深的沟壑。许久,这只手臂似乎在积蓄着力量,又似乎在寻找着什么。猛然间,一个浑身烧伤的战士从黄土下站了起来
15、,军装碎烂,几缕布条在风中飘荡,铺天盖地的沙尘从头上,从身上洒落。他满脸血红,脸颊上几片白肉翻卷着。他瞪着垂死挣扎的公牛一般的红眼珠,推开战友的尸体,操起了一挺重机枪.接团里命令,我们连守7号高地,阻止美军一个集团军和南朝鲜十来个师向南逃窜。守多长时间?五天、七天,说不好,一二三师什么时候到,我们什么时候可以下去。连长,我得守多大的一块地呀?富貴,你是个老兵了,这事儿还要问我吗?你还是给我划道线吧,没这道线,我心里就是不踏实,没办法呀!好,好,好,我用脚尖给你划道线,你这个富贵啊,榆木脑袋。嘿嘿嘿,你划了这道线,我心里就亮堂了。你放心,我不会让鬼子越过去半步,这一亩三分地儿,就交给我了。二十年
16、前,上官富貴他爹把自家那一亩九分地的地契攥出了血,狠狠心,卖了个女儿,换回了十斗粮,使全家活过了荒年。十六年前,河南大旱,上官富贵他爹饿死在了炕头,枕头下面还压着这张地契,临死前对上官富贵说,记住,有地就有命,没地就没命。十年前,全村男子与临村发生了械斗,死伤数百人,就为了能给自家的地里多浇几桶水。八年前,黄河决口,上官富贵家的地成了一片汪洋,颗粒无收,全家九口逃往陕西,但仅他一人活了下来。彼时,上官富貴浑身上下没有一颗粮食,只在衣襟里缝了一张地契。无数颗炮弹,像犁一样,把高地深深地挖了个遍,就像用五指梳理一小块沙地,你觉得这沙地里不可能再有什么生命了,可是,炮击停止的时候,仍然有数不清的战士
17、,像遗落在土里的黄豆粒一样,从雪地下钻出来。上官富贵晕晕乎乎地坐起来,拍了拍头发里的土,摸了摸浑身上下,没少一个物件。他既不庆幸也不后怕,这一刻,没有眼泪,没有语言,没有笑容。他像拿起一根锄头一样拿起落在身边的步枪,趴在地上,从容不迫地向冲上来的美军士兵瞄准射击。才打了三五发子弹,美国人就冲到了连长给他划的那道线跟前,眼看就要踏过去。上官富贵这才有点急了,他用和爹一样黑粗、皴裂的长手,握住刺刀,猫起腰,向跑在最前面的那个美国人冲去。美国人蓝眼睛,长胡子,样子很陌生,又很凶神恶煞,他狂叫着外国话,似乎想吓唬眼前这个瘦弱的河南农民。他一手拿着刺刀,另一只手里握着把手枪,枪管对准上官富貴。可是上官富
18、贵的眼睛并没看他,对那黑洞洞的枪口也很漠然。他不过是低着头,死死盯着那条划在地上的线,心头总是想着爹临死前说过的那句话,有地就有命,没地就没命。一颗子弹穿过上官富贵的胳膊,扯开了一缕布条,可他竟然没什么知觉。又是一颗子弹穿过他的肚子,上官富贵低头看了看,觉得自己既然能活着逃到陕西,就一定能再冲上几步。美国人到死也没看清楚,这个瘦得像野狗,衣着破烂得像叫花子一样的人是怎样冲到自己跟前,又是怎样从斜下方,用刺刀戳穿了自己的脖子的。不知过了多久,美国人撤退了。上官富贵觉得自己身体里的血也在流尽,他特别疲劳,好像自己走在逃荒的路上。他晃晃悠悠地走在破败不堪的高地上,看到一个美国大兵仰躺在地上,腿断了,
19、睁着眼睛,还活着。他走过去,美国人伸出双手,仿佛是投降,也仿佛是向他求救。上官富貴木然地望着地上的俘虏,良久,他似乎从这双眼睛里看到一丝软弱,一丝无助,最重要的是看到一丝歉疚,如同当年村子里的男人抢吃他家青苗时的眼神。于是,他叹了口气,走上去,弯下腰,拽住他的一只手,用尽力气将他拖进了战壕里。天黑了,严寒来了。上官富贵一屁股坐在俘虏对面,慢慢闭上眼睛。一片雪花落在弹药箱盖上,大风吹来,它微微颤动了几下,又一次飞起,落到一张苍白的脸上。这张脸和雪一样白,一样冷,眼睛睁着望着天空,眼眶乌黑,深深下陷。雪花滚过冰冷的鼻尖、额头,又一次在风中高高飞起,打了几个空翻,挂在一杆步枪的刺刀刃上。刺刀覆盖着一
20、缕缕干涸的血迹,翘起一层一层的硬皮。 (节选自西元死亡重奏,北岳文艺出版社,有删改)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描写了无名连队的战士们在天气极度严寒的情况下,坚守高地并最终献出生命的故事,谱写了一曲英雄主义的赞歌。B.小说注重细节描写,开头两段利用动作、外貌细节表现了战争的惨烈,更表现了志愿军战士宁死不屈、视死如归的精神。C.小说以抗美援朝为背景,运用回忆、对话等方式勾勒出上官富贵经历过的巨大伤痛,将个人苦难与旧中国命运勾连在一起。D.小说以景物描写结尾,一方面表现了天气的寒冷,另一方面又委婉地暗示读者主人公上官富贵已牺牲,增强了悲剧效果。
21、8.小说特意交代了上官富贵地契的故事,这样写有何作用?(6分) 9.有评论家说,西元的战争小说是典型的“以凸显小人物的方式建构英雄伦理与宏大叙事”。请结合小说,谈谈你对此评价的理解。(6 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陈希亮,字公弼。希亮幼孤好学,业成,乃召兄子庸、谕使学,遂俱中天圣八年进士第,里人表其闾曰“三俊”。初为大理评事、知长沙县。有僧海印国师,出入章献皇后家,与诸贵人交通,恃势据民地,人莫敢正视,希亮捕治置诸法。再迁殿中丞,徙知鄠县。巫觋岁敛民财祭鬼,谓之春斋,否则有火灾。希亮禁之,民不敢犯,火亦不作;毁淫祠数百区,勒巫为农者七十余家。及罢去,
22、父老送之出境。母终服除为开封府司录司事福胜塔火官欲更造度用钱三万希亮言陕西用兵愿以此馈军诏罢之 外戚沈元吉以奸盗杀人,希亮一问得实,自惊仆死,沈氏诉之,诏御史劾希亮及诸椽吏。希亮曰:“杀此贼者独我耳。”遂引罪坐废。期年,盗起京西,杀守令,富弼荐希亮可用,起知房州。州素无兵备,民凛凛欲亡去,希亮以牢城卒杂山河户,得数百人。日夜部勒,声振山南,民恃以安。代还,乃以为宿州。州跨汴为桥,水与桥争,常坏舟。希亮始作飞桥,无柱,以便往来。诏赐缣以褒之,仍下其法,自畿邑至于泗州,皆为飞桥。是岁,盗起宛句,昼劫张郭镇,执濮州通判井渊。乃以希亮为曹州。不逾月,悉擒其党。迁京东转运使。除州守暴苛,以细过籍民产数十
23、家,获小盗,使必自诬抵死。希亮言其状,卒以废去。数上章请老,不允,移知凤翔。仓粟支十二年,主者以腐败为忧。岁饥,希亮发十二万石贷民。有司惧为擅发,希亮身任之。是秋大熟,以新易旧,官民皆便。英宗即位,迁太常少卿。未几致仕,卒,年六十四。 (节选自宋史陈希亮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母终服/除为开封府司录司事/福胜塔火/官欲更造/度用钱三万/希亮言/陕西用兵/愿以此馈军/诏罢之/B.母终/服除/为开封府司录司事/福胜塔火/官欲更造度/用钱三万/希亮言/陕西用兵/愿以此馈军/诏罢之/C. 母终服/除为开封府司录司事/福胜塔火/官欲更造度/用钱三万/希亮言/
24、陕西用兵/愿以此馈军/诏罢之/D. 母终/服除/为开封府司录司事/福胜塔火/官欲更造/度用钱三万/希亮言/陕西用兵/愿以此馈军/诏罢之/11.下列对文中横线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外戚,指帝王母、妻家的亲戚。历史上,不少外戚位高权重,常导致外戚干政之祸。B. 闾,本义指古代里巷的门,后泛指人们聚居的地方,并常以“闾左”代称富豪望族。C. 淫祠,指民间私自滥建的不合礼制的祠庙。古代对祭祀对象和礼仪均有官方规定。D. 畿,指古代王都周围千里以内的地区。后泛指邻近京城的广大地区,如“京畿”等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陈希
25、亮巧架飞桥,政绩卓著。宿州任上,他设计了无柱的飞桥,解决了水桥相争的问题,便利了行船,朝廷下诏赏赐褒奖,让他沿汴河直到泗州修建这种飞桥。B .陈希亮禁巫毁祠,受民爱戴。他任职鄠县时,当地巫师装神弄鬼,恐吓百姓,聚敛钱财,他严令禁止,并拆毁淫祠,勒令巫师从事农业生产,深受百姓爱戴。C.陈希亮守城保境,捕盗安民。房州盗匪猖獗官府却没有军队,他组织数百人日夜守卫,声势大振,民心安定;宛句贼势嚣张,他到曹州不足一月,就擒获了贼党。D.陈希亮敢于担当,便官利民。在凤翔时,他开仓借粮给遭遇饥荒的百姓,并一个人承担责任,秋天丰收后百姓用新粮偿还陈谷,既利了民又解除了储粮霉变之忧。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
26、成现代汉语。(10分)(1)与诸贵人交通,恃势据民地,人莫敢正视,希亮捕治置诸法。(2)除州守暴苛,以细过籍民产数十家,获小盗,使必自诬抵死。(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送张直公归南郑拜省岑参夫子思何速,世人皆叹奇。万言不加点,七步犹嫌迟。对酒落日后,还家飞雪时。北堂应久待,乡梦促征期。【注】南郑:地名,今属陕西省汉中市。北堂:古指士大夫家主妇居室,后代称母亲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标题交代了诗歌写作背景,这首诗是岑参为送别友人归家探望父母所作。B诗人写送别,却不落俗套,从极力赞美友人开始,语言富有盛唐的豪迈
27、。C.颈联虚实结合,第五句实写两人分别,第六句想象友人回家路途的情形。D.尾联写母亲对友人的思念,但友人来不及陪伴母亲,又要踏上边疆征程。15.诗歌前四句是如何赞美友人文思敏捷的?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两句引用齐谐语句,利用夸张的数字充分体现了“志怪”的特点。 (2)诸葛亮在出师表篇末,将自己对国君所有的叮嘱、希冀,凝结为八个字:,。” (3)李煜虞美人中,“_, ”两句以变与不变的对比,形象地表现了自己的“黍离之悲”。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获得健康最简单也是最
28、有效的方法、个人健康管理最日常也是最重要的策略,就是培养健康生活方式。健康生活方式体现在衣食住行的点滴之中。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曾尝试养成健康生活习惯,但常常 ,这与缺少健康知识不无 。比如说吃,最重要的是 营养均衡,畸轻畸重、过热过冷都可能出现问题,“口味重”会摄入过多的盐导致高血压,“饭量大”则可能摄入过多热量导致肥胖,“趁热吃”会损害食道黏膜导致癌症的发生。掌握这些健康知识,就能够走出很多生活误区,就会对胡吃海喝保持警觉。只有以健康知识来支撑养成健康习惯,才能激发久久为功的自觉。不良的生活方式,最大的危害就在于对人体免疫力的损伤,同时增强了人体患病、感染甚至发生肿瘤的概率。过度陷入“宅”
29、生活,长期沉迷虚拟世界,在桌前久坐不起这些不良习惯都会使身体缺少相应锻炼,从而降低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因此,( ),让身体在自然伸展和运动锻炼中保持唤醒状态。健康中国,应该由每一个健康的中国人组成。每个人都能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提升我们这个社会的健康水平,才能支撑起 的健康中国。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 半途而废 关系 维持 朝气蓬勃B. 功亏一篑 干系 维持 朝气蓬勃C. 半途而废 干系 保持 生龙活虎D. 功亏一篑 关系 保持 生龙活虎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我们要时时与自己的身体“对话”,这样才能享
30、受现代生活便利B. 现代生活给予我们便利,我们更要不忘时时与自己的身体“对话”C.在享受现代生活便利之时,我们也要时时与自己的身体“对话”D. 我们在享受现代生活便利之时,更要时时与自己的身体“对话”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不良的生活方式,最大的危害就在于对人体免疫力的损伤,同时增加了人体感染、患病甚至发生肿瘤的概率。B.不良的生活方式,最大的危害就在于对人体免疫力的损伤,从而增加了人体患病、感染甚至发生肿瘤的概率。C. 不良的生活方式,最大的危害就在于对人体免疫力的损伤,从而增加了人体感染、患病甚至发生肿瘤的概率。D. 不良的生活方式,最大的危害
31、就在于对人体免疫力的损伤,从而增强了人体感染、患病甚至发生肿瘤的概率。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新的一年是农历牛年。牛年是中国干支纪年的第二位丑年的俗称。家畜是人们生活生可或缺的劳动力,而牛确实很“牛”, ,被称为“六高之首”。在古代祭祀中, ,则称之为“太牢”;如果有羊、豕,无牛,则只被称为“少牢”。牛除了是祭祀的主要供品,还可以耕田、拉车,供人驱使。华夏先民豢养、驯化牛, ,但是历史相当悠久这是不容置疑的。21.请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下面这幅漫画并写出其寓意.(不超过100字)(5分)四、写作(60分)22
3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现在,有一类青年人被称为“被动青年”。他们也知道运动的重要性,却能把计划好每天运动的时间压缩甚至省略;他们因为看见别人认真学习也给自己报个网课,花了钱却只买了个教训;他们声称要改善自己的社交尴尬,结果参加聚会时因插不上嘴而掏出手机自己欢愉。相信你身边也有不少的“被动青年”,青年之被动,利器之铁锈也。请你写一份以“变被动为主动,做新时代青年”为主题的倡议书,倡议书需要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情境;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炳辉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 语文试卷答案
33、1.B ( A.“平声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第一声和第二声”缩小范围。原文第2段说的是“平声包括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的第一声和第二声”。C.“反之亦然”无中生有。原文第3段的相关表述为“这字音上平仄的对仗同时又是结合字义排偶的对仗而来的;排偶的习惯是以空间对空间,时间对时间,花对草,鸟对鱼,实际上是一种相近事物上的门当户对,而平仄则是以一种相远的姿态出现,也就是说以不同性质的声调来对立变换;这样就调剂了那相近的重复,不落于单调”。D.“律诗中相邻的两句”张冠李戴。原文第3段说的是“至于每一对诗句与相邻的一对诗句之间,则是相邻两句(如第二句与第三句)的二四六完全相同,就叫作失粘)2.C (“不符合审美
34、要求,于文无据”)3.A(从原文不能得出“因此,把它删去对诗歌是没有影响的”的推断,且从第1段“律诗中写景的名句因此往往多出在这里”可看出其重要性。)4.(3分)D(“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彻底消除了绝对贫困”表述不严谨,缺少了前文限定性的内容“我国现行标准下”。)5.(3分)C(“取得这一成效的根本原因在于义务教育的普及”于文无据。)6.(6分)“一人一策”的精准关照,使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有学上;乡村教师“特岗计划”“银龄讲学计划”等一系列好政策,让一批批优秀教育工作者扎根乡村教育;通过教育,在“志”上帮助贫困户转变思想,树立摆脱贫困的坚定信念/通过教育,在“智”上帮助贫困群众提高就业能
35、力、致富能力。(6分;答出一点给2分,其中点答出“/”前后任意一点即可)7. C (文中上官富贵和连长的对话并没有勾勒出他经历过的巨大伤痛。)8. (1)情节上,“有地就有命,没地就没命照应上文让连长划道线,也为下文上官富贵牢记父亲遗言,誓死坚守阵地作铺垫。(2) 人物上,既表现了上官富贵单纯的执著,也是上官富贵的精神之源,使他在战场上面对侵略者能够表现出视死如归的精神。(3) 主旨上后它体现了百姓和土地的紧密联系,将个人苦难与中国命运勾连在一起,表现了中国百姓的坚韧和顽强,深化了主旨。(每点2分,共6分)9. (1)“小人物”体现在主人公的身份上:描写的上官富贵是普通士兵,他与敌人搏斗主要出
36、于农民守卫土地的本能,他的形象与人们习以为常的英雄印象相去甚远。(2分) (2)“英雄伦理与宏大叙事”体现在主人公的精神品格上:面对严寒和装备精良的敌人,上官富贵毫不退缩,表现出毫不妥协的抗争精神行。面对受伤的美国士兵,上官富贵没有表现出狭隘的敌对情绪,而是伸出援手,展现了朴实的人道主义精神。( 每点2分,共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10.(3分)D(正确标点为:母终,服除,为开封府司录司事。福胜塔火,官欲更造,度用钱三万,希亮言:“陕西用兵,愿以此馈军。”诏罢之。)11.(3分)B(古代二十五家为一闾,贫者居住闾左,富者居于闾右,故多以“闾左”借指平民。)12.(3分)A
37、(原文为“仍下其法,自畿邑至于泗州,皆为飞桥”,意为朝廷大力推广这种方法,从京城开封至泗州,沿汴河两岸都建造了飞桥。)13.(10分)(1)和多位权贵结交,倚仗(他们的)权势侵占百姓土地,人们没有谁敢正眼看他,陈希亮抓捕并依法惩治了他。5分;“交通”(结交,勾结)、“恃”(倚仗,依靠)、“置诸法”(依法惩治他)三处各1分,大意2分。(2)除州知州施政暴虐严苛,因为小的过错就抄没数十户人家的财产,抓获小的盗贼,一定逼他承认自己有罪后判处死罪。5分;“暴苛”(暴虐严苛)、“籍”(抄没,查抄)、“抵死”(判处死罪,处死)三处各1分,大意2分。注意:“关键词”与“大意”不重复扣分;“关键词”译成近义词
38、也可;“关键词”翻译从严,“大意”翻译从宽。【参考译文】陈希亮,字公弼。陈希亮幼年丧父,爱好学习,学业有成就后,便召来哥哥的儿子陈庸、陈谕让他们读书,于是他们都考中了天圣八年的进士,家乡人在他们家门题匾叫“三俊”。陈希亮初任大理评事、长沙知县。当地有个叫海印国师的和尚,出入章献皇后家,和多位权贵结交,倚仗(他们的)权势侵占百姓土地,人们没有谁敢正眼看他,陈希亮抓捕并依法惩治了他。陈希亮两次升迁后任殿中丞,调任鄠县知县。当地巫师每年聚敛百姓财物祭鬼,称它为“春斋”,说不这样就会有火灾。陈希亮禁止这样做,百姓不敢违犯,而火灾也没有发生;又毁掉不合礼制的祠庙数百座,勒令回家做农民的巫师有七十多家。等
39、到他离职时,父老乡亲送他出县境。母亲去世,陈希亮服丧完毕,任开封府司录司事。福胜塔失火,官府计划重建,估计费用要三万钱,陈希亮说:“陕西用兵打仗,希望把这钱送给军队。”皇上下诏不再重建。外戚沈元吉因为非作歹、劫盗财物、害人性命(而被拘捕),陈希亮一审问就得到实情,沈元吉自己受惊吓倒地而死,其妻沈氏控告陈希亮,皇上诏令御史检举揭发陈希亮和各辅助官吏的罪状。陈希亮说:“杀死这个贼人的只是我一人而已。”于是承认罪过,获罪被罢职。一年后,盗贼在京西兴起,杀害当地郡守县令,富弼推荐说陈希亮可以起用,于是陈希亮被起用为房州知州。房州素来没有军备,百姓惊恐,想要逃亡,陈希亮用狱卒并杂用山河户,共得数百人。日
40、夜部署操练,声威振动山南,百姓依恃他们才得到安宁。陈希亮任职期满回朝,于是朝廷任命他为宿州知州。当时宿州在汴水上造桥,激流冲击桥墩,船只常常因此撞毁。陈希亮开始建造飞桥,不要桥墩,以方便船只往来。皇上下诏赏赐细绢褒奖他,并且推广他的方法,从京城到泗州,都修建飞桥。这年,盗贼从宛句兴起,白天洗劫张郭镇,抓了濮州通判井渊。朝廷于是任命陈希亮为曹州知州。不出一个月,陈希亮全部擒住了盗贼。升迁为京东转运使。除州知州施政暴虐严苛,因为小的过错就抄没数十户人家的财产,抓获小的盗贼,一定逼他承认自己有罪后判处死罪。陈希亮向朝廷揭发他的罪状,他最终因此被罢免。陈希亮多次上书请求退休,朝廷不同意,调他为凤翔知府
41、。凤翔粮仓储粮可支用十二年,主管者担心会腐败变质。这一年遭遇饥荒,陈希亮拿出十二万石粮食借贷给百姓。主管官吏害怕做擅自发放之事,陈希亮便一个人承担责任。这年秋天大丰收,百姓用新粮偿还陈谷,官府民众都有利。宋英宗即位,陈希亮升任太常少卿。不久退休,后去世,终年六十四岁。14.D(“征期”是指“远行的日期”,这里指亲人对友人思盼和思归,这种思乡之情促使友人想要早日返乡归家。)15.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首联通过世人的赞叹来侧面描写,颔联正面写友人写文章一气呵成;(2分)夸张。第三句写友人虽下笔万言,但瞬间一挥而就,无须修改;(2分)用典,对比。第四句使用曹植七步诗的典故,并将友人和曹植进行比较
42、,赞美了友人的才华。(2分)(本题考查指向的是诗歌手法,可以从修辞手法,描写和抒情手法,表现手法等角度答题。从修辞手法来看,“万言不加点”中“万言”有夸张的成分;“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这里表示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七步犹嫌迟”,“七步”使用了曹植七步诗的典故;从表现手法来看,此句将友人和曹植进行对比。从描写手法来看,前四句既有对友人文采的正面描写,也有通过世人的反应进行的侧面描写。)16. (1)水击三千里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2)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3)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17.A( “功号一篑”比喻一件大事只差最后一点人力物力而不能成功(含惋惜意)。“半途而废”指做事情没
43、有完成而终止。这里说的是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曾尝试养成健康生活习惯,但因缺少健康知识而没有养成健康生活习惯,并不是说只差一点儿就成功了,故选“半途而废”。“关系”指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人和人或人和事物之间的某种性质的联系,对有关事物的影响成重要性,值得注意的地方(常跟“没有、有”连用)泛指原因、条件等;表明有某种组织关系的证件;关联,牵涉。“干系”指牵涉到责任或能引起纠纷的关系。这里说的是没有养成健康生活习惯和缺少健康知识之间有联系,但并没有牵涉到责任或引起纠纷,故选“关系”。“保持”指维持(原状),使不消失或减弱。“维持“指使继续存在下去。前者着重指使持续不变,时间延续较长,对象
44、是水土、水平、传统、荣誉、警惕、联系等;后者指有一定限度地或暂时维护,使不改变原样和现状,对象是秩序、现状生活、生命、治安等。这里以吃为例,其对象是营养均衡的生活,故选“维持”。“生龙活虎”指形容很有生气和活力。“朝气蓬勃”形容充满了生气和活力的样子。这里说的是健康中国充满生气和活力,而不是说个人,故选“朝气蓬勃”)18.D(A项,括号后说的是“让身体在自然伸展和运动锻炼中保持唤醒状态”,并不是如何享受现代生活的便利,故该项不连贯。B项,注意括号前的“因此”,故括号内应是结论,即我们应该怎么做,这样以“我们”为主语才最连贯。C项,“也”表示并列关系,“更”表示递进关系,“更”比“也”更合乎文意
45、,也更为连贯。)19.C(A项,不合逻辑。“同时”表示并列,而这里前后句是因果关系。B项,“患病、感染”语序不当。D项,“增强”和概率”搭配不当。)20.1、它是我国最重要的家畜 2、如果牛、羊、豕三牲全备 3、虽然无法考证从何时开始21. (5分)介绍:这幅漫画题为“美的价值”,/画面中心是一个年轻女孩儿上半身的背影,/她所戴的戒指、耳环、发圈和所穿的衣服上,/都挂着价格标签。(3分;由“/”所示,共四个要点,少一点扣1分,扣完3分为止;语言不连贯,有语病,扣1分。)寓意:批评了社会上价高即为美的扭曲的审美观(价值观)/批评了社会上一味把金钱作为衡量美的价值标准的不良现象。(2分;意思对即可
46、)(超过规定字数扣1分)22.学生可以选择由题目提供的材料作为自己认识和思考的由头,也可以由题目提供的部分材料加上自己身边观察积累到的其他“被动青年”现象而引发认识和思考。因为材料只是提供了现象,所以学生可以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角度进行论证;但最好选“怎么办”作为重要的论证角度,先论证“变被动为主动,做新时代青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再重点论证“应该怎么做”。此外,“出现被动青年”的原因和影响,是多元的; “变被动为主动”的原因和影响也是多元的;“新时代青年的含义也是多元的”;“变被动为主动,做新时代青年”的具体做法也是多元的,影响和意义也是多元的。参考立意:(1)拒绝被动,勇做主动青年给广大“被动青年”的倡议书;(2)告别被动,做“有为”青年给广大“被动青年”的倡议书;(3)化被动为主动,变“无为”为有为”给广大“被动青年”的倡议书;(4)时代呼唤主动有为青年给广大“被动青年”的倡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