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2021学年新教材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2-2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学案二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137414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30.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新教材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2-2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学案二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2-2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学案二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2-2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学案二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2-2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学案二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2-2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学案二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2-2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学案二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2-2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学案二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二节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学案设计(二)第1课时学习目标1.说出大气受热过程的三个主要环节。2.能够描述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的原理。自主预习预习模块一:基础知识清单说明:在教材中找到该知识点,理解概念或过程。1.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2.对流层大气热量的主要直接来源。3.大气的受热过程。4.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的表现及常见的自然现象。预习模块二:重点知识梳理读地球大气受热过程图,回答问题。1.穿过大气层的太阳辐射b比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c要少,是什么原因导致的?2.图中为反射,为少量吸收,为散射,三者合称为大气的削弱作用,其强弱受哪些因素的影响?3.地面吸收太阳辐射会增温(太阳

2、暖大地),然后产生地面长波辐射(d),大部分被大气吸收(大地暖大气),大气吸热后形成大气辐射,大部分向下辐射(a),称为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对地面有什么作用?其强弱受哪些因素的影响?预习模块三:拓展知识补充温室气体和京都议定书温室气体允许太阳短波辐射透入大气底层(对流层),并阻止地面和底层大气中的长波辐射逸出大气层,从而导致大气底层保持较高的温度。地球大气层中主要的温室气体有水汽、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臭氧、氯氟烃等30余种气体。自然界本身存在温室气体,使得地球表面能保存热量,温度适合生命生长。然而,工业革命以后,人类活动使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增多,使得全球变暖加剧。全球变暖有两大特征

3、:一是地球平均温度上升;二是地球的极端天气事件如台风、暴雨、干旱等发生频率增加,破坏力加剧。温室气体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贡献中,二氧化碳约占65%,甲烷占17%,氧化亚氮约占6%,其他温室气体占12%。氢氟碳化合物、全氟碳化合物和六氟化硫这三种人造气体的吸热能力远远大于原本自然界存在的温室气体。为了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稳定在一个适当的水平,进而减缓剧烈的气候变化对人类造成的伤害,1997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参加国在日本京都制定了京都议定书。京都议定书规定对6种温室气体进行削减控制,它们分别是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氢氟碳化合物、全氟碳化合物和六氟化硫。2005年2月16日,京都议定

4、书正式生效。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以法规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排放。课堂探究案例探究:大气的保温作用1.参考教材第35页图2.10,说明为什么月球表面的温度变化比地球表面剧烈得多?2.秋冬季节,为什么霜冻多发生在晴朗的夜晚?【思维导图构建】核心素养专练1.下列几种情况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是()2.下面是几处少数民族的对话,正确的是()A.高山族人说:“我们这里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所以,太阳辐射最强。”B.鄂伦春族人说:“我们这里纬度高,夏季白昼时间长、日照长,故太阳辐射最强。”C.维吾尔族人说:“我们这里深居内陆,气候干旱,晴天多,云量少,太阳辐射当然最强。”D.藏族人说:“我们这里地势高,空气稀薄,

5、尘埃少,大气透明度好,水汽又少,晴天多,日照时数长,太阳辐射最强。”3.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相比,青藏高原地区昼夜温差更大,试分析其原因。参考答案课堂探究1.月球没有大气层,太阳辐射可直达月球表面,月球表面辐射也可直接散失到宇宙空间,故而昼夜温差非常大;而地球外层有厚厚的大气层,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同时,大气逆辐射对地面有保温作用,使得地面昼夜温差较小。2.秋冬季节,气温低,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使地表温度下降很快且降温幅度大,容易出现霜冻现象。核心素养专练1.C2.D3.青藏高原地区地势高,空气稀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气温高;夜间,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昼夜温差大。第2

6、课时学习目标1.说出热力环流的原理和形成过程。2.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分析海陆间热力环流、山谷风、城市热岛效应的形成。3.根据等压线图准确判断风向。自主预习预习模块一:基础知识清单说明:在教材中找到该知识点,理解概念或过程。1.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根据热胀冷缩原理和地表冷热状况判断大气垂直运动方向,并根据气流垂直运动方向判断并填写高压和低压。根据同一水平面高压和低压的分布状况,判断并绘制大气水平运动方向。2.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理想状况下,只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下,最终风向的判断。在高空,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两力的影响,最终风向的判断。在近地面,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三力的影响,最

7、终风向的判断。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三力对风向和风速的影响。3.风力大小和风向的判读预习模块二:重点知识梳理1.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读下图,回答问题。(1)根据地面冷热状况在上图A、B、C、D四处填写“高压”或“低压”。(2)在图中四根短线上填上正确的箭头,表示气流运动方向。(3)描述热力环流的原理。2.风力大小的判读请思考以下因素对风力大小的影响。(1)气温差异:;(2)所处风带、气压带:;(3)地形:;(4)地势:;(5)植被覆盖率:;(6)下垫面(经过湖面或海面):;(7)等压线图上判断风力大小:。预习模块三:拓展知识补充海陆风的交替时间和出现条件海陆风交替的时间随地方条件及天

8、气情况而不同。白天,陆地温度高于海洋;夜晚,海洋温度高于陆地。一般来说,陆地温度高于海洋的时间,为上午910时到下午23时,下午23时的海风最强。此后温度逐渐下降,海风便随着减弱,在晚上910时,海陆温差没有了,海风也就停止了。夜晚,陆地温度降得快,海洋温度比陆地下降得慢些;因此,在晚上910时以后,陆上变冷了,海上反而暖些。海陆温差的趋向改变了,海陆风的方向也改变了。从晚上910时的一度平静无风之后,微弱的陆风就开始了;这以后,海陆温差逐渐增大,陆风也越来越强;凌晨23时,温差最大,陆风也最强。天亮后,陆地渐渐暖起来,海陆温差越来越小,陆风逐渐减弱;在上午910时,海陆温差又消失了,陆风随之

9、停止。就这样,随着海陆昼夜温差的不断改变,一般来说,白天出现的海风,下午23时最强,夜间出现的陆风,凌晨23时最强;上午910时和晚上910时,海陆温度几乎相同,温度差别消失,海风和陆风便消失了。海风和陆风消失的时间,也正是从海风转为陆风(晚上910时)或从陆风转为海风(上午910时)的过渡时间。海陆风必须在静稳的天气条件下才可以看得到,如果有强烈的天气系统,如风暴一类的天气系统出现时,就看不到海陆风的现象了。此外,如果是阴天,陆风吹刮的时间往往延长很多,而海风出现的时间便一直推后下去,有时甚至到上午12时左右才开始。课堂探究案例探究:热力环流1.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常见的热力环流

10、有三种,包括海陆风、山谷风和城市风。请在下列四幅图中判断并绘制准确的空气运动方向。2.读市区与郊区环流图思考:为什么市区的气温总是高于郊区?市区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思维导图构建】核心素养专练1.浙江省新安江水库建成于20世纪50年代末,在一个狭窄河流上出现了一个面积为394平方千米的“湖泊”。若在该水库旁建某度假村,图中能正确反映水库与度假村之间风向的是()A.B.C.D.2.读下图,图中最不适宜建钢铁厂的是()A.甲处B.乙处C.丙处D.丁处3.下图所示,一架飞机在北半球自东向西飞行,可判断出()A.顺风飞行B.逆风飞行C.飞机在信风带中飞行D.风从北侧吹来4.读下面两幅等压线图,风力最大

11、的是()A.A处B.B处C.C处D.D处5.2011年中国不少城市经受了罕见的高温考验,一份“成都城市热岛效应遥感研究资料”显示,成都城区内外温差最高可达8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问题。(1)在上图中绘出“城市风示意图”。(2)若该城市建设对大气有污染的工业,建在A处还是B处?为什么?(3)为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你认为在城市环境建设中可采取什么措施?6.2019年8月,山东省济南市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组织对市内某大型钢铁企业进行实地考察。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描述学校所在地的盛行风向,说明其形成原理。(2)请你为该大型钢铁企业的布局提出合理化建议,说明理由并绘图示意。参考答案课堂探究1.绘图略。

12、2.市区建筑物、人口、机动车、工业等密集,路面硬化度高,绿地比例小,人工热源多,而郊区相反,所以市区气温高于郊区。核心素养专练1.B2.D3.B4.C5.(1)略(2)B处。B处位于城市风环流的外侧,大气污染物不易随城市风吹向城市,造成的污染较轻。(3)合理规划城市布局,增加绿地面积比例;将耗能多的企业外迁;提高科技水平,降低企业能耗;屋顶绿化;建设水景公园;建设卫星城,降低市区人口密度;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减少机动车出行率;兴建节能建筑等。6.(1)盛行风向:冬季西北风,夏季东南风。形成原理: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季亚欧大陆气温低,气压高,风由陆地吹向海洋,形成西北风;夏季,海洋上气温低,气压高,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形成东南风。(2)将该企业外迁至郊区,且避开城区的东南方和西北方;提高科技水平,降低企业能耗;增加绿地面积比例。绘图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