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六年级下册语文同步拓展犟龟教学实录 鄂教版.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12947 上传时间:2025-11-0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7.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下册语文同步拓展犟龟教学实录 鄂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同步拓展犟龟教学实录 鄂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同步拓展犟龟教学实录 鄂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同步拓展犟龟教学实录 鄂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同步拓展犟龟教学实录 鄂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同步拓展犟龟教学实录 鄂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同步拓展犟龟教学实录 鄂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犟龟教学实录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8个生字。2、分角色朗读课文,通过小乌龟与其他动物的对比,认识小乌龟坚持到底的决心,以及战胜艰难险阻的勇气。3、欣赏品位犟龟这一形象,全面理解“犟”的多层含义。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

2、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教学重难点:重点:欣赏品味“犟龟”这一形象,全面理解“犟”的多层含义。难点:1、体会这四种动物所代表的是生活中怀着不同人生态度的人。从而反思什么是成功,怎么获得成功,什么是成功的人生。2、理解蜗牛的形象,懂得“犟”不等于固执,而是只要有助于实现自己的目标,别人的劝阻都是乐意接受的。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

3、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教学过程“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

4、“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一、导入新课1.讲龟兔赛跑的故事师:在这么多听课老师的面前,和同学们一起合作学习,感到非常高兴。我想这正是展示同学们风采的大好时机,你们有信心吗?生(齐声回答):有!

5、师:好!上课之前我们讲一个故事轻松一下,就讲大家都熟悉的“龟兔赛跑”的故事吧。请同学们想一想,用自己的语言将故事组织一下,看看谁有幸成为我们今天第一个发言的人。生:上台讲故事。(内容略)2.学生谈从中受到的启示师:听了这位同学的精彩的故事后,大家一定有很多感受吧。这个故事能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生:骄兵必败。生:做事只有坚持不懈才能获得成功。师:同学们谈得很有见地。从这个故事中,我们认识了一只坚持不懈的乌龟。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只乌龟,这只乌龟来自遥远的德国,它的名字叫生:犟龟!二、读解课文1.介绍文学常识师:这只犟龟出自米切尔-恩德笔下,谁认识作者?介绍一下。生:米切尔-恩

6、德是德国当代儿童文学家。师:请同学们默念三遍,把它记牢。2.解题师:我们来看看这个“犟”字,它是怎样构成的?生:上面一个是“强”字,下面一个“牛”。师:“强”这个字是多音字,请同学们各组一个词。生:强壮、倔强。师:很好。你能从这个字的结构去推测它的意思吗?生:固执得像头牛。师:那么,这只乌龟究竟是怎样倔强呢?作者是如何描述的。下面我们先请一个同学将文章的内容复述一下。生:上台复述课文内容(略)师:很好。三言两语就将“犟”说出来。3初读课文,体会“犟”的第一层含义。师:下面我们通过分角色朗读,再一次感受这次乌龟的“犟”劲。我想请一个同学来组织这一环节,有谁愿意上台当“临时教师”的?(一女生上台)

7、(老师带头鼓掌)生:下面我们来分配一下这篇文章的角色。(学生准备将角色写在黑板上)师:你来分配吧,我来给你当助手。(教师板示各个角色)学生分角色朗读(略)师:谢谢“小王老师”。同学们都读得很好。下面老师让大家比较一下,“龟兔赛跑”中的“乌龟”与“犟龟”中的“乌龟”有哪些异同点?生:相同点,它们都制定一个目标,并且坚持不懈。生:不同点,“犟龟”中的“小乌龟”遇到了许多困难。师:表现在哪里?生:它在路上遇到许多动手的劝阻。师:都有哪些?生(齐答):壁虎,蜘蛛,蜗牛,乌鸦。师:蜗牛也是吗?生:不是。蜗牛是给它指路的。4边读边解,体会“犟”的第二层含义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乌龟先遇到谁的劝阻?生:蜘

8、蛛。师:蜘蛛是怎样劝阻的?请同学们找出相应的段落,认真揣摩一下该怎样朗读?一学生朗读。师:谁来评评他读得怎样?生:读得很有表情。生:蜘蛛对犟龟是劝阻的语气,应该读出来。生:蜘蛛前面哈哈大笑,应该读出笑的语气。师:蜘蛛为什么哈哈大笑?生(齐答):嘲笑乌龟。生:语气应该有变化。患得患失前面是嘲笑,后来好象有点感动了,开始同情它了。师:很好。你钻研得很仔细。那么蜘蛛的劝阻,小乌龟放弃了吗?它是怎样回答的?生(齐读):很遗憾,我不能这样,我的决定是不可改变的。师:小乌龟于是又继续向前走,又遇到了壁虎的劝阻(分析过程略)师:通过大家共同的解读,我们发现,任何一种动物的劝阻,都没有使乌龟放弃自己的目标,看

9、起来,这只乌龟果真是一只“犟龟”啊!5发挥想象,自主创造,体现“犟”。师:我一直在想,小乌龟在路上遇到壁虎、蜘蛛、乌鸦的劝阻,也许它还会碰到其它的动物,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构想象力,好好想一想,乌龟还可能遇到哪些动物,这些动物会怎样劝阻它?它又会怎样回答?小组讨论合作完成。请最棒的上台展示表演。(学生热烈讨论,几分钟后上台表演)附:一组学生表演遇到狐狸的故事。狐:哈哈哈哈!乌:你笑什么?狐:小乌龟,看你匆匆忙忙的,是不是又要去参加什么比赛啊?乌:不,我是要参加狮王的婚礼。狐:你这个大傻瓜。婚礼有什么好看的,路那么远,而且还要送红包呢。乌:可那是最隆重、最热闹的婚礼。如果我没去参加,会后悔一辈子的

10、。狐:要不,我带你去行骗吧。我刚刚还从乌鸦的嘴里骗了一块肉,可香着呢。乌:很遗憾,我不能这样。我的决定是不可改变的。6简要点明“犟”的第三层含义师:表演进行到这里,同学们都觉得意犹未尽。今天我们认识了一只犟龟,它具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具有克服困难的勇气,是一只只管向前,不听任何人劝的小乌龟。大家同意老师的看法吗?(起初,学生齐声回答“同意”,老师又重复了一遍问题,学生们开始犹豫,思考,一部分学生明确回答“不同意”)师:谁能说说不同意的理由?生:因为它还听了蜗牛的话,蜗牛是给它指明方向的。师:这也就是说,犟龟的“犟”,并不是固执己见,而是当自己犯了错误的时候,能生:虚心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三、课堂

11、小结师: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来说说,我们今天认识了一只怎样的小乌龟?生(参看板书回答):它是一只具有坚持不懈精神,又有勇气战胜困难,还能虚心接受别人正确的劝告的小乌龟。师:概括得很好。今天的语文课就要结束了,老师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也能发扬我们今天所领悟到的“犟”的精神,只要做到了这一点,就一定会学有所成,学有所获。四、布置作业师:小乌龟参加完婚礼后,回来时又碰到了那些劝阻过它的小动物。请同学们好好想一想,这时那些动物会说些什么?小乌龟又是怎样回答的?揣摩它们的语言、神态、心理等,写在练笔本上。下课!评点:唐老师的授课犟龟是一堂别开生面的观摩课,有以下几点优点:1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真正

12、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中充分展示出自己的才华,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在这堂课中,围绕犟龟的“犟”的含义,在课堂中开设了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有学生讲故事、分角色朗读、学生表演、学生当临时老师,自我探讨教材、自悟自演等,既引人入胜,妙趣横生,又锻炼了学生的多种素养。2尊重学生,培养学生兴趣。与学生平等交流,有利于学生的主体性的发展,如:在课堂中老师说“我来当你的助手”,“我的理解不一定全对”等课堂语言充分体现了唐老师引导学生对文本多元解读的习惯。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3善于引导学生思维拓展。由课内引导到课外,注重知识延伸。“从文中犟龟与蜗、壁虎、蜘蛛以及乌鸦的对话,请同学们开动脑筋,续上一个情节”,还有如“犟龟回来的途中又遇到原来的动物将会怎样?”这样学生对文本会有更深的一层理解,激发学生探究能力。4本节课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