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六年级上语文听课反思-17麋鹿苏教版学生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依赖于有效的活动形式。课堂中的活动安排不应该是随意撷取、任意组合的,而是需要对活动进行系统的规划设计并进行科学组合,在教学过程中构成一个逻辑环,使分散的活动有机组合,平板的活动循序渐进,孤立的活动互涵共振。透过课堂结构看,蒋老师的麋鹿一课具有以下特征。蒋军晶老师上课和我们不同,他不是死抱书本,而是以书本为主,向纵深挖掘,知识教得既深入又浅出,文本解读得非常到位。他上课的节奏可以用“层层深入 ”四个字来概括。首先,依据文本材料安排,重组了学习的科学里程,使分散的活动有机组合。全课从整体感知课文结构入手,到部分解读,再回归整体提升,依次学习
2、了麋鹿的传奇经历、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本身容易分散的教学组块统一在了一条主线上。其次,设计了不同阶段的活动,使平板的活动循序渐进。教学活动要按照教学规律和教学内容的逻辑结构,以及学生认知和身心发展情况,有次序、有步骤地进行,以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课其实分成了五大部分:1、借助组合语段,整体把握文章结构。2、个性情感体验,解读麋鹿传奇经历。3、观察寻找辨析,把握麋鹿外形特点。4、游客提问互动,探讨麋鹿生活习性。5、交流写作角度,撰写竞选报告。针对不同教学要求与操作特征,五个阶段的活动分别设计了互不雷同的语文实践活动方式,使整堂课中原本容易平板的活动循序渐进。再次,融入超学科设计,使孤立的语文活动互涵共振,充满生活气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是课程的综合化,语文课首当其冲应该与其它学科甚至非学科课程揉合起来,共同铸造为学生生命奠基的“语言精神合金”。麋鹿一课对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育,人文精神的涵养,许多地方可能已经超越了学科界限,而直抵学生的生命领域。当蒋老师在多媒体上打出一个卡通的麋鹿头像时,学生会心地微笑了,语文课原来也可以这样生动有趣!语文课程改革需要走学习、批判、实践、反思、重建的革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