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六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2.3我站在铁索桥上_北师大版.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13868 上传时间:2025-11-03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3.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2.3我站在铁索桥上_北师大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六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2.3我站在铁索桥上_北师大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六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2.3我站在铁索桥上北师大版(2019)学习培训结束,带着急切地和孩子共同学习的心情走进了课堂。今天学习的课文是我站在铁索桥上,这是一首现代诗。主要讲了诗人站在铁索桥上,思绪万千,遥想当年红军战士的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激烈场面,展现如今和平美好的生活,高唱英雄的土地,英雄的人民。在开课时,我尊崇孩子们学习的疑点出发,让孩子们质疑:1. 铁索桥在哪里? 2、我站在铁索桥上为什么心潮汹涌激荡?3、为什么我要站在铁索桥上?4、勇士们是怎样强渡大渡河的?孩子们针对课题,针对诗句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应该可以激发孩子们强烈的学习欲望的。我们也往往这样认为,可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当

2、中,无论是老师讲解历史背景,让学生看图讲述铁索桥是怎样的一座桥,孩子们竟索然无趣,即使引导学生看图,也只寥寥几人举手。为什么?这首诗一共四小节,让孩子们默读每一小节,写写每节写了什么,更有困难,有一、两个孩子还难以下笔。其他孩子呢?积极性也不是很高。(课堂思维是核心,对有些孩子来说,比干什么都难)以孩子们这样的情绪,再来解决后面的三个问题,这不是难上加难吗?搞得我灰心丧气。第一课时下来,回到办公室,我认真地对第二课时进行了调整。因为诗句是凝练了的语句,必须把凝练的诗句化作生动的画面,化成孩子们内心的共鸣,孩子们才能读得出情,感悟到情。决定让孩子们观看飞夺泸定桥的视频,孩子们看完之后,我让大家说一说自己看完后的想法,很多孩子能体会到了红军战士虽身处险境,却能克服困难,英勇顽强,勇往直前。同时在诗句的对比中体会到了我们对勇士们的敬重、崇敬。通过对诗句中的“攀着”“冒着”“冲破”等诗句画面在脑海中的再次重现,勇士们的高大形象已屹立在孩子们的心中,孩子们也唱出了自己心中对英雄的赞歌。让我体会到,质疑的问题虽然是有探究价值的问题,但离开了孩子们对问题探究的心理需要,离开了孩子们的内心共鸣,孩子们往往在两眼无神的状态中晕晕乎乎。正如教育大师说赞可夫: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就会变得高度有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