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河北省衡水二中2011-2012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 选择题(前20题每题1分,后15题,每题2分,共50分)1、有人形容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国际格局时说:“华盛顿利用它的多数席位可使控制票数不足的莫斯科屡次行使否决权却归于无效。”下列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A联合国成立之初曾经被美国控制和操纵B一段时间内联合国没有实行大国一致原则C导致联合国在最初的十多年中无法采取维和行动D中苏两国一度被排斥于五大常任理事国之外2、20世纪上半叶,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战争与革命”成为这个时代的主题。20世纪下半叶,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成为不
2、可阻挡的历史 潮流,“和平与发展”成为这个时代的主题。以下对于20世纪后半期的时代主题转变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发展和瓦解全球化发展,国与国之间相互依存程度加深广大亚、非、拉国家独立后,努力争取民族的繁荣富强经历两次世界大战,维护世界和平是世界人民强烈愿望,也是世界各国共同责任A B C D3、美国黑人领袖杜波伊在1918年道“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开端在他们所占据的地方,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以及有权工作和有权生存的美国黑人民族。”这里主要是指 A拿破仑战争激起了欧洲民族主义 B普法战争引起了欧洲的民族主义C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发了民族主义
3、 D第二次世界大战激发了民族主义4、斯塔夫里阿诺斯论述道:“两次大战战后时期的另一个差别是,1945年以后殖民地人民进行了卓有成效的革命,这与1918年以后帝国权力的强化形成了鲜明对照。”“帝国权力的强化”指的是 A战胜国积极展开军备竞赛 B战胜国实施民族自决原则C殖民地“委任统治”形式 D法国在欧洲寻求安全保障5、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的过程中及建立以后,世界上主要国家对这一新的国际秩序感受各不相同。有人概括了这么几种不同的状况:先悲后喜的获胜者;得胜得利不得势的衰败者;得胜得利的寝食难安者;被排斥的孤独者。下列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A是美国,是德国 B是法国,是苏俄(联)C是德国,是英国 D是
4、苏俄(联),是美国6、一战后,协约国声称用民族自决的原则来处理国际问题,但实际上却经常根据他们自己的利益违反这一原则。其中的表现有 对俄国十月革命进行武装干涉 确认捷克斯洛伐克的独立和疆界同意犹太人建立以色列 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交给日本 A B C D7、1919年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致美国总统威尔逊的备忘录中曾说:“我想象不到将来有比这更能引起战争的原因了:已明确证实自己数以世界上最充沛、最强大的民族之一的德意志民族,居然被群小国所包围,这些国家中的多数从来就没能为自己建立过稳定的政府,而每个国家中又都存在着大批吵着要与他们的祖国统的德意志人。”材料表明劳合乔治担忧引发战争的主要原因是A美国
5、插手欧洲事务 B众多小国政权的不稳定C民族自决的提议会使德国东山再起 D对德国的过分削弱会激起新的民族矛盾8、国际联盟盟约规定:联盟会员国如有不顾本约规定而从事战争者,则据此事实,应视为对于联盟所有其他会员国有战争行为。其他会员国应即与之断绝各种商业上或财政上之关系”。这一规定体现的原则是 A民族自决 B集体安全 C委任统治 D大国一致9、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等原材料缺乏的国家大力发展化学合成技术,从而推动了化工技术的发展。这说明的根本问题是A.战争是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 B.社会需要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C.科学技术是维持战争的根本保证 D.发展化学工业有利于可持续发展10、英国殖民大臣丘吉
6、尔认为:“如果把我们的海上政策建立在同日本联合起来反对美国的基础上,那么很难想象还有比这更加糟糕的政策了。”对这一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主张维持英日同盟 B.主张同美国结盟C.对英日同盟持反对态度 D.主张英、美、日三国结盟11、歌曲雅拉玛中唱道:“有个山谷叫雅拉玛人们都在怀念着它多少个同志倒在山下雅拉玛开遍了鲜花国际纵队留在雅拉玛保卫自由的国家他们宣誓要死守山旁打败法西斯狗豺狼”。上述歌词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为 A统一战线下中国人民的抗战 B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C西班牙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 D波兰人民的抗德斗争12、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在战争策源地的形成过程中,德国不同于日本的是 A.受经济危机严重冲击
7、 B.法西斯势力的与日俱增 C.国内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D.民族复仇主义思潮泛滥13、观察右图历史照片,促使两巨头这次会晤的背景是 A英法联军敦刻尔大撤退B欧洲溃败和苏德战争爆发C日本突然发动太平洋战争D斯大林格勒战役取得胜利14、二战中英国首相丘吉尔曾宣布:“苏联的危险就是我们的危险,也是美国的危险,正如苏联人为保家而战的事业是全世界自由的人们和自由的民族的事业一样。”对此理解错误的是A丘吉尔认识到联合苏联打败法西斯的重要性 B说明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是可以联合起来共同面对人类生存的挑战C说明意识形态的分歧要服从于国家利益D苏联人为保家而战的事业是全世界共同的事业15、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
8、团的剧中有这样一个场景:为鼓舞溃兵伤兵的士气,军方播报了关于不久前一个战役的一段报道:“倭军之三十三师团使用迂回穿插之战术,以两个联队兵力攻占拼墙河(河流名)南北,而我远征之军以寡击众,披肝沥胆,做浴血之战,解救同盟之英吉利军七千余众,夺回中外记者教士五百余众”上述材料说明了 A中国远征军参与解放了缅甸 B英军在缅甸都依靠中国远征军救助 C日军在缅甸遭到毁灭性打击 D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互相支援和配合16、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通过的下列国际文件,中国参与签署的有 联合国家宣言 开罗宣言 雅尔塔协定波茨坦公告 A B C D17、结合二战相关知识,对右图所 示战役的分析,正确的是 该战役是在雅尔塔会议
9、决定的 该战役代号为“霸王行动” 该战役发生在1943年6月, 由美国的艾森豪威尔指挥 该战役使德国处于两线作战局面,加速其走向灭亡 A B C D18、1943年1月,中美签订了中美关于取消美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条约,简称中美新约,美承诺放弃近代条约赋予它在中国的各项特权,这是国民政府的重大外交成果。这一成果取得的原因主要有抗战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中美联合抗击法西斯侵略的需要南京国民政府的外交努力 美国扭转太平洋战场劣势的考虑 A B C D 19、造成下列两幅图片所反映的史实的主要原因是 勃兰特下跪 小泉拜鬼A两国地理环境与经济水平不同 B受害国家对其制约程度不同C对法西斯罪行清算
10、的程度不同 D两国的历史文化与传统不同20、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地波兰维斯特普拉特半岛上有一条巨幅标语:“永远不要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为人类提供的经验与教训有法西斯主义就是战争,必须警惕其死灰复燃国际统一战线是打击共同敌人的有力武器 不能出卖、牺牲其他国家的独立、领土和主权来保护自己的利益 世界和平是不可分割的、爱好和平的各国政府和人民应同心协力、共同维护和平A. B. C. D. 21、新全球史中说:“由于没有签署和平条约,这个地区仍然处于卷入新的一轮敌对活动的威胁之中。战争还加剧了南北双方的苦难,使得统一朝鲜的进程更加遥远。”这段话主要说明了朝鲜战争A事实上并没有停战 B给朝鲜人民带来了
11、巨大灾难C 一直受到美苏争霸的影响 D加剧了朝鲜半岛的分裂局面22、战争宣传单是一方为了瓦解敌人意志、鼓舞自己士气而印制的宣传材料。右图为二战后某次局部战争时期的宣传单,对该图分析正确的是A这场战争爆发前两极格局正逐步走向解体B这是联合国军为瓦解志愿军士气而印制的C中国的出兵援助使这一地区得到彻底解放 D美国在这场战争中使用了所有现代化武器 23、2010年10月25日是中国入朝开始进行“抗美援朝”的60周年纪念日,中朝两国为此进行了一系列的纪念活动。某中学高三学生围绕中国“抗美援朝”的原因进行讨论,其中明显不符合史实的是 A美军轰炸中国丹东地区,严重威胁新中国的安全B美国支持南京国民政府打内
12、战 C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D美国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对中国的国家统一进行武力干涉24、长期以来,阿以冲突不断。下列对这一冲突成因的表述正确的是A联合国没有在这一地区发挥作用B对苏伊士运河的争夺是导致冲突的根源C中东地区是美苏争夺的重点D领土争端和宗教信仰文化传统的差异使然25、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是A.以色列违反联大决议, 侵占巴勒斯坦土地 B.巴勒斯坦人和犹太人都想拥有耶路撒冷C.宗教信仰不同, 宗教派别复杂 D.阿拉伯国家不承认以色列国26、下列事件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 朝鲜战争爆发 苏伊士运河战争爆发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 A. B. C. D.27、历史
13、上常见某次战争的结果蕴酿成另一次战争的起因。下列几组战争有这种因果关系的是普法战争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三次中东战争与第四次中东战争ABCD28、1981年10月,率先实现与以色列和解的埃及总统萨达特被伊斯兰圣战组织成员枪杀;1995年11月,对中东和平做出很大贡献的以色列总理拉宾被以色列右翼极端分子暗杀。两位政治家的遭遇主要说明A中东和平进程破灭 B中东和平进程艰难曲折C阿以矛盾不可调和 D犹太人抵制和平进程29、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随后,安理会687号决议授权同科威特政府合作的所有成员国,在1991年1月15日之后,可以使用一切必要手段促使伊拉克撤出科威特
14、。从中可以看出联合国的重要作用是A.和平解决争端 B.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C.维持国际均势D.重建战后国际新秩序30、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右图所示战争爆发背景的是A.伊拉克与科威特在主权、债务方面的矛盾激化B.伊拉克企图掌握世界石油已探明储量的20%C.两极格局已经解体,中东地区均势失衡D.美国要维护其战略地位及西方的经济命脉31、海湾战争的特点是实施大规模的空中作战,为地面作战铺平道路采用各种先进的指挥系统,使用大量的高技术兵器和装备的高科技战争是一场真正的快速机动、精确打击的现代化战争是二战后参加国家最多的一次局部战争A.B.C.D.32、有关统计材料表明,目前美国向世界上140个国家和地区
15、出售武器和军事技术。在目前世界正在进行的约50场地区冲突中,美国向其中40多场冲突的交战一方或双方提供武器。这些史实告诉我们美国对地区冲突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现代战争的深刻根源在于武器销售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解决和平问题的主要障碍美国的行为构成了对和平的严重威胁A.B. C. D.33、联合国与国联有着无可否认的历史继承性,但决非国联的简单翻版。下列属于联合国与国联不同点的是反映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强调大国一致原则有权采取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行动 带有大国控制和强权政治色彩A B CD34、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法国的克里孟梭疾呼:“我第一是复仇,第二是复仇,第三仍然是复仇”,他的所谓仇恨起因于 A
16、普法战争法国失败 B法国想恢复欧洲大陆霸主地位 C普奥联军干涉法国 D意大利与法国激烈争夺突尼斯35、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沿着双方战壕的许多地方,一种“自己活也让别人活”的体系逐渐发展起来,双方都清楚,自己无法将对方从战壕中轰打出来。基于这种共识,双方形成一种默契:既不炮轰厕所,也不在早餐时发动进攻。这种情况最不利于 A英国B法国C德国D美国二、材料分析题(36题10分、37题14分、38题14分、39题12分,共50分)36、阅读下列材料(10分):材料一 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世界大战视为是帝国主义制度的产物,“帝国主义就是战争”,因而主张从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这一视角研究世界大战。
17、材料二 上个世纪末以来,有些学者认为20世纪之所以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是因为20世纪的世界已形成为一个整体,存在着经济、政治和文化走向一体化和现代化的趋势,因而主张从全球化角度研究世界大战。材料三 当代的一些西方学者认为,自19世纪以来,极端的民族主义和极权主义形成了巨大的影响力,正是这种思潮的泛滥,使人类陷于空前的冲突之中。他们主张从民族主义与极权主义视角研究世界大战。请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按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的研究角度来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10分)37、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 慕尼黑协定主要内容有: 捷克斯洛伐克将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 德军于1938年10月1
18、日10日分阶段完成对上述地区及其他日耳曼人占居民多数地区的占领, 这些地区存在的任何设备必须完好地交给德国;材料二 慕尼黑协议签订后, 张伯伦和希特勒又搞了一个所谓莱德宣言, 宣 称“英德关系对两国和欧洲都具有头等重要意义”, 表示两国“决心以协商的办法”来解决一切有争议的问题。(l) 据材料一、材料二英法与德国签署慕尼黑协定损害了哪一国家的利益? 签署协定的目的是什么 ?(2分)材料三 “苏联与德国缔结条约是真正的祸水西引, 实行了比英法是甚的绥靖政策” 一一帅桥昌又一种绥靖载世界史研究动态 1985年12期“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与慕尼黑协定并无本质区别, 都是欧洲大战前夕绥靖政策的典型表现,
19、或者说苏德条约是继英法之后苏联掀起的又一个绥靖高潮”一一孙红旗苏联与绥靖政策 (2) 材料三中认为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是英法绥靖政策的继续, 为什么? (2分)材料四 “9.11”事件发生后, 恐怖主义危害人类, 破坏和平的罪行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共愤和反对。然而, 历史并非总是如此。当德意日法西斯势力横行肆虐, 战火蔓延, 成为世界公敌的时候, 人们却屡屡错失良机, 终于酿成了人类历史上最为惨烈的灾难。江泽民主席在1995年一次讲话中指出:“痛苦的回忆, 使人们更加清醒历史表明, 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相同的国家能够联合起来, 共同对付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挑战。”(3) 材料四中提到的“人类历史上最为
20、惨烈的灾难”和“痛苦的回忆”指的是什么?(2分) 举两例说明这一最为惨烈的灾难前后, 主要大国怎样“屡屡坐失良机”自食其果的? (4分) (4)“人类历史上最为惨烈的灾难”发生后, 国际社会是如何“共同对付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挑战”的?(2分) 你从这一“人类历史上最为惨烈的灾难”和“痛苦的回忆”中得到什么启示 ?(2 分)38、(14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据2004年1月1日英国国家档案馆解密的文件显示,美国为结束1973年的石油危机,曾准备发动一场包括入侵科威特在内的战争。“美国的军事计划包括对战略目标、整个科威特国以及沙特阿拉伯宰赫地区的油田和盛产石油的阿联酋阿布扎
21、比地区实施空中打击。” “美国为了夺取油田倾向于单枪匹马采取一次迅速的军事行动。”参考消息2004年1月3日材料二 到20世纪70年代早期,核技术已成为未来高效发电方法的首选,比石油或煤炭更加高效(而且更有利于环保)。在石油危机的冲击下,欧共体已经开始了大型核能开发项目1978年6月,由于在核能政策、国际货币政策、美元自由贬值和其他所有对欧洲大陆有重要意义的政策上,欧洲与(美国)卡特政府的摩擦和公开政策冲突日益增长,在法国和德国的倡议下,欧洲采取了一系列行动,进入建立欧洲货币区的第一阶段,这是第一次将欧洲大陆从美元体制冲击中摆脱出来的尝试。 威廉恩道尔石油战争材料三 世界能源消费构成比例图(1
2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引发1973年石油危机的主要原因。(3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人类应用核能的历史,谈谈你对合理使用核能的认识。(7分)(3)结合上述材料和有关史实说明,20世纪以来的“能源问题”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哪些方面的影响?(4分)39、(12分)对和平的向往和追求是人类永恒的主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康德把人类社会划分成两个阵营:一边是普通百姓,和平对他们而言是最有益的;另一边是王朝统治者,他们不断把百姓赶进战火硝烟。这种区分带有革命性的含义,各国民众应该在理性的基础上联合起来,在共同的和平的利益上形成跨国界的共识。托布约尔克努成国际关系理论史导论(
23、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康德对世界和平的基本观点。(3分)材料二 大多数德国人自愿追随希特勒,根本不在乎反对派的遭遇和对犹太同胞的种族隔离现实。对他们来说,德国在重新前进,而这是最重要的。由于建立了战争工业,又进行了修筑高速公路等大工程,失业现象很快就消失了。国家号召所有的德国人都买一辆“大众”牌轿车。巧妙的宣传使人人感到生活在伟大的时代。德尼兹加亚尔,贝尔纳代特德尚等欧洲史(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大多数德国人自愿追随希特勒”的原因。(2分)结合这一事例,简析材料一中康德和平观的局限性。(2分)材料三 我们感到,虽然战争的危险还存在,但是日本人民不希望有战争。欧洲人民也不
24、希望有战争。第三世界,包括中国,希望自己发展起来,而战争对他们毫无好处。第三世界的力量,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中人口最多的中国的力量,是世界和平力量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从政治角度来说,中国的发展对世界、对亚太地区的和平和稳定都是有利的。邓小平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1985年)(3)根据材料三,概括邓小平认为人类保障世界和平是有可能的理由。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后20年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的努力。(5分)装订线 班级_ 姓名_学号_ 历史答案二、材料分析题(36题10分、37题14分、38题14分、39题12分,共50分)36、共10分。答案:材料一的角度:20世纪初,整个世界已被帝国
25、主义列强基本瓜分完毕,其中英国占据殖民地最多,德国因崛起较晚而占据殖民地相对较少。(2分)但帝国主义各国的经济政治发展并不平衡,如德国的经济与军事实力均在短期内迅速增长,它极力要求按变化了的实力重新瓜分世界,因而与英、法等国产生了尖锐的、难以调和的矛盾。(2分)这种矛盾演变的结果是双方根据利益的需要组成了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并展开军备竞赛,最终引发了世界大战。(1分)材料二的角度:20世纪初,整个世界已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成为一个整体,各国各地区之间的联系日益加强,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2分)在此背景下,迅速崛起的德国等国为了自身的发展,试图与英法等国争夺更广阔的市场和势力范围,
26、这种争夺必然为影响到它们所控制的国家与地区(殖民地与半殖民地),进而影响到整个世界。(1分)因而一旦战争爆发,就易演变为世界大战。材料三的角度:一战爆发前,极端民族主义思潮盛行一时,统治阶级纷纷煽动极端民族主义,向民众灌输所谓的“爱国”情绪。正是在统治阶级的煽动下。一时间,极端民族主义成为一股潮流,许多人陷入民族主义战争狂热之中,使得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争夺和斗争愈发激烈。在相互仇视和诅咒声中,战争日益迫近。(2分)38、共14分。【答案】(1)阿拉伯国家在十月战争(第四次中东战争)中团结一致;(1分)对支持以色列的国家实施石油禁运;(1分)海湾产油国大幅度提高原油价格。(1分)(2)核技术的应
27、用应该以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为出发点,(1分);防止核能运用于战争给人类带来灾难,(1分)如二战中美国向日本投掷原子弹带来大量人员伤亡;(1分)科学开发和利用核能为人类造福,(1分)如我国秦山、大亚湾核电站建设和使用;(1分)安全使用核能,(1分)避免如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日本福岛核事故等)的发生。(1分)(3)政治方面:影响了世界政治格局,如世界走向多极化。(2分);推动局部的联合与合作,如欧洲的联合等;(2分)因能源问题引发战争,如海湾战争(或中东战争);(2分)经济方面:导致经济危机的发生,如1973年经济危机;(2分)科学技术方面:推动科技的进步,如新能源(核能等)的开发和利用;(2分)思想观念:推动人们思想观念的进步,如对环境、资源问题的日益重视;(2分)(答出2项即可。有其它答案言之有理也可给分。每项结论1分,史实1分,共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