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江西省丰城三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BYSHI.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135749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丰城三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BYSH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江西省丰城三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BYSH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江西省丰城三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BYSH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江西省丰城三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BYSHI.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江西省丰城三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BYSHI.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江西省丰城三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BYSHI.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江西省丰城三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BYSHI.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一、选择题(本题共20个小题,每题2分,共40分。)1西周时实行的土地制度的性质是A土地国有制 B土地公有制 C地主土地私有制 D封建土地国有制【答案】A考点:西周时期实行的土地制度的性质是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度,是以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故选A。在古代,B项是原始社会实行的土地制度;CD项是封建社会实行的制度。2下图是反映宋代社会经济状况的名画清明上河图(局部),从中可以获得的历史信息有 商业交易受到严格控制城市功能以军事为主是当时商业经济发展的写照打破了坊市界限,城市商业面貌变化大A B C D【答案】D考点:宋代以后商业的发展和市的变迁。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北宋都城东京的繁荣景象。宋代商

2、业不受官府直接监管,商业活动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故不能选;隋唐以后商业城市逐渐兴起,城市的经济职能逐步加强,所以排除,故选D。3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面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A租佃制经营方式的推广 B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 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D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答案】C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首先要理解“近代”这一概念,“近代”是指进入资本主义时代,主要特征有政治上实行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经济上大机器生产,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关系是雇佣关系。选项C说明苏州丝织业出现了雇佣关系,这种生产

3、方式具备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基本特征,答案为C。4在世界步入近代的潮流时,中国日益落伍的直接原因是A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B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C明清时期的闭关政策 D商品经济发展不充分 【答案】C考点: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明清时期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使得中国脱离了世界发展的大势,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潮流,造成了近代被动挨打的局面,故选C。ABD项不是直接原因。5“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这句话反映了专业市镇发展区域分工加强经济重心南移资本主义萌芽出现A B C D【答案】C考点: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特点。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从材料的描述中可知,松江和芜湖两个地区进行,这两个城市发

4、展成专业市镇.反映了纺织业发展的两个趋势:专业市镇的发展和区域分工加强;而没有体现出雇佣劳动关系来,故不能说明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材料也无法体现经济重心的南移。所以答案选C。6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生。此时,作为一位投资者,你的选择主要是受到A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影响 B国外投资者的影响 C外商企业投资赚钱的刺激 D清政府官僚的大力支持【答案】C考点:民族工业的产生的原因。19世纪70年代前后,中国的民族工业产生,主要原因是在列强投资商业的刺激之下和洋务运动的所办的企业的诱导下出现的,故选C。 7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艰难而曲折的外部因素是A畸形的社会性质B落后的社会生产力

5、C封建势力的破坏D西方列强的侵略掠夺【答案】D考点: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解答此题需要注意材料的要求是要回答外部的因素,ABC项都是内部因素,直接排除,中国的民族工业发展曲折的主要原因是外国列强侵略,故选D。【答案】D考点:民族工业所受阻碍因素。近代民族工业发展阻力重重,面临着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等多种因素的阻碍,这主要是由于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的,故选D。ABC项都是因为D项而来。【答案】C考点:近代列强对华的资本输出影响。解答此题要注意材料的要求是要回答客观的进步作用,AB项直接排除;D项错误,中国新的阶级是在19世纪60年代前后出现的,故选C。 10清末状元张骞被甲午中

6、日战争中国的败局震惊,毅然挂冠从商。此举表明他把救亡图存作为时代的使命视创办实业为救国之要途用实际行动来批判科举制度认为经济是政治改革的前提A B C D【答案】A考点:近代实业救国思潮。张骞弃状元的前途,投身商海,把救亡图存作为时代的使命,视创办实业为救国之要途,积极实践这实业救国的思潮,故选A。项材料无法体现。 11抗战时期,国统区民族工业大批破产,主要是由于美国的经济侵略国民政府的统制经济政策国民政府加强对工业的垄断日本野蛮的经济掠夺A B C D【答案】B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抗战时期民族工业发展史实的掌握。主要指抗战后,不符合抗战时期,这一限定;项主要是在敌占区。不符合题干中“国统区”

7、这一限定,排除该项。故选B。 12下列哪些因素对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一战结束四大家族官僚资本主义形成日本全面侵华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A B C D【答案】 B 考点:民族工业的阻碍因素。一战结束后,外国资本纷纷卷土重来,给民族工业带来很大的压力;日本的全面侵华,并对沦陷区进行经济掠夺,以低价收购的方式进行物资掠夺,极大地限制了中国民族工业的生存空间。官僚资本通过手中的权力,实行“经济统制”政策,民族工商业损失巨大。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更是加强了美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故选B。13“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诗中反映的主要历史信息是A自然灾

8、害的发生 B农村劳动力流失 C“大跃进”中的大炼钢铁运动 D农村生产力水平下降【答案】C考点:大跃进。本题是 文字材料型选择题,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由材料中“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可知,这是“大跃进中大炼钢铁运动带来的后果,所以本题答案是C项。14周恩来说:“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倒在地上办外交的呢?中国100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不学他们”的突出表现是A采取“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 B采取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C采取“打扫

9、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 D采取“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答案】B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旧中国没有实现国家的独立,外交政策是屈辱的;新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A、C、D都是其具体方针或表现,答案为B。15中共八大关于国内主要矛盾的论断是正确的。因为这一论断A借鉴苏联的经验教训B反映了剥削阶级在我国已基本消灭的客观实际 C明确了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D强调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答案】B考点:中共八大。本题是因果关系型选择题,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A项、C项和D项不能成为题目的原因;中共八大关于国内主要矛盾的论断是:

10、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矛盾。这种论断是基于剥削阶级在我国已经被基本消灭的史实作出的, 所以本题答案是B项。 【答案】A考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和文化大革命。此题为比较式选择题,可在熟悉“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这三个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对比得出结论。文革破坏了中国的民主法治建设,B、C是文革的教训。D说的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过分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对生产关系的调整未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水平。而 A项的实事求是就是根据具体的国情,遵循客观规律,来制定国

11、家的政策和方针,符合“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的教训。故选A。18市场经济体制最基本的特征是A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要求 B经济活动适应供求关系 C给企业压力和活力,实现优胜劣汰 D以市场配置资源为主【答案】A考点: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是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方式的经济管理体制,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故选A。ACD项都是特征的部分内容,不全面。1920世纪50年代我国运用的外交方针、原则至今仍被广泛运用的是“求同存异”的方针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不结盟政策A B C D【答案】B考点:新中国的外交。20世纪50年代我国运用的外交方针政策没有不结盟政策,当时中国

12、是结盟的,排除项,因此AC项错误,50年代提出的“求同存异”的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都是至今仍在使用的原则,故选B。20下列哪些史实,体现了美国二战后的世界霸权政策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 发动侵越战争侵略朝鲜 在中国推行“扶蒋反共”政策A B C D【答案】B考点:战后美国的霸权政策。解答此题需要掌握美国的霸权政策的内容和材料涉及到的时间。发动冷战、侵略朝鲜和越南,在中国推行扶蒋反共的政策等,都是美国实行霸权政策的体现。故选B。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1题16分,第22题22分,第23题 22分共60分)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雍正帝)我国家休养生息

13、,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材料二 清代沿袭明制设置的钞关,大有增加,计共设户关26个,工关5个清代税关对商船户缴纳也极为苛重。全国又缺乏统一税率,以致各关税敢于巧立名目,动辄以商人违反规定为田,没收财货李仁龙奏称,关税害商,有单书之弊、包揽之弊、关牙之弊、量船之弊等五弊。在这样的苛税下“商贾望见关津,如赴汤蹈火之苦”!材料三 (乾隆时人说)近日富商巨贾,挟其重

14、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请回答:(1)从材料一看,雍正帝是怎样看待农工商之间的关系的?他的根据是什么?(8分)(2)材料二、三揭示了什么社会现象?这种现象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将会产生什么影响?(8分)【答案】(1)重本抑末。雍正认为,农业为四民提供粮食,是本业;在人多地少的情况下,更需要驱民归农,才能民富国强;工商业不能生产粮食,且与农业争劳力。 (2)清政府广设钞关,不法官吏巧立名目,对商人苛征重税;大量商业资本投向土地。这种现象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土地兼并;影响了农产品和手工业品的流通;影响了商业资本的积累,不利于手工业生产规模的扩大,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进一步发展;对农业发展也是不利的

15、。考点:古代经济政策。本题旨在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并运用有关信息说明和论证问题的能力。考生必须审清题目,抓住问题,明确每一个设问的具体含义,然后,带着问题阅读材料,正确地和全面地从给出的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1)通过材料可以看到,雍正首先提出人口和土地的矛盾,然后提出“四民”生计都依赖于农业,由此得出结论,农为天下之本,工商为末,必须保证最大量的人力投入土地,雍正的言论实际上是一个论证过程,论据就是题目要求回答的根据,结论就是他对“农工商关系的看法”。问题(1)并没有要求对材料进行更深的提炼加工,只要读懂雍正的意思,加以概括即可,这就是获取有效信息的典型方法。(2)对知识和能

16、力的要求又进一步,要依据已获取的有效信息和学习中掌握的有关知识,认识一些社会发展过程中带有规律性的问题,这通常是材料解析题中处理起来难度较大的部分。处理的关键在于灵活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和理论,紧紧围绕材料,谨慎推论 22老舍的著名话剧茶馆中有一位秦二爷,他在19世纪末致力于投资近代工业,他的理想是要建立“顶大顶大的工厂!那才能救国。”他也确实办了一些实业,1916年前后,他兴办的这些企业最为红火。但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他的企业被国民政府作为“逆产”强行“接收”、抵押、倒卖一空。(1)秦二爷投资近代企业的时代,民族资产阶级掀起了什么热潮?(4分)热潮兴起的直接原因是什么?(6分)(2)结合所学,简要

17、概括1916年前后他的企业最为红火的原因。(6分)(3)你认为他的理想能否实现?请说明理由。(6分) 【答案】(1) 兴办实业。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侵略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条件;清政府为扩大税源,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4分)(2) 辛亥革命的推动;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6分)(3) 不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剥削,民族资本主义不会充分发展起来。(6分)考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1)主要审题,时间是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由题干中“顶大顶大的工厂!那才能救国。”他也确实办了一些

18、实业,可知是出现了兴办实业的浪潮;原因是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侵略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内部清政府为了支付赔款,暂时放松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2)根据时间1916可判断是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时期,原因包括内部 辛亥革命的成功,扫清了障碍,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最后一个是此时期发展的根本原因。 (3) 不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剥削,民族资本主义不会充分发展起来。上述两个势力不肃清,民族资本主义从根本上不能持续发展,况且当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国际据卷土从来,资本主义马上萧条下去。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有

19、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材料二:时政评说:“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它依仗自己的实力与地位,要建立一个由美国领导的、以西方价值观念为准绳、以北约军事力量为后盾的单极世界因此,多极与一极之争将持续一个相当长的时期,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多极格局的形成尚需时日,多极化作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将在曲折中取得发展。”(1)战后美苏两国能够成为国际关系格局中的“一极”,根本原因是什么?(4分)(2

20、)请根据相关史实说明两极格局在“相对稳定性”之下受到“撼动”或“挑战”的因素。(6分)(3)“冷战”结束的标志是什么?“冷战”结束后国际格局暂时出现了什么局面?6分)(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说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6分)【答案】(1) 综合国力的强大。(4分)(2) 西欧走向联合,日本经济实力大增,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三足鼎立”局面;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第三世界崛起(不结盟运动成立)。(6分)(3) 苏联解体。“一超多强”。(6分)(4) 经济力量多极化决定政治力量的多极化(多个力量中心的崛起)。(6分)考点: 本题考查二战后的国际关系,考查学生调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能力 和论证能力。 (1)“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决定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成果”, 可依据这一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组织答案。(2)此题实际上考查的是推动多极化趋势的因素。20世纪50、60年代西欧、日本的崛起、不结盟运动的发展和中国的逐步的振兴是推动多极化趋势的重要的力量。(3)此题考查的是基本的历史知识,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是苏联解体。当今来看,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建立,世界处于新旧交替的时期,暂时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4)主要从多个力量中心的发展不可阻挡这一角度进行分析。 4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