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给学生一个转变的过程入学后,我注意到小 A 的学习成绩一直不理想,而且又添了一个坏习惯,每个星期要花几百块的零用钱,她的母亲在家长会时无意说出了这件事。我听了心里很惊讶。经过思考后,我猜想她之所以如此,可能是存在这样的心理:学习成绩不好,就要用钱引起别人的注意,因此“出手”非常大方。久而久之,她形成了爱攀比的心理。正当我对他密切关注之时,终于机会来了。第二周周二是小 A 的生日,为了赢得周围同学的关注,她决定偷偷搞一个大的生日“ party ”,全校有 20 多位同学接到了她的邀请,与此同时,她要求父母给她做一个大大的生日蛋糕送到学校,很多同学碍于面子不得不为她买了生日礼物。生日前的周日晚上我
2、了解到了这个情况,觉得此事非同小可:第一,接到她的生日“ party ”邀请的学生高一、高二、高三年级都有,影响很大;第二,如果听之任之,就会助长这些孩子生活上互相“攀比”的不良风气,使他们不能得到健康的成长和发展。所以我决定一定要阻止她的行为。可是如何对其进行引导呢?小 A 是个女孩子,要面子,自尊心强,由于长期以来学习成绩不理想,在她的心中失去了自信,此次她这样做正是要找回在学习上失去的面子,所以我一定要采取一个正确的方式,以免伤害孩子脆弱的心灵。于是,我开始未雨绸缪。万事俱备之后,周一早上,我把小 A 同学找了出来,开始敞开心扉与她促膝交谈,“我翻阅了一下你的学生档案,明天是你的生日,我
3、祝你生日快乐,听说你的父母还给你做了一个很大的生日蛋糕,他们对你真好,你真幸福”,接着我说到了自己的父母对自己也非常好,并且讲了好多例子,随后我又给她讲了事先从资料里查阅到的富兰克林等名人的故事,讲到人应该知道孝敬父母,报答他们养育之恩的道理,交谈气氛很融洽。渐渐地,我话锋一转,讲到了中学生守则,我告诉小 A 说:中学生守则规定在学校不允许搞大型聚会。一提到这个问题,小 A 非常敏感,流着眼泪说:“我已经通知同学们了,她们也送了我礼物,如果不能如期举行生日宴会,我会很没面子的,”我早已有了准备,“你是个很懂事的孩子,你会想明白的。”接着又给她讲了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深入地分析了她的想法和做法的
4、错误。终于,小 A 表示接受老师的建议。这时,我拿出特意准备好的日记本,以自己私人的名义送给了她,日记本的扉页上写着我根据对她的了解而写下的一句话:“成长中有很多烦恼,但是我相信明天你会做得比现在更好。” 问题到此,似乎已解决了。但是根据这名同学长期以来的心理特点,我意识到:事情还远远没有完,她心里是否会服气,心理上是否会留下阴影,还不好说,所以我的工作还没做到位。第二天早上我又与她谈起来:今天是你的生日,过生日应该是件很快乐的事情,老师祝你生日快乐!你可以想想以前快乐的事,还有是不是该想想你的妈妈,给她打个电话,你的生日,正是你妈妈的苦难日,你是不是应该向她表示感谢入情入理的真诚话语感动了她
5、,她当即给妈妈打了电话。她自己后来在交给老师的日记里写道:星期一晚上还觉得委屈的我,周二早上才真的感觉好多了。 事情到此依然没有结束。周二下午第三节是学校的德育活动课,我们班确定的主题是“小家团结奋进,大家安定繁荣”,同学们围绕“小家”和“大家”的话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当活动课即将结束的时候,我们全班同学把话题转到了生活上来,与小 A 同学同宿舍的李明按照我预先的安排站起来说:今天是小 A 的生日,让我们一起祝她生日快乐。我趁机说,“同学们,让我们一起祝我们这个大家中的重要成员小 A 生日快乐”,在我的积极倡导下,全班师生一起为小 A 同学唱起了生日歌,歌声中,小 A 流下了激动而又幸福的眼泪
6、。同学们也被这种感人的气氛深深感染了,纷纷站起来,坦诚地讲出了自己的心里话。这次德育活动课后,不仅小 A 有了根本的改变,全班同学的心也凝聚到了一处,团结到了一处。事后,小 A 的父母向我反映,孩子懂事了,主动要求减少自己的生活零用钱。 时隔这么长时间,现在小 A 学习生活怎样呢?告诉你,现在小 A 不仅生活上比较俭朴,而且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成绩有了大幅度提高。可以说,她在那次生日中的心理转变,正是她的一个成长过程,目前小 A 定期把她的日记交给我看,这成了我和她之间的一个“小秘密”。 案例评析: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在对待小 A生日“party”的问题上,教者没有采取简单粗暴的做法,而是贴近学生,将心比心,把学生看成一个完整的人,一个有丰富情感的人,一个需要不断完善的人,从不同的角度,不同侧面,用真挚的情感对学生进行了引导,“你的生日,正是你妈妈的苦难日,你是不是应该向她表示感谢”以及全班同学一起为小A齐唱生日歌等等,这怎么能够不令十六、七岁的孩子感到幸福和感动呢?在心灵的相互交流中,学生所能做的只能是认真地承认错误了.可以说,教者以真诚的爱自觉地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赞赏学生,这正是引领和促进学生发展的根本所在。同时,教者也认识到对学生的教育是不会一蹴而就的,必须善于打“持久战”,以持久的爱唤起其内在的精神动力,才能使“小A们”得以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