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C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目录C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1C1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及八国联军侵华1C2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1C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与国共的十年对峙1C4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1C1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及八国联军侵华【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重庆南开中学高三10月月考(201410)】12.右图是光绪(1875年即位)二十六年九月十五日外国侵略军以“未按职分保护外国人”等罪名在保定处斩三位清政府官员的布告。由此得出结论是A.反映了列强对中国内政的粗暴干涉 B.表明中国的司法主权开始遭到破坏C.说明清政府己失去对地方政府的控制 D.这一情形出现在英
2、法联军侵华期间 【知识点】C1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及八国联军侵华【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以未按职分保护外国人等罪名处斩三位清政府官员”可知列强对中国官员进行惩办,这是列强对中国内政的粗暴干涉,A项正确;中国司法主权遭到破坏始于南京条约附件,与题干时间不符,B项错误;此时清政府依然保持着对地方政府的有效控制,只不过堕落为“洋人的朝廷”,C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光绪(1875年即位)二十六年九月十五日”可知当时应处于八国联军侵华期间,D项错误。故选: A【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关键的准确解读,并对近代列强侵略对中国的影响的准确把握。二.综合题(
3、共计52分)【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重庆南开中学高三10月月考(201410)】11.有学者在论述中国近代史上的某个历史事件时说道:“它给中国几千年高度发达却又不易变化的农耕文明、专制政治一记重锤,使它改变了原来的轨迹,纳入到现代化、工业化的发展道路,从而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是中国文明进程的历史拐点。”这位学者论述的事件是A鸦片战争B洋务运动C戊戌变法D辛亥革命【知识点】C1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及八国联军侵华【答案】A解析:从题干中可知论述的是鸦片战争的影响。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是中国从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冲击
4、了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是中国开始进入近代社会。 故选:A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鸦片战争的影响的准确把握。 【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辽宁省沈阳二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1)】15.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写到: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中国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这三次战争的共同之处是( )A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C通商口岸开放由内地向沿海扩展 D列强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
5、知识点】C1近代中国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及八国联军侵华甲午中日战争【答案】A解析: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发动的三次大规模侵略战争,除了攫取大量政治经济权益之外,更为重要的是迫使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从而成为资本主义的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产地,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但这也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起步,所以A项表述符合题意和史实,B项说法错误,直至三大改造完成中国自然经济才完全解体,C项表述不够准确,第一次鸦片战争并未开放内地通商口岸,D项也只发生在中日甲午战争之后。【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甲午中日等三期战争思想的认识和理解。【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
6、15届辽宁省沈阳二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1)】13.下图是张滨的漫画甲午轶事,就甲午战争的结局而言,该漫画反映了()A中国战败的原因在于落后的经济结构 B甲午战后中国救亡图存运动日益高涨C甲午战争是日本资本主义改革的结果 D战争的结局在于中国落后的政治体制【知识点】C1近代中国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及八国联军侵华甲午中日战争【答案】A解析:根据漫画中“倭寇不知我大清的GDP是他们的五倍吗?”,可以看出漫画是在从经济方面分析了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故选A。B项是反映了甲午战争对中国的影响;C项是从日本方面分析了日本发动这场侵略战争的背景;D项是从政治制度
7、方面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认识和理解。【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辽宁省沈阳二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1)】12.下图是选自侯中军所著近代中国的不平等条约一书中的近代中国订立不平等条约数量增长趋势图。该图反映了()A鸦片战争结束后传统的中外朝贡体系逐渐动摇B清末民初以后不平等条约的总数呈现下降趋势C抗日战争爆发后不久不平等条约体系基本瓦解D订立不平等条约的数量与中外战和关系成正比【知识点】C1近代中国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及八国联军侵华鸦片战争【答案】A解析:题干材料中“据已学知识可知“旧的破坏”指的是推清朝的
8、封建统治,“新的建设”指的是推翻封建统治,建立中华民国,“铁血的精神”指的是推翻封建统治的精神,“要求发 动广大民众”不合辛亥革命的史实,因此排除ABC;题干中“敌党”指的是对立或不同的党派,而用“政治的见解”去斗争即实行政党政治,体现了宪政的理念, 故选D项。【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辛亥革命思想的认识和理解。【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辽宁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1)】6、某史学家说:“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19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平常的历史环境。内部事务万分火急,至于对西方则可以暂缓一步。”这里所讲的“西方的挑战”最主要是指A、走私鸦片,毒害
9、国人 B、发动战争,瓜分中国C、资本输出,垄断经济 D、提出“修约”,扩大市场【知识点】C1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及八国联军侵华第二次鸦片战争【答案】D 解析:19世纪中叶内部事务万分火急,是指太平天国运动兴起,严重威胁了清朝统治。由于英国革命完成,需要更大外部市场,因此1854年英国提出修约要求。故D正确。A项发生于鸦片战争前,B1900年,C项19世纪末,时间均不符,可排除。【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材料有效信息获取能力,解题时抓住题干关键时间19世纪中叶结合所学知识排除错误选项即可。【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高三第三次月考(201411)word版】10中英南京
10、条约的第一条为“嗣后大清大皇帝与英国君主永存平和,所属华英人民彼此友睦,各住他国者必受该国保佑身家全安”。对此条款分析最准确的一项是A是国际条约文本格式的体现 B表明英国想同中国保持长久和平关系 C体现了英国对人身权和财产权的高度重视 D为侵略中国所作的托词【知识点】C1近代中国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及八国联军侵华南京条约【答案】C解析:国际条约文本格式的体现并没有对条款的内容做分析,故A项错误;中英南京条约是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英国不会和中国保持和平关系,故B项错误;由“各住他国者必受该国保佑身家全安”说明重视人身权和财产权,故C项正确;为侵略中国所作的
11、托词与题干不符,故D项错误。【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南京条约影响的理解。【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浙江省温州十校(温州中学等)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201411)】5.对于鸦片战争,有人称为“中英战争”,有人称为“通商战争”,也有人称为“夷匪犯境”。其中淡化了历史认识中价值判断的表述是A.中英战争 B.鸦片战争 C.通商战争 D.夷匪犯境【知识点】C1近代中国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鸦片战争【答案】A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从不同的立场看待历史问题,有不同的观点,鸦片战争是英国为蓄意打开中国大门,以走私鸦片被禁止为借口发动的侵略战争,当时清政府认为是“夷匪犯境”,英国人则认为
12、是“通商战争”,故只有A项淡化了历史认识中价值标准。故选: A【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江西省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1)】12. 下表为近代不同时期列强在华投资最多的国家的相关数据统计(摘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卷十二)。其中表中序号所代表的国家依次为( )时间184018951895191119111927192719371937194519451949国家英国美国美国数量(万元)802633955696271196926209647918比重(%)82.528.144.237.375.568.1A英国、美国、美国
13、B美国、日本、美国C英国、日本、美国D美国、英国、日本【知识点】C1近代中国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及八国联军侵华【答案】C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列强对资本输出的状况。根据图表和所学知识,18401895年间,该国在华投资所占比重最大,可以得出是英国,19111927期间,日本利用西方国家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使得在华投资所占比重上升。19451949期间,美国利用国民党发动内战的时机,加大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故选: C【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试题提供的表格材料和考试要求。理解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四川省成都
14、外国语学校高三10月月考(201410)】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26分。材料一中国近代外交中的重要事件、条约的影响时 间事件或条约影 响1842年南京条约“以前中国处于命令的地位去决定国际关系”的局面发生了根本性转变1895年马关条约中国面临被“瓜分”的民族危机,传统的宗藩体制已经崩溃,华夷秩序几乎荡然无存1901年辛丑条约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1919年巴黎和会“中国与外国的条约关系,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开始和另一个时代的结束”1928年“改订新约”的运动减少了一些帝国主义在我国长期享有的特权,否认了领事裁判权的合法性,增加了国家关税的收入,但又很不彻底1943年中英、中
15、美签订新约将上海及厦门公共租界之行动与管理权交与中国政府,凡关于上述租界给予英美政府之权利应予终止等根据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历史考察中的有关内容编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百年间签订的条约主要内容的变化趋势,(4分)并概述近代百年间签订的条约对中国产生的主要影响。(8分)材料二纵观孙中山一生,他只为一个理想目标而奋斗,即“起共和而终帝制”,振兴中华。建立共和国只是其革命理想的第一步,“一跃而登中国于富强之域,跻斯民于安乐之天”,乃其为共和国规划的宏伟蓝图。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弥留之际,他仍念念不忘“和平”“奋斗”“救中国”。他在遗嘱中写道:“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
16、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 刘晓林一跃而登中国于富强之域,跻斯民于安乐之天(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为了实现“一跃而登中国于富强之域,跻斯民于安乐之天”所做的努力。(6分)材料三自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之八年间,中华民国政府军发动大型会战22次,重要战斗1 117次,小型战斗28 931次。陆军阵亡、负伤、失踪3 211 419人。空军阵亡4 321人,毁机2 468驾。海军舰艇损失殆尽。壮烈牺牲在战场上的国民党将军即达200余位,其中有11位上将、34位中将、48位少将。 中华网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评价国民党的抗战。(6分)材料四 以
17、下是19211949年关于中国共产党的一组历史图片:(4)如果把材料四中的四幅图片作为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素材,请你为该组图片拟定一个最恰当的主题。(2分) 【知识点】C1 C2 C3 C4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及八国联军侵华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与国共的十年对峙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 【答案】答案:26分。(1)趋势:1919年之前,以不平等条约为主流;1919年以后,逐步修改或收回不平等权利,但因中国弱小等原因,没有实现平等权利。(4分)主要影响:不平等条约使中国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破坏了中国社会主权和领土的完整;阻碍了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有利于列强对旧中国的侵略和掠夺;激
18、发了近代中国人民的反侵略反封建的斗志,促使民族意识觉醒。(6分,任答3点即可)近代后期收回利权或修改的不平等条约,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新中国完全摆脱不平等条约奠定了基础。(2分)(2)努力:政治方面,发动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与中共合作,推动国民大革命;经济方面,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思想方面,提出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6分)(3)与中共合作建立统一战线;作为全国政权,组织全国人民抗战。抗战相持阶段,其消极抗战对整个抗战造成了消极影响,但一直没有停止抗战。战争中大多数国民党官兵英勇作战,作出了巨大牺牲。打破了日本侵略者迅速灭亡中国
19、的企图,为中共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创造了条件;配合了中共的抗日斗争和敌后根据地的反扫荡斗争;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支援了世界其他国家的反法西斯斗争。总之,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6分,任答3点,言之成理即可)(4)主题:中国共产党对民主革命的探索之路。(2分)解析:第(1)题考查对表格材料的阅读理解能力,观察表格内容可以看出,以1919年为界,之前多为不平等条约,之后多为收回权利的条约。然后联系所学知识,对这两种条约的影响进行分析。第(2)题考查对孙中山三民主义的理解,联系史实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角度分析孙中山的革命理想。第(3)题根据材料三中国民党
20、在抗战中付出的牺牲,再联系所学知识答出正面战场对抗战作出的贡献。第(4)题,材料四中四幅图都是关于共产党重要会议以及其领导的革命斗争的,所以可以确定为党对民主革命的探索。【思路点拨】利用好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联系所学知识作答。成都外国语学校高2015级2014年10月月考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BABCDCBDACDA二、非选择题:第13题26分,第14题26分,共2大题52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26分。(1)问题:中国古代农业和工商业的地位;如何处理工业和工商业的关系才
21、更有利于经济发展;施行怎样的经济政策才能更好促进社会发展。(2分)(言之有理,一点即可)差异:前者主张重农抑商,后者主张工商皆本。(2分)(2)相同:都改任亲信或身份低微的人辅佐皇帝;都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冲突;都反映了随着皇权的不断加强,中枢权力机构的组成不断发生变化。(4分,任答2点即可)不同:汉武帝采取措施将丞相排除出中枢决策的核心;明太祖则废除了丞相。(4分)(3)孔子倡导“仁”的观念、重视道德教化等人文关怀思想,有利于解决当前文明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与弊端;对于建设和谐世界,反对战争,对于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加强个人的道德修养等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孔子的思想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
22、主题。(4分,任答2点即可)(4)现象:民族间的服饰相互影响(民族融合)。(2分)影响:孝文帝改革使北方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局面(“北方民族的大融合”或“中华民族的大融合”);为国家重新走向国家统一(或“为隋唐大一统”)奠定了基础。(融合和国家统一两方面赋分)(4分)(5)科技:战争频繁,促进火药和火药武器的发展(海外贸易及航海发展促使指南针用于航海;“重文轻武”使得读书参加科举考试盛行,催生了活字印刷术)。(2分)文艺:商品经济发展和市民阶层兴起使宋词(书法、民俗画)等市民文化兴起(文人山水画的兴起反映了文人阶层的壮大)。(2分)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26分。(1)趋势:1919年
23、之前,以不平等条约为主流;1919年以后,逐步修改或收回不平等权利,但因中国弱小等原因,没有实现平等权利。(4分)主要影响:不平等条约使中国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破坏了中国社会主权和领土的完整;阻碍了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有利于列强对旧中国的侵略和掠夺;激发了近代中国人民的反侵略反封建的斗志,促使民族意识觉醒。(6分,任答3点即可)近代后期收回利权或修改的不平等条约,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新中国完全摆脱不平等条约奠定了基础。(2分)(2)努力:政治方面,发动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与中共合作,推动国民大革命;经济方面,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思
24、想方面,提出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6分)(3)与中共合作建立统一战线;作为全国政权,组织全国人民抗战。抗战相持阶段,其消极抗战对整个抗战造成了消极影响,但一直没有停止抗战。战争中大多数国民党官兵英勇作战,作出了巨大牺牲。打破了日本侵略者迅速灭亡中国的企图,为中共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创造了条件;配合了中共的抗日斗争和敌后根据地的反扫荡斗争;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支援了世界其他国家的反法西斯斗争。总之,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6分,任答3点,言之成理即可)(4)主题:中国共产党对民主革命的探索之路。(2分)【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四川省成都外国语
25、学校高三10月月考(201410)】10陈旭麓先生指出:“爱国主义永远是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但从爱国出发走向近代化,与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并不同义。”陈先生讲到的后一种“爱国主义”的典型是A太平天国运动 B戊戌变法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知识点】C1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及八国联军侵华【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中“从爱国主义回到中世纪”可知其所说的爱国运动具有落后性,太平天国运动颁布资政新篇、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都要发展资本主义,所以都不符合题意,义和团运动具有爱国性和落后性的双重特点。故选:C【思路点拨】理解材料中关键词句的含义。【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
26、校高三10月月考(201410)】9右图是张滨的漫画甲午轶事,就甲午战争的结局而言,该漫画反映了 A中国战败的原因在于落后的经济结构B甲午战后中国救亡图存运动日益高涨C甲午战争是日本资本主义改革的结果D战争的结局在于中国落后的政治体制【知识点】C1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及八国联军侵华【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对历史漫画的理解能力,从漫画中可以看出,清朝大臣说“中国的经济总值是日本的五倍”,这是从经济角度分析原因的,所以只有A项反映了中国战败的经济原因落后的经济制度。故选:A【思路点拨】抓住漫画文字注释,对选项进行判断。【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云南省玉溪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
27、11)】9、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转型的进程从19世纪五六十年代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主要经历了被动开放、经济起步、政体变革、思想解放四个时期。这是一种社会质变,即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发生了整体性的变革。以下不属于这一时期社会转型表现的是A洋务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戊戌变法 D马列主义的传入【知识点】C1近代中国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及八国联军侵华【答案】B从时间上来看,A、B、C、D项都符合;从社会转型的特征来看,洋务运动对应的是经济起步,戊戌变法对应是的政体变革,而马列主义的传入对应的是思想解放,故A、C、D项错误;义和团运动并不具有社会转型。故选:B【思路
28、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云南省玉溪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1)】8、从文明史的角度看,鸦片战争是西方先进工业文明对中国落后农业文明的一次冲击。下列选项中不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A中国封建经济日益解体,新的经济因素产生并发展B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地位,逐渐沦为殖民地社会C中西合璧、土洋并存是近代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的主要特征D西学东渐,先进中国人学习西方逐步深入,旧制度、旧观念备受冲击【知识点】C1近代中国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鸦片战争【答案】B “西方先进工业文明对中国落后农业文明的一次冲击”,一种文明冲击另
29、外一种文明,文明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还有政治文明,也就是中国接受并融入西方文明。 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地位,这是侵略战争造成的,侵略战争并不是文明。故选:B【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准确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的阐释。C2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辽宁省沈阳二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1)】16.20世纪初,许多中国留学生对中国国籍法制定提出建议,当时许多刊物中有关国籍文章就直接以标题论今日宜定国籍法、论政府亟宜制定国籍法、论改籍协约为国际最要之问题来理论。这种现象深刻反映出()A民主革命思想成为潮流 B西方法制精神影响重大C中华民族意识逐
30、渐觉醒 D反满民族情绪日益高涨【知识点】C2近代中国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答案】C解析:国籍涉及中外之间的民族问题,所以当时中国留学生关注国籍法问题实际上表明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的复苏和觉醒,故选C。【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辛亥革命思想的认识和理解。【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辽宁省沈阳二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1)】14. 图1为太平天国颁发给农民的田契。内有某人“自置田一十八亩”, “每年遵照天朝定制,完纳米银,不得违误”等文字。这则材料可以说明太平天国 ( )A未严格执行天朝田亩制度B普遍实行土地公有的制度C实现了“有田同耕”的理想D与地
31、主相勾结残酷剥削农民 图1【知识点】C2近代中国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答案】A解析:天朝田亩制度规定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分土地;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国库。太平天国要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材料中某人“自置田一十八亩”,要求农民“每年遵照天朝定制,完纳米银,不得违误”,这与天朝田亩制度的规定是不相符合的。所以A项正确。【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太平天国思想的认识和理解。【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浙江省重点中学协作体高三第一次适应性测试(201411)】2著名学者罗荣渠所著现代
32、化新论认为,按照生产方式,社会形态和变化速度, 社会变迁可分为四种模式: 渐进性微变、 突发性微变、 创新性巨变、传导性巨变(受外力影响)。按此工业革命和辛亥革命应分别属于 A创新性巨变、传导性巨变 B传导性巨变、突发性微变 C创新性巨变、突发性微变 D传导性巨变、渐进性微变【知识点】C2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工业革命【答案】C 解析:工业革命从农业文明转变为工业文明,是人类的历史飞跃。辛亥革命是政治革命,只是结束君主专制政体,生产方式没有发生质变,故选C。 【思路点拨】本题依托工业革命和辛亥革命考点考查学生文明史观,工业革命从经济文明角度、辛亥革命从政治文明角度进行分析。【原创精品解
33、析】历史卷2015届浙江省温州十校(温州中学等)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201411)】6.从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期现代化历史来看,实际历史上呈现出的,是不同时期的中国人通过自觉或不自觉的试错的方式,来试图接近这一历史性目标。“试图接近这一历史性目标”的方式有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 A. B. C. D.【知识点】C2 C4近代中国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辛亥革命 解放战争【答案】B 解读材料关键信息,“通过自觉或不自觉的试错的方式,来试图接近这一历史性目标”,结合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可以判断,这一历史性目标指的是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而这一进程又主要表现在工业化和民主化等
34、方面,据此判断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是“试图接近这一历史性目标”的方式。而新中国的成立不符合“试错的方式”、“ 试图接近”,予以排除。故选: B【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并作出正确判断。【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高三11月月考(201411)】C2 C4 E1 K1 R1 R3 R4 14、对于历史的发展,研究者力图从不同的角度解释历史,启迪未来。据此,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通过对人类古往今来诸多文明的研究比较,提出了“挑战应战”模式来解释文明的起源。他把自然界对人的刺激和人对人的刺激统称为
35、挑战,把人对自然挑战的反应和人对人挑战的反应统称为应战。费正清认为中国近代史基本上是一部中国对西方作出反应的历史。古代中国相对稳定的传统秩序一直延续到19世纪,此时它遇到了一种截然不同的而且更为强大的文明西方文明,西方的冲击改变了中国的社会和政治,注入了引起现代化并导致永久性变化的力量。 李帆韦伯学说与美国的中国研究 (1)根据材料一,用“挑战应战”模式说明1910年前中国思想解放的历程。(6分)材料二 1516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使人们逐渐摆脱了教会的束缚和控制,推动了欧洲向近代化社会的转变;18世纪的启蒙思想使人们进一步摆脱了封建专制和宗教愚昧的束缚,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
36、武器;英法美等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18世纪中期起,工业革命迅速扩展,大机器生产方式确立,欧美国家相继实现工业化。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开展了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先后爆发了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结束了专制制度,但真正的民主共和没有实现;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爆发了要求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西近代化过程中的两种不同模式。(2分)概括中西方近代化在本质和手段上的相同之处。(4分)材料三 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呈现出“沉沦”到“上
37、升”的发展过程,中国社会走出了一条“U字”形路线,在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其基本特征是“沉沦”;近代中国历史的后期,基本特征是“上升”。在“沉沦”与“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1901年到1920年),就是“沉沦”的谷底、“上升”的起始时期但是,正像黑暗过了是光明一样,中国历史发展在谷底时期出现了向上的转机。从这时候起(注:指1920年前后),中国社会内部发展明显呈现上升趋势,中国人民民族觉醒和阶级觉醒的步伐明显加快了。在这以前,中国社会也有不自觉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也有改革派的主张和呐喊,但相对于社会的主要发展趋势而言,不占优势;在这以后,帝国主义的侵略还有加重的趋势(如日本侵华),但人民的觉醒,
38、革命力量的奋斗,已经可以扭转“沉沦”,中国社会的积极向上一面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了。 以上材料均整理自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分期及英“沉沦”与“上升”诸问题(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 “过渡期”在政治、经济领域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上升”做了怎样的准备? (4分)思想领域的代表性事件是什么?有何历史意义?(4分)(4)根据材料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的史实,说明觉醒后的中国人民在扭转“沉沦”方面取得的伟大成果。(6分)【知识点】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及经济建设【答案】第一问,近代历史面对西方列强入侵,先进的中国人掀起了向西方学习寻求
39、强国御侮的历程,经历了从林则徐魏源迈出第一步到洋务派的中体西用到康梁的维新思想再到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第二问,依据所学及材料信息可知中国模式是由器物到制度再到精神,而西方则是精神到制度再到器物,相同点从近代化角度即政治、经济、思想的近代化角度分析,手段上的是相同点则是都采用了改革和革命两种方式。第三问,政治准备从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和五四运动揭开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分析,经济准备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阶级力量壮大角度分析回答。第三小问则是回答新文化运动的积极意义。第四问,依据所学围绕五四运动的初步胜利、中共成立积极意义、二大制定民主革命纲领、国民大革命的影响等方面回答即可。参考答案:(1)鸦片战争使中国
40、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林则徐、魏源等有识之士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第二次鸦片战争使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加深,曾国藩、李鸿章等人倡导“中体西用”,以挽救统治危机;甲午战争后使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康有为、梁启超等提出发展资本主义、建立君主立宪等维新思想,以救亡图存;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派倡导“三民主义”以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任意3点6分,挑战1分,应对1分)(2)西方模式:思想(精神)制度器物;(1分)中国模式:器物制度思想(精神)。(1分)相同点:本质上:都是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1分
41、)经济上的工业化;(1分)思想上的科学化(理性化)。(1分)手段上:都采用了改革和革命两种方法。(1分)(3)政治: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权利,推动了历史的前进;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作为独立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任1点2分言之有理即可)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和短暂春天,壮大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队伍,为中国革命积蓄了力量。(2分,言之有理即可)新文化运动(1分);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各种思潮涌现,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利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促进了民众尤其是青年学生的觉醒;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为中
42、国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新模式。(3分)(4)成果: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促使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并“启导广大人民的觉悟,准备革命力量的团结”;新型无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国共合作推动下的国民大革命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任意3点6分) 【思路点拨】近代中国的“走路”问题维新变法:走日本人的路,主张君主立宪制。辛亥革命:走美国人的路,主张民主共和制。五四运动后:走俄国人的路,宣传十月革命。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共走自己的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
43、015届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高三11月月考(201411)】9、从清末到民国初年不断出现如“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科学救国”等主张,这些主张A多是空谈救国或者盲目爱国 B对革命持不赞成态度或认识模糊C在当时其愿望可以变成现实 D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知识点】C2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事物的认识、评价能力。根据题干表述,结合所学知识,逐一分析选项:A,多是空谈救国或者盲目爱国,表述不符合史实;C,表述不全面,具有片面性;D,表述错误,不符合史实;故ACD三项均排除;B,其表述的“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科学救国
44、”等主张符合史实,但在清末民初的中国,这些主张所发挥的作用是极其有限的。辛亥革命后,清政府的君主专制统治结束了,中华民国建立了,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仍然没有改变,所以,当务之急,民主革命的任务还是反帝反封建,而题干里所表述的这些主张就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对革命持不赞成态度或认识模糊,故,正确答案选B。【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能力,在解读材料信息基础上结合所学知识排除相关错误选项。【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高三10月月考(201410)】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26分。材料一中国近代外交中的重要事件、条约的影响时 间事件或条约影 响1
45、842年南京条约“以前中国处于命令的地位去决定国际关系”的局面发生了根本性转变1895年马关条约中国面临被“瓜分”的民族危机,传统的宗藩体制已经崩溃,华夷秩序几乎荡然无存1901年辛丑条约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1919年巴黎和会“中国与外国的条约关系,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开始和另一个时代的结束”1928年“改订新约”的运动减少了一些帝国主义在我国长期享有的特权,否认了领事裁判权的合法性,增加了国家关税的收入,但又很不彻底1943年中英、中美签订新约将上海及厦门公共租界之行动与管理权交与中国政府,凡关于上述租界给予英美政府之权利应予终止等根据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历史考察中的有关内容编制(
46、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百年间签订的条约主要内容的变化趋势,(4分)并概述近代百年间签订的条约对中国产生的主要影响。(8分)材料二纵观孙中山一生,他只为一个理想目标而奋斗,即“起共和而终帝制”,振兴中华。建立共和国只是其革命理想的第一步,“一跃而登中国于富强之域,跻斯民于安乐之天”,乃其为共和国规划的宏伟蓝图。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弥留之际,他仍念念不忘“和平”“奋斗”“救中国”。他在遗嘱中写道:“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 刘晓林一跃而登中国于富强之域,跻斯民于安乐之天(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为了实现“一跃而登中国于富
47、强之域,跻斯民于安乐之天”所做的努力。(6分)材料三自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之八年间,中华民国政府军发动大型会战22次,重要战斗1 117次,小型战斗28 931次。陆军阵亡、负伤、失踪3 211 419人。空军阵亡4 321人,毁机2 468驾。海军舰艇损失殆尽。壮烈牺牲在战场上的国民党将军即达200余位,其中有11位上将、34位中将、48位少将。 中华网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评价国民党的抗战。(6分)材料四 以下是19211949年关于中国共产党的一组历史图片:(4)如果把材料四中的四幅图片作为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素材,请你为该组图片拟定一个最恰当的主题。
48、(2分) 【知识点】C1 C2 C3 C4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及八国联军侵华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与国共的十年对峙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 【答案】答案:26分。(1)趋势:1919年之前,以不平等条约为主流;1919年以后,逐步修改或收回不平等权利,但因中国弱小等原因,没有实现平等权利。(4分)主要影响:不平等条约使中国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破坏了中国社会主权和领土的完整;阻碍了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有利于列强对旧中国的侵略和掠夺;激发了近代中国人民的反侵略反封建的斗志,促使民族意识觉醒。(6分,任答3点即可)近代后期收回利权或修改的不平等条约,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提
49、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新中国完全摆脱不平等条约奠定了基础。(2分)(2)努力:政治方面,发动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与中共合作,推动国民大革命;经济方面,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思想方面,提出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6分)(3)与中共合作建立统一战线;作为全国政权,组织全国人民抗战。抗战相持阶段,其消极抗战对整个抗战造成了消极影响,但一直没有停止抗战。战争中大多数国民党官兵英勇作战,作出了巨大牺牲。打破了日本侵略者迅速灭亡中国的企图,为中共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创造了条件;配合了中共的抗日斗争和敌后根据地的反扫荡斗争;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支援了世界其他国家的反法西斯斗争。
50、总之,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6分,任答3点,言之成理即可)(4)主题:中国共产党对民主革命的探索之路。(2分)解析:第(1)题考查对表格材料的阅读理解能力,观察表格内容可以看出,以1919年为界,之前多为不平等条约,之后多为收回权利的条约。然后联系所学知识,对这两种条约的影响进行分析。第(2)题考查对孙中山三民主义的理解,联系史实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角度分析孙中山的革命理想。第(3)题根据材料三中国民党在抗战中付出的牺牲,再联系所学知识答出正面战场对抗战作出的贡献。第(4)题,材料四中四幅图都是关于共产党重要会议以及其领导的革命斗争的,所以可以确定
51、为党对民主革命的探索。【思路点拨】利用好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联系所学知识作答。成都外国语学校高2015级2014年10月月考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BABCDCBDACDA二、非选择题:第13题26分,第14题26分,共2大题52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26分。(1)问题:中国古代农业和工商业的地位;如何处理工业和工商业的关系才更有利于经济发展;施行怎样的经济政策才能更好促进社会发展。(2分)(言之有理,一点即可)差异:前者主张重农抑商,后者主张工商皆本。(2分)(2)相同
52、:都改任亲信或身份低微的人辅佐皇帝;都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冲突;都反映了随着皇权的不断加强,中枢权力机构的组成不断发生变化。(4分,任答2点即可)不同:汉武帝采取措施将丞相排除出中枢决策的核心;明太祖则废除了丞相。(4分)(3)孔子倡导“仁”的观念、重视道德教化等人文关怀思想,有利于解决当前文明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与弊端;对于建设和谐世界,反对战争,对于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加强个人的道德修养等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孔子的思想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4分,任答2点即可)(4)现象:民族间的服饰相互影响(民族融合)。(2分)影响:孝文帝改革使北方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局面(“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53、或“中华民族的大融合”);为国家重新走向国家统一(或“为隋唐大一统”)奠定了基础。(融合和国家统一两方面赋分)(4分)(5)科技:战争频繁,促进火药和火药武器的发展(海外贸易及航海发展促使指南针用于航海;“重文轻武”使得读书参加科举考试盛行,催生了活字印刷术)。(2分)文艺:商品经济发展和市民阶层兴起使宋词(书法、民俗画)等市民文化兴起(文人山水画的兴起反映了文人阶层的壮大)。(2分)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26分。(1)趋势:1919年之前,以不平等条约为主流;1919年以后,逐步修改或收回不平等权利,但因中国弱小等原因,没有实现平等权利。(4分)主要影响:不平等条约使中国民族危机
54、日益严重,破坏了中国社会主权和领土的完整;阻碍了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有利于列强对旧中国的侵略和掠夺;激发了近代中国人民的反侵略反封建的斗志,促使民族意识觉醒。(6分,任答3点即可)近代后期收回利权或修改的不平等条约,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新中国完全摆脱不平等条约奠定了基础。(2分)(2)努力:政治方面,发动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与中共合作,推动国民大革命;经济方面,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思想方面,提出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6分)(3)与中共合作建立统一战线;作为全国政权,组织全国人民抗战。抗战相持阶段,其消极抗战对整个抗战造成了消极
55、影响,但一直没有停止抗战。战争中大多数国民党官兵英勇作战,作出了巨大牺牲。打破了日本侵略者迅速灭亡中国的企图,为中共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创造了条件;配合了中共的抗日斗争和敌后根据地的反扫荡斗争;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支援了世界其他国家的反法西斯斗争。总之,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6分,任答3点,言之成理即可)(4)主题:中国共产党对民主革命的探索之路。(2分)【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四川省南充市高三第一次高考适应性考试(201411)】9对联也能反映历史。下列对联中能够反映民国初期历史现象的是A“登高一呼,直召唤四百兆同胞共兴商战”B“废两千年
56、帝制,首义归功先行者”C“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D“凤呜莺啭,三通两制促和平”【知识点】C2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答案】B 解析:A项是早期维新派主张,C项为建国初期土改后人民庆祝的情景,D项是新时期海峡两岸关系新发展的表现,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故本题正确选项为B。【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历史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课直接解题。【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1)】28“(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对比,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这一观
57、点最有可能用来描述近代中国的A第一次鸦片战争B太平天国运动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知识点】C2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太平天国运动【答案】 B 解析:从材料中的“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贫民失望”、“行为的凶暴”,可知这次运动应是太平天国运动。 故选:B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太平天国运动相关内容的准确把握。【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云南省玉溪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1)】22、下列有关中国近代以来的宪法或法律文件的说法,正确的是 A.钦定宪法大纲颁布标志着预备立宪的开始B.“明定国是”诏颁布标志君主立宪制正式
58、形成C.共同纲领是中国现代史上首部社会主义宪法D.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献【知识点】C2近代中国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辛亥革命政策【答案】D 联系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可知,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仿行宪政”,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A项错误;“明定国是”诏中并没有涉及到君主立宪制的变革,B项错误;中国现代史上首部社会主义宪法是1954年宪法,C项错误;临时约法是中国近代史上首部资产阶级宪法,这一说法正确故选:D【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并作出正确判断。【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云南省玉溪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
59、411)】20、近代史专家陈旭麓先生在其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说:革命过后的社会民众心理“呼唤一个能迅速结束动乱、稳定政局的人物。”他还说:“袁世凯是选举出来的,于法有据。”陈旭麓的论述旨在强调的是A袁世凯上台具有必然性 B袁世凯上台符合法律程序C社会动荡需要强势人物 D改良更加有利于社会稳定【知识点】C2近代中国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辛亥革命【答案】A“呼唤一个能迅速结束动乱、稳定政局的人物。” “袁世凯是选举出来的,于法有据。”说明袁世凯上台具有必然性;B不正确,涉及题干片面的意思;C不合乎材料的主旨,D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故选:A【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科学说明和证明历
60、史现象。【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云南省玉溪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1)】19、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明确指出:“把权威赋予人等于引狼入室,因为欲望具有兽性,纵然最优秀者,一旦大权在握,总倾向于被欲望的激情所腐蚀。”针对这一现象,先进的中国人于20世纪初设计的解决方案是A孔子改制考 B革命军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论人民民主专政【知识点】C2近代中国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辛亥革命【答案】C“把权威赋予人等于引狼入室”说明要防止专制独裁,制约权力。为达到这一目的,先进的中国人于20世纪初设计的解决方案是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故选:C【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最大限度地
61、获取有效信息,并作出正确判断。【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云南省玉溪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1)】17、依据下列四幅图片反映的内容归纳出一个主题,最恰当的是汉阳铁厂京师同文馆武昌起义新青年A. 表现了中国工业化的进程 B. 说明了中国民主共和的必由之路C. 探寻了近代化的发展道路 D. 找到了经济政治与思想发展之路【知识点】C2 R2近代中国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答案】C汉阳铁厂和京师同文馆分别是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近代企业和新式学校;武昌起义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对统治;新青年的创办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四幅图片都是对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探索。故选:C【思路点
62、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云南省玉溪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1)】16、中国近代史上有两个“辛亥”年,在这两个“辛亥”年,中国各发生了一次重大革命运动,关于这两次革命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都未改变中国社会性质 B都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C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D都是中国政治民主化历程的里程碑【知识点】C2近代中国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答案】A本题考查对教材主干知识的再认再现及比较归纳的能力,联系已学史实可知中国近代史上有两个“辛亥”年分别指的是1851年与1911年,“中国各发生了一次重大
63、革命运动”指的是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通过比较分析归纳可得出都没有改变中国社会的性质,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选:A【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并作出正确判断。【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云南省玉溪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1)】15、日本学者福泽谕吉在文明论概略中主张:“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在近代中国“汲取欧洲文明”的过程中A受制于多重障碍,顺序与此正好相反 B受甲午战败的刺激,开始主张“改变政令”C“变革人心”偏
64、重于实用和形式主义 D“有形的物质”建设从民国时期开始起步【知识点】C2近代中国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答案】A解读材料信息,材料作者认为要想学习西方的文明,其学习的顺序是先学思想变革人心,再学制度改变政令,最后学西方的科技。而中国学习西方的过程则是从洋务运动学西方的器物,再维新运动辛亥革命到学西方的制度,最后再到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的思想,顺序与此正好相反。故选:A【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并作出正确判断。【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云南省玉溪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1)】13、1905年,慈禧表示:“立宪一事,可使我满洲
65、基础永久确固,而在外革命党亦可因此消灭。候调查结局后,若果无妨害,则必决意实行”。对这段话理解最恰当的是A当时中国革命形势高涨是促使清政府预备立宪的重要原因B清政府统治者真正目的是通过表面的立宪维护实质的专制C清政府决心顺应历史发展趋势,建立真正的君主立宪政体D清朝统治者意识到实行君主立宪制度需先行调查谨慎进行【知识点】C2近代中国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辛亥革命【答案】B解读材料关键信息,清朝统治者实行立宪的目的是使“满洲基础永久确固”、“ 革命党亦可因此消灭”,据此可知清政府是为了对抗革命而实行立宪,其真实目的还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故选:B【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最大限度地获取
66、有效信息,并作出正确判断。【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云南省玉溪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1)】12、吉尔伯特罗兹曼在其主编的中国的现代化中说:“在中国国内,败给日本和拳乱的灾难性后果使统治集团认识到,继续阻止改革将是徒劳无益的。其后十年之内发动的颇具朝气的现代化运动,引进了新观念。”这里的“新观念”主要是A.“师夷长技” B.“中体西用” C.“君主立宪” D.“民主共和”【知识点】C2近代中国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辛亥革命【答案】C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败给日本和拳乱的灾难性后果使统治集团认识到,继续阻止改革将是徒劳无益的。其后十年之内发动的颇具朝气的现代化运动”指的是甲午
67、战争失败和义和团运动后,清政府宣布为预备实行君主立宪所采取一系列措施。故选:C【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并作出正确判断。【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云南省玉溪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1)】4、下列各项材料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材料结论A公元前594年,鲁国规定不论公田和私田,都按亩收税春秋时期各国普遍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B秦始皇将全国分为36个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郡县制始于秦朝C民国初年,以“民主”、“民权”、“民国”和“国民”等命名的报刊,据不完全统计达500余家民主共和的观念影响了一部分的人群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现代主义美术出现了五花八门的表
68、现形式当代欧美各国民众存在严重的精神困惑【知识点】C2近代中国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辛亥革命【答案】C A项只能说明当时鲁国开始承认私田的合法性,但不能推广到各个诸侯国,所以叙述错误,依据所学郡县制开始于春秋战国时期,所以B项错误;战后艺术的发展并不都是对社会黑暗面的揭露,也有积极的方面,所以D项说法也不正确,C项说法比较客观准确。故选:C【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并作出正确判断。C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与国共的十年对峙【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辽宁省沈阳二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1)】19. 图一和图二反映了某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数量消长和成
69、分构成变化的基本情况,其中a年和b年分别指()A1921年和1922年 B1927年和1928年C1937年和1938年 D1949年和1950年【知识点】C3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与国共的十年对峙“工农武装割据”【答案】B解析:依据图表1中可以看出a年到b年中共党员人数经历了一个从锐减到增长的过程,可以判定此时发生了重大事件,对比图2可以看出从a年到b年中共党员的结构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回顾已学知识可知1927至1928年,处于国民革命末期和国共十年对峙初期,结合蒋介石和汪精卫的反革命政变,以及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的史实,B项符合题意,故选B。【思路点拨】本题考
70、查学生国共十年对峙历史的理解。【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辽宁省沈阳二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1)】18.中共三大决议:我们希望社会上革命分子,大家都集中到中国国民党,使国民革命运动得以迅速实现;同时希望中国国民党断然抛弃依赖及专力军事两个旧观念以树立国民革命之真正领袖地位。此后国共两党( )A建立革命统一战线,进行国民革命 B建立民族统一战线,进行抗日战争C进行重庆谈判,实现国内和平建国 D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建立联合政府【知识点】C3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与国共的十年对峙国民大革命【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中“大家都集中到中国国民党,使国民革命运动得以迅速
71、实现” 体现了中共三大提出国共合作的思想,故本题选择A项。其他选项时间与题意不符。【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理解。【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辽宁省沈阳二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1)】17.在中国近代,五四时代的思想是非常活跃的。“五四时期对人格的尊严,对人的自由,对学术的独立探讨精神,这些价值正是当前我们开发社会资本,培养文化能力,发展有创见性的理论思维、道德理性和精神价值的必要条件”。五四时期,思想多元化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各种政治力量寻找中国未来发展的道路 B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C.当时的中国政府推行较为开明的文化政策 D.帝国主义对华文化侵略的
72、放松【知识点】C3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与国共的十年对峙五四运动【答案】A解析:辛亥革命的失败,引发人们对中国未来和中国革命道路更深的思索;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用什么方案拯救中国,各派政治力量主张各不相同,形成了五四时代思想多元的局面,A 项符合题意。五四时期,中国的社会性质和经济基础没有根本的变化,排除 B 项;当时的中国政府文化专制的基本方针没有变,排除C项;D项叙述不符合史实。【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五四运动思想的理解。【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辽宁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1)】9、陈独秀说:中共“一大”对“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
73、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这是指中共“二大”A、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 B、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C、决定参加共产国际 D、决定与国民党合作【知识点】C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与国共的十年对峙中共二大【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中共二大的内容。D项在中共三大时提出。A、C两项在中共一大时提出。故本题选B。【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历史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依据所学知识排除相关选项即可。【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辽宁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1)】7、历史学家指出:“五四爱国运动是与新文化运动紧密结合的,而五四运动的发生和成功,也
74、依赖于当时社会多元力量的威力。”这里的“社会多元力量的威力”主要是指青年学生 先进的知识分子 无产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 广大农民A、 B、 C、 D、【知识点】C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与国共的十年对峙五四运动【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社会多元力量的威力”主要是指青年学生、先进的知识分子、无产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而发动广大农民参与革命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故本题正确选项为A。【思路点拨】五四运动前,中国处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北洋军阀对内专制独裁、长期混战,对外卖国,给人民带来灾难,激化了社会矛盾,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政治根源;同时,中国的民族工业利用战争间隙得到发展,促使产业工人队伍壮
75、大,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经济根源;苏俄十月革命后,中国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思想根源;而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导火线。【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浙江省温州十校(温州中学等)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201411)】7.1920年12月,毛泽东在致朋友的信中说:“我看俄国式的革命,是无可如何的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并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弃而不采,单要采这个恐怖的方法。”这表明在当时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看来A.俄国革命道路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B暴力革命是进行社会改造的必然选择C.在中心城市举行武装暴动是当务之急 D.改良仍旧是改造社
76、会行之有效的方法【知识点】C3近代中国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答案】B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并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弃而不采,单要采这个恐怖的方法”表明俄国采用革命的方式既是无奈之举又是唯一可行的办法,因此暴力革命是进行社会改造的必然选择,在1920年的中国没有出现A、C两种看法,D项与材料要表达的观点相反。故选: B【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准确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的阐释。【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高三10月月考(201410)】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26分。材料一中国近代外交中的重要事件
77、、条约的影响时 间事件或条约影 响1842年南京条约“以前中国处于命令的地位去决定国际关系”的局面发生了根本性转变1895年马关条约中国面临被“瓜分”的民族危机,传统的宗藩体制已经崩溃,华夷秩序几乎荡然无存1901年辛丑条约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1919年巴黎和会“中国与外国的条约关系,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开始和另一个时代的结束”1928年“改订新约”的运动减少了一些帝国主义在我国长期享有的特权,否认了领事裁判权的合法性,增加了国家关税的收入,但又很不彻底1943年中英、中美签订新约将上海及厦门公共租界之行动与管理权交与中国政府,凡关于上述租界给予英美政府之权利应予终止等根据中国废除
78、不平等条约历史考察中的有关内容编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百年间签订的条约主要内容的变化趋势,(4分)并概述近代百年间签订的条约对中国产生的主要影响。(8分)材料二纵观孙中山一生,他只为一个理想目标而奋斗,即“起共和而终帝制”,振兴中华。建立共和国只是其革命理想的第一步,“一跃而登中国于富强之域,跻斯民于安乐之天”,乃其为共和国规划的宏伟蓝图。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弥留之际,他仍念念不忘“和平”“奋斗”“救中国”。他在遗嘱中写道:“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 刘晓林一跃而登中国于富强之域,跻斯民于安乐之天(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79、说明孙中山为了实现“一跃而登中国于富强之域,跻斯民于安乐之天”所做的努力。(6分)材料三自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之八年间,中华民国政府军发动大型会战22次,重要战斗1 117次,小型战斗28 931次。陆军阵亡、负伤、失踪3 211 419人。空军阵亡4 321人,毁机2 468驾。海军舰艇损失殆尽。壮烈牺牲在战场上的国民党将军即达200余位,其中有11位上将、34位中将、48位少将。 中华网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评价国民党的抗战。(6分)材料四 以下是19211949年关于中国共产党的一组历史图片:(4)如果把材料四中的四幅图片作为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素材,
80、请你为该组图片拟定一个最恰当的主题。(2分) 【知识点】C1 C2 C3 C4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及八国联军侵华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与国共的十年对峙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 【答案】答案:26分。(1)趋势:1919年之前,以不平等条约为主流;1919年以后,逐步修改或收回不平等权利,但因中国弱小等原因,没有实现平等权利。(4分)主要影响:不平等条约使中国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破坏了中国社会主权和领土的完整;阻碍了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有利于列强对旧中国的侵略和掠夺;激发了近代中国人民的反侵略反封建的斗志,促使民族意识觉醒。(6分,任答3点即可)近代后期收回利权或修改的不平等条约
81、,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新中国完全摆脱不平等条约奠定了基础。(2分)(2)努力:政治方面,发动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与中共合作,推动国民大革命;经济方面,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思想方面,提出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6分)(3)与中共合作建立统一战线;作为全国政权,组织全国人民抗战。抗战相持阶段,其消极抗战对整个抗战造成了消极影响,但一直没有停止抗战。战争中大多数国民党官兵英勇作战,作出了巨大牺牲。打破了日本侵略者迅速灭亡中国的企图,为中共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创造了条件;配合了中共的抗日斗争和敌后根据地的反扫荡斗争;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
82、,支援了世界其他国家的反法西斯斗争。总之,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6分,任答3点,言之成理即可)(4)主题:中国共产党对民主革命的探索之路。(2分)解析:第(1)题考查对表格材料的阅读理解能力,观察表格内容可以看出,以1919年为界,之前多为不平等条约,之后多为收回权利的条约。然后联系所学知识,对这两种条约的影响进行分析。第(2)题考查对孙中山三民主义的理解,联系史实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角度分析孙中山的革命理想。第(3)题根据材料三中国民党在抗战中付出的牺牲,再联系所学知识答出正面战场对抗战作出的贡献。第(4)题,材料四中四幅图都是关于共产党重要会议
83、以及其领导的革命斗争的,所以可以确定为党对民主革命的探索。【思路点拨】利用好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联系所学知识作答。成都外国语学校高2015级2014年10月月考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BABCDCBDACDA二、非选择题:第13题26分,第14题26分,共2大题52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26分。(1)问题:中国古代农业和工商业的地位;如何处理工业和工商业的关系才更有利于经济发展;施行怎样的经济政策才能更好促进社会发展。(2分)(言之有理,一点即可)差异:前者主张重农抑商,
84、后者主张工商皆本。(2分)(2)相同:都改任亲信或身份低微的人辅佐皇帝;都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冲突;都反映了随着皇权的不断加强,中枢权力机构的组成不断发生变化。(4分,任答2点即可)不同:汉武帝采取措施将丞相排除出中枢决策的核心;明太祖则废除了丞相。(4分)(3)孔子倡导“仁”的观念、重视道德教化等人文关怀思想,有利于解决当前文明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与弊端;对于建设和谐世界,反对战争,对于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加强个人的道德修养等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孔子的思想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4分,任答2点即可)(4)现象:民族间的服饰相互影响(民族融合)。(2分)影响:孝文帝改革使北方出现了民
85、族大融合的局面(“北方民族的大融合”或“中华民族的大融合”);为国家重新走向国家统一(或“为隋唐大一统”)奠定了基础。(融合和国家统一两方面赋分)(4分)(5)科技:战争频繁,促进火药和火药武器的发展(海外贸易及航海发展促使指南针用于航海;“重文轻武”使得读书参加科举考试盛行,催生了活字印刷术)。(2分)文艺:商品经济发展和市民阶层兴起使宋词(书法、民俗画)等市民文化兴起(文人山水画的兴起反映了文人阶层的壮大)。(2分)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26分。(1)趋势:1919年之前,以不平等条约为主流;1919年以后,逐步修改或收回不平等权利,但因中国弱小等原因,没有实现平等权利。(4分
86、)主要影响:不平等条约使中国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破坏了中国社会主权和领土的完整;阻碍了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有利于列强对旧中国的侵略和掠夺;激发了近代中国人民的反侵略反封建的斗志,促使民族意识觉醒。(6分,任答3点即可)近代后期收回利权或修改的不平等条约,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新中国完全摆脱不平等条约奠定了基础。(2分)(2)努力:政治方面,发动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与中共合作,推动国民大革命;经济方面,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思想方面,提出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6分)(3)与中共合作建立统一战线;作为全国政权,组织全国人民抗战。抗战相持
87、阶段,其消极抗战对整个抗战造成了消极影响,但一直没有停止抗战。战争中大多数国民党官兵英勇作战,作出了巨大牺牲。打破了日本侵略者迅速灭亡中国的企图,为中共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创造了条件;配合了中共的抗日斗争和敌后根据地的反扫荡斗争;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支援了世界其他国家的反法西斯斗争。总之,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6分,任答3点,言之成理即可)(4)主题:中国共产党对民主革命的探索之路。(2分)【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四川省南充市高三第一次高考适应性考试(201411)】11拿破仑曾经说过: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当其苏醒时,世界会为之震动。下列
88、史实能说明拿破仑观点的是辛亥革命 袁世凯复辟帝制 五四运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A B C D【知识点】C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与国共的十年对峙辛亥革命【答案】B 解析:“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当其苏醒时,世界会为之震动”,说明中国的各阶层已经苏醒了,综合国力提高了。说法正确,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颁布了临时约法,成为近代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表明袁世凯违背历史潮流,与题干信息不符;社会各阶层参与,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篇章;新中国成立,人民真正当家做主,壮大了社会主义力量。故本题正确选项为B。【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解题时结
89、合所学知识排除选项中与题干信息不符的选项。【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云南省玉溪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1)】21、“以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包围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与事实上都是不通的。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的。并且,没有城市工人激烈斗争,则一切包围城市的计划完全是空谈。”(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1930.5.24)这说明当时A.“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遭到挫败 B. 全党对中国革命道路认识存在分歧C“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开始形成 D“左”倾分子掌握中共中央领导权 【知识点】C3近代中国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国共的十年对峙【答案】B材
90、料认为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走不通的,必须由城市领导农村,这是城市中心论路线。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是当时的一种革命道路,并未失败,因此A错误; C项错误,不符合实际。材料反映了在当时有很多人并不赞成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在革命的道路上存有分歧。故选:B【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科学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C4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 【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辽宁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1)】10、抗日战争时期,日寇入侵内蒙古西部,成吉思汗陵的安全受到威胁,国共两党一致行动使成吉思汗陵柩西迁至青海的塔尔寺。这一行动最重要的历史意义是A、体现了国共两党民族平等政策 B、有利于团结
91、各族人民,共同抗日C、促进了民族融合 D、使文物免受日本侵略者的破坏【知识点】C4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全民族抗战【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国共两党一致行动”来看,在抗日战争时期,此举有利于国共合作抗日,故选B。【思路点拨】抗日战争时期,法西斯与世界人民的矛盾成为国际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都投入到抗日救国运动中,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高三第三次月考(201411)word版】15日本老兵稻垣三郎在回忆徐州会战的文章中提到“绑在机枪上的少年兵”。日军当时依靠强大火力突破了中国军队阵地,看到中国军队的重机枪旁边,倒着一具少年士兵
92、的遗体,竟是用铁索绑在机枪的支架上。日军指挥官马上叫来战地记者拍照写文,准备在国际舆论上渲染。但当他们得知真相后,立即放弃了这一想法。下列对日军放弃该想法的原因的历史想象,合理的是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改变对华政策日本侵华行为遭到国际舆论的一致谴责少年兵为与阵地共存亡而将自己绑在枪架上日军担忧中国人的凝聚力因少年兵事件更为增强A B C D【知识点】C4近代中国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抗日战争【答案】D 解析:抗战进入相持阶段的标志应为1938年10月,广州和武汉等地的失守,晚于题目中“徐州会战”的时间(1938年初),故错误;此阶段,英法等西方国家对德、日等法西斯国家的
93、暴行采取绥靖政策,直到1942年1月世界反法西斯阵营才形成,故项错误;两项的表述与题意相符,选择D项符合题意。【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抗日战争相关史实的理解。【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浙江省重点中学协作体高三第一次适应性测试(201411)】61939年日寇扫荡华北,马本斋领导的回民支队在冀鲁边区河间、青县、沧县等地转战,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威震冀中平原,有“攻无不克、无坚不摧、打不垮、拖不烂的铁军”之誉。1940年春天,回民支队开往深南一带(河北省衡水市深县以南),在石德铁路沿线与敌周旋作战,率领回民支队在康庄打了一场漂亮的伏击战。回民支队取得伏击战的胜利,对其作用评价恰当的是A有利于
94、缓解根据地严重困难的局面 B反映了党正确领导下整风运动的积极影响C反映了少数民族对抗战胜利的伟大贡献 D体现了这一时期根据地军民基本的运动战,不放松有利条件的阵地战的方针【知识点】C4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抗日战争【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了回民支队取得的伏击战的胜利,A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B项与材料无关,抗战时期根据地主要以游击战为主,D错。故本题正确选项为C。【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材料有效信息获取能力和运用知识分析理解能力。【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浙江省温州十校(温州中学等)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201411)】C4 26.(10分)明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学者们注重从不同
95、的视角来研究这一事件。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民国三十四年九月九日,我国家受日本之降于南京。上距二十六年七月七日芦沟桥之变,为时八年;再上距二十年九月十八日沈阳之变,为时十四年;再上距清甲午之役,为时五十一年。举凡五十年间,日本所鲸吞蚕食于我国家者,至是悉备图籍献还。全胜之局,秦汉以来所未有也。 摘自冯友兰撰写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碑文材料二 (近年来)我国史学界在全面地评价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方面,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研究者普遍认为: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开辟了世界上第一个反法西斯战场 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地位新
96、观点综述(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标志,并从中国方面说明取得“全胜之局,秦汉以来所未有也”的原因。(6分)(2)列举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有关史实说明“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4分)【知识点】近代中国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抗日战争【答案】 答案: (1)标志:1945年10月25日,台湾光复。(2分) 原因:建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民族的抗战;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两个战场互相配合、协同作战(国民党正面战场的英勇抗战)。(4分,答出2点即给满分)(2)史实: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政府正式对日、德、意宣战
97、。1942年1月,中国参与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正式成为世界反法西斯阵营的成员国。中国战区盟军最高统帅部成立,蒋介石任最高统帅。太平洋战争期间,中国抗战牵制了日军的大量兵力。二战后期,中国加强了与盟国间的合作,签署了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4分,答出2点即可,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也可酌情给分)解析:(1)解读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题目限制语“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据此判断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标志是1945年10月25日台湾光复,抗战胜利的原因主要从民族抗战、国共合作等方面归纳总结。(2)“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相关史实主要结合中国对轴心国宣战、中国参加世界反法西斯联盟、中国抗战的
98、世界地位、二战后期中国参加国际会议,加强与盟国间的合作等史实。【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试题提供的表格材料和考试要求,理解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浙江省温州十校(温州中学等)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201411)】6.从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期现代化历史来看,实际历史上呈现出的,是不同时期的中国人通过自觉或不自觉的试错的方式,来试图接近这一历史性目标。“试图接近这一历史性目标”的方式有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 A. B. C. D.【知识点】C2 C4近代中国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辛亥革命 解放战争【答案】B 解读材料关键
99、信息,“通过自觉或不自觉的试错的方式,来试图接近这一历史性目标”,结合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可以判断,这一历史性目标指的是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而这一进程又主要表现在工业化和民主化等方面,据此判断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是“试图接近这一历史性目标”的方式。而新中国的成立不符合“试错的方式”、“ 试图接近”,予以排除。故选: B【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并作出正确判断。【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高三11月月考(201411)】C2 C4 E1 K1 R1 R3 R4 14、对于历史的发展,研究者力图从不同的角度解释历史,启迪未来。据此
10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通过对人类古往今来诸多文明的研究比较,提出了“挑战应战”模式来解释文明的起源。他把自然界对人的刺激和人对人的刺激统称为挑战,把人对自然挑战的反应和人对人挑战的反应统称为应战。费正清认为中国近代史基本上是一部中国对西方作出反应的历史。古代中国相对稳定的传统秩序一直延续到19世纪,此时它遇到了一种截然不同的而且更为强大的文明西方文明,西方的冲击改变了中国的社会和政治,注入了引起现代化并导致永久性变化的力量。 李帆韦伯学说与美国的中国研究 (1)根据材料一,用“挑战应战”模式说明1910年前中国思想解放的历程。(6分)材料二 1516世纪,欧洲
101、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使人们逐渐摆脱了教会的束缚和控制,推动了欧洲向近代化社会的转变;18世纪的启蒙思想使人们进一步摆脱了封建专制和宗教愚昧的束缚,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英法美等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18世纪中期起,工业革命迅速扩展,大机器生产方式确立,欧美国家相继实现工业化。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开展了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先后爆发了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结束了专制制度,但真正的民主共和没有实现;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爆发了要求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2)依
10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西近代化过程中的两种不同模式。(2分)概括中西方近代化在本质和手段上的相同之处。(4分)材料三 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呈现出“沉沦”到“上升”的发展过程,中国社会走出了一条“U字”形路线,在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其基本特征是“沉沦”;近代中国历史的后期,基本特征是“上升”。在“沉沦”与“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1901年到1920年),就是“沉沦”的谷底、“上升”的起始时期但是,正像黑暗过了是光明一样,中国历史发展在谷底时期出现了向上的转机。从这时候起(注:指1920年前后),中国社会内部发展明显呈现上升趋势,中国人民民族觉醒和阶级觉醒的步伐明显加快了。在这以
103、前,中国社会也有不自觉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也有改革派的主张和呐喊,但相对于社会的主要发展趋势而言,不占优势;在这以后,帝国主义的侵略还有加重的趋势(如日本侵华),但人民的觉醒,革命力量的奋斗,已经可以扭转“沉沦”,中国社会的积极向上一面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了。 以上材料均整理自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分期及英“沉沦”与“上升”诸问题(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 “过渡期”在政治、经济领域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上升”做了怎样的准备? (4分)思想领域的代表性事件是什么?有何历史意义?(4分)(4)根据材料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的史实,说明觉醒后的中国人民在扭转“沉沦”方面取得的伟大成果。(6分)【知识点
104、】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及经济建设【答案】第一问,近代历史面对西方列强入侵,先进的中国人掀起了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的历程,经历了从林则徐魏源迈出第一步到洋务派的中体西用到康梁的维新思想再到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第二问,依据所学及材料信息可知中国模式是由器物到制度再到精神,而西方则是精神到制度再到器物,相同点从近代化角度即政治、经济、思想的近代化角度分析,手段上的是相同点则是都采用了改革和革命两种方式。第三问,政治准备从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和五四运动揭开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分析,经济准备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阶级力量壮大角度分析回答。第三小
105、问则是回答新文化运动的积极意义。第四问,依据所学围绕五四运动的初步胜利、中共成立积极意义、二大制定民主革命纲领、国民大革命的影响等方面回答即可。参考答案:(1)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林则徐、魏源等有识之士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第二次鸦片战争使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加深,曾国藩、李鸿章等人倡导“中体西用”,以挽救统治危机;甲午战争后使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康有为、梁启超等提出发展资本主义、建立君主立宪等维新思想,以救亡图存;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派倡导“三民主义”以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106、(任意3点6分,挑战1分,应对1分)(2)西方模式:思想(精神)制度器物;(1分)中国模式:器物制度思想(精神)。(1分)相同点:本质上:都是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1分)经济上的工业化;(1分)思想上的科学化(理性化)。(1分)手段上:都采用了改革和革命两种方法。(1分)(3)政治: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权利,推动了历史的前进;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作为独立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任1点2分言之有理即可)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和短暂春天,壮大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队伍,为中国革命积蓄了力量。(2分,言之有理即
107、可)新文化运动(1分);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各种思潮涌现,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利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促进了民众尤其是青年学生的觉醒;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为中国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新模式。(3分)(4)成果: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促使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并“启导广大人民的觉悟,准备革命力量的团结”;新型无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国共合作推动下的国民大革命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任意3点6分) 【思路点拨】近代中国的“走路”问题维新变法:走日本人的路,主张君主立宪制
108、。辛亥革命:走美国人的路,主张民主共和制。五四运动后:走俄国人的路,宣传十月革命。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共走自己的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高三11月月考(201411)】11、2014年9月1日,民政部公布了首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与英雄群体名录。右图为该名录构成示意图,从中可得到的正确认识是A八路军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B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C抗日英烈都牺牲于1937年1945年间D国民政府的军队在抗战中发挥重要作用【知识点】C4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全民族抗战【答案】D 解析:图片信息八路军32%的比例不能表明
109、八路军的中流砥柱作用,A错;B项与材料信息无关;C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抗日英烈牺牲开始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革命革命军29%的比例表明国民政府的军队在抗战中发挥重要作用,故本题选D。【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图片信息解读能力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判断能力。【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高三10月月考(201410)】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26分。材料一中国近代外交中的重要事件、条约的影响时 间事件或条约影 响1842年南京条约“以前中国处于命令的地位去决定国际关系”的局面发生了根本性转变1895年马关条约中国面临被“瓜分”的民族危机,传统的宗藩体制已经崩溃,华夷秩序
110、几乎荡然无存1901年辛丑条约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1919年巴黎和会“中国与外国的条约关系,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开始和另一个时代的结束”1928年“改订新约”的运动减少了一些帝国主义在我国长期享有的特权,否认了领事裁判权的合法性,增加了国家关税的收入,但又很不彻底1943年中英、中美签订新约将上海及厦门公共租界之行动与管理权交与中国政府,凡关于上述租界给予英美政府之权利应予终止等根据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历史考察中的有关内容编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百年间签订的条约主要内容的变化趋势,(4分)并概述近代百年间签订的条约对中国产生的主要影响。(8分)材料二纵观孙中山
111、一生,他只为一个理想目标而奋斗,即“起共和而终帝制”,振兴中华。建立共和国只是其革命理想的第一步,“一跃而登中国于富强之域,跻斯民于安乐之天”,乃其为共和国规划的宏伟蓝图。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弥留之际,他仍念念不忘“和平”“奋斗”“救中国”。他在遗嘱中写道:“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 刘晓林一跃而登中国于富强之域,跻斯民于安乐之天(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为了实现“一跃而登中国于富强之域,跻斯民于安乐之天”所做的努力。(6分)材料三自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之八年间,中华民国政府军发动大型会战22次,重要战斗1 117次,小型战斗
112、28 931次。陆军阵亡、负伤、失踪3 211 419人。空军阵亡4 321人,毁机2 468驾。海军舰艇损失殆尽。壮烈牺牲在战场上的国民党将军即达200余位,其中有11位上将、34位中将、48位少将。 中华网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评价国民党的抗战。(6分)材料四 以下是19211949年关于中国共产党的一组历史图片:(4)如果把材料四中的四幅图片作为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素材,请你为该组图片拟定一个最恰当的主题。(2分) 【知识点】C1 C2 C3 C4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及八国联军侵华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与国共的十年对峙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
113、【答案】答案:26分。(1)趋势:1919年之前,以不平等条约为主流;1919年以后,逐步修改或收回不平等权利,但因中国弱小等原因,没有实现平等权利。(4分)主要影响:不平等条约使中国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破坏了中国社会主权和领土的完整;阻碍了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有利于列强对旧中国的侵略和掠夺;激发了近代中国人民的反侵略反封建的斗志,促使民族意识觉醒。(6分,任答3点即可)近代后期收回利权或修改的不平等条约,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新中国完全摆脱不平等条约奠定了基础。(2分)(2)努力:政治方面,发动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与中共合作,推
114、动国民大革命;经济方面,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思想方面,提出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6分)(3)与中共合作建立统一战线;作为全国政权,组织全国人民抗战。抗战相持阶段,其消极抗战对整个抗战造成了消极影响,但一直没有停止抗战。战争中大多数国民党官兵英勇作战,作出了巨大牺牲。打破了日本侵略者迅速灭亡中国的企图,为中共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创造了条件;配合了中共的抗日斗争和敌后根据地的反扫荡斗争;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支援了世界其他国家的反法西斯斗争。总之,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6分,任答3点,言之成理即可)(4)主题:中国共产党对民主革命的探索之路。(2分)解析
115、:第(1)题考查对表格材料的阅读理解能力,观察表格内容可以看出,以1919年为界,之前多为不平等条约,之后多为收回权利的条约。然后联系所学知识,对这两种条约的影响进行分析。第(2)题考查对孙中山三民主义的理解,联系史实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角度分析孙中山的革命理想。第(3)题根据材料三中国民党在抗战中付出的牺牲,再联系所学知识答出正面战场对抗战作出的贡献。第(4)题,材料四中四幅图都是关于共产党重要会议以及其领导的革命斗争的,所以可以确定为党对民主革命的探索。【思路点拨】利用好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联系所学知识作答。成都外国语学校高2015级2014年10月月考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
116、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BABCDCBDACDA二、非选择题:第13题26分,第14题26分,共2大题52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26分。(1)问题:中国古代农业和工商业的地位;如何处理工业和工商业的关系才更有利于经济发展;施行怎样的经济政策才能更好促进社会发展。(2分)(言之有理,一点即可)差异:前者主张重农抑商,后者主张工商皆本。(2分)(2)相同:都改任亲信或身份低微的人辅佐皇帝;都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冲突;都反映了随着皇权的不断加强,中枢权力机构的组成不断发生变化。(4分,任答2点即可)不同:汉武帝采
117、取措施将丞相排除出中枢决策的核心;明太祖则废除了丞相。(4分)(3)孔子倡导“仁”的观念、重视道德教化等人文关怀思想,有利于解决当前文明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与弊端;对于建设和谐世界,反对战争,对于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加强个人的道德修养等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孔子的思想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4分,任答2点即可)(4)现象:民族间的服饰相互影响(民族融合)。(2分)影响:孝文帝改革使北方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局面(“北方民族的大融合”或“中华民族的大融合”);为国家重新走向国家统一(或“为隋唐大一统”)奠定了基础。(融合和国家统一两方面赋分)(4分)(5)科技:战争频繁,促进火药和火药武器
118、的发展(海外贸易及航海发展促使指南针用于航海;“重文轻武”使得读书参加科举考试盛行,催生了活字印刷术)。(2分)文艺:商品经济发展和市民阶层兴起使宋词(书法、民俗画)等市民文化兴起(文人山水画的兴起反映了文人阶层的壮大)。(2分)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26分。(1)趋势:1919年之前,以不平等条约为主流;1919年以后,逐步修改或收回不平等权利,但因中国弱小等原因,没有实现平等权利。(4分)主要影响:不平等条约使中国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破坏了中国社会主权和领土的完整;阻碍了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有利于列强对旧中国的侵略和掠夺;激发了近代中国人民的反侵略反封建的斗志,促使民族意识觉醒。
119、(6分,任答3点即可)近代后期收回利权或修改的不平等条约,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新中国完全摆脱不平等条约奠定了基础。(2分)(2)努力:政治方面,发动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与中共合作,推动国民大革命;经济方面,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思想方面,提出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6分)(3)与中共合作建立统一战线;作为全国政权,组织全国人民抗战。抗战相持阶段,其消极抗战对整个抗战造成了消极影响,但一直没有停止抗战。战争中大多数国民党官兵英勇作战,作出了巨大牺牲。打破了日本侵略者迅速灭亡中国的企图,为中共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创造了条件;配合了中共
120、的抗日斗争和敌后根据地的反扫荡斗争;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支援了世界其他国家的反法西斯斗争。总之,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6分,任答3点,言之成理即可)(4)主题:中国共产党对民主革命的探索之路。(2分)【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高三10月月考(201410)】12抗战胜利后,上海沪江大学对学生进行了关于中国内战的相关调查。结果如下:意向不可避免可获得政治解决应该绝对避免可获得速战速胜无回答人数17011042324420这说明当时A学生对和平与战争的走向分歧很大 B和平是当时国共两党的共同愿望C国统区民众对国民政府不抱幻想
121、D国共内战是违背民意的非正义战争【知识点】C4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对解放战争爆发背景的理解,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认为内战“不可避免”“可获政治解决”“应绝对避免”和“速战速胜”的都占有一定比例,这说明学生对和平与战争的走向分歧很大,A项符合题意。国民党一心打内战,B项错误;认为和获得政治解决和速战速胜的都是对国民政府抱有幻想的,C项错误;从共产党方面来说,解放战争是正义的,D项可排除。故选:A【思路点拨】提取数据信息,判断选项正误。 第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第13题26分,第14题26分。共2大题52分。【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
122、校高三10月月考(201410)】111932年国民政府成立国防设计委员会,调查全国的资源和工业情况,在此基础上,1934年9月到1935年4月制定了重工业建设计划、战时燃料及石油统制计划、四川水力建设计划、运输动员与统制初步计划、粮食存储与统制计划等。这表明当时国民政府A加紧动员全国物力围剿工农红军 B自主强力推进国民经济建设运动C着手应对世界性经济危机的来袭 D积极回应日本帝国主义步步侵逼 【知识点】C4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时间1932年,关键信息“国防设计委员会”等,可知这是外防止外来侵略做出的举措,四个选项中,只有D项符合要求。故选:D【思路点拨】根据关键词判
123、断。【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四川省南充市高三第一次高考适应性考试(201411)】121939年新生活运动把“礼、义、廉、耻”(四维)修订成“严严整整的纪律、慷慷慨慨的牺牲、实实在在的节约、轰轰烈烈的奋斗”。由此看来,这一时期内的“新生活运动”A促使国民政府实现了思想上路线上的统一B成为抗日战争的根本保障C鼓励了军民的抗战精神,有利于抗战的开展D继续宣扬儒家的伦理思想【知识点】C4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抗日战争【答案】C 解析:新生活运动是1934年至1949年中华民国政府推出公民教育运动,横跨八年抗战,提倡纪律、品德、秩序、整洁等,一再教导人们礼义廉耻,鼓舞了这一时期的抗战精神。解题时抓
124、住题干关键时间“1939年”即可判断该题选C。A项与题干信息无关,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障,D项与材料信息不符,俱排除。【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能力,解题时抓住题干时间限定进行分析。二、非选择题(共52分):【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云南省玉溪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1)】24、某报纸报道:“(新中国的成立)是亚洲一个划时代的历史时刻,虽然不是所有的中国都在共产党的手中,但毫无疑问,无论好坏,这是拥有近5亿人民、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一质种族群体的政府。”对该报道的解读,正确的是A欢呼新政权的产生 B改变了亚洲政治版图C带有明显的反华倾向 D反应苏联的
125、官方态度【知识点】C4近代中国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解放战争【答案】B依据材料“(新中国的成立)是亚洲一个划时代的历史时刻”,再结合新中国成立的影响是一个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改变了亚洲乃至世界政治格局。故选:B【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科学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云南省玉溪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1)】23、“去年年初国内战局毫无开朗现象,如今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已是一片光明的远景,大半个中国今年绝对可以在安定中开始建国工作了,同时民主与反动势力的实力也是越见优劣分明了。炼污的政府,反动的集团,让它们都随着旧年滚到后面去吧!”(钱家骏日记)材料表明作者当时看到了A.共和取代帝制的现实 B.袁世凯军阀统治的彻底失败C.抗日战争胜利的曙光 D.解放战争即将赢得全国胜利【知识点】C4近代中国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解放战争【答案】D提取材料信息:“去年年初国内战局毫无开朗现象,如今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已是一片光明的远景”、“大半个中国今年绝对可以在安定中开始建国工作”、“民主与反动势力的实力也是越见优劣分明”,据此可以判断当时的形势是解放战争即将取得胜利。故选:D【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科学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