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轻巧夺冠11815-16人教版(无答案)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一、汉语拼音部分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
2、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1、看拼音写词语。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
3、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Chng jng pio mio sh ho x yY zh tu
4、c chn zu y hn2、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 久()盛名 惊心动() ()而不舍 持之以()不()不挠 心急如() ()大精深 滔滔不() 二、积累与运用 1、在下列横线上填上成语或诗句 (1)奥运赛场上比赛真激烈,运动员们:_、_、_。(2)_、_、_等词语都可以表达朋友间的友情。(3)描写儿童在迷人的春光中嬉戏的诗句:_,_。(4)描写大自然壮丽景观的诗句:_,_。2、按要求写句子。 (1)照样子,先搭配词语,然后再扩展成句子。 例:积累(词语)我在课外阅读中积累了丰富的词语。解决()_。(2)根据词语的不同意思分别造句。 新鲜(没有变质):_(不普遍;少见的):_(3)照样子,把句
5、子写具体。 例:考场上真安静,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听得见。我心里很紧张,_。(4)请用两三句话向你的朋友推荐你最喜欢的一种报刊或一本课外书 _(5)当“非典”威胁着我们的生命时,我们的白衣天使义不容辞地冲在了最前线,用自己的生命作“赌注”,与“非典”进行着抗争。你想对他们这群新时期最可爱的人说些什么呢? _3、下面一段话共有6处错误,请在原句上修改。 第47届世乒赛拖动着许多中国人的心。我们班的小球迷常常三五成群、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谈论着赛况。有时老师也奏过来,加入他们的队伍。连我这个一像不喜欢球赛的人,也被他们引诱过去了。亲爱的同学,你也是这次世乒赛的热心观众吗。4、按课文内容填空。 1在清
6、水田里,时常有_,整个的田便成了_。田的大小好像是_。(白鹭)2采茶姑娘个个_,她们用_从茶树上摘下一片片嫩芽。(碧螺春)3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_;_,哪里就有军徽闪烁。滔滔洪水中的群众,看到了_,看到了_,就像_(大江保卫战)5、把下面的句子整理成连贯通顺的一段话,在括号里标上序号。 ()刀敲盘子为什么会发出叮叮当当的响声?()然而却引起了帕斯卡的好奇。()这个问题谁也没有注意。()经过研究,他终于发现了奥秘。()于是,他就自己做实验。三、阅读理解 (一)读荔枝中的一段话,按要求做题。 回到家,还没容我从书包里掏出荔枝,母亲先端出一盘沙果。这是一种比海棠大不了多少的果子,居然每个都长着疤,有
7、的还烂了皮,只是母亲一一剜去了疤,洗得干干净净每个沙果都显得格外清晰,不知老人家洗了几遍才洗成这般模样。我知道这一定是母亲买的处理水果,每斤顶多5分或一角。居家过日子,老人家就这样一辈子过来了。1、 选择正确的解释(在序号上打“”) 居然每个突然竟然果然仍然()居家过日子住在家里当家作主居民家里()2、概括这段的段意。 3、这盘沙果原先什么样?现在什么样? 4、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二)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相传宋朝时。有一年夏天,朝(庭 廷)举行绘画比赛,画题是“踏花归去马蹄香。”这句诗的意思很明白:人们在春天骑马(尝 赏)花,马蹄由于(睬踩)着飘落在地上的花(瓣 辫),使马蹄儿变香
8、了。面对画题,许多画家抓耳挠腮,无从下笔。有的画家画是画了,但都画了满地的落花,再画一个骑马扬鞭的人,却没有把“香”字表现出来。主持比赛的官员看了直摇头。就在这时,有个年轻的画家把他的画递了上来,大家见这幅画上只画了一匹正在奔走的马,马蹄旁画了几只蝴蝶,此外再没画别的东西了。在场的人细细品味后,都对这幅画交口称赞。蝴蝶为什么绕着马蹄飞舞?不是因为马蹄上沾着落花的香气吗?马蹄上怎么会沾着落花的香气?不是这匹马刚从满地落花的地方踏过来吗?这位聪明的画家用几只蝴蝶把看不见的香气具体地表现出来了,所以这幅画被大家公认为成功的作品。1、读文思考,从下面的文题中选一个恰当的,填在文前的横线上。 绘画比赛聪明的画家诗配画的故事2、把第一自然段括号里不合适的字划掉。 3、 选择正确的拼音,用“ ”画出。 抓耳挠腮(ro lo no)马蹄儿(ti r tr t er)4、 把第三自然段的四个问句,改为不用问号的句子,意思不能变。 5、简要说说“这幅画被大家公认为成功的作品”的原因。 四、作文 1、题目:我不再_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如填“孤独”、“天真”、“贪玩”、“糊涂”、“自卑”、“嫉妒”、“相信眼泪”要结合自己生活的经理,写得有真情实感;字数在500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