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六年级上语文听课反思-12姥姥的剪纸苏教版今天在中兴小学学习了一节课,看到课题我就想“姥姥的剪纸”与我们北龙港的剪纸有什么共同点,有什么差异。这节课有以下几处亮点 : 1、这节课的导入非常好,通过欣赏剪纸带入到课文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索文本的兴趣,对姥姥剪纸技艺的学习很到位,体现了追求本真的课堂。2、对文中每一幅剪纸的欣赏到位,把欣赏美与目标达成落实到实处。3、练习多样:动脑、动口、动手,学生的学习扎实有效。对于本节课我认为应该追求溢满“爱”的课堂。我与姥姥的爱从儿时到成人一直都在,本文的教学应该用“爱”串连文本结构,用“爱”成就我们的老师和学生。在最后“兔子和老牛”图,问学生有几幅图时,学生
2、说3幅,老师说2幅,此时,老师可以探究一下:还可以有哪些具体的情境能表达我和姥姥之间的爱。 “剪纸”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情感的载体。成芳老师终围绕姥姥的“剪纸”开展教学活动。把全文分为两部分,第一、二段为第一部分,先是让学生找描写剪纸的语句,感受姥姥剪纸的形象生动、精巧细致,在感官上有一个形象的了解。接着,以“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为中心句,思辩姥姥为什么能“熟能生巧”,怎么练的,结果怎样,进一步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学生通过朗读以及重点词句的理解,对姥姥高超的剪纸非常佩服,大家能从他们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到这一点。然而,整篇课文要表达的不光是姥姥的剪纸技艺,更是祖孙之间那份浓浓的亲情。在第二部分的教学中,成芳还是抓住剪纸,让学生找出三幅牛兔剪纸图,想想它们有什么特点,体会到在实际生活中姥姥的勤劳,作者的贪玩。学生在交流这三幅图片的含义时,能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感受姥姥对作者的疼爱时,更激起对自己家人的感恩。所以,当我读着作者后来写的对姥姥临终前的回忆时,教室里一片安静,有的学生感动得甚至要流泪了。我想这正是成芳的教学效果,不仅仅是让学生欣赏姥姥栩栩如生的剪纸艺术,更是让学生体会到亲人的关爱,永远心存一份感激,并把这份情传递给身边所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