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限时训练选题细目表考查知识点基础中档稍难宋明理学1、2、53、6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7、8、9、101112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2017广州一模)在司马光编撰资治通鉴期间,程颐曾想干预其对唐太宗的“评价”,要求给予“篡名”,并从忠臣不事二主的角度要求否定魏征,但是干预没有成功。这反映了()A史学从经学中独立出来B历史记录具有主观性C司马光的著述真实可信D理学无法影响史书的编撰解析:材料并未提及经学,且史学从经学中独立出来是在魏晋时期,而非宋朝。故A项错误。对于唐太宗和魏征的评价,司马光与程颐有不同的看法。程颐认为唐太宗“篡名”(非
2、法夺取皇位),魏征则事二主,不是忠臣;司马光对此则不以为然,依旧按照自己的标准和观点撰写史书。这说明历史记录往往具有主观性,会受到史书编修者和旁人主观看法的影响。故B项正确。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任何史书都有可能出现偏差和疏漏,不可能做到完全的真实可信。故C项错误。不能因为程颐一次受挫的干预行动就断定理学无法影响史书的编撰;且结合所学可知,后世史书往往会受到理学的深刻影响。故D项错误。答案:B2(2017淮北模拟)朱熹曾借用佛教月印万川说来解释自己的观点:一个月亮高挂夜空,人间的江河湖泊中却可以看到无数的月亮,无数的月亮终归于一个月亮。朱熹想要解释的观点是()A天理是万物的本原B理先气后C三纲五
3、常即是天理 D格物致知解析:根据材料“一个月亮高挂夜空,人间的江河湖泊中却可以看到无数的月亮,无数的月亮终归于一个月亮”即强调天理是万物的本原,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理和气的关系,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三纲五常,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强调获得理的方式,故D项错误。答案:A3(2016广元诊断)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论述理学时说:“思想成为原则,而原则又成为规则,而规则又进入民众生活,当民众在这种规则中生存已久,它就日用而不知地成了常识。任何违背常识的行为都将成为错误甚至罪孽。”材料说明宋代理学()A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B强调“存天理,灭人欲”C实现世俗化、生活化D教诲民众遵循“三纲五常”解析:思
4、想到原则到规则到民众生活的过程体现了宋明理学的世俗化和生活化趋向,故C项正确;材料的主旨所在并不在于强调理与物关系,故A项错误;本题与“存天理,灭人欲”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并不是在强调民众遵循“三纲五常”而是在说宋明理学应该遵循怎样的发展路径,故D项错误。答案:C4(2016鹰潭质检)朱熹指出:如今为此学而不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乃兀然存心于一草一木、一器用之间,此是何学问?如此而望有所得,是炒沙而欲成其饭也。他强调格物致知以()A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B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C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D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解析:依据材料“为此学而不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乃兀然存
5、心于一草一木、一器用之间,此是何学问?”可知为学必须穷天理,明人伦,故B项正确;依据材料可知做学问要穷天理,明人伦,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做学问要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而不是研究自然规律社会问题,故D项错误。答案:B5(2016石家庄一模)“饥米吃饭倦来眠,只此修行玄更玄。说与世人浑不信,却从身外觅神仙。”该诗作者主张()A格物致知B发明本心C知行合一 D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解析:材料意即“修行当于日常生活中无心而为,顺任自然,不必于日用平常行事之外,一味地向身外觅功夫终属徒劳”,其认为“理”就在心中,主张加强自己内心的修养。故选B项。答案:B6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
6、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注意王阳明的身份及关键信息“以求尽其心”。材料中王阳明把传统观念中一直视作末业的工商业放在与士“同道”的高度,故排除A项;王阳明主张“四民异业而同道”,故排除B项;作为心学的代表人物,王阳明的思想核心是“致良知”,其关注的核心问题是人的道德修养,排除C项。答案:D7(2016黄冈模拟)明清之际有学者提出:“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
7、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以下属于他的主张的是()A反对以孔子是非为标准B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C主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D物质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天地之化日新”是指世间的变化又是每一天在更新,体现了王夫之的古代唯物思想,A项对应李贽,B项对应黄宗羲,C项对应顾炎武,物质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符合王夫之的思想认识,故选D项。答案:D8(2016汕头模拟)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孰知今日之清谈,有甚于前代者;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宗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
8、人之实学。”其主张是()A清谈误国,倡导精研心性B弘扬理学,恢复孔孟之道C实行仁政,反对君主专制D反对空谈,主张经世致用解析:本题考查明清之际顾炎武等人的“经世致用”思想,意在考查获取信息和调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由“今之清谈谈孔孟”等可知作者反对程朱理学的空谈,主张关注现实经世致用,故选D项。答案:D9(2016海南模拟)“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宰相始也。原夫作君之意,所以治天下也。天下不能一人而治,则设官以治之,是官者,分身之君也。”黄宗羲这一思想的主旨是()A分散君权,实行众治 B君主让权,实行立宪C权力分立,相互制约 D恢复礼制,设立宰相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根
9、据材料的描述可知,黄宗羲把明朝治理的不善,归罪于宰相撤销之故,因此主张恢复宰相制,由宰相协助或代行皇帝批文,使皇帝不能独断,宰相也不能独行其是,最大限度地避免朝纲独揽的弊病。故选A项。答案:A10(2017德州模拟)明清之际,出现了重视公论、众论的思想,“一人之心有邪正,故其言不足凭,若亿离人之心,则公而无私矣”。又如“重论未必皆是,而是不出于众论之外”。这些说法()A是西方启蒙思想传入的结果B未脱离士人“公天下”的传统政治理想C说明近代民主观念正在形成D反映出当时舆论环境比较宽松解析:据材料“一人之心有邪正,故其言不足凭,若亿离人之心,则公而无私矣”“重论未必皆是,而是不出于众论之外”可知这
10、些说法未脱离士人“公天下”的传统政治理想,故B项正确;A、C、D三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答案:B11(2016衡水模拟)顾炎武批判王阳明说:“王(阳明)学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已非儒学之正宗。”这表明顾炎武()A意在否定儒学的正统地位B强调传统儒学的“经世致用”C主张否定君主专制制度D推动了明清学术的巨大进步解析:顾炎武批判王学与孔子之学的宗旨相违背,认为王阳明的学说偏离了学以致用、关心国家政治的儒学传统,故选B项。答案:B12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倡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制,这主要是基于他们()A对先秦诸子学说的阐释B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与继承C受
11、西方启蒙思想的启发D对现实政治与社会的叛逆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的观点主要是针对宋明理学的唯心主义的批判,所以B项正确,A、C、D不符合题意。答案:B二、非选择题(共52分)13(2016徐州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父止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得其所则安,失其所则悖。圣人所以能使天下顺治,非能为物作则也,唯止之各于其所而已。二程集材料二千万其人者,各得其千万人之心;千万其心者,各遂其千万人之欲门是谓物各付物,天地之所以因材而笃也,所谓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也。李贽道古录材料三清朝前期戴震等一些儒学思想家关于“礼”的设
12、想,隐含了一些瓦解文化专制和真理独占的政治集权体制,将社会秩序建立在常识与规则之上的设想也隐含了作为个体的“人”在社会生活中独立存在的空间被承认的可能性。据葛兆光中国思想史(1)依据材料一,指出“二程”的核心思想。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儒学面临的危机。(10分)(2)依据材料二,李贽对人性有着怎样的认识,结合李贽所处时代,指出影响这些认识产生的因素。(12分)(3)戴震等人的思想继承发展了前人的理论成果。依据材料三,说明作者对戴震等人主要观点的理解。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儒学思想发展的认识。(8分)解析:第(1)问主要考查准确解读材料信息、概括主旨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从材
13、料一中概括出“二程”的核心思想,“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得其所则安,失其所则悖”提炼出万物都有规则秩序,“父止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圣人所以能使天下顺治,非能为物作则也,唯止之各于其所而已。”提炼出人应当遵守伦理规范;对于宋时儒学面临的危机,结合所学知识即可解答。第(2)问主要考查准确解读材料信息、概括主旨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从材料一中提炼出李贽对人性有着认识,抓住几个“千万人”各不相同,“因材而笃”,“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也”即可解答;要解答李贽的认识所产生的时代因素,从政治的专制加强、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思想上理学僵化等几个方面解答即可。第(3)问主要考
14、查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要从材料三作者认识中分析出作者对戴震等人主要观点的理解,抓住“关于礼的设想”,说明作者认识到戴震等人在坚持原有规范社会秩序的同时,提出新的规范社会秩序的内容,“瓦解文化专制和真理独占的政治集权体制,常识与规则之上的设想也隐含了作为个体的人”。作者还认识到戴震等人注重人性;反对思想专制;儒学思想发展因时而变(与时俱进),或紧跟时势的要求。答案:(1)核心思想:万物都有规则秩序;人应当遵守伦理规范。危机:汉唐儒学的僵化(或儒学的权威性被削弱);受到佛、道思想的冲击。(2)认识:人都有自然本性;要顺应人性,使其自由发展。因素:专制统治加强,社会矛盾尖锐;商品经
15、济发展;理学束缚人性。(3)观点:在规范社会秩序的同时注重人性;反对思想专制。认识:儒学思想因时而变。14(2016常德质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宋代与唐代书院的分布相比,有哪些特点?说明了什么?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宋代书院的特点。(22分)答案:特点:一是分布范围比唐代明显扩大,广西、海南都有了书院。二是数量猛增,书院分布由点状变为片状,出现了几大密集区。三是发展极不平衡,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北方四省书院很少。说明:宋代书院教育比唐代有很大的发展;文化重心明显南移,江南取代中原成为教育与学术的中心。特点:是宋代的学校类型之一,教学与学术研究结合;是传播理学的重要阵地;以私人办学为主;重视道德教育,重视自学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