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轻巧夺冠33115-16人教版(无答案)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
2、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一、汉语拼音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
3、,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1.根据字母表的顺序,在正确
4、的一组后面打“”。 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1)KHJLTPGQ()(2)HTGQJKLP()(3)GHJKLPQT()(4)GJKHPLQT()2. 选择正确的读音,用“”表示 饮马(yn yn)肖像(xio xio)情不自禁(jnj n)堵塞(si s)促膝(x q) 胆怯(qi qu) 穿着讲究(zhu zhe)闷热(m
5、n mn)二、汉字。 1.“秉”字按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再查音节();按部首查字法应先查(),再查()画;“秉”字的第3画是()。“秉”在字典里的解释有:A.主持,掌握;B.拿着,握着;C.古代容量单位;D.性情,性格;E.姓。“秉公办事”的“秉”应取第()种解释。 2. 用“ ”画出下面词语中的错别字,把正确的字写在括号中。(4分)随心所浴()骑乐无穷()咳不容缓()百衣百顺()凶相必露()返扑归真()阴谋鬼计()深情厚义()三、词语。 1.读下面一段话,在括号里填入由“静”字组成的词。 夜深了,周围()了下来,在西医二院的病房里,明明()地坐在王老师身边。他看着王老师()的脸,想
6、起王老师以前倾注给他无限的爱,心情久久不能(),眼泪不禁流了下来。张医生抚摩着他的头,轻轻地说:“遇事要(),不要激动和慌乱,王老师吃了药,慢慢就会好的。”2.给下面句中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我们的李老师()年过半百,()像年轻人一样充满朝气,她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出满勤,()遇到特殊情况,她()尽量不耽误我们上课。她备课十分认真,讲起课,()清楚明白,()生动形象,她()有空,()和我们谈心,特别是对后进同学,()批评一下就了事,()耐心地做思想工作,就()这样,()同学们都十分尊敬她。3.根据语言环境选择词义,将序号填在句后的括号内。 紧张: 1精神处于高度不安状态。 2紧迫;激烈。 3紧缺;
7、不充裕; 4节奏快,不拖拉。(1)今年春节期间各地的火车票都很紧张。()(2)当我第一次在课堂上举手发言时很紧张,把想好的话都忘了。()(3)爸爸说他喜欢那种紧张而有秩序的工作。()(4)以“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为主题的辩论会正在紧张进行。()四、句子。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的打“” 1“你们谁到过这个地方?”是设问句。() 2“你问那是什么?那是一盏灯。”是疑问句。() 3“谁也不能否认这件事是亭亭做的”是双重否定句。() 4“这个故事怎不使我感动得流泪呢?”是反问句。() 5我在做功课,弟弟叫我去看电视,我说:“功课没做完,不能去看电视。”是祈使句。()2按要求改写句
8、子。 不耕耘怎么会有收获?不学习怎么会有知识?(改为陈述句) 她回答我说:“我一定会支持你。”(改为转述句) 蝴蝶飞舞。(扩句) 用合适的关联词把前后两句连起来。他第一次上台讲故事。他讲故事不慌不忙,表情丰富。 五、根据意思在括号里填写相关的成语。胆子特大()胆子特小()看得特远()看得特近()身体特瘦()力气特大()分量特重()行走特快()时间特快()时间特慢()六、 把下面的成语,谚语,歇后语、诗句等补充完整。 1.不经一事, 。2.机不可失, 。3.良药苦口利于病, 。4.读书百遍, 。5. ,十根筷子坚如铁。6.晁盖的军师 。7.落红不是无情物, 。8.世事洞明皆学问, 。七、课内片断
9、阅读 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榕树正是茂盛的时期,它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1.第一段中描写榕树最显著特点的是哪一句? 2.“榕树正是茂盛的时期”主要表现在哪两个方面? 3. 找出第二段中直接抒情的句子: 。 它表达了作者 的感情。 4.第一段主要写榕树的( )第二段主要写榕树的( )八、
10、课外短文阅读。 松树的风格我对松树怀有敬仰之心不自今日始。自古以来,多少人就歌颂过它,赞美过它,把它作为崇高品质的象征。你看它不管是在悬崖的缝隙间也好,不管是在贫瘠的土地上也好,只要有一粒种子这粒种子也不管是你有意种植的,还是随意丢落的;也不管是风吹来的,还是从飞鸟的嘴里跌落的;总之,只要有一粒种子,它就不择地势,不畏严寒酷热,随处茁壮地生长起来。狂风吹不倒它,洪水淹不没它,严寒冻不死它,干旱旱不坏它。它只是一味地无忧无虑地生长。松树的生命力可谓强矣!松树要求于人的可谓少矣!这是我每看到松树油然而生敬意的原因之一。我对松树怀有敬意的更重要的原因却是它那种自我牺牲的精神。你看,松树是用途极广的木
11、材,并且是很好的造纸原料;松树的叶子可以提制挥发油;松树的脂液可制松香、松节油,是很重要的工业原料;松树的根和枝又是很好的燃料。总之一句话,为了人类,它的确是做到“粉身碎骨”的地步。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这就是松树的风格。1.联系上下文,说说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无忧无虑( )油然之心( )2.用“/”把短文分成三段。 3.文章第3自然段采用了怎样的表达顺序?第1句与最后1句是什么关系? 4.作者敬仰松树的原因,一是( );二是( ) 5.松树的用途极广,请列举出它的四个不同方面的用途。 九、 作文爱心,与生命相生相伴,爱心,与生活息息相关。爱心如阳光似春风,同学们,在你成长的历程中,你一定感受过来自父母、师长、同学朋友的爱,或向他们付出过你的爱请你围绕“爱心”这一主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