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十二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体系构建高频考点命题方向1.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及产生的影响。2.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及意义。1.以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重大工程为切入点,考查资源跨区域调配线路选择、原因及影响。2.结合汽车产业的转移、电子产品的转移等考查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及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高频考点一产业转移(2016全国乙卷)我国是世界闻名的陶瓷古国,明清时期,“瓷都”景德镇是全国的瓷业中心,产品远销海内外,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省佛山市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逐步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2003年,佛山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陶瓷产业向景德镇等陶瓷产地转移。据此完成
2、12题。1促使佛山陶瓷产业向外转移的主要原因是佛山()A产业结构调整B原材料枯竭C市场需求减小D企业竞争加剧2景德镇吸引佛山陶瓷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是()A资金充足B劳动力成本低C产业基础好D交通运输便捷解析:第1题,陶瓷产业属于高污染、高耗能、附加值较低的产业。20世纪90年代之前,“珠三角”地区(佛山市)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逐步提高,“珠三角”地区培植和发展新的主导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因此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就成为必然。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过程中,部分劳动力投入大、高污染、高耗能、附加值较低的产业将外迁,释放的生产要素得以投入到新兴产业的发展中。第2题,由材料可知
3、,在明清时期景德镇已成为全国的瓷业中心,说明景德镇陶瓷生产历史悠久、工艺水平高、产业基础好。答案:1.A2.C(2016全国甲卷)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家电企业将组装工厂向其国外转移。下图示意日资家电组装工厂转移目的地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35题。3影响日资家电组装工厂不断转移的主要因素是()A市场规模B劳动力成本C原材料成本D技术水平420世纪90年代末,越南对日资家电组装工厂的投资吸引力已超过中国,但其日资家电组装工厂数量却远少于中国,主要原因是中国()A市场规模大B技术水平高C劳动力素质高D基础设施水平高5在日资家电组装工厂向越南等国家转移的背景下,中国家电产业的发展战略是()A加
4、大政策支持,吸引日资回归B进口越南产品,替代国内生产C扩大生产规模,保持价格优势D加强技术研发,培育竞争优势解析:第3题,家电组装工业属于廉价劳动力导向型工业,劳动力成本是这类产业发展的主导区位因素。随着各地经济发展,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促使这类产业向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地区转移。第4题,20世纪90年代末,从投资成本的角度看,越南在劳动力成本和用地成本上低于中国。而相比于越南,中国人口众多,对家电产品的需求量大,促使大量日本的家电组装工厂在中国投资。第5题,随着经济发展,日资企业在中国的用工成本不断提高,为寻求更低的生产成本,家电组装企业向越南等用工成本更低的地区转移。中国应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加
5、大技术投入,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培育符合新兴市场需求的多样化产品,提高产品竞争力。答案:3.B4.A5.D产业转移问题的分析思路产业转移的考查主要涉及产业转移的原因和产业转移对区域的影响两方面内容。回答问题时要注意把握住核心进行分析,具体思路如下:(1)产业转移的规律转移主体:先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轻工业转移,然后是资金密集型产业和重工业转移,最后是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转移。转移方向:由发达国家或地区向发展中国家或欠发达地区转移。(2)产业转移的原因分析要注意抓住两个“为什么”,一是“为什么转出”,二是“为什么转入”,也就是产业转移转出去的原因和承接产业转移的条件。要注意抓住两类地区,一是发达国家转
6、出区和发展中国家承接区,二是经济发达的转出区和经济落后的承接区。明确产业转移的产业类型,产业类型多以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主,经济发达国家转出的产业还有相当部分是对环境污染严重的产业。明确产业转移的主要目的,转出区是追求最佳区位,获取最大利润;承接区一般是将区域资源优势、劳动力优势、市场优势、地缘优势等转化为经济优势。(3)产业转移的影响分析一是要从产业转出区和产业承接区两个角度回答,二是要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回答。回答问题时要注意表述的规范性,抓住核心。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梯度转移是指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客观上存在梯度差异,高梯度地区通过不断创新并不断向外扩散求得发展,中、低梯度地区通
7、过接受高梯度地区扩散或寻找机会求得发展。下图为我国区域间梯度转移模式图。读图回答12题。1我国不同区域间存在诸多的差异,造成产业转移的主要原因不包括()A资源禀赋B经济结构C开发战略D能源结构2中介机会是产业转移中介于企业及其转移潜在目标地,起沟通、协调、服务等作用的外在因素。这种中介机会可能是()家乡投资政府合作能源供应土地价格ABCD解析:第1题,我国东部地区的产业以技术导向型、资金密集型为主;中部地区的产业以劳动力导向型、资源密集型为主;西部地区的产业以资源密集型为主。由模式图可知资源禀赋、经济结构的差异均能造成产业转移;我国西部开发战略会使东部产业向西部转移;我国东、中、西部的能源结构
8、均以常规能源为主,新能源占比较少,因此造成产业转移的原因与能源结构无关。第2题,由“起沟通、协调、服务等作用的外在因素”可知中介机会可能是家乡投资或政府合作。答案:1. D2.A产业转移的原因及影响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目前京津冀一体化进程正在提速。天津、河北为主要承接地,以重大产业基地和特色产业园区为平台,重点承接信息技术、装备制造等八大产业。据报道,北京拟将部分行政单位转移到保定等地。材料二中国是目前世界最大的钢铁生产国,而截至2015年底,河北省的钢铁产量已连续14年位居全国之首,接近中国钢产量的四分之一。(1)简述河北省发展钢铁工业的有利条件。(2)河北保定、廊坊等城市成为京
9、津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简述其承接北京产业转移的优势区位条件。(3)北京拟将部分行政单位转移到保定等地,简述这对保定发展的有利影响。解析:第(1)题,钢铁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可从资源、交通、市场、劳动力等方面进行分析。图中显示河北省铁矿(原料)丰富,煤炭(燃料)充足,(海陆)交通便利;靠近京津唐地区,市场广阔;劳动力素质高、数量大。第(2)题,保定、廊坊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可以从位置、交通、政策、劳动力、资源等方面回答。第(3)题,行政单位的迁入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改善基础设施、增加就业、推进城市化进程、提高劳动力素质、提高科技水平等。答案:(1)铁矿(原料)丰富;煤炭(燃料)充足;海陆交通便利;
10、靠近京津唐,市场广阔;劳动力素质高、数量大。(2)毗邻北京;有京广、京九等铁路与北京市相通,交通便利;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是国家战略规划,政策支持产业转移;城市规模小,地价低;劳动力廉价;资源丰富;工业基础好等。(3)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改善基础设施;增加就业;推进城市化进程;提高劳动力素质;提高科技文化水平等。高频考点二资源的跨区域调配(2014浙江卷)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把长江的水调往北方的调水工程,调水线路主要为大运河。读“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线路图”,完成12题。 1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可以解决华北平原的盐碱化问题有利于改善丙地大运河航运条件丙至戊
11、段可以自流引水可缓解戊地的用水紧张ABCD2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长江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可提高社会对长江水质的关注B可促使长江的泥沙向海洋输送C可降低甲地咸水入侵发生的可能D可改变长江口外海洋潮汐的规律解析:第1题,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主要是缓解华北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说法正确;根据图中的地势特征,黄河以北段才可以自流引水,说法错误,排除B、C;京杭大运河丙段作为南水北调通道,调水会抬高其水位,改善航运条件,说法正确,故选D。第2题,南水北调作为国家级战略性大工程,其调水水质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调水使得长江下游入海水量减少,江水携带泥沙能力降低,不可能促使泥沙向海洋输送;长江口入海水
12、量减少,水位降低,海水倒灌的可能性升高;潮汐规律主要与天体间的引力有关,与调水无关。答案:1.D2.A3(2015广东卷)山东省南部的南四湖,由微山湖、昭阳湖、独山湖、南阳湖组成,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通道,沿湖地区工业以煤炭、电力、造纸为主。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南四湖地理位置示意图。材料二南四湖及周边地区1982年与2012年各景观类型面积统计图。(1)分析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通水后对南四湖地理环境可能带来的有利影响。(2)为了满足调水的水质要求,南四湖沿湖地区工业发展应采取哪些措施?解析:第(1)题,南水北调工程通水后为该地带来的有利影响,既有自然方面(水量、气候、生
13、物),也有社会经济方面(航运、养殖、旅游),要注意答题的完整性。第(2)题,水污染防治主要从减少废水排放、加强对所排废水的处理,以及加强监管和环境意识等方面进行。答案:(1)南四湖水量增加,湖面扩大,使周围地区气候湿润;改善局部地区的气候;利于水生生物的生长,增加生物的多样性;水量增加,利于通航;利于发展养殖业及旅游业。(2)禁止沿湖地区发展污水排放量较大的工业;加强工业污水处理技术及循环使用;加强对沿岸工业监督检查,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资源跨区域调配问题的分析(1)调配原因主要是资源分布区与消耗区的差异,即明确资源分布规律及分布较多的地区;同时明确资源紧缺区紧缺的原因,包
14、括为何分布较少,为何需求量大,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等。(2)跨区域调配资源的线路选择要保证稳定、安全的资源供应;要考虑线路的造价;要考虑沿线地形、河流等自然条件和城市分布等社会经济条件;要尽量避免造成生态问题。(3)资源跨区域调配的重要意义资源调配工程的实施,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从以下两方面分析:对于资源调入地区而言,资源的大规模调入,缓解了资源、能源不足的问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和资源的相对充足,又保障了社会的安定与繁荣,促进了该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等。对于资源调出地区而言,随着资源的开发和工程的建设将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水
15、资源的调配福建“北水南调”工程以引用大樟溪水源为主,从闽江竹岐水源点建抽水泵站引水补充,向福清、平潭、长乐等地输水。下图示意福建“北水南调”线路。读图完成12题。1关于福建“北水南调”工程建设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势北高南低,全程可以自流引水B闽江的径流量季节变化小,年际变化大C沿线多水库、河流,水源比较稳定D主要经过武夷山区,工程造价高2平潭需要大量引入水源的主要原因是()降水少,季节分配不均社会经济发展,需水量大增岛屿集水面积小地势陡峻,取水困难ABCD解析:第1题,由题干材料可知,从闽江竹岐水源点引水补充,要经过泵站提水,A错;闽江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径流量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大,B
16、错;由图示可知,工程沿线多水库、河流,水源比较稳定,C正确;该调水线路主要在福建东部,没有经过武夷山区,D错。第2题,平潭位于岛屿,岛屿上河流短小,集水面积小,淡水资源缺乏;由于经济的发展,需水量大增,因此需要调水。答案:1.C2.B皖电东送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安徽淮南市已探明煤炭可开采量153亿吨,占全国煤炭储量的19%。2013年煤炭年开采量1亿多吨,煤炭产业产值占全市GDP的34%。特高压输电和一般输电相比,具有输送容量大、输送距离远、电量损耗低等优点。“皖电东送”工程西起淮南,是通过特高压输电技术将淮南的煤炭转化为电能经皖南、浙北山区,输送到沪西的重大工程,全长656千米,总
17、投资约1 500亿元。(1)分析国家实施“皖电东送”的主要原因。(2)简述“皖电东送”工程对淮南市煤炭工业发展的影响。(3)分析特高压输电线路选择人口稀疏和离城镇较远地区的原因。解析:第(1)题,主要从输入地的需求、输出的可行性和技术条件等三方面分析。第(2)题,分析对煤炭的开发利用、技术改造升级和关联工业的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即可。第(3)题,主要分析特高压输电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对人类生理、心理的影响及干扰问题等。答案:(1)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一次能源匮乏,但需求量很大;淮南市能源(煤炭)资源丰富,离“长三角”地区(上海)较近;我国已经掌握了特高压输电技术,该技术创造的经济
18、价值高,煤炭就地转化为电能输出,对“长三角”地区的环境污染较小。(2)煤炭工业的地位得到巩固和加强,使煤炭工业迅速升级换代,煤炭资源得到综合利用,延长了煤炭工业产业链;与(采、洗、炼)煤和煤电等相关联的机械工业得到发展。(3)特高压输电带来空气污染、噪声污染等环境问题;特高压输电给人类带来强电场的生理、心理影响;对无线电及电视信号造成干扰等。川气东送4川气东送工程是我国继西气东输工程后又一项天然气远距离管网输送工程。工程西起四川普光气田,跨越四川、重庆、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上海6省2市,管道总长2 170千米,年输送天然气120亿立方米。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川气东送线路示意图(1)指
19、出影响川气东送工程线路分布的主要因素,分析川气东送工程建设的原因。(2)简述川气东送工程对乙地区发展的影响。(3)与乙地区相比,甲地区发展工业的地理优势有哪些?解析:能源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对沿线及输入区都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带动沿线地区经济的发展,所以线路布局尽量照顾沿线的重要城市。根据区域分布位置,甲经济区位于西部内陆,乙经济区位于东部平原地区,乙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交通、技术等优势明显。答案:(1)城市分布(消费市场)。乙经济区能源相对贫乏,但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对能源的需求量大;甲经济区天然气资源丰富,但经济欠发达,人口密度小,对能源的需求量小,资源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2)缓解乙地区能源紧张的状况;优化该地区能源消费结构,促进区域的经济发展;减轻乙地区的环境污染。(3)甲地区位于长江上游,土地广阔,价格较低;矿产、能源、水力等资源丰富;劳动力丰富廉价;经济发展潜力大;政策支持;市场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