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一上学期语文第四单元教案邹忌讽齐王纳谏(新人教).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127287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上学期语文第四单元教案邹忌讽齐王纳谏(新人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一上学期语文第四单元教案邹忌讽齐王纳谏(新人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一上学期语文第四单元教案邹忌讽齐王纳谏(新人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一上学期语文第四单元教案邹忌讽齐王纳谏(新人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一上学期语文第四单元教案邹忌讽齐王纳谏(新人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高一上学期语文第四单元教案邹忌讽齐王纳谏(新人教).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高一上学期语文第四单元教案邹忌讽齐王纳谏(新人教).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高一上学期语文第四单元教案邹忌讽齐王纳谏(新人教).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高一上学期语文第四单元教案邹忌讽齐王纳谏(新人教).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高一上学期语文第四单元教案邹忌讽齐王纳谏(新人教).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高一上学期语文第四单元教案邹忌讽齐王纳谏(新人教).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高一上学期语文第四单元教案邹忌讽齐王纳谏(新人教).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高一上学期语文第四单元教案邹忌讽齐王纳谏(新人教).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高一上学期语文第四单元教案邹忌讽齐王纳谏(新人教).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高一上学期语文第四单元教案邹忌讽齐王纳谏(新人教).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高一上学期语文第四单元教案邹忌讽齐王纳谏(新人教).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高一上学期语文第四单元教案邹忌讽齐王纳谏(新人教).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高一上学期语文第四单元教案邹忌讽齐王纳谏(新人教).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高一上学期语文第四单元教案邹忌讽齐王纳谏(新人教).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高一上学期语文第四单元教案邹忌讽齐王纳谏(新人教).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高一上学期语文第四单元教案邹忌讽齐王纳谏(新人教).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文中的文言实词、虚词和一些特殊的文言句式。2.领会课文设喻说理和类比推理的方法。3.了解战国策的有关知识。能力目标:1.体会文章别致精巧的结构对称美。2.欣赏文章别具匠心的语言灵巧美。3.感受人物栩栩如生的形象美。4.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组织语言和语言表达的能力。情感目标:认识纳谏除弊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教学建议关于学生学法的四点建议1 导读法: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在充分利用注释的基础上理解课文的词句,掌握课文的内容。2 讨论法:在学生掌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提出富有启发性和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充分地展开讨论,集思广

2、益,理解课文的思想意义。3 练习法:结合课后的练习题,适当加以补充,让学生在做练习题的过程中掌握并积累有关字、词、句的知识。4 扩展迁移法:指导学生将语文读本第一册中的召公谏厉王弭谤与课文进行比较阅读。并写一篇读后感。关于如何理清文章思路的教学建议为了帮助学生很容易的理清文章思路,当堂完成背诵,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设置以下问题,学生要尽量用原文的话回答。1这件家庭小事是什么? 明确:邹忌向他的妻、妾与客提出与徐公比美的问题。 2由于感情的不同,邹忌向他的妻、妾与客提出问题时的口气有什么不同?揣摩各自语气的感情色彩。 明确:他问妻子:“我孰与徐公美?”感情色彩是亲昵。他问妾:“吾孰与徐公美?”感

3、情色彩是严肃。他问客:“吾与徐公孰美?”感情色彩是平淡。 3又由于邹忌的妻、妾、客各自的身份与心理不同,所以回答问题时语气感情上有明显差异。有什么不同?请同学从原文中找出并说明其感情色彩。 明确: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感情色彩是由衷、热情。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感情色彩是拘谨、勉强。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感情色彩是阿谀奉承。 4面对妻、妾与客的赞美,邹忌的态度如何? 明确:邹忌并未得意忘形,很有自知之明。从“忌不自信”“复问其妾”“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4、”可知。 5反复思考、分析后,可知邹忌“入朝见威王”是如何“讽”齐王的? 邹忌入朝后,并没有单刀直入向威王进谏、而是先以“闺房小事”谈自己的体会,然后以类比推理的方式委婉进谏。正如古文观止编者评价的“邹忌将己之差,徐公之美,细细评勘。正欲于此参出微理。千古臣谄君蔽,兴亡关头,从闺房小语破之,快哉!” 6讽谏的结果如何?明确:齐威王接受了邹忌的谏言,立即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求谏。从“初下,君臣进谏,门庭若市”到“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直到“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说明齐威王完全采纳了群臣吏民的意见,大家已无以可谏,无怪乎“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本文的写作特点1剪裁巧妙,详

5、略得当从题目上看,课文应分为邹忌讽谏和齐威王纳谏两个部分,从内容上看前两段应为讽谏,后两段为纳谏。很明显,全文邹忌设喻,讽谏写得详,特别是邹忌与城北徐公比美的情节,作者进行了绘声绘色,细致入微的描写,而后来邹忌进谏,齐王纳谏除蔽写得略,只是抓住了时间的变化,从“令初下”到“数月之后”,最后至“期年之后”概括叙述了进谏的结果,齐国出现的可喜变化,也暗示着齐国以前确实有许多积弊,这样注重结果的描述,就更能突出了纳谏的好处,进而更能突出主题思想。2通过对话来表现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本文故事情节完整,人物形象、生动。作者对故事情节的推进,人物的刻画,都是通过人物间的对话来表现的。例如第1段里邹忌与城

6、北徐公比美。与妻、妾、客的三问三答。邹忌的问题都是“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三个人物回答的结果是一致的,都认为邹忌是最美的但在语气上却略有不同。这略微不同的语言却反映了人物之间关系的远近亲疏。妻的回答是热情赞颂,是肯定无疑的,“君美甚”,反映了妻对丈夫的由衷的喜爱,妾在家庭中地位卑微,对主人是敬畏的,因此不得不顺便说了一句“徐公何能及君也”,从语气上比妻子弱多了。客因有求于邹忌,回答明显带有逢迎吹捧之意。因此张口便说“徐公不若君之美也。”但从语气上看,用陈述句式,语气就更弱了。在这里,相同的问题,不同的回答,虽然仅是人物间的对话,但彼此间说话时的神态和心理早已跃然纸上了。再例如,后来,当邹忌批出“

7、王之蔽甚矣”。齐威王只一句话“善”。就这简单一句话,既表明了他对此事的看和态度,又显示了他处事的果断和明智,接着颁布命令,封赏纳谏,一个贤明君主的形象生动传神的表现出来了。3文笔简练、生动、富于变化本文语言简练、生动、富于变化。文章一开始,作者先从邹忌和外貌下笔写起,“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作者抓住人物的形体、容貌和风度进行刻画,展现给读者的是一个仪表堂堂,风度洒脱的美男子形象。而写徐公,作者没有用过多的笔墨去直接描绘,只是介绍说“齐国之美丽者也”。很显然,作者采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言外之意,他比邹忌更美。写邹忌与妻、妾、客的对话,简单几个字的变化,人物间的关系,人物本身的心理就生动的

8、表现出来了。齐威王纳谏这后的情况,由“门庭若市”到“时时而间进”到“虽欲言,无可进者”三个时期不同的变化清清楚楚。最后,“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这是交待纳谏后的效果,齐威王纳谏后国势强盛,用不着武力就战胜了敌国,使各国皆臣服于齐。言外之意,齐国内部也一定兴旺了。文章最后,作者用判断句收尾:“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没有过多的议论,但其中所蕴含的道理已不言而喻了。因此,文章整体语言简洁,辞约意丰。本文的文言知识总结3疑难字词窥镜:“窥”原指从小孔、缝隙处偷看,引申为观察。“窥镜”,这里有对镜仔细端详之意。谤讥:谤,指责别人的过错;讥,谏。“谤讥”,此处当议论讲,有别于现代汉语贬义用法。市朝

9、:市场和朝廷,重点是“市”,偏义复词,泛指公共场所。本文思路简析第一段写邹忌从自己与徐公比美中发现道理。先写邹忌的外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丽”高大,仪表堂堂。所以才提出“我孰与城北徐公美?”的话题。他的妻说:“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但城北徐公是齐国之美丽的人。邹忌并不认为自己比徐公美。所以才又问他的妾这个问题。妾也说:“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还是不相信,第二天,拿这个话题又问客人,客人也说:“徐公不若君之美也!”第二天,徐公亲自来了,邹忌仔细地看,确实不如徐公美。为什么自己不如徐公美,妻、妾、客都说自己美呢?思考后的结果是:“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

10、我也。”第二段邹忌进谏。先讲自己比美这件事的体会“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所以都不说实话。用类比的方式推出“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说明齐王最有权,所以受蒙蔽最严重。第三段是齐王采纳邹忌的进谏,在国内采取的政策:“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即广开言路。最后写的是采取广开言路后的效果: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教学设计示例(一)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目的1认识齐威王纳谏除蔽的积极意义;2了解讽谏(讽喻)的方法;3学习对话技

11、巧和详略安排;4掌握文学常识和文言知识。教学设想本文是一篇课内自读课文,语言较浅显,可使学生读读、议议、通过自学达到教学目的。课前教师曾让几个学生粗读课文,通过了解,学生对本文意思能够基本了解,只有个别字词难以确定其意义和用法,而对文章的思想意义和说理方法均未及考虑。据此,自学指导的重点可定为对文章的思想意义和说理方法的引导上,兼及重点字句的疏通。同时,本文篇幅不长而语美理严,可通过多次朗读,体会本文设喻的说理方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型设计自学辅导法 教学过程自学定向俗话说:伴君如伴虎。给领导提意见,古往今来,都要冒很大的风险。历史上偏偏就有人不但屡次给领导提了意见,而且屡次被领导赏识,建议

12、得以实施,又产生了奇效,其人其事也在历史上传为美谈。邹忌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是战国时齐国的谋臣,曾万事恒公、威王、宣王三朝,多谋善谏。一次,威王弹琴,邹忌进门就说琴弹得好。威王认为他未仔细听,是在说谎。邹忌说,琴声宽和像君主,清廉像章宰辅,舒缓像政令,谐调畅适像四时。威王听了,知道他在说治理国家的道理,极为赞赏,就拜他为相。课文所讲的是在这之后的另一个故事。(板书课题) 自读查疑1运用工具书,默读课文,疏通文意;2齐读课文,然后复述大意,概括文章思想; 3完成课后练习一、二。 三、讨论释疑:1齐读段一:比美离题否?有何作用? 古文观止有评语:邹忌将己之美、徐公之美,细细勘察,正欲于此参出微理。千

13、古臣诌君蔽,兴亡关头,从闺房小语破之,快哉。评得好。2段一中的三问三答写法上有何变化?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表现了人物间的什么关系)?提示:内容都是说邹忌的美,语言只有一两个字变化,却反映了对话人物间的关系亲疏远近的不同。 (板书:妻私:偏爱赞扬妾畏:卑微喂怯 客有求:逢迎敷衍)3、(齐读段二)私事、国事有何相通?何以能以喻讽谏?4(齐读段三、四)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威王确实受了蒙蔽?(讽谏是在比美中偶有所悟而为之的吗?何以见得?)延伸迁移(齐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1王之蔽甚矣一句,为何点到了却不深说? 提示:善揣摩国君的心理。对于聪明有为的国君,不要说多余的话。 2一善、一朝,省略了哪些内容? 提

14、示:哪些意见,如何来朝。3这个故事于今有何积极意义? 提示:自知之明、直言劝谏、发扬民主、倾听民声等等。4如何看待战国策?提示:由于占国策主要是记载战国时代策士们的言行的,某些地方便夸大了策士的作用。 (河南省实验中学柴红森)教学设计示例(二)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目标1.认识除蔽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2.了解战国策这部国别体史书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和史学上的地位。3.理解和掌握文种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4.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5.背诵全文。教学重点1.理解“修、窥、美、私、昳、蔽、刺”等词语的意义。2.归纳“朝、孰、诚、方、善、间”的意义和用法。教学难点

15、反复诵读中对文章的写作特色和劝谏技巧的领悟教具准备录音机、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磁带、投影仪、投影卡片。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了解战国策这部国别体史书的基本情况。2.反复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理清思路。教学步骤第一课时导语唐朝名臣魏征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正是唐太宗的一面镜子,他敢触龙颜,一针见血地指出皇帝的过失;唐太宗纳谏如流,及时改正自己地错误。圣君、贤臣,使唐王朝的政治稳定,国泰民安。战国时期的邹忌也是齐威王的一面镜子,而这位以雄辩著称的谋臣的讽谏之法更是令人叫绝。今天,我们就欣赏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16、放录音,学生整体感知课文)自学指导一、提供有关战国策与战国的资料战国策原名国事短长事语长书等,由于书中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所以传到西汉末时,由刘向整理校正后定名为战国策,至于这部书的作者,已不可考。战国策所记史实从东周贞定王十七年(公元前452年),到秦始皇三十一年(公元前216年)共245年的历史。全书共三十三篇,分国别编辑。依次是西周一篇,东周一篇,秦五篇,齐六篇,楚四篇,赵四篇,魏四篇,韩三篇,燕三篇,宋卫合一篇,中山一篇。战国时代,七雄并立,兼并战争比春秋时代更为频繁激烈,各诸侯王纷纷招揽谋臣策士为自己出谋划策,于是作为“士”的这一阶层人物在当时的政治舞台上活跃起来,

17、有的主张连横,有的主张合纵,所以,史称这些人为策士或纵横家,他们提出一定的政治主张或斗争策略,为某些统治集团服务,并且往往利用当时错综复杂的斗争形势游说诸侯采纳。战国策就是着重记述这些策士们的言行的。战国策语言活泼流畅,粗中有细,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如善于讽谏的谋臣邹忌,任性顽固的贵族老妇人赵太后,追逐功名富贵的策士苏秦。另外,还特别善于运用一些讽喻性的小故事作比,如“画蛇添足”“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等。战国策不愧史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二、解题标题“邹忌讽齐王纳谏”巧妙地用一个兼语句式点明了文章内容地两个方面:邹忌讽齐王,齐王纳谏。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

18、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据史载,一次邹忌听齐威王弹琴,他就籍谈论弹琴,阐述治国安民之道,齐威王听后,大为赞赏,封他为齐相。而当时的谋士淳于髡不服,就用隐语向邹忌提了关于修身、处世、安民、用贤、治国五个难题,邹忌都能对答如流。辩论结束后,淳于髡对他的仆人说,看来这个人破格重用的日子不会远了。时过一年,威王果然封邹忌为成侯。邹忌不仅是一个能言善辩的雄辩家,而且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结果“百官荒废,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齐威王爱隐语,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

19、此鸟何也?”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后,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三、阅读课文,理解文意(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再放录音,学生边听边在生字、多音字、通假字下作记号,借助注释、词典自行解决)(二)再读课文,读准句读,理解文章第一自然段诵读指导(学生齐读)此段从邹忌与徐公比美写起,三问三答,非常精彩,他们身份不同,想法不同,语气也各不相同:其妻由衷的爱恋之情;其妾畏惧拘谨之情;其客的阿谀奉承之情都要读出来。“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吾孰与徐公美?”“我与徐公孰美?”三个问句,一问其妻,二问其妾,三问其客。要读出邹忌窥镜后的自得又不自信。“君美

20、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妻之答,要读出融融的爱恋之情;“徐公何能及君也!”妾之答,要读出怯怯的拘谨之意;“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客之答,要读出阿谀奉承之情。(指名一学生读第一自然段)文意简析提问:此段所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明确:三问三答提问:在妻、妾、客的三答中,邹忌领悟到什么?用文中语句回答。明确:“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此道理为讽谏齐王埋下了伏笔。第二自然段诵读指导:本段是邹忌用现身说法、亲身体验讽劝齐王。读来要娓娓动听,如与人细语叙家常。(1)“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有求于臣”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21、一一相对应,两两相比。三比之中,道理自然而出,节奏感很强,读时要注意。(2)“今齐/地/方千里”中的“地”是“土地”,方是“方圆”,因此在“今齐”之后一大停顿后,“地”“方”之间作小停顿。文意简析:提问:请同学们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此段大意。明确:邹忌以切身体验通过三比讽劝齐王。第三、四自然段诵读指导:(1)“善”要读出齐威王的心悦诚服。(2)“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句中“此所谓”后要略作停顿。文意简析:提问:第三、四自然段所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明确:写齐王纳谏的三赏,悬赏求谏之后的三变,及取得的成果。即“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指名一学生读三、四自然段,然后齐读课文)资料显示(投影或多媒

22、体)(三)三读课文,鉴赏品味(学生结合板书,齐读课文,理解思路)小结:本文从邹忌于徐公比美入手写起,依次叙述了进谏的缘起,进谏的内容,进谏的结果。进谏缘起于邹忌的三问,妻、妾、客的三答。妻、妾、客异口同声的赞美,使邹忌“暮寝而思之”,悟出了为何“受蔽”的道理。进谏的内容则是邹忌因小见大,自容貌之微,推及朝廷大事,三比使齐威王听后连连叫好。而进谏的结果则是齐威王欣然接受邹忌的劝告,下令奖赏进谏的臣民,齐国也因此威名大振。这篇文章篇幅短小,妙趣横生,采用了一种奇特的三叠排比的结构样式:邹忌三问,妻、妾、客的三答;邹忌解蔽的三思;入朝见威王的三比;齐威王鼓励纳谏的三赏,纳谏后齐国的三变,前后呼应,上

23、下关照,层层推进,句式整散错落有致,读来琅琅上口。(学生再次齐读课文,结合板书尝试背诵)四、布置作业1.背诵全文。2.完成课后练习第三题。第二课时教学要点1.反复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质疑解难。2.梳理归纳“朝、孰、诚、方、善、间”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教学步骤一、检查复习1.请三位同学将下列字词写在黑板上:昳丽 窥镜 孰 弗如远甚 暮寝 期年 谤讥2.提问:战国策所记述的史实起止于何时?明确:战国策所记述的史实上起东周贞定王十七年(公元前452年),下止秦始皇三十一年(公元前216年),共二百四十五年的历史。3.提问:“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出自谁之口?明确:出自齐威王之口。

24、4.提问:邹忌是如何劝说齐威王纳谏的?明确:邹忌以容貌之微推及朝廷大事,以“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有求于臣”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相比,使齐威王欣然接受讽谏。5.检查背诵情况(略)二、反复阅读课文,引导学生质疑解难学生提问:“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与“吾与徐公孰美?”两个句子的句式是否相同?明确:两个句子均为古汉语中的固定句式。“与孰”是由“孰与”演变而来,意义与“孰与”相同,都表比较。“孰”为疑问代词,在疑问句中常前置,“孰与”即“与孰”。例如:“吾与徐公孰美”可译为:我和徐公谁漂亮呢?“吾孰与徐公美”可译为:我和徐公相比,谁漂亮呢?以上两句的意

25、思是一样的。学生提问:“忌不自信”句应如何理解?明确:“忌不自信”句应译为:邹忌不相信自己。“信”当作“相信”讲,是动词,“自”指“自己”是名词,作“信”的宾语。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宾语前置句。宾语前置句,在古汉语中常见。资料显示(投影或多媒体)例句出处类型沛公何在?史记项羽本纪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彼不我恩也童区寄传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之”助词,宾语提前的标志唯奕秋之为听孟子告子上加“之为”将宾语提前唯余马首是瞻冯婉贞构成“唯是”格式的宾语前置提问:“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句中的“美”应如何理解?明确:“美”原为形容词,

26、现或用为动词,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应译为:我的妻子认为我漂亮,是偏爱我;妾认为我漂亮,是害怕我;客人认为我漂亮,是有求于我。意动用法:表示主语认为宾语怎么样,或主语把宾语当作什么,除了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外,还有名词的意动用法。例如:“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师说)句中的名词“师”带了宾语“郯子、苌弘、师襄、老聃”,用作意动,应译为:孔子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三、梳理归纳“朝、孰、诚、方、善、间”等词语的义项(检查学生完成课后练习第三题的情况,指导学生借助古汉语词典归纳)资料显示(投影或多媒体)1.朝例句出处意义

27、相如每朝时常称病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上朝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朝拜于是入朝见威王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朝廷朝拜而不道,夕斥之矣封建论早晨2.孰例句出处意义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三国志隆中对代词,“谁”孰使予乐居夷而忘故士者?非兹潭也欤?钴姆潭溪小丘记代词“什么”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同“熟”“仔细”3.诚例句出处意义帝感其诚列子愚公移山诚心、诚意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诸葛亮:出师表确实、的确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曹军必矣资治通鉴赤壁之战表假设,如果、果真4.方例句出处意义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战国策邹忌讽齐王钠谏方圆有朋自远方来

28、,不亦乐乎?论语地方方其破荆州,下江陵资治通鉴赤壁之战当时候守门卒方熟寐资治通鉴李愬雪夜入荆州正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梦溪笔谈雁荡山才5.善例句出处意义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善于国人称善焉吕氏春秋去私好素善留侯张良史记项羽列传友好足下以为善汉王,欲建万世之业史记淮阴侯列传亲密6.间例句出处意义少间,帘内掷一纸出聊斋志异促织时间安得广厦千万间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量词至京口,得间奔真州文天祥:指南录后序机会谗人间之,可谓穷矣史记屈原列传挑拨离间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左传曹刿论战参与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百千齐作口技夹杂予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指南录后序间或附:4句7句的“间”读jin.(背诵全文

29、,增加积淀)四、布置作业1.反复背诵课文2.巩固所归纳的字词知识板书设计 延伸阅读阅读召公谏历王弭谤一文,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相比较,写一篇鉴赏文章,谈谈邹忌与召公的劝谏技巧。 教学设计示例(三)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目的:掌握常用词“朝、孰、诚、方、善、间”并背诵课文。 根据教师设计的问题学生独立理解文章的内容。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组织语言和语言表达的能力。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 导入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劝诫刘禅要“开张圣听”,广开言路有什么好处呢?今天我们来自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体会多方听取他人意见对自身成长的好处。二、 初读课文,提出问题学生小声自读课文。注意字音和

30、断句。有问题提问。注:讲大纲要求掌握的常用词“朝、孰、诚、方、善、间”用幻灯打出这些常用词在初中使用过的句子,并注明出处,让学生快速回答。 三、 再读课文,初步感知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找出本文写了几个人,人与人之是什么关系?写了几件事?明确:邹忌、邹忌的妻、妾、客人、徐公、齐王齐王是国君,权力最大的人。邹忌是齐王的臣子。邹忌妻、妾、客都与邹忌有不同的关系。四、再三读课文,理清思路1.邹忌长什么样?邹忌提出“我孰与城北徐公美”的问题,妻、妾、客是怎样回答他的?他相信了吗?他反思后得出什么结论?2.邹忌怎样给齐王讲他的感受的?他如何向齐王进谏的?补充:正如古文观止编者评价:“邹忌从己之美,徐公之

31、美,细细详勘,正欲于此参出微理。千古臣谄君蔽,兴亡关头,从闺房小语破之,快哉!”3.听了邹忌的分析,齐威王说了什么?采取了什么措施?4.齐王纳谏后,收到什么效果?明确:学生回答时要尽量用原文回答。五、作业布置背诵课文扩展资料史记关于邹忌事迹的记载驺忌子以鼓琴见威王,威王说而舍之右室。须臾,王鼓琴,驺忌子推户入曰:“善哉鼓琴!”王勃然不说,去琴按剑曰:“夫子见容未察,何以知其善也?”驺忌子曰:“夫大弦浊以春温者,君也;小弦廉折以清者,相也;攫之涤, 之愉者,政令也;钧谐以鸣,大小相益,回邪而不相害者,四时也:吾是以知其善也。”王曰:“善语音。”驺忌子曰:“何独语音,夫治国家而弭人民皆在其中。”王

32、又勃然不说曰:“若夫语五音之纪,信未有如夫子者也。若夫治国家而弭人民,又何为平丝桐之间?”驺忌子曰:“夫大弦浊以春温者,君也;小弦廉折以清者,相也;攫之深而舍之愉者,政令也;钧谐以鸣,大小相益,回邪而不相害者,四时也。夫复而不乱者,所以治昌也;连而径者,所以存亡也;故曰琴音调而天下治。夫治国家而弭人民者,无若乎五音者。”王曰:“善。”摘自史记 田敬仲完世家扩展资料战国策简介战国策是汇编而成的历史著作,作者不明。其中所包含的资料,主要出于战国时代,包括策士的著作和史臣的记载,汇集成书,当在秦统一以后。原来的书名不确定,西汉刘向考订整理后,定名为战国策。总共三十三篇,按国别记述,计有东周一、西周一

33、、秦五、齐六、楚四、赵四、魏四、韩三、燕三、宋、卫合为一、中山一。记事年代大致上接春秋,下迄秦统一。以策士的游说活动为中心,反映出这一时期各国政治、外交的情状。全书没有系统完整的体例,都是相互独立的单篇。 虽然习惯上把战国策归为历史著作,但它的情况与左传、国语等有很大不同。有许多记载,作为史实来看是不可信的。如魏策中著名的“唐且劫秦王”,写唐且在秦廷中挺剑胁逼秦王嬴政(即秦始皇),就是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事情。这一类内容,与其说是历史,还不如说是故事。战国策的思想观念,就其主流来说,与左传等史书也有截然不同之处。刘向序说:“战国之时,君德浅薄,为之谋策者,不得不因势而为资,据时而为画。故其谋扶急持

34、倾,为一切之权,虽不可以临教化,兵革救急之势也。”战国时代,是春秋以后更激烈的大兼并时代,过去还勉强作为虚饰的仁义礼信之说,在这时已完全被打破。国与国之间,如今讲的是以势相争,以智谋相夺。那些活跃在政治舞台上的策士,也只是以自己的才智向合适的买主换取功名利禄,朝秦暮楚,毫不为怪。如苏秦始以连横之策劝说秦王并吞天下,后又以合纵之说劝赵王联合六国抗素。他游秦失败归来时,受到全家人的蔑视;后富贵还乡,父母妻嫂都无比恭敬。于是他感慨道: 嗟夫,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 作者以欣赏的笔调,描绘了苏秦踌躇满志的神情。这些在今天看来也许是不值得赞赏,但在当日的历史条件

35、下,原本受贵族压抑的平民的心理就是如此,这样写比虚假的说教更富于真实性。 另一方面,由于策士以一种比较自由、可以择君而辅之的身份,在当时的政治与外交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而战国策又主要取材于策士著作,故书中对士的个人尊严和个人作用,给予强有力的肯定。齐策中记颜斶见齐宣王,王呼:“斶前!”斶亦呼:“王前!”他还滔滔不绝地论证了国无士则必亡,故“士贵耳,王者不贵”的道理。秦策中赞扬苏秦,“特穷巷掘门桑户棬枢之士”,却使得“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威,谋臣之权,皆欲决于苏秦之策”。这当然是夸大的,但这夸大中显示了策士们的自信,也是平民中优异人物的自信。 战国策还热情讴歌了多位义侠之士的豪情壮举。

36、“侠”也是一种游离于统治集团、不受权势拘勒的人物。他们以自身的标准、个人的恩怨来决定自己的行动,重义轻生,感情激烈,显示出具有平民意味的道德观。所以“侠”总是为放任不羁的人们所喜爱。 总而言之,战国策既体现了时代思想观念的变化,也体现出战国游士、侠士这一类处于统治集团与庶民之间的特殊而较为自由的社会人物的思想特征,不完全是为了维护统治秩序说话。由于战国策突破了旧的思想观念的束缚,又不完全拘泥于历史的真实(当然从历史学的眼光看这是缺陷),所以就显得比以前的历史著作更加活泼而富有生气。扩展资料战国策的文学成就 战国策凡三十三卷,杂记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 宋、卫、中山诸国军政大事

37、。时代上接春秋,下迄秦并六国。主要记载了谋臣策 士游说诸侯或进行谋议论辩时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其中文章不是一人所作, 作者大多是战国后期纵横家,也可能有若干篇章是秦汉间人所作。最后由西汉刘 向编校整理成书,定名为战国策。 与春秋、左传、国语主要反映儒家思想不同,战国策表现 了纵横家思想,反映了纵横家的人生观。在政治上他们崇尚谋略,强调审时度势, 肯定举贤任能,在生观上则是追求功名显达,富贵利禄。不过,战国策的思 想内容又比较复杂,所记人物也反映出不同的价值取向。既有讲权术谋诈,图个 人功名利禄的朝秦暮楚之徒,也有“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之士( 赵策三)。战国策的思想价值,在于它反映

38、了战国时代“士”阶层的崛 起。“士贵耳,王者不贵”(齐策四)的声音,反映出士人精神的张扬。书 中大量描写策士奔走于诸侯之间,纵横捭阖,令“所在国重,所去国轻”(刘向 战国策叙录)的重要作用和社会地位,可以说是一部士阶层,尤其是策士行 迹的生动写照。 战国策的文学成就首先表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全书对战国时期社会 各阶层形形色色的人物都有鲜明生动的描写,尤其是一系列“士”的形象,更是 写得栩栩如生,光彩照人。纵横之士如苏秦、张仪,勇毅之士如聂政、荆轲、高 节之士如鲁促连、颜斶等等,都个性鲜明,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代表了士 的不同类型。由于作者对这些人物心仪不已,颇为倾慕,甚至不惜脱离史实,以 虚

39、构和想象进行文学性描写。战国策中,不是史实,出于虚构依托的内容颇 多。如书中用力极深,描写得极成功的人物苏秦,其事迹言论有不少就是虚构的。 至于在具体描写中,虚构的手法更为普遍,也更进一步。如秦策一写苏秦夜 读,引锥自刺及慨叹之语,夜室独语,有谁知道,显然是作者根据传闻虚拟而成。 而齐策一邹忌讽齐王纳谏,写邹忌看见徐公时“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 而自视,又弗如远甚”,不仅表现了邹忌内心的活动,而且涉及心理活动的过程, 接近人物的心理描写,显系出于作者的想象。夸张虚构不合史著的要求,但却使 叙事更加生动完整,更有利于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 战国策还以波澜起伏的情节,个性化的言行,传神的形态和细节

40、来描写 人物。作者不满足于平铺直叙,有意追求行文的奇特惊人,如燕策三记燕太 子使荆轲刺秦王,其中田光自刎以明不言,樊于期自刎献头以图报仇,易水送别, 秦廷献图行刺等情节,出人意表,慷慨悲壮,于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中,人物性 格得以生动展现。人物个性化的言行在战国策中很突出,如秦策一中, 苏秦落魄而归后的刺股和喟叹,荣归故里时的感慨,其家人前倨后恭的言行等, 都反映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征。而对苏秦归来时“羸縢履蹻,负书担橐, 形容枯槁,面目犁(黧)黑,状有归(愧)色”的外貌神情描写,绵密细致,极 为传神。 战国策在写人上,一方面继承了国语相对集中编排同一人物故事的 方法,另一方面又有所发展,出

41、现了一个人物的事迹有机集中在一篇的文章,为 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的成立开创了先例。如齐策四冯谖客孟尝君,写冯谖 弹铗而歌,焚券市义、营造三窟的事迹,冯谖一生的主要事迹尽在一篇中,人物 形象和性格得到了充分的展示。这类作品,显示了由左传编年体向史记 纪传体的过渡。 战国策的“文辞之胜”,在语言艺术上的空前成功,是其文学成就的重 要方面。其中策士廷说诸侯之辞,臣讽君主之辞,以及不同意见的辩难,都反映 出春秋时期从容不迫的行人辞令,已演化为议论纵横的游说之辞。其文章艺术风 格,前人概括为“辩丽横肆”,铺张扬厉,气势纵横,可说是战国策说辞的 主要特色。 战国时代,君德浅薄,多庸主暴君,游士为说服君相,

42、说辞大都不以直接方 式,往往引类譬喻,借动物、植物或人们生活中习见的其他事物为喻,循序渐进 地达到辩说的目的。楚策四载庄辛说楚襄王,庄辛针对楚襄王淫逸侈靡、不 顾国政而进谏,说明国君如此行径必遭杀身之祸。他运用四种譬喻,即蜻蜓为五 尺之童所黏捕,黄雀被王孙公子射杀,黄鹄被射者用网罗捕获,蔡灵侯因放荡逸 乐被楚大夫发用绳索捆缚。四种譬喻,由小到大,逐渐过渡到楚顷襄王本身,指 出其所作所为,正把自己置于危险境地。形象生动,引喻谐调,气势充沛,说理 充分。再如齐策一邹忌讽齐王纳谏,也是从切身体验的生活趣事,来形象喻 示所要阐述的道理,贴切深刻,饶有风趣,很有说服力。 战国策还用大量的寓言故事、佚闻掌

43、故来增强辩辞的说服力。寓言的巧 妙运用,成为战国策文章的一大特点。如燕策二苏代以鹬蚌相争,说赵 惠王不应伐燕,以免强秦坐收其利。这类例子战国策中俯拾皆是,如“画蛇 添足”(齐策二)、“狐假虎威”(楚策一)、“南辕北辙”(魏策 四)等等。这些寓言大都即事编撰,独出心裁,比附现实,以表情达意。用具 体的形象概括抽象的道理,表现出极强的艺术力量。 战国策的铺张扬厉,气势充沛,还与行文的夸张铺陈,大量运用对偶排 比有关,如赵策三“鲁仲连义不帝秦”,列举了周烈王之斥齐威王,殷纣王 之醢鬼侯、脯鄂侯、拘文王,齐闵王之欲仆妾邹鲁等,肆意夸张铺隐,极言尊秦 之害。又如齐策一记苏秦说齐王合纵,极力夸张渲染齐国之

44、强,临淄之胜, 排比对偶层出不穷,文辞瑰丽多姿。 与其游说之辞一样,战国策的叙述语言,也长于铺张渲染。“苏秦始将 连横”(秦策一)写苏秦说秦王不行时的狼狈之状,发迹后路过家乡时的踌 躇满志,“荆轲刺秦王”(燕策三)写荆轲易水送别时的慷慨悲壮,都是典 型的例子。战国策叙述语言有时描写相当精细。苏秦刺股(秦策一), 触龙入朝(赵策四),邹忌窥镜(齐策一)等,写的都是琐屑细节,却 展现了人物的精神面貌。尤其是荆轲刺秦王的场面,描写人物动作神情,极为细 致传神,荆轲的豪迈暇豫,秦王的惊慌失措,殿上殿下的混乱惊扰,这些顷刻间 发生的惊险紧急场面,作者一一道来,清晰详尽,有条不紊,如同电影镜头,作 者对叙

45、述语言运用之娴熟,令人惊叹。 战国策文章辩丽横肆的文风,雄隽华瞻的文采,是当时纵横捭阖时代特 征的体现,标志着先秦叙事散文语言运用的新水平。 选自中国文学史(袁行霈) 扩展资料战国策的艺术特色从文学上看,战国策的特色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富于文采。左传也是以文采著称的,但两者相比照,可以看到战国策的语言更为明快流畅,纵恣多变,委曲尽情。无论叙事还是说理,战国策都常常使用铺排和夸张的手法,绚丽多姿的辞藻,呈现酣畅淋漓的气势。在这里,语言不仅是作用于理智、说明事实和道理的工具,也是直接作用于感情以打动人的手段。如苏秦始将连横、庄辛说楚襄王等篇,都是显著的例子。第二,战国策描写人物的性格和活动

46、,更加具体细致,也就更显得生动活泼。左传描写人物,大抵是简笔的勾勒。 如前面举出的重耳向怀赢陪罪的例子,虽然也能传神,毕竟过于简单。而战国策中,如齐策写冯谖,一开始,描绘他三次弹铗而歌、有意索求更高物质待遇的奇特行为,初步刻画了他的不同凡响而又故弄玄虚的性格。接着,展开了“冯谖署记”、“矫命焚卷”、“市义复命”、“复谋相位”、“请立宗庙”等一系列波澜起伏的情节,将这位有胆识、有策略、有手段,同时也是恃才自傲、多辞善辩的“奇士”风采,表现得淋漓尽致。著名的荆柯刺秦王一篇,更是精彩纷呈,激动人心。易水送别的一节这样描写: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

47、而歌,为变徽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羽声慷慨,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这段描写力极强。文章大师司马迁作史记刺客列传,对有关荆轲的部分,也大量抄录了战国策的原文。“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的美名,也由此传闻天下。 第三,战国策所记的策士说辞,常常引用生动的寓言故事,这也是以文学手段帮助说理。这些寓言,形象鲜明,寓意深刻,又浅显易懂,独立地看,也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璀璨的明珠。诸如“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画蛇添足”、“狐假虎威”、“亡羊补牢”、“南辕北辙”等,历来家喻户晓。由于战国策在相当程度上背离了中国古代的正统思想,常常

48、受到严厉的批评。但以历史的眼光来看,它正是体现了战国时代活跃的思想氛围。它对语言艺术的重视,在这方面取得的成就,在文学史上更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秦汉的政论散文、汉代的辞赋,都受到战国策辞采华丽、铺排夸张的风格的影响;司马迁的史记描绘人物形象,也是在战国策的基础上更为向前发展。战国策选读探究活动战国策是记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诸国历史的著作。它实际上是当时纵横家游说之辞的汇编,而当时七国的风云变幻,合纵连横,战争不断,政权更迭,都与谋士献策、智士论辩有关,因而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该书文辞优美,语言生动,富于机智,描写人物绘声绘色,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请以

49、合作小组的方式阅读战国策,选一个你们小组最感兴趣的点做些研究,要求每个人都要有事可做,最后形成一篇关于战国策的小论文,文体不限,如果是议论文,观点要是自己的。字数也不限。文章要求用打印出来,要注意排版。找一节课的时间进行交流,表达要思路清晰、重点突出。 习题精选课外语段阅读测试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楚有养狙以为生者,楚人谓之狙公旦日,必部分众狙于庭,使老狙率以之山中,求草木之帝,赋什一以自奉;或不给,则加鞭棰焉。群狙皆畏苦之,弗敢违也。一日,有小狙谓众狙曰:山之菓,公所树与?曰:否也,天生也。曰:非公不得而取与?曰:否也,皆得而取也。曰:然则吾何假于彼而为之役乎?言未既,众狙皆寤(同悟)。

50、其夕,相与俟狙公之寝,破栅毁柙(xi,兽槛,兽笼),取其积,相携而入于林中,不复归,狙公卒馁而死。郁离子曰:世有以术使民而无道揆者。其如狙公乎?惟其昏而未觉也,一旦有开之,其术穷矣。 注:狙公:狙j,猕猴;狙公,养猴的人。 无道揆:这里是不讲道术,不讲法度。(1)下面四句中其的用法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A、取其积 B、其如狙公乎 C、惟其昏而未觉也 D、其术穷矣(2)对下面划线的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旦日必部分众狙于庭 或不给 一旦有开之A、部分分派 或许 启发B、整体里的一些个体或许 分开C、整体里的局部 有的 开除D、部署分派有的 启发(3)赋什一以自奉的意思是( )A、(猴)把(养猴

51、人)交来的赋税的一部分留给自己享用。B、(养猴人)把(猴)交来的各种果实的十分之一供养自己。C、(养猴人)拿(猴)采来的各种果实的十分之一供养自己。D、(猴)把(养猴人)交来的各种果实都留给自己享用。(4)然则吾何假于彼而为之役乎的意思是( )A、既然这样,那么我们为什么借给他并被他役使呢B、既然这样,那么我们为什么借给他还替他做事呢?C、既然这样,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借用他的名义还替他做事呢? D、既然这样,那么我们难道借用他的名义还受他役使吗?(5)其如狙公乎?:的意思是( )A、他们像养猴人啊! B、他们不像养猴人吗?C、难道像养猴人吗? D、难道不像养猴人吗?(6)使狙敢其积,相携而入于林

52、中的原因是( )旦日,必部分众狙于庭 使老狙率以之山中,求草木之实 赋什一以自奉 或不给,则加鞭棰焉 群狙皆畏之,弗敢违也 小狙谓众狙之言A、 B、 C、 D、(7)这篇寓言的寓意是什么?参考答案:(1)B (2)D (3)B (4)C (5)D (6)含有劝告统治者使民要有道的意思。课文语段阅读测试阅读课文,回答下面各题1选出下列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A. 形貌昳丽 y B. 时时而间进 jinC. 期年之后 j D. 朝服衣冠 zho2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A.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私:偏爱B.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莫:没有谁C. 皆朝于齐 朝:朝见D. 能谤议于市朝 谤:

53、诽谤3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4下列句中划线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今齐地方千里 B宫妇左右,莫不私王C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 D 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5 列句中划线字与“能面刺寡人之过者”中的“面”字用法相同的一项:A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B越国以鄙远C又欲肆其西封 D晋军函陵6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邹忌是个爱美之人,经常与城北徐公比美,妻妾和客人都认为他比徐公美。B邹忌能从与徐公比美的事中发现与人比没好处。C邹忌从切身感受讽喻齐王,齐王虚心纳谏。D齐王听从邹忌的讽谏后,两年后达到内政修明。7翻译下面两句话。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参考答案:1B 2D 3C 4C 5C 6C 7能在公共场合批评我的过失,传到我的耳朵里的。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