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六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练习1文言文两则(学弈)人教新课标(无答案).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12959 上传时间:2025-11-03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4.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练习1文言文两则(学弈)人教新课标(无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练习1文言文两则(学弈)人教新课标(无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 文言文两则 学弈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

2、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练习题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

3、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阅读学弈完成习题: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

4、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惟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一、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1、使弈(y y)秋诲(hu hu )二人弈。2、弗若之矣(y y )。3、为(wi wi )是其智弗(f f )若与(y y )?4、鸿鹄(h ho)5、思援弓缴(zhu jio)而射之二、写出下列字词在文中的意思。弈: 通国: 善: 者: 使: 诲:

5、 惟: 鸿鹄: 至: 援: 缴: 俱: 弗: 若; 为: 三、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1)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2)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惟听;(3)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4)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5)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四、写出加点的“之”在句子中的意思。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2、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 )3、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 )4、惟弈秋之为听。( )五、下列语句停顿错误的是( )A通国之/善奕者也B一人/虽/听之C思援/弓缴/而射之D虽/与之/俱学六、理解课文,回答

6、问题。(1)为什么两个人同时学下棋,后一个人却不如前一个人?(2)课文的主要内容(3)分别用“”和“ ”画 出两个学下棋的人的不同表现。(4)写出文中的一个成语,并写出它的反义词。( )( )七、文学常识。学弈选自(),孟子名 ( ) ,字( ) 是( ) 时期著名的( ) 家、( )家,是孔子以后的( ) 家大师,被称为 ( ) 。后世将孔子和孟子合称为( ) 。孟子是记录( )。八、组词。诲( )辩( )沧( )援( )孟( )悔( )辨()沦()缓()盂()九、学弈讲述了两个人跟弈秋学下棋,两个人的结果却( ),一个人学得好,是因为他在学习中( );另一个学得不好,是因为( )。从中你懂得的道理是 。十、划分朗读停顿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惟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