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六年级下语文教学杂谈15凡卡_人教新课标.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13997 上传时间:2025-11-03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3.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下语文教学杂谈15凡卡_人教新课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六年级下语文教学杂谈15凡卡_人教新课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六年级下语文教学杂谈-15凡卡人教新课标 关注生成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有效组织让精彩向目标回归超越预定目标的生成固然美丽,但这样的课堂不能只强调学生主体性,而忽视教师的主导性。教师要把握好课堂组织权,进行有效的生成。具体地说就是要在教学活动进行的过程中,关注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并与备课预料情况进行比较,如果出现预料之中的情况则按预先设计的对策教学;如果出现预料之外的情况则与教学目标(不仅指认知目标)比较,看是否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组织后续的教学活动。教学凡卡时,我们一起通过语言文字充分感受了凡卡所遭受的苦难,离下课还有分钟,我正准备进行课堂总结时,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只有

2、岁的凡卡为什么会被送到鞋匠阿里亚希涅那儿去?这是一个与课文相关的问题,但不在我的预设之中,我思忖道:对于这个问题的讨论,可以帮助学生体会当时沙皇统治的黑暗,不如根据教学生成态势调整教学过程,于是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学生一:凡卡是到鞋匠那去学手艺挣钱的。学生二:因为爷爷养不起凡卡,没办法才把凡卡送到莫斯科。班里呈现了两种意见,还各自振振有词地陈述了理由:课文开头说凡卡是被送到老板家做学徒的,就是学手艺的。课文后面还写到凡卡拿一个戈比买了一个信封,这可能就是老板付给他的工资。还有一方的理由是:凡卡才岁,而且爷爷就他一个亲人,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让他去做学徒的。爷爷肯定是自己都吃不饱,课文描述爷爷是一个

3、非常有趣的瘦小的老头儿,凡卡留在爷爷身边的话,说不定两个人都会饿死。这一方又有学生补充说:鞋匠家的人根本没把凡卡当人看,怎么会教他手艺?付给他工资是更不可能的了。凡卡买信封的一个戈比也许是爷爷在他临走时给的。听完了双方的辩论,我问其他学生同意哪一方的观点。同意第二方观点的明显占多数,我趁热打铁道:“双方说的都有道理,但我也和大部分同学一样更同意爷爷无可奈何才把凡卡送到城里的观点。作者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由于沙皇俄国政府的残酷统治,社会非常黑暗,无数破了产的农民被迫流入城市谋生,深受老板的剥削压迫,连儿童也不能幸免。这篇课文中的凡卡只是当时千千万万受难农民中的一个。”弘扬自主个性放飞童真之乐提倡

4、“自由”,不拘形式其次,得从形式上自由。小学生作文是不拘形式、自由的表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写作水平自由选择表达形式。可变按事情先后直叙为倒叙、插叙;可采用凡卡这篇课文的交叉叙述的手法;还可用资料卡片连缀成文的形式及大标题下再列小标题的形式。还有改写,如:改体裁,诗歌变记叙文、故事改为诗歌;改人称、时间、环境;改结尾;甚至与原文唱反调。丰富的形式衬托出的是学生不凡的创新意识与个性品质。就是同一篇作文也“文无定法”。因此,我要求学生力求“变结构”,写出自己的特色。比如开头或开门见山,一语中的;或描写场景,烘托气氛;或设立悬念,娓娓道来;或回忆联想,引入下文;或直抒胸臆,抒发情怀等等。但都要求学生力避落入俗套,使人看头就能知尾。结尾可以“卒意显志”;可以照应开头形成珠联璧合;可以提出问题,让人遐思;也可以含蓄如余音绕梁。构段或用总分式、或用因果式、或用递进式、或用连续式、或用点面式等等。情节的发展也并不是三段式,开头、发展、结尾,应是一波三折。插入联想,运用想像,跌宕多姿,波澜起伏,文章才能引人入胜,各具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