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版政治高考新素养总复习全国版讲义:必修三 第三单元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44537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4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政治高考新素养总复习全国版讲义:必修三 第三单元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20版政治高考新素养总复习全国版讲义:必修三 第三单元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20版政治高考新素养总复习全国版讲义:必修三 第三单元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20版政治高考新素养总复习全国版讲义:必修三 第三单元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20版政治高考新素养总复习全国版讲义:必修三 第三单元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2020版政治高考新素养总复习全国版讲义:必修三 第三单元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2020版政治高考新素养总复习全国版讲义:必修三 第三单元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2020版政治高考新素养总复习全国版讲义:必修三 第三单元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2020版政治高考新素养总复习全国版讲义:必修三 第三单元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2020版政治高考新素养总复习全国版讲义:必修三 第三单元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2020版政治高考新素养总复习全国版讲义:必修三 第三单元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2020版政治高考新素养总复习全国版讲义:必修三 第三单元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2020版政治高考新素养总复习全国版讲义:必修三 第三单元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2020版政治高考新素养总复习全国版讲义:必修三 第三单元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2020版政治高考新素养总复习全国版讲义:必修三 第三单元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2020版政治高考新素养总复习全国版讲义:必修三 第三单元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2020版政治高考新素养总复习全国版讲义:必修三 第三单元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2020版政治高考新素养总复习全国版讲义:必修三 第三单元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2020版政治高考新素养总复习全国版讲义:必修三 第三单元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考纲考情素养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政治认同: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充满自豪,增强对祖国的热爱,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科学精神: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科学理性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公共参与:树立文化自信,积极投身到振兴中华文化的实践中去中华文化的包容性2013全国卷T39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2013全国卷T19疑点排查1.甲骨文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2016天津卷,11C)2.中华文化走在世界的前列。()(2016江苏卷,23B)3.中华文化内部存在差异和冲突。()(2015广东卷,31B)4.不同文化在借鉴吸收中逐渐趋同。()(2015江苏卷,2

2、1)5.透过汉服文化可以感悟到一方水土养育一方文化。()(2017天津卷,7)提示1.文字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2.古代中华文化曾长期走在世界的前列。3.中华文化内部存在差异,但并不存在冲突。4.各民族文化各有自身的特点,不同文化在借鉴吸收中不能逐渐趋同。5.汉服文化反映的是中华文化的民族性而不是区域性。核心考点一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考向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特征(2017江苏卷,19)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扁鹊提出了“望、闻、问、切”的诊疗方法,奠定了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基础。此后,中医药在不断汲取世界文明成果、丰富发展自己的同时,也逐步传播到世界各地。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成员中已有1

3、03个认可使用针灸。这充分说明()A.中华文化兼收并蓄、源远流长B.文化交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C.文化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动力D.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集中体现解析注意材料中的关键词“春秋战国时期”“不断汲取世界文明成果”,可见A符合题意;B、C虽然表述正确,但均与题意不符;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集中体现,D项错误。答案A核心素养渗透:深刻认识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即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拥有一种由衷地自豪感与归宿感,愿意在中华民族这片土地上奉献自己,谱写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新华章。中华文化两大基本特征比较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区别角度从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上讲的从中华文化的成就和魅力上讲的侧重点侧重于历史悠久,相对于

4、其他文明的衰落、消亡而言侧重于丰富厚重,表现为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关注历程、动态、纵向内涵、静态、横向见证汉字、史书典籍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地域文化、民族文化联系都是中华文化的特征;因为源远流长,所以中华文化才有时间丰富和发展自己,才有可能博大精深;因为博大精深,所以中华文化才具有了强大的生命力,才有可能源远流长;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在于中华文化的包容性1.(政治认同、科学精神)(2016天津卷,10)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独特之处,在于把哲学观念与历史文脉融入砖石草木之中,使建筑成为文化传承的视觉象征。例如为世人所称道的苏州园林,“虽为人作,宛自天成”,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

5、。这印证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园林建筑是文化的物质载体文化的传承依赖于传统建筑的保护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A. B. C. D.解析传统文化有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等形式,所以说“文化的传承依赖于传统建筑的保护”表述片面;说法错误,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正确且符合题意。选A。答案A2.(政治认同、科学精神)(2018江苏卷,34)德国有个千年小镇,自1928年起每年2月都会举办“中国人狂欢节”,挂灯笼、贴福字,到处洋溢着中国气息。当地人讲,他们与中国很早以前就有通商交往,由于迷上了中华文化,便渐渐以“中国人”自居。不过,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

6、0162017显示,不少海外受访者对中华文化的了解更多的还局限于中餐、中医药和武术等,中华文化要在世界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依然任重道远。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遥远的异国小镇一直对中华文化情有独钟。解析本题知识限定为文化生活,属于原因类试题。结合材料中的“他们与中国很早以前就有通商交往”“迷上了中华文化”“挂灯笼、贴福字”等信息,我们可以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途径,文化习俗对人的影响的特点等角度组织答案。答案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中华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得到传播;经年累月形成的文化

7、习俗对人的影响具有持久性。易错点混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两个基本特征提醒区分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角度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纵向)的角度来说的从中华文化的内涵丰富、厚重(横向)的角度来说的侧重点侧重从动态上,即中华文化发展的轨迹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侧重从静态上,即中华文化的内涵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见证或表现汉字和史书典籍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矫正训练“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韵味传神的青花瓷穿越千年的历史,向人们展示了中华文化的()A.包容广纳 B.推陈出新C.博大精深 D.源远流长解析本题意在考查中华文化的特点之一“源远流长”,故D项符合题意;

8、而中华文化的另一特点“博大精深”未体现出来,C项排除;A、B两项不符合题意。答案D核心考点二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科学精神:正确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科学理性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增强对中华各民族文化的认同和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尊重。考向一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1.(2013全国卷,19)台湾风物图卷长达320米,以生动的笔墨描绘了台湾的自然山川、民俗风土、人文环境等,被誉为宝岛的“清明上河图”。中国国民党主席在2005年访问大陆的“破冰之旅”时,将该图卷的缩小版作为礼物赠送给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台湾风物图卷在海峡两岸交流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展现了中华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反映了海峡两岸文化同根

9、同源具有与清明上河图相同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风格是海峡两岸文化从差异走向统一的重要体现A. B. C. D.解析台湾风物图卷描绘了台湾的风土人情,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说法正确。它被誉为宝岛的“清明上河图”,在海峡两岸交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说明两岸文化有共同的根源,说法正确。台湾风物图卷与清明上河图艺术风格相似,但文化价值各异,说法错误。文化既有共性也有个性,说法否定了文化的民族性,错误。选A项。答案A考向二中华文化的包容性2.(2013全国卷,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12年6月,商务印书馆出版了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词典的正文收录了NBA、BBS、GDP、UFO等239个西文字母开

10、头的词语。此举引起了广泛的争论,有的人反对,有的人支持。反对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的人认为:“拉丁字母出现在方块汉字中,很是惹眼,看上去就是一个异类,是对汉语的污染。”“我想会不会过几十年,汉语成了汉英混杂的语言。”“文化有安全的问题,再国际化,也不能把自己的文字搞乱。”支持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的人认为:“在对外开放条件下,字母词的产生有其必然性。应善待字母词的使用,而非简单的拒斥。”“选录字母词只是对当下语言现实的承认,体现了语言使用的从简趋势,适应了社会生活变化的需要。”你是赞成还是反对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请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阐明理由。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如何对待外来文化的问

11、题,设问具有开放性,可以从赞成也可以从反对的角度去分析,如果赞成,可以运用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加强文化的交流、借鉴、融合,正确对待外来文化,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等知识分析;如果反对,可以从文化的民族性,维护文化安全等知识分析。答案观点一:反对收录西文字母词理由:语言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汉语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传承中华文明需要保持中华文化的民族特色,保持汉语的纯洁性。不反对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字母词,但词典是规范语言文字的范本,不应收录,至少不应在正文中收录。观点二:支持收录西文字母词理由:其一,收录字母词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特点。以包容的心态对待字母词的使用,有利于不同民族之间相互交流和

12、相互理解,是汉语言文字具有活力的表现。其二,词典收录的字母词数量很少,不会使汉语成为混杂的语言而损害其民族性。其三,字母词的使用是文化多样性的表现,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1.正确理解包容性提醒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不仅指中华文化能和外来文化和睦相处,吸收、借鉴外来文化的积极成分,也指中华各民族文化之间能够和睦相处,彼此吸收、借鉴各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包容性不是说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被其他民族吸收、借鉴,而是说中华文化吸收、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另外,包容性也并非说融入其他文明。判断中华文化包容性的常见标志词:广泛吸纳、博采众长、古今交融、中西合璧、和而不同、和睦相处、完善、结合

13、、融合、借鉴等。2.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关系的几个注意点(1)认为“中华文化由各民族文化整合而成”是错误的。各民族文化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保留着本民族文化的个性和特色,各民族文化既有共性,又有各自的特色,“整合”说法错误。(2)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是共性和个性、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3)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不等于民族之间文化无共性。(政治认同、科学精神)一直有一些人担心,圣诞节的流行将为西方文化“入侵”中国推波助澜。然而,现实告诉我们,圣诞节在中国快速流行的这些年,很难说是它改造了年轻人,还是它被年轻人改造了。中国年轻人实际是在把圣诞节拿来“为我所用”,使得这个节日迅速“中国化”了,圣诞节成

14、了年轻人放松身心、营造浪漫的机会和理由。这启示人们()文化的意识形态性质正在逐步消失,不必要杞人忧天对于外来文化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 中华文化有其特有的包容性,我们需要兼收并蓄 文化创作要关注和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A. B. C. D.解析错误,文化的意识形态性质不会消失。不符合题意。符合题意。故选C。答案B易错点1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就是在交流中全盘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提醒对于其他民族文化,中华民族敞开其博大的胸怀,发扬其“包容性”的特点,扬弃吸收。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同时必须坚持文化发展的独立性。矫正训练1在处理与外来文化关系时,我们应当求同存异、兼

15、收并蓄,这样做有利于()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增强对外来文化的理解吸收外来文化的所有成分A. B.C. D.解析对待外来文化要“求同存异、兼收并蓄”,并不是吸收外来文化的所有成分,而是辩证吸收,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有利于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增强对外来文化的理解。故正确,错误,应选A。答案A易错点2错误理解中华文化与中华各地域文化、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提醒中华文化是由中华各地域文化和中华各民族文化共同构成的,但不能认为是它们的简单相加。各地域文化或各民族文化既渐趋融合,但又保持各自特色。地域可影响但不能决定文化;另一方面文化差异也并不等于文化冲突

16、。矫正训练2北京的“四合院”、上海的“石库门”、广东的“围村”、陕西的“窑洞”、福建的“土楼”等民居建筑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民俗民风息息相关,特色鲜明、异中有同,是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财富。这说明()A.文化的差异性是由各地千差万别的自然条件决定的B.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蕴涵着中华文化的共性C.中华文化呈现着各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D.区域文化相互借鉴而日趋统一、渐趋融合解析民居建筑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民俗民风息息相关,特色鲜明,体现了区域性特征,异中有同,是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财富,说明了其蕴含着中华文化的共性,故B符合题意;A错误,自然条件是影响文化的重要因素而不是决定性因素;D“统一”错误,文化要

17、展现多样性而不是日趋统一;C本身正确但与题意无关。答案B时效热点26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1.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这表明()A.电视节目是文化交流传播的重要途径B.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一成不变C.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D.中国古诗词是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解析电视节目是文化交流传播的重要媒介和手段,不是重要途径,A错误;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但不是一成不变,B错误;传统建筑是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D错误;C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答案C2.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引发如潮关注,似一股清流注入人们的心田。

18、武亦姝等表现抢眼的选手瞬间成为“网红”,被网友盛赞“腹有诗书气自华”。这一档电视节目圈粉无数,是因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古诗词能浸润人们的心灵并激发向上的力量公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强烈的认同感古诗词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A. B. C. D.解析中国诗词大会中的诗词属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符合题意。答案C3.中国诗词大会“圈粉”无数,恰恰说明了每个人内心都愿意亲近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诗和远方”。承续优秀传统文化要滋养更

19、要底气。这不只是自上而下的政府工程,更是一个“物质幸福时代已经结束”的社会,发自内心的渴求与呼唤,是随着中国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出生于物质不再匮乏年代的90后和00后渐渐成长之后的必然向往。中国诗词大会“圈粉”无数,恰恰说明了每个人内心都愿意亲近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诗和远方”。结合材料,运用中华文化相关知识,加以说明。答案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亲近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增添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我国古代文学艺术内涵丰富、风格独特。亲近优秀传统文化,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引导人们追求美好的精神向往。中华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

20、性。亲近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民族凝聚力。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亲近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科学精神)(2018天津卷,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德化瓷素以“宛似象牙、光色如绢”的独特品质著称于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制作既保持了传统刻花和印花工艺,又在工艺和设计方面不断有新的提高和拓展,成为世界公认的艺术精品。宋元以来,德化瓷销往海外。这些瓷品有为日本、东南亚地区生产的观音像等佛教用品,有销往阿拉伯地区的带有阿拉伯纹饰的釉外云彩大盘。精美的德化瓷长期畅销海外,丰富了当地居民的

21、物质文化生活,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德化瓷畅销海外的原因。第一步:依据设问明方向第二步:细审材料调知识第三步:对接教材组答案(教材语言、时政术语、结合材料)答案德化瓷具有独特性和民族性,富有中华文华的内涵。尊重文化多样性,德化瓷适应不同地域的文化特点(文化需求)。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课时作业A组基础对点练考点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1.醉心于古文化研究的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过,如果可以选择出生的时代与地点,他愿意出生在公元1世纪的中国新疆,因为当时那里处于佛教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和中国文化等多种文化的交汇地带。下列对公元1世纪时期的中华

22、文化的认识正确的是()中华文化能够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儒家学说已经确立了至尊地位汉字已经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中华文化已经进入气度恢弘的全盛时代A. B. C. D.解析公元1世纪主要为我国的东汉时期,此时,儒家学说已经确立了至尊地位;在新疆,中国文化已经能够与佛教文化、印度文化等并存,故入选。汉字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错误。隋唐时期,中华文化才进入气度恢弘的全盛时代,排除。答案A2.(2018山东济宁模拟)看懂了汉字,就看懂了人生(如下图)。这主要说明()A.汉字是人类实践的产物,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载体B.汉字记载思想和语言,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C.汉字传承着人类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重

23、要标志D.汉字具有表意功能,包含着许多中华文化的价值解析题干中“看懂了汉字,就看懂了人生”,结合对“途”字的认识,强调汉字具有表意功能等,D正确;题干中没有涉及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等,A、B不选;文字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C错误。答案D3.2018年秋季开学第一课的主题是“中华骄傲”。第一节课“字以溯源”讲述了前辈们为了传承、保护汉字而坚守一生的故事。一笔一划,蕴含着中国人独特的思维方式,横平竖直,承载着中华文明厚重的底蕴和价值。重视汉字的传承和保护是基于()汉字是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基本载体汉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汉字演变经历了一个长期复杂的历程汉字为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

24、大作用A. B. C. D.解析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故重视汉字的传承和保护,当选,答案为C;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错误;与题目指向不符。答案C4.“黛玉自忖,兀那汉子这等眼熟,却不知是卧龙还是凤雏,便问道:你是猴子请来的救兵吗?”最近网上流行的这个“神句”,将四大名著的语言特点、重要人物等囊括在内。诸如四大名著等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

25、刻影响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A. B. C. D.解析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排除。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排除。属于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的作用,故选C。答案C5.“甜粽子、咸粽子哪个更正宗?”成了今年端午期间网友的热议话题。总的来说,南方人更偏爱咸粽子,北方人则青睐甜粽子。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华文化具有()A.独特性 B.区域性C.整体性 D.民族性解析南方人更偏爱咸粽子,北方人则青睐甜粽子,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地域性,故答案为B;A、C、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答案B考点二中华文化的包容性6.梦

26、回唐朝,千古一梦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唐朝一直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唐朝是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而在当时的都城长安,说胡言、穿胡服、跳胡舞,成为朝野的时尚。唐代的这种生活景观反映出()不同地域的文化有不同的特性中华文化是一种世界文化,不具有民族特性中华文化兼收并蓄,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交流中发展中华文化求同存异A. B. C. D.解析唐代的生活场景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符合题意。答案B7.京剧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它是在18世纪下半叶经徽剧、秦腔、汉调的交融,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的。京剧的形成体现了()A.各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异彩纷呈B.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C.中华文化

27、所具有的包容性D.不同文化都能够实现融会贯通解析京剧是经徽剧、秦腔、汉调的交融,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的,这一过程就是一个求同存异、兼收并蓄、取长补短的过程,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A、B不符合题意,D表述错误。答案C考点三中华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8.千百年来,一批批先民,横渡海峡,移民台湾,海峡两岸形成了大批同名村。“台湾有板桥,大陆也有板桥!”在厦门集美板桥村举行的两岸同名村恳亲会上,祭祖访亲,老乡见老乡,亲情说不完。同名村恳亲会的举办能()提升中华民族的整体意识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增强对中华文化的归属感夯实中华民族的立业根基A. B. C. D.解析“同名村恳亲会上,祭祖访亲

28、,老乡见老乡,亲情说不完”,故选B。与恳亲会的举办无关。答案BB组提能强化练9.2018年央视春晚继续沿用“北京主会场各地分会场”的直播模式,分会场分别设在黔东南、珠海、三亚、曲阜和泰安,营造五地同庆、四海欢腾的节日盛况。播出期间,通过电视、网络、社交媒体等多终端多渠道,海内外收看春晚的观众总规模达11.31亿,共同打造“东西南北中共度多彩中国年”的电视盛宴。这样的设计能够让我们感受到()一方水土滋养一方文化,中华文化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百花齐放才有春色满园,多姿多彩的地域文化相映生辉大众传媒服务春晚舞台,现代科技助力文化传承与发展一城一故事一曲一传奇,深谙传统文化就会有文化自信A. B. C.

29、 D.解析错在“中华文化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应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通过电视、网络、社交媒体等多终端多渠道,打造“东西南北中共度多彩中国年”的电视盛宴,表明百花齐放才有春色满园,多姿多彩的地域文化相映生辉,体现了大众传媒服务春晚舞台,现代科技助力文化传承与发展,故符合题意;错误,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掌握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答案C10.儒家思想同中华民族形成发展中所产生的其他思想文化一道,记载了中华民族在建设家园的奋斗中的精神活动、理性思维、文化创造,反映了民族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繁荣昌盛的重要滋养。由此可以看出儒家思想()植根于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之中体现了

30、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来源于中华民族的社会实践活动是民族文化发展的精神根基和精神纽带A. B. C. D.解析“中华民族形成发展”“生生不息”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其他思想文化”“精神活动、理性思维、文化创造”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建设家园的奋斗中”体现了儒家思想来源于中华民族的社会实践活动,符合题意;中华民族精神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是错误的。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发展的精神根基和精神纽带,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C。答案C11.中国文人以梅兰竹菊为“四君子”:梅高洁傲岸,兰幽雅空灵,竹虚心直节,菊冷艳清贞。中国人在一花一草、一石一木中负载了自己的真情,使花木草石拓展了原有的意

31、义,成为人格的象征和隐喻。可见()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B.中华文化具有独特性,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C.中国人热爱自然,自古就有保护环境的好传统D.中国人善于实践,从中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解析材料强调“四君子”蕴含的文化,没有体现对人的影响,舍去A;中国人在一花一草、一石一木中负载了自己的真情,使花木草石拓展了原有的意义,成为人格的象征和隐喻,体现中华文化具有独特性,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B符合题意;C、D均与材料主旨不符;故答案选B。答案B12.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通过建立和增强各族人民的价值认同、情感认同、文化认同、制度认同,来筑牢民族团结的思想根基。实现“四个认同”

32、,要求我国各族人民在文化上应该()既要保持各自文化的民族性,又要增强对中华文化的归属感在相互包容的前提下实现文化统一抵制外来文化的影响,维护本民族文化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互相借鉴和吸收,共同实现中华文化繁荣A. B. C. D.解析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要实现“四个认同”,各民族既要保持各自文化的民族性,又要增强对中华文化的归属感,各民族文化要互相借鉴和吸收,共同实现中华文化繁荣,故符合题意,可以入选;中“实现文化统一”否认了文化的民族性,否认了我国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性,排除;说法错误,对于优秀外来文化,我们要博采众长,不能全部抵制,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答案BC组大题冲关练13.(2018辽宁朝阳一

33、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强调,中华文化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2018年央视春晚以“喜庆新时代,共筑中国梦”为主题,荟萃歌曲、舞蹈、戏曲、小品、相声、武术、杂技等艺术形式,集聚中外艺术家的精彩表演,生动展示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党和国家事业的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展望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光明前景,弘扬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晚会突出时代特色、地域元素、文化内涵,烘托全民大联欢、普天同喜庆的浓厚氛围,唱响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奋进新时代、满怀豪情迎

34、新春的昂扬旋律。晚会语言类节目主题涵盖范围广泛,从“家里”的父慈子孝到“单位”的求真务实、从“窗口行业”的笑脸相迎到“平安中国”的坚强捍卫、从海峡两岸骨肉同胞的血缘亲情到“一带一路”的中非友谊等。语言节目按照“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的原则,讲百姓的语言、说身边的故事,抒发真切的情感,带去阖家的快乐。节目汇集全国老、中,青三代优秀演员。晚会还在“创新节目”的文化含量上加大笔墨。结合材料,运用中华文化的有关知识,说明央视2018春晚节目的文化价值。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此题的知识范围界定是“中华文化的有关知识”,其次要抓住题眼,即分析“央视2018春晚节目的文化价值”。然

35、后结合材料相关信息从彰显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弘扬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人民群众对中华文化的文化自信、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等方面分析即可。答案彰显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提升公民综合素质,树立民族文化自信,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提高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民族凝聚力。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中华文化的复兴与发展。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提高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14.文化自信,是兼容并蓄、海纳百川之后的自信,也是尊重文明多样性基础上的自信。中华文明是在中国大地上产生的文明,也是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借鉴而形成的文明。汉代张骞两次出使西

36、域,向西域传播了中华文化,也引进了西域文化成果。唐代中国通使交好的国家多达70多个,促进了中华文化远播世界,也促进了各国文化和物产传入中国。明代郑和七次远洋航海,留下了中国同沿途各国人民友好交往的佳话。明末清初,欧洲的天文学、医学等知识纷纷传入中国,开阔了中国人的知识视野。之后,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更是频繁展开,这其中有冲突、矛盾、疑惑、拒绝,但更多的是学习、消化、融合、创新。(1)根据材料所给的信息,请你运用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知识,分析我们应怎样树立文化自信?(2)文明礼仪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内容,某校“开展倡导文明礼仪、弘扬中华文明”活动。请你为此活动拟定两条公益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每条限15个字以内。答案(1)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我们应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求同存异,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我们应在文化交流中兼收并蓄,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反对文化霸权主义。(2)例如:“文明礼仪从我做起”“好言好语暖人心”“人人需要赞美,你我都不例外”“礼仪是素养的体现”“礼仪是成功的基石”“有礼走遍天下,无礼寸步难行”“学礼仪,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省”“敬人者,人恒敬之”等。(只要围绕文明礼仪去拟定,言之有理即可。要求拟定两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