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格一课堂教学方案 课题名称谈中国诗三维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中国诗的一些特点;学生从课文的段落结构入手,理清作者思路和行文脉络,进而把握全文大意。2.引导学生掌握通过抓住关键性语句划分段落和归纳段意。学习作者在中国诗与外国诗的比较中,归纳中国诗的特点的写法3.对文中的比喻进行分析,体会比喻的含义和表达效果;鼓励学生对作者观点提出不同意见,提高自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重点目标2难点目标3导入示标我们学过咬文嚼字和说木叶,都或多或少和中国诗歌有所关联。咬文嚼字中举了很多古人推敲诗歌语言的例子,说明语言文字总是和情感相关联的。说木叶则谈了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的特点,启示我们注意把握诗歌中的传统意
2、象的内涵。今天我们一起来听听学贯中西的钱钟书先生是怎样说的。目标三导学做思一:设问:各位“美国人”的疑问正是钱先生要给大家解决的主要问题,也是这篇讲演稿的主要内容。请各位自读课文,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话语,带有“中国诗”字眼的句子是关键句。学生埋头阅读,圈圈点点。(教学预设:大多数学生可以找出以下句子:中国诗是早熟的;中国诗是文艺欣赏里的闪电战;一般西洋读者所认为中国诗的特征:富于暗示性;西洋读者也觉得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个别学生可以找出中国诗跟西洋诗在内容上无甚差异;中国社交诗特别多,宗教诗几乎没有。)引导学生归纳,以上五条是从诗歌的发展、形式、技巧、语言、内容五方面讲了中国诗的特点。学
3、做思二:设计:细读课文,用比较文学的观点,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概括出中外诗歌的异同。教学预设:1、诗史外国:史诗戏剧抒情诗中国:抒情戏剧无史诗 (异)2、篇幅外国:诗的篇幅愈短愈妙中国:文艺欣赏里的闪电战,平均不过二三分钟长诗比起外国诗,也只是声韵里的轻鸢剪掠(同)3、韵味外国:听不见的音乐更美中国:言有尽而意无穷(同)4、风格外国:有拔木转石的兽力和惊天动地的神威中国:笔力轻淡,词气安和像良心的声音又细又静(异)5、内容中国诗跟西洋诗在内容上无甚差异(同)(二)教师进一步概括:钱钟书先生从五个角度阐述了中国诗与外国诗的不同:从诗歌的发展来看,中国诗是早熟的; 从诗歌的形式来看,中国诗篇幅短小
4、;从诗歌的技巧来看,中国诗富于暗示;从诗歌的语言来看,中国诗笔力清淡、词气平和;从诗歌的内容来看,中国诗社交诗多,宗教诗几乎没有。(第二方案:抓住关键句,筛选出与西方诗歌相比较,中国诗所具有的特征。明确:第一,中国诗讲求抒情性并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 第二,中国诗讲求篇幅短小,“诗体”配适“诗心”的需要。 第三,中国诗富于暗示性。 第四,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 第五,中国诗社交诗多,宗教诗几乎没有学做思三:品味语言本文的说理,充满了幽默风趣,让人忍俊不禁。且这种幽默风趣,不是低俗的插科打诨,而是具有高雅的品味,旁征博引,充满机智,充分体现了钱钟书语言的幽默特色。
5、围城小说的开头讲一位鲍小姐,穿得很少,人家给她起了个外号,叫“局部真理”。请大家想想,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因为有句名言说“真理”是赤裸裸的”。鲍小姐穿得很少,几乎是赤裸裸的,所以叫她真理,但她并没有完全赤裸裸,所以叫她为“局部的真理”。可见,钱的幽默是透着学者的智慧的幽默。问题:请找出你自己感兴趣的句子,谈谈你的理解或感受。(注意句不离篇)(讨论)达标检测课文用了许多精妙的比喻,显出作者特有的幽默和睿智。找出你喜欢的比喻,说说它们的含义和作用。 反思总结1.知识建构2.能力提高拓展激发阅读兴趣:(教师介绍)围城中的经典语句: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据说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
6、,西方的文化界名人到中国往往要了却两个心愿,一个是要见识一下中国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再一个就是要见识一下闻名世界的学贯东西的大学者钱钟书先生。可见钱老先生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荣誉,他被称为“文化大家”。背景资料:本文发表于1945年12月,收入钱钟书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原稿为英文,是他1945年12月6日在上海对美国人的演讲,后节译为中文。设问:我是中国教授钱钟书,你们是美国人,我给各位讲中国诗,大家最想知道什么?(教学预设:生:中国诗有什么特点。生:中国诗和美国诗有什么不同。)3.课堂体验课后练习根据收集的钱氏语录,主要从比喻着手,仿写三句话章节:必修5 课时: 1 备课人:肖婷丽 二次备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