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7高考一轮历史(人教版)习题:第39讲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141458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高考一轮历史(人教版)习题:第39讲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7高考一轮历史(人教版)习题:第39讲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7高考一轮历史(人教版)习题:第39讲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7高考一轮历史(人教版)习题:第39讲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时间:25分钟满分: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固基题组12016福州检测郭沫若把春秋战国时期比拟为“第一次五四运动”,指出是“社会的转变”促成了这一时代的“百家争鸣,群花怒放”。这一时期“社会的转变”的表现有()分封制崩溃,井田制瓦解各种政治力量异常活跃各种思想交相辉映中央集权制度在全国建立A BC D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百家争鸣”的背景。解答此题最好的方法是采用排除法,因为所述是在秦朝建立以后,故本题选择A项。22016衢州质检胡适说:“孔子是了不得的教育家,他提出的教育哲学可以说是民主、自由的教育哲学,将人看作是平等的。”以下主张能突出体现孔子“将人看作

2、是平等的”的是()A有教无类 B诲人不倦C仁者爱人 D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孔子的教育思想。A项主张人不分高低贵贱都享有受教育的权利,最能体现孔子“将人看作是平等的”的思想,故本题选A项。B项“诲人不倦”意思是教导人要有耐心、不厌倦,与题干理念不符;C项是孔子“仁”的政治思想,与题意无关;D项“述而不作”是指只叙述和阐明前人的学说,自己不随意创作;“信而好古”是指相信并爱好古代的东西。均与题意不符。32016江淮十校联考出生于安徽蒙城的庄子,“尝为蒙漆园吏,后弃官隐居,编织草鞋、濮垂钓。楚威王厚礼延请,许其为相,庄嘲而不纳,终身不仕”。庄子“终身不仕”的决定与他哪一思想理念有

3、重要关联()A主政者,当以民为念,以德为本B崇尚自然,清静无为C提倡改革,追求法治和君主专权D相互关爱,反对不义之战答案B解析题干材料主要表达的是庄子的道家思想。“以民为念,以德为本”应为儒家思想,故A项错误;“崇尚自然,清静无为”属于道家思想,与材料“后弃官隐居,编织草鞋、濮垂钓”的避世思想相符合,故B项正确;“提倡改革,追求法治和君主专权”属于法家思想,故C项错误;“相互关爱,反对不义之战”属于墨家思想,故D项错误。42016日照检测史记中记载,战国时期申子“本于黄老而主刑名”,韩非“喜刑名法术而归本于黄老”。这说明()A不同学派间互相融汇吸收B道、法两家主张一致C道家和法家学说最为流行D

4、思想领域实现大一统答案A解析史记中的记载认为,法家代表人物申不害、韩非子的思想来源于道家的黄老思想,由此可以看出战国时期不同学派间互相融汇吸收,故A项正确;道、法两家代表不同阶级阶层的利益,主张不可能一致,故B项错误;儒家和墨家学说最为流行,故C项错误;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思想领域尚未实现大一统,故D项错误。提能题组52015内蒙古模拟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故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材料反映了当时()A诸侯国的命运取决于读书人的智慧B儒家思想被各国统治者所采纳C知识分子阶层对政局产生重大影响D“百家争鸣”加剧诸侯争霸的态势答案C解析诸

5、侯国的命运取决于读书人的智慧”说法绝对且不符合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故A项错误;材料只说明了鲁国可能接受儒家思想,并未明确说明,其他各国统治者采纳儒家,故B项错误;材料内在的逻辑为“子贡出”导致“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五国各有变。”故推知,知识分子阶层对政局产生重大影响,故C项正确;材料只提到儒家未提及百家,故D项错误。62015甘肃高考诊断荀子说:“故,法不能独立,令不能自行。得其人则存,失其人则亡。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治之原也。故,有君子,则法虽省,足以追矣;无君子,则法虽具,失先后之施,不能应事之变,足以乱矣。”在此,荀子()A认为法律应当由君子制定B强调良吏执法的重要性

6、C主张在执法时将君子和小人区别对待D废除严苛的法律,由君子以德治国答案B解析“有君子,则法虽省,足以追矣”可译为“有了君子,法律即使简略,也足够用在一切方面了”,并非指法律由君子制定,故A项错误;从题干“君子者,治之原也。故,有君子,则法虽省,足以追矣”可知,强调君子为吏的作用,故B项正确;题干表述的是执法者为君子还是小人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并非指执法时将君子和小人相区别,故C项错误;题中体现的是君子与法律的关系,没有涉及严苛的法律和以德治国,故D项错误。72016南昌市三校联考战国末年,吕不韦认为:“老聃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关尹贵清”又说:“一则治,异则乱。”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以为

7、八览、六论、十二纪”,撰成吕氏春秋。材料表明吕不韦是想()A强化君主专制统治 B礼乐与法制并举C强调思想文化专制 D融合诸子百家思想答案D解析材料“老聃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关尹贵清则治,异则乱使其客人人著所闻,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说明吕不韦认识到诸子百家的思想各有其合理性部分,主张以包容的态度融合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并非强调思想专制。82016湖北重点中学联考中国古代有许多关于“法治”的名言,如管子明法解“治国使众莫如法,禁淫止暴莫如刑。威不两措,政不二门,以法治国”。现代社会的“法治”是指法律至上,法律对政府权力及对人民具有普遍的约束力,政府与人民要共同尊重和遵守法律。下列各项中对

8、上述两种“法治”的理解正确的是()A前者是“人治”,后者是“民治”B两者在本质上是相同的C两者都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前者是“民治”,后者是“法治”答案A解析管子明法解阐述的法治思想属于法家思想,这里的法治实际上是维护君主专制的工具,而现代社会的“法治”是指法律至上,政府与人民要共同尊重和遵守法律,这是民主社会的象征,因此前者是“人治”,后者是“民治”,故A项正确,D项错误;前者的本质是维护君主专制,而后者的本质是民主政治,故B项错误;很显然前者不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故C项错误。二、非选择题(20分)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早期儒家经典中,民本思想有较多的体现。尚书中说:“民惟邦本

9、,本固邦宁。”孔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孟子认为民贵君轻,又称:“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荀子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材料二子曰:“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乌)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材料三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学,是儒学的发展基地;齐地学术较为庞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辞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秦地主要接受三晋学术。但以各地所出文化人才而论,则以关东

10、的齐鲁三晋郑卫周等地最为兴盛。摘自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及其理想的政治。(6分)(2)概括材料二中关于财富与道德的主要观点。(6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学术文化发展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现象对中国古代学术发展的影响。(8分)答案(1)主要内涵:强调君民相互依存;君主应重视民意,顺应民心。理想的政治:君主用贤人,行仁政。(2)追求财富是人的本能;要以符合道德的途径获得富贵;道德比富贵更重要(仁是道德的根本,要坚守仁)。(3)特点: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影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先河;奠定了中国文化发展的地域风格;有利于中国思想文化宽容开放和“兼容并包”;为中国古代治国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解析第(1)问,根据儒家在君民关系方面的思想主张进行回答。第(2)问,根据材料二,围绕着财富与道德的关系概括孔子的主要观点。第(3)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信息可知,春秋战国时期,不同诸侯国盛行不同的思想,这体现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第二小问回忆所学知识,结合思想解放对政治的影响回答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