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高考:考纲新增考点和修订考点适应性训练【说明】2006年全国高考文科综合考试大纲关于历史学科的考试范围与2005年相比,有三处显著变化:中国近现代史部分增加了“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和“抗战初期的正面战场”两个条目。中国古代史部分将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删去“专制主义”。世界近现代史部分将当代“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和冲突”改为“世界政治的发展和地区冲突”。综观近年来的文综高考,往往当年考纲新增考点和有所修订的考点,都会受到命题者一定程度的关注。因此,针对考纲的这几处变化我们应给予足够的重视。【适应性训练】1日本帝国主义明确表示要“把满洲从中国本土分裂出来,自成一区,置日本势力之下”
2、的是A1895年的马关条约B1905年的朴茨茅斯条约c1927年的“东方会议”D1936年的“国策基准”21931年9月19日,中共中央发表了对时局的宣言,号召A“发动群众斗争直接给日本帝国主义以打击”B“停止内战,一致抗日”c“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D“国共两党亲密合作,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把日本侵略者驱逐出中国”3“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同胞就宣示:“宁教白山黑水尽化为赤血之区,不愿华胄倭奴同立于黄海之岸。”以下哪一位爱国将领实践了东北人民的誓言、率部打响了武装抗日斗争的第一枪 A B C D4全面抗战爆发前,中国军民在局部抗战中,取得的最
3、大一次胜利是A收复多伦 B长城抗战C忻口会战 D百团大战51932年底,在上海成立的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争取的民主政治权利主要是A要求国民政府释放政治犯B言论、集会、结社、出版的自由C抗日的民主权利D要求国民党迅速结束“训政”,实施“宪政”,还政于民61933年11月,福建“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与红军签订抗日停战协定,这一历史事件说明A国民政府的妥协政策不得人心B“一二九运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影响巨大D抗日符合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720世纪30年代,中共与蒋的关系从“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再到“联蒋抗日”。中共策略的变化反映了民族危机越来越严重国民党不再反共中共在政治上
4、日趋成熟中共放弃了民主革命的奋斗目标ABcD819311936年,中国抗日民主运的的特点有抗日反蒋是共同的斗争旗帜参加者有人民群众也有国民党将领由中共组织或者领导主要抗日力量未能有效联合ABcD9抗战初期的国民政府承认中华苏维埃的合法地位,实现国共第二次合作组织系列大规模会战,节节抵抗日寇开辟了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给日军以沉重打击迁都重庆,准备持久抗战A Bc D10右图所示战役最重要的意义在于A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B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c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D激化了美、英与日本的矛盾,唤起了国际舆论对中国抗战的支持和同情11以下战役,最能体现国共两党亲密合作、同
5、仇敌忾的是A太原会战 B徐州会战C枣宜会战 D武汉会战12“千古一帝”秦始皇对我国历史最大的贡献是A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的分裂和战乱B创建了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C修建了雄伟的万里长城D因暴政而亡,为后世统治者提供教训13集中体现秦朝中央集权的基本制度是A郡县制B察举制c皇帝制D三公九卿制14秦朝推行的郡县制与周朝后期的分封制相比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进步,主要是指郡县制A扩大了疆域B有利于防止地方分裂割据c限制了朝中大臣的权力D促进了民族融合15钱币蕴涵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以下钱币能够反映分裂到统一的时代变迁,并极大地促进国家统一的是16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与制约,是我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建设的
6、重要内容之一。秦朝行使监察权的机构是A御史大夫B太尉c参知政事D御史台17秦朝下列施政措施中,对中华文化的形成影响最深远的是A以法为教、以吏为师B车同轨、行同伦c焚书坑儒D书同文18下列有关当今世界形势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B雅尔塔体系解体,多极化格局形成C地区冲突与民族矛盾加剧D狭隘民族主义、恐怖主义盛行19目前,世界政治格局处于“一超多强”局面,“多强”除了中国、日本外,还有A欧共体、加拿大B欧洲联盟、俄罗斯c北约、英国D法国、德国20由1840年鸦片战争始,中华民族沦为了列强剥夺、凌辱的对象,振兴中华、复兴民族成为几代中国人的梦想和为之奋斗的目标,一切爱国的、
7、要求祖国独立和民族自由的人们,都强烈地感到振兴中华的必要性和神圣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振兴中华”是孙中山在檀香山兴中会成立时率先喊出来的。1894年11月24日,孙中山起草的兴中会章程提出:“是会之设,专为振兴中华、维持国体。”他在兴中会章程中痛心地写道:“堂堂华夏不齿于邻邦,衣物冠裳被轻于异族。有志之士,能无抚庸。”他悲愤地呼唤:“方今强邻环列,虎视鹰瞵,久垂涎于中华五金之富,物产之饶。蚕食鲸吞,已效尤于接踵;瓜分豆剖,实堪虑于目前。有心人不禁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金冲及辛亥革命:二十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巨变(1)概述孙中山一生为“振兴中华”所做的重大努力
8、,并指出他给我们留下了哪些宝贵的精神遗产。材料二国民党人在“七七”以前提出了“复兴民族”的口号。1934年7月蒋介石在庐山军官训练团发表抵御外侮与复兴民族的长篇讲话;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写的要旨中说:“应知中国之前途光明与黑暗实相因而俱在,自剥复之至曩与革命之史实以言,中国之复兴,乃为命定之事势。”研究,大道文化事业公司1943年lO月再版,第137页材料三1941年,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发表的为抗战四周年纪念宣言中说:“四年以来,全国军民奋起抗战,不顾牺牲,不怕困难,前仆后继,再接再厉,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渡过了许多的难关,卒能使敌寇胆寒,环球心折,奠定了民族复兴的基础,产生了新中国的雏形。”王桧
9、林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若干问题研究(2)对比材料二、三,指出国共两党在民族复兴问题上的共识和差异?(3)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从衰败到复兴的转折点,结合相关史实说明国共两党如何携手合作取得了抗战的完全胜利。(4)试结合相关史实概述抗日战争怎样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使“环球心折”。(5)抗战胜利后,复兴民族的梦想是否得以迅速实现?简析原因,并指出历史影响。【参考答案】1C2A3B4A5C6D7B8B9B10C11A12B13A14B15A16A17D18B19B20(1)重大努力;领导发动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皇帝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实现了近代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辛亥革命后,一度专注
10、实业,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维护民主共和,反对袁世凯、张勋复辟,发起护法运动。改组国民党,重新解释三民主义,促成国共合作,掀起大革命。1924年冯玉祥北京政变后,孙中山北上发起反帝、反军阀的国民会议运动。精神遗产:反对列强侵略和军阀割据,争取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精神;自强不息、死而后已的奋斗精神;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不计个人安危,处处以民族、国家利益为重的民族精神;关心民生的民本精神。(2)共识:抵御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摆脱外侮,是民族复兴的前提和契机。 差异:国民党认为民族复兴是“命定之事势”;共产党认为民族复兴是“全国军民奋起抗战”的结果。(3)“七七事变”使中华民族面临最严峻
11、的民族危机,国共两党暂弃前嫌,共赴国难。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标志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这极大地激发了全民族的抗日热情。国共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开辟了正两战场和敌后战场,形成共同抗击日寇的战略态势。正面战场的持续抵抗,粉碎了敌人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并掩护了敌后战场的开辟和发展。敌后战场的开辟和发展,有力地配合和支援了正面战场的抗战,并于相持阶段后作用日益巨大。国共两党虽有矛盾和摩擦如皖南事变,但主流是相互配合、相互依存,直到抗战胜利。(4)以世界大国身份,出席国际会议,并发挥重要作用。1942年初,参加华盛顿会议,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12、促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1943年11月。参加开罗会议,协调中、美、英三国的对日作战。1945年夏,参加波茨坦会议敦促日本投降。成为联合国的发起国和常任理事国。1945年4月,参加联合国筹备大会,10月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成为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取消了帝国主义的治外法权等特权,收回了大量民族权益。1943年,国民政府与英、美国署新约,取消两国在华治外法权等特权。在美、英的影响下,西方其他列强也宣布放弃在华特权。收回被日本割占半个世纪的台湾、澎湖列岛,维护了领土主权的完整。取得近百年来反帝斗争的首次完全胜利,极大提高了国际威望。(5)没有迅速实现,中国又陷入全面内战中。原因:“二战”后,美国基于其全球霸权主义,插手中国内政推行“扶蒋反共”政策,妄图建立一个稳定、统一的亲美反共政府。抗战胜利后,中国社会阶级矛盾上升,国民党坚持独裁内战方针,导致国共关系完全破裂。历史影响:国民党因违背民意发动内战和政治腐败而失败。国民党败退台湾,祖国分裂至今。中共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开始了民族复兴之路。改革开放后,中华民族的各平崛起已成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