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湖南省永州市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130628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2.3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永州市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湖南省永州市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湖南省永州市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湖南省永州市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湖南省永州市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湖南省永州市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湖南省永州市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湖南省永州市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湖南省永州市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湖南省永州市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湖南省永州市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湖南省永州市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湖南省永州市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湖南省永州市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湖南省永州市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湖南省永州市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湖南省永州市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湖南省永州市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湖南省永州市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湖南省永州市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湖南省永州市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8页
湖南省永州市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8页
湖南省永州市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8页
湖南省永州市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8页
湖南省永州市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28页
湖南省永州市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28页
湖南省永州市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28页
湖南省永州市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永州四中三月月考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选题人: 审题人: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先秦时期,官方颁布的月令体著作中,将一年中每月的物候列出,表明动植物的生长情况,然后要求人们按照时令合理安排采集渔猎活动和农业生产。这反映出当时()A自然科学有了长足进步 B官方重视发展农业经济C争霸战争推动农业发展 D耕作技术取得重大突破2从春秋开始,随着铁农具、牛耕在农业生产中的推广,农业生产过程的个体性质也获得加强,农民大肆开垦,自垦田经营蒸蒸日上。这反映出()A井田制已完全瓦解 B牛耕已经普遍使用C小农经济逐渐发展 D个体生产成为主体3下图为汉代画像石中的农事图。由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

2、时() A中原地区人地矛盾的缓和 B田庄的管理方式较为落后C个体农户精耕细作的特点 D雇佣关系成为普遍的现象4齐民要术序中说:“今采捃经传,爰及歌谣,询之老成,验之行事,起自耕农,终于醯、醢(酿造、腌制之法),资生之业,靡不毕书,号曰齐民要术。”这段话体现了()A农业技术的重要性 B统治阶级对农业的重视C农书与农业的关系 D古代重视农业经验总结5下表为宋代部分地区人口密度统计表(单位:人/平方千米)。这一变化 ()时间地区崇宁元年(1102年)嘉定十六年(1223年)江南东路24.927.9两浙路30.732.9江南西路27.737.7荆湖南路1722.5福建路1625.4A助推南方经济社会影

3、响力的上升 B促使中国南北方经济发展趋向平衡C使土地集中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 D不利于小农经济的稳定和持续发展6明朝初期政府规定:家有土地十亩以下者,需种植桑、麻、棉各半亩,十亩以上者,则需倍之。这一规定()A促进了江南资本主义的萌芽 B有利于明朝货币体系的转型C加剧了人口资源之间的矛盾 D强化了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7从16世纪中叶开始,玉米、番薯、马铃薯等原产于美洲的粮食作物先后传入中国,种植面积迅速扩大,逐步成为主导性的农作物品种。据此可知 ()A缓和了明清人口增长压力 B改变了明初的农业种植结构C精耕细作进一步走向成熟 D对外开放加速明清经济发展8考工记记载:“郑之刀,宋之斤,鲁之削,吴(越

4、)之剑”等手工业品闻名于世。这一现象说明()A特色手工业生产出现 B地区间经济差距拉大C私营手工业发展较快 D区域性经济竞争激烈9汉赋蓝赋记载:“余就医偃师,道经陈留。此境人皆以种蓝、染绀(织物染料作物)为业,蓝田弥望,黍稷不植。”据此可推断汉代A农业地位的下降 B民间纺织业渐成规模C商品经济的发达 D农业专业化现象开始出现10明清时期,江南苏湖地区桑蚕业和棉纺织业发达,“民间于秋成之后,家家纺织,赖此营生,上完国课,下养老幼”。这说明()A江南地区的粮食作物生产不发达 B苏湖地区出现了专业的手工工场C蚕棉业是当地农民重要生活来源 D家庭手工业内部的分工更加明确11据载:“明万历年间,在铁矿场

5、中,有数百人在矿头指挥下进行生产,矿头并无地产,完全靠经营矿冶而享其利,而矿夫则多为处州流民,少不下百,多则至千。”这一记载从本质上说明()A矿冶业带动了经济繁荣 B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C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D私营手工业被官府压制12西周时期,在较大的都邑中都出现了市场,有管理市场的“质人”,商贾在市场上进行贸易,都有“质人”制发买卖的契券。据此可知,西周()A形成契约精神 B规范商业行为C履践重农抑商 D出现货币经济13春秋时期的著名商人范蠡指出:“贸易货物时,容易腐败变质的食用货物不要滞留,更不要囤积待贵。”由此可知,他主张()A国家要加强食物安全监察 B食物商品应禁止进入市场C市场秩序

6、应得到法律规范 D商品贸易应该注重时效性14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招募了大批商人到西域各国经商,沿线设置关卡征税,并置西域都护府管辖西域,扼制匈奴的侵扰。这些举措 A旨在攫取西域经济利益 B是汉朝抑商政策的延伸C有利于丝路的繁荣有序 D将西域纳入了郡国体制15到宋代,商业信用大发展,领域遍及消费、流通以及生产,充当信用中介物的“交引”“券”“契约文书”大量涌现。由此可知 A商品流通速度加快 B宋代形成了商业信用C货币作用逐步降低 D宋代货币形式多样化16有学者指出: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城市人口比例最高的一个时代,北宋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20.1%,南宋则高达22.4%。人口向城市的集聚,这一现象()A

7、使城市的生活环境恶化 B导致农村劳动力相对缺乏C推动了坊市界限的打破 D刺激农村商品生产发展17湖南省沅陵县曾出土两张元代油漆颜料广告。广告宣称“将油漆试验,便见颜色与众不同”,并提醒消费者“认门首红字高牌为记”。材料反映出()A繁荣发展的广告服务业 B较为激烈的商业竞争C私营手工业地位的上升 D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18明朝市镇经济各有特色。如盛泽镇以蚕桑为业,震泽镇居民竞逐绫绸之利,濮院镇专织丝绸,枫泾镇棉纺织业兴盛。这反映出明中后期,市镇经济()A制约了农业发展 B生产方式多样化C区域化分工明显 D以棉纺织业为主19西周晚期的一些青铜器的铭文中出现土地交换和土地买卖的记录,甚至还列出了在场作

8、证的王室官员的名字,以作凭据。这说明了西周晚期()A土地出现私有化的趋向 B宗法分封制严重破坏C青铜铸造工艺日渐成熟 D井田制得到发展和完善20商鞅曾向秦孝公建议:招揽三晋农民归附秦国耕种,免除他们三代的徭役,不服兵役;开垦山坡、洼湿之地,十年不收赋税。这一建议的意图是()A打击贵族势力 B增强经济实力C贯彻仁政思想 D扩展秦国疆域21西汉立国之初,汉高祖刘邦为迅速稳定统治秩序,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商人本人及其子孙不得“仕宦为吏”,以“遏贪鄙之俗,而醇至诚之风也”。这体现了()A汉代开始确立重农抑商政策 B汉代官商勾结现象非常严重C政治文化考虑影响商业政策 D汉高祖以墨家

9、思想巩固统治22重农抑商政策是在重视农业生产和发展的同时,重官商,遏制农民经商,打击富贾大商,抑制中小商贩人数过多。这说明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 ()A便于专制政府与民争利 B适应维护专制统治的需要C压抑了社会经济的活力 D推动了农业经济持续发展23唐玄宗曾下诏:“马牛驴皆能任重致远,济人使用,先有处分,不令宰杀”,并派出御史专门“纠察”。这反映了唐代()A重农抑商政策得到了强化 B对地方事务管理相当严格C刑罚严苛且涉及领域广泛 D统治者对社会生产的重视24在洪武年间,每过二、三年就可以见到申谕海禁的记载。例如,在洪武十四年、十七年、二十年、二十三年、二十七年、三十年,都有这种严厉的申谕。这说明洪

10、武年间()A中外海上贸易几近断绝 B闭关锁国已经形成C民间对外贸易依然持续 D君主专制不断加强25如果让你深入研究明清时期的“海禁”政策,你会发现这一政策A杜绝中国官方对外贸易 B禁止中国所有船只出海C阻止外邦“朝贡”贸易 D禁止民间出海及对外贸易二、非选择题(第26题24分,第27题26分,共50分)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扬州盐商是泛指古代两淮地区的盐业商人群体。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扬州繁华以盐盛”,其发轫期远可追溯到西汉时期。从隋朝开凿京杭大运河以来,扬州逐渐形成南北交通的枢纽和全国财货的集散地,成为盐运漕运的重镇。明中期以后,随着商品流通领域扩大,经济活动频繁,

11、扬州也出现了继汉唐以后的第三次繁荣。特别是盐商在清康乾时期最为显赫,形成全国重要的商业资本集团。明清时期都将两淮盐区的最高管理部门设在扬州,使其成为盐政中心。 王伟康两淮盐商与扬州文化材料二:扬州盐商在寓居城市大兴土木,兴建园林、会馆、书院、码头等,因而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他们乐善好施,赈灾济贫,积极倡办公益事业,造福于民众,推动了地方事业的发展和城市的繁荣,保护和弘扬了优秀传统文化,表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救世济民的抱负。他们敬重风雅、善交名儒硕士、吟诗作画的文化风尚,也流及盐商活动的广大区域。 王雪萍扬州盐商文化线路材料三:扬州盐商一方面深受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中积极观念的熏陶和影响,仁爱、

12、忠 义、礼和、睿智和诚信并存,在商业行为风格上自成一派;另一方面长期被封建落后思想所禁锢,重本而轻末。 朱迪扬州盐商衰落原因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清时期扬州盐业兴盛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扬州盐商文化的积极内涵。(8分)(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扬州盐商文化的社会影响。(8分)答案:(1)原因:盐业历史悠久、水运交通发达、商品经济发展、政府重视。(2)积极内涵:丰富的文化遗产;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救世济民的抱负;儒雅的文化风尚。(3)积极影响:促进诚信经营,改善社会风尚;消极影响:固守传统观念,阻碍经济转型。27明朝中后期经济领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新因素。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等高产作物传入中国,提高了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使许多耕地可改种棉花、蚕桑等经济作物。在松江府,妇女们“晨抱棉纱入市,易木棉花以归,机杼轧轧,有通宵不寐者”,催生枫泾镇成为棉纺业专业市镇。湖州府双林镇的丝织业,广东佛山镇的铁器业等,也远近驰名。随着工商业市镇的勃兴,由中小商人和手工业者构成的市民阶层形成,明代阶级结构发生新变化。 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材料二:隆庆元年(1567)部分开放海禁后,海外贸易蓬勃发展。中国精美的丝绸和瓷器等产品,在世界市场上有着极好的销路,白银便源源不断地往中国内流。到万历年间,白银的使用已相当普

14、遍,手中握有大量白银的徽商几乎遍布全国各地,进行大宗的商品长途贩卖。明朝后期,许多富商带着大量资本经营起矿冶业等产业。在这种历史潮流推动下,徽州的士人十之七八“以儒而贾”,甚至“左儒而右贾”,习以为常。 摘编自晁中辰明后期白银的大量内流及其影响(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高产作物传入中国后,明朝农业和手工业发生的变化。(10分)(2)据材料二,指出明朝中期“海外贸易蓬勃发展”的国内因素,概括白银内流推动的商业发展表现。(10分)(3)有学者认为,商品经济繁荣促使明朝中后期萌动社会转型。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6分)答案:(1)变化:粮食产量增长;经济作物大量种植;农产品商品

15、化程度提高;家庭手工业日益市场化;手工业专业市镇大量兴起。(2)国内因素:中国手工业品精美畅销;明政府开放海禁。表现:白银成为主要货币;商人资本雄厚;长途贩运发展较快;商业资本转向生产领域。(3)说明:市民阶层崛起,阶级结构变动;资本主义萌芽产生;贱商观念开始改变。28(2020武汉调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图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威尼斯一位画家的作品群神宴。画面上,画有盛水果和汤的三件器皿。这三件器皿,都是来自中国明朝的青花瓷。 解说词是结合事物的图像、实物等进行解释说明的文辞,它通过对事物准确描述,使观众和听众了解事物的来龙去脉、特征和意义等。结合所学历史知识,从图中提炼一个主题,并写

16、一段解说词。(要求:主题恰当、介绍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答案:示例中国古代瓷器享誉世界群神宴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威尼斯一位画家的作品,画有盛水果和汤的三件器皿。这三种器皿,都是来自中国明朝的青花瓷。画家把瓷器放在突出的位置上,反映出当时欧洲人对中国瓷器格外珍视。明清时期,中国古代的瓷器生产领先世界。瓷器种类丰富,青花瓷、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明宣德年间制造的青花瓷,至今被人们奉为珍品。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瓷器对外的销量巨大。为适应国外客户的需要,明代烧制了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清代还根据欧洲商人的订单,专门烧制西餐用具和和鱼缸等,西方国家称中国为“瓷器大国”。中国古代瓷器,不但集

17、工艺、美学、商贸之大成,更在某种程度上成为打破疆域、沟通世界、推动文明交流的一种文化符号。其他参考主题: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盛行。明清时期中西文化交流频繁。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质量检测答案解析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选题人: 审题人: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先秦时期,官方颁布的月令体著作中,将一年中每月的物候列出,表明动植物的生长情况,然后要求人们按照时令合理安排采集渔猎活动和农业生产。这反映出当时()A自然科学有了长足进步 B官方重视发展农业经济C争霸战争推动农业发展 D耕作技术取得重大突破解析:选B根据题干中“官方颁布的月令体著作表明动植物的生长情况

18、,然后要求人们按照时令合理安排采集渔猎活动和农业生产”,可知先秦政府重视农业发展,故选B项;题干只是提及月令知识的规范,未提及自然科学的长足进步,排除A项;争霸战争出现在春秋时期,题干未涉及,排除C项;耕作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是在春秋战国时期,题干未涉及,排除D项。2从春秋开始,随着铁农具、牛耕在农业生产中的推广,农业生产过程的个体性质也获得加强,农民大肆开垦,自垦田经营蒸蒸日上。这反映出()A井田制已完全瓦解 B牛耕已经普遍使用C小农经济逐渐发展 D个体生产成为主体解析:选C从材料中“个体性质”“自垦田”,可知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发展,故选C项;材料仅涉及“自垦田”有所发展,不能得出井田制已完

19、全瓦解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提及牛耕的推广,但无法体现牛耕“已经普遍使用”,排除B项;材料仅有农业个体一种经营形式,不能体现个体生产成为主体,排除D项。3下图为汉代画像石中的农事图。由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中原地区人地矛盾的缓和 B田庄的管理方式较为落后C个体农户精耕细作的特点 D雇佣关系成为普遍的现象解析:选C由图片信息可知,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是精耕细作传统农业的体现,故选C项;人地矛盾出现在明清时期,排除A项;田庄采用集体耕作的方式,排除B项;明清时期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具有雇佣关系,排除D项。4齐民要术序中说:“今采捃经传,爰及歌谣,询之老成,验之行事,起自耕农,终于醯、醢(酿造、腌

20、制之法),资生之业,靡不毕书,号曰齐民要术。”这段话体现了()A农业技术的重要性 B统治阶级对农业的重视C农书与农业的关系 D古代重视农业经验总结解析:选D作者通过各种途径搜集生产的技术经验,强调经验的重要性,排除A项;材料体现贾思勰对农业的重视,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农书与农业的关系,排除C项。故D项正确。5下表为宋代部分地区人口密度统计表(单位:人/平方千米)。这一变化 ()时间地区崇宁元年(1102年)嘉定十六年(1223年)江南东路24.927.9两浙路30.732.9江南西路27.737.7荆湖南路1722.5福建路1625.4A助推南方经济社会影响力的上升 B促使中国南北方经济发展趋

21、向平衡C使土地集中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 D不利于小农经济的稳定和持续发展解析:选A材料说明南方人口密度有所增长,这有利于提供劳动力从而促进南方社会经济的发展,故选A项;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已经南移,排除 B项;表格并没有提及土地兼并和集中的问题,排除C项;人口的增加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排除D项。6明朝初期政府规定:家有土地十亩以下者,需种植桑、麻、棉各半亩,十亩以上者,则需倍之。这一规定()A促进了江南资本主义的萌芽 B有利于明朝货币体系的转型C加剧了人口资源之间的矛盾 D强化了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解析:选D 由题干材料可知,桑、麻、棉是必须种植的,明朝政府的这一规定强化了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明初

22、实行这一政策主要是为了发展农业生产,故D项正确。7从16世纪中叶开始,玉米、番薯、马铃薯等原产于美洲的粮食作物先后传入中国,种植面积迅速扩大,逐步成为主导性的农作物品种。据此可知 ()A缓和了明清人口增长压力 B改变了明初的农业种植结构C精耕细作进一步走向成熟 D对外开放加速明清经济发展解析:选A从“种植面积迅速扩大,逐步成为主导性的农作物品种”,可知增加了粮食收入,可以养活更多人口,故选A项;“16世纪中叶”是明代中后期,排除B项;“玉米、番薯、马铃薯”是农作物,不属于农业技术层面,排除C项;“16世纪中叶开始”,随着西方殖民者的东来,统治政策逐渐走向封闭,不再开放,排除D项。8考工记记载:

23、“郑之刀,宋之斤,鲁之削,吴(越)之剑”等手工业品闻名于世。这一现象说明()A特色手工业生产出现 B地区间经济差距拉大C私营手工业发展较快 D区域性经济竞争激烈解析:选A根据材料“郑之刀,宋之斤,鲁之削,吴(越)之剑”可知,手工业地域特色明显,故选A项;材料未涉及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比较,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手工业经营方式,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不同地区经济竞争,排除D项。9汉赋蓝赋记载:“余就医偃师,道经陈留。此境人皆以种蓝、染绀(织物染料作物)为业,蓝田弥望,黍稷不植。”据此可推断汉代()A农业地位的下降 B民间纺织业渐成规模C商品经济的发达 D农业专业化现象开始出现解析:选B材料“此境人皆

24、以种蓝、染绀(织物染料作物)为业”说明汉代民间纺织业有一定规模,故选B项;中国古代农业以粮食种植为主,这一地区手工业发展,不种植粮食,不能说农业地位下降,排除A项;“发达”说法不准确,可以说商品经济有一定程度的发展,排除C项;“开始”说法错误,由一个材料不能得出D项的结论,排除D项。10明清时期,江南苏湖地区桑蚕业和棉纺织业发达,“民间于秋成之后,家家纺织,赖此营生,上完国课,下养老幼”。这说明()A江南地区的粮食作物生产不发达 B苏湖地区出现了专业的手工工场C蚕棉业是当地农民重要生活来源 D家庭手工业内部的分工更加明确解析:选C由材料“家家纺织,赖此营生”可知,桑蚕业和棉纺织业成为当地农民重

25、要生活来源,故选C项;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粮食作物生产有一定的发展,排除A项;由材料“家家纺织”可知,这是小农经济下的家庭手工业形态,不是专业的手工工场,排除B项;材料中只提到了“家家纺织”,没有涉及分工是否明确,排除D项。11据载:“明万历年间,在铁矿场中,有数百人在矿头指挥下进行生产,矿头并无地产,完全靠经营矿冶而享其利,而矿夫则多为处州流民,少不下百,多则至千。”这一记载从本质上说明()A矿冶业带动了经济繁荣 B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C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D私营手工业被官府压制解析:选B材料不能体现矿冶业对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故A项错误;材料“明万历年间”“矿头并无地产,完全靠经营矿冶”

26、“矿夫则多为处州流民,少不下百,多则至千”说明雇佣关系已经产生,故B项正确;材料不能反映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速度,故C项错误;材料不存在官营与私营手工业的关系问题,故D项错误。12西周时期,在较大的都邑中都出现了市场,有管理市场的“质人”,商贾在市场上进行贸易,都有“质人”制发买卖的契券。据此可知,西周()A形成契约精神 B规范商业行为C履践重农抑商 D出现货币经济解析:选B西周时期由“质人”管理市场,并有制发买卖的契券,这便有利于规范商业行为,故选B项;契约精神是指商品交易中自然达成的契约精神,这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重农抑商政策是从战国时期开始推行的,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货币作为商品交易的媒

27、介,排除D项。13春秋时期的著名商人范蠡指出:“贸易货物时,容易腐败变质的食用货物不要滞留,更不要囤积待贵。”由此可知,他主张()A国家要加强食物安全监察 B食物商品应禁止进入市场C市场秩序应得到法律规范 D商品贸易应该注重时效性解析:选D材料仅体现范蠡认为商品滞留与囤积的主张,未体现国家对食物的监察,排除A项;食物作为一项商品也属于交易范畴,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用法律规范市场秩序,排除C项;材料“容易腐败变质的食用货物不要滞留,更不要囤积待贵”说明范蠡主张商品不要滞留与囤积,说明商品贸易应该注重时效性,故选D项。14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招募了大批商人到西域各国经商,沿线设置关

28、卡征税,并置西域都护府管辖西域,扼制匈奴的侵扰。这些举措 ()A旨在攫取西域经济利益 B是汉朝抑商政策的延伸C有利于丝路的繁荣有序 D将西域纳入了郡国体制解析:选C据材料“汉朝招募了大批商人到西域各国经商”,可知有利于西域经济的繁荣,据材料“置西域都护府管辖西域,扼制匈奴的侵扰”,可知有利于维持西域秩序,故选C项;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府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对西域的控制并非攫取经济利益,排除A项;“汉朝招募了大批商人到西域各国经商”有利于商业发展,不是抑商政策,排除B项;据材料“置西域都护府管辖西域”,可知没有将西域纳入郡国体制,排除D项。15到宋代,商业信用大发展,领域遍及消费、流通以及生产,充当

29、信用中介物的“交引”“券”“契约文书”大量涌现。由此可知 ()A商品流通速度加快 B宋代形成了商业信用C货币作用逐步降低 D宋代货币形式多样化解析:选A根据材料“商业信用大发展,领域遍及消费、流通以及生产”可知,宋代商业信用发展,这客观上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商品流通的速度加快,故选A项,排除B项;根据材料“商业信用大发展,领域遍及消费、流通以及生产”可知,宋代商业信用发展,货币的作用提高,排除C项;根据材料“充当信用中介物的交引券契约文书大量涌现”可知,货币中介多样化,排除D项。16有学者指出: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城市人口比例最高的一个时代,北宋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20.1%,南宋则高达22.4%。

30、人口向城市的集聚,这一现象()A使城市的生活环境恶化 B导致农村劳动力相对缺乏C推动了坊市界限的打破 D刺激农村商品生产发展解析:选D宋朝城市人口比例最高,人口向城市集聚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也会推动农产品商品化,故选D项;材料仅体现宋朝城市人口比例最高,但城市人口比例高不会直接导致城市生活环境的恶化,排除A项;材料仅体现宋朝城市人口比例最高,不能直接体现农村劳动力的缺乏,排除B项;材料仅体现宋朝城市人口比例最高,是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之一,宋朝坊市界限的打破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另一表现,两者之间不构成因果关系,排除C项。17湖南省沅陵县曾出土两张元代油漆颜料广告。广告宣称“将油漆试验,便见颜色与众

31、不同”,并提醒消费者“认门首红字高牌为记”。材料反映出()A繁荣发展的广告服务业 B较为激烈的商业竞争C私营手工业地位的上升 D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解析:选B由材料“广告宣称将油漆试验,便见颜色与众不同,并提醒消费者认门首红字高牌为记”,可知通过广告语积极参与商业竞争,故选B项;材料强调广告业发展的本质而非繁荣发展的现象,排除A项;材料强调私营手工业的激烈竞争而非地位的改变,排除C项;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于明中后期,排除D项。18明朝市镇经济各有特色。如盛泽镇以蚕桑为业,震泽镇居民竞逐绫绸之利,濮院镇专织丝绸,枫泾镇棉纺织业兴盛。这反映出明中后期,市镇经济()A制约了农业发展 B生产方式多样化C区域

32、化分工明显 D以棉纺织业为主解析:选C不同市镇经济的特点各不相同,说明明朝的市镇经济有明显的区域化分工,故选C项;市镇经济的发展是建立在农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的,而且经济作物的不断增多也是农业发展的表现,排除A项;材料只展示了不同市镇经济的发展特色,而没有具体说明各地的生产方式如何,排除B项;棉纺织业的发展只是众多市镇的一个特色,材料没有比较丝织业和棉纺织业的比例,所以不能得出以棉纺织业为主,排除D项。19西周晚期的一些青铜器的铭文中出现土地交换和土地买卖的记录,甚至还列出了在场作证的王室官员的名字,以作凭据。这说明了西周晚期()A土地出现私有化的趋向 B宗法分封制严重破坏C青铜铸造工艺日渐成熟

33、 D井田制得到发展和完善解析:选A题干“西周晚期的一些青铜器的铭文中出现土地交换和土地买卖的记录”,并结合所学知识,推知当时已出现土地私有化,故选A项;题干反映的是经济问题,不是政治问题,排除B项;题干未反映青铜铸造工艺的精美,排除C项;井田制是一种土地国有制,不允许土地买卖,排除D项。20商鞅曾向秦孝公建议:招揽三晋农民归附秦国耕种,免除他们三代的徭役,不服兵役;开垦山坡、洼湿之地,十年不收赋税。这一建议的意图是()A打击贵族势力 B增强经济实力C贯彻仁政思想 D扩展秦国疆域解析:选B题干未提及打击贵族势力的措施,如废除世卿世禄制、实行军功爵制等,故A项错误;“招揽三晋农民归附秦国耕种,免除

34、他们三代的徭役,不服兵役;开垦山坡、洼湿之地,十年不收赋税”,是为了增强秦国实力,实现富国强兵,故B项正确;商鞅是法家思想家,反对儒家仁政思想,故C项错误;题干提及的是招揽三晋农民来耕地,非侵占三晋领土,故D项错误。21西汉立国之初,汉高祖刘邦为迅速稳定统治秩序,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商人本人及其子孙不得“仕宦为吏”,以“遏贪鄙之俗,而醇至诚之风也”。这体现了()A汉代开始确立重农抑商政策 B汉代官商勾结现象非常严重C政治文化考虑影响商业政策 D汉高祖以墨家思想巩固统治解析:选C汉高祖所采取的抑商政策是为了“稳定统治秩序”,商人具有较大的流动性,在统治者看来会成为社会不稳定

35、的因素,会威胁到封建专制统治,故选C项;重农抑商政策在此之前已经确立,A项错误;材料无从体现官商勾结现象,故B项错误;汉高祖建立汉朝后,奉行黄老之学,与民休息,D项错误。22重农抑商政策是在重视农业生产和发展的同时,重官商,遏制农民经商,打击富贾大商,抑制中小商贩人数过多。这说明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 ()A便于专制政府与民争利 B适应维护专制统治的需要C压抑了社会经济的活力 D推动了农业经济持续发展解析:选A材料表明重农抑商政策在重视农业发展的同时重官商,遏制农民经商,打击富商大贾,抑制中小商贩,这有利于官营工商业的发展,故选A项;材料反映重农抑商政策在社会经济方面的影响,与专制统治无关,排除B

36、项;材料表明的是政府在经济领域采取的措施,未呈现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排除C项;材料仅表明政府重视农业,未反映农业经济的发展状况,排除D项。23唐玄宗曾下诏:“马牛驴皆能任重致远,济人使用,先有处分,不令宰杀”,并派出御史专门“纠察”。这反映了唐代()A重农抑商政策得到了强化 B对地方事务管理相当严格C刑罚严苛且涉及领域广泛 D统治者对社会生产的重视解析:选D材料反映的是唐代不允许民间随意宰杀马牛驴,主要原因是利用马牛驴辅助农业生产,体现了统治者对社会生产的重视,故选D项;材料反映的是对牲畜的管理,没有体现重视农业轻视商业,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政府对牲畜的管理,没有涉及地方事务管理严格,排除B项

37、;材料涉及的是对民间宰杀牲畜的纠察,不能反映刑罚严苛且涉及领域广泛,排除C项。24在洪武年间,每过二、三年就可以见到申谕海禁的记载。例如,在洪武十四年、十七年、二十年、二十三年、二十七年、三十年,都有这种严厉的申谕。这说明洪武年间()A中外海上贸易几近断绝 B闭关锁国已经形成C民间对外贸易依然持续 D君主专制不断加强解析:选C海禁政策是严格限制民间的对外贸易,洪武年间,对海禁严厉申谕,说明洪武年间民间对外贸易依然持续,故选C项;海禁政策是严禁民间对外贸易,并没有排除官方贸易,排除A项;闭关锁国已经形成是在清朝,排除B项;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符合史实,但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25如果让你深入研究明清

38、时期的“海禁”政策,你会发现这一政策()A杜绝中国官方对外贸易 B禁止中国所有船只出海C阻止外邦“朝贡”贸易 D禁止民间出海及对外贸易解析:选D海禁政策禁止民间出海及对外贸易,故选D项;海禁不是杜绝官方贸易,排除A项;不是禁止所有船只,官方除外,排除B项;朝贡贸易一直进行,排除C项。二、非选择题(第26题24分,第27题26分,共50分)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扬州盐商是泛指古代两淮地区的盐业商人群体。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扬州繁华以盐盛”,其发轫期远可追溯到西汉时期。从隋朝开凿京杭大运河以来,扬州逐渐形成南北交通的枢纽和全国财货的集散地,成为盐运漕运的重镇。明中期以后,

39、随着商品流通领域扩大,经济活动频繁,扬州也出现了继汉唐以后的第三次繁荣。特别是盐商在清康乾时期最为显赫,形成全国重要的商业资本集团。明清时期都将两淮盐区的最高管理部门设在扬州,使其成为盐政中心。 王伟康两淮盐商与扬州文化材料二:扬州盐商在寓居城市大兴土木,兴建园林、会馆、书院、码头等,因而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他们乐善好施,赈灾济贫,积极倡办公益事业,造福于民众,推动了地方事业的发展和城市的繁荣,保护和弘扬了优秀传统文化,表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救世济民的抱负。他们敬重风雅、善交名儒硕士、吟诗作画的文化风尚,也流及盐商活动的广大区域。 王雪萍扬州盐商文化线路材料三:扬州盐商一方面深受中国传统儒

40、家思想中积极观念的熏陶和影响,仁爱、忠 义、礼和、睿智和诚信并存,在商业行为风格上自成一派;另一方面长期被封建落后思想所禁锢,重本而轻末。 朱迪扬州盐商衰落原因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清时期扬州盐业兴盛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扬州盐商文化的积极内涵。(8分)(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扬州盐商文化的社会影响。(8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信息,从盐业发展时间、扬州优越的地理位置、商品经济的促进和政府政策的支持等角度分析,分别得出盐业历史悠久、水运交通发达、商品经济发展、政府重视等原因。第(2)问,依据材料二“兴建园林、会馆、书院、码头等,因而留下了丰富的文

41、化遗产”“表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救世济民的抱负”“他们敬重风雅、善交名儒硕士、吟诗作画的文化风尚”信息,可以得出内涵是丰富的文化遗产,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救世济民的抱负,儒雅的文化风尚。第(3)问,迁移运用所学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影响,从积极和消极两个角度回答。答案:(1)原因:盐业历史悠久、水运交通发达、商品经济发展、政府重视。(2)积极内涵:丰富的文化遗产;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救世济民的抱负;儒雅的文化风尚。(3)积极影响:促进诚信经营,改善社会风尚;消极影响:固守传统观念,阻碍经济转型。27明朝中后期经济领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新因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

42、玉米、红薯等高产作物传入中国,提高了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使许多耕地可改种棉花、蚕桑等经济作物。在松江府,妇女们“晨抱棉纱入市,易木棉花以归,机杼轧轧,有通宵不寐者”,催生枫泾镇成为棉纺业专业市镇。湖州府双林镇的丝织业,广东佛山镇的铁器业等,也远近驰名。随着工商业市镇的勃兴,由中小商人和手工业者构成的市民阶层形成,明代阶级结构发生新变化。 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材料二:隆庆元年(1567)部分开放海禁后,海外贸易蓬勃发展。中国精美的丝绸和瓷器等产品,在世界市场上有着极好的销路,白银便源源不断地往中国内流。到万历年间,白银的使用已相当普遍,手中握有大量白银的徽商几乎遍布全国各地,进行大宗的商

43、品长途贩卖。明朝后期,许多富商带着大量资本经营起矿冶业等产业。在这种历史潮流推动下,徽州的士人十之七八“以儒而贾”,甚至“左儒而右贾”,习以为常。 摘编自晁中辰明后期白银的大量内流及其影响(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高产作物传入中国后,明朝农业和手工业发生的变化。(10分)(2)据材料二,指出明朝中期“海外贸易蓬勃发展”的国内因素,概括白银内流推动的商业发展表现。(10分)(3)有学者认为,商品经济繁荣促使明朝中后期萌动社会转型。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6分)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一按照顺序归纳:粮食产量增长;经济作物大量种植;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家庭手工业日益市场化

44、;手工业专业市镇大量兴起。第(2)问,第一小问国内因素,据材料二“部分开放海禁后,海外贸易蓬勃发展。中国精美的丝绸和瓷器”得出,明政府开放海禁,中国手工业品精美畅销。第二小问表现,从材料二中按照顺序归纳:白银成为主要货币;商人资本雄厚;长途贩运发展较快;商业资本转向生产领域。第(3)问,结合材料从政治、经济和文化三个方面进行归纳。答案:(1)变化:粮食产量增长;经济作物大量种植;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家庭手工业日益市场化;手工业专业市镇大量兴起。(2)国内因素:中国手工业品精美畅销;明政府开放海禁。表现:白银成为主要货币;商人资本雄厚;长途贩运发展较快;商业资本转向生产领域。(3)说明:市民阶

45、层崛起,阶级结构变动;资本主义萌芽产生;贱商观念开始改变。28(2020武汉调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图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威尼斯一位画家的作品群神宴。画面上,画有盛水果和汤的三件器皿。这三件器皿,都是来自中国明朝的青花瓷。解说词是结合事物的图像、实物等进行解释说明的文辞,它通过对事物准确描述,使观众和听众了解事物的来龙去脉、特征和意义等。结合所学历史知识,从图中提炼一个主题,并写一段解说词。(要求:主题恰当、介绍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答案:示例中国古代瓷器享誉世界群神宴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威尼斯一位画家的作品,画有盛水果和汤的三件器皿。这三种器皿,都是来自中国明朝的青花瓷。画家把瓷器放在突出的位置上,反映出当时欧洲人对中国瓷器格外珍视。明清时期,中国古代的瓷器生产领先世界。瓷器种类丰富,青花瓷、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明宣德年间制造的青花瓷,至今被人们奉为珍品。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瓷器对外的销量巨大。为适应国外客户的需要,明代烧制了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清代还根据欧洲商人的订单,专门烧制西餐用具和和鱼缸等,西方国家称中国为“瓷器大国”。中国古代瓷器,不但集工艺、美学、商贸之大成,更在某种程度上成为打破疆域、沟通世界、推动文明交流的一种文化符号。其他参考主题: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盛行。明清时期中西文化交流频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