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质量评价(三十四)(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我国是世界闻名的陶瓷古国。明清时期,“瓷都”景德镇是全国的瓷业中心,产品远销海内外。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省佛山市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逐步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2003年,佛山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陶瓷产业向景德镇等陶瓷产地转移。据此完成13题。1与景德镇相比,20世纪80年代佛山陶瓷产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市场广阔 B原材料充足C劳动力素质高 D国家政策倾斜2促使佛山陶瓷产业向外转移的主要原因是佛山( )A产业结构调整 B原材料枯竭C市场需求减小 D企业竞争加剧3景德镇吸引佛山陶瓷产业转移的主
2、要优势是( )A资金充足 B劳动力成本低C产业基础好 D交通运输便捷1D2A3C解析:第1题,20世纪80年代初,珠三角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政策优势明显。国家政策倾斜使得佛山市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佛山与景德镇均为全国甚至全世界的陶瓷市场,市场因素差异不明显;佛山陶瓷产业发展的原材料并不充足;20世纪80年代,劳动力素质也不高。第2题,陶瓷生产是高耗能、高污染的工业,陶瓷产业区划入中心城区后,对城市污染严重,迫使佛山市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使佛山陶瓷产业向外转移。第3题,明清时期,“瓷都”景德镇是全国的瓷业中心,说明景德镇陶瓷产业历史悠久、工艺水平高、产业基础好。(2020山东等级考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汽车产业政策不断调整,汽车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上汽集团成立于1984年,是国内最早的汽车集团之一。19942016年,上汽集团的扩张经历了“本地多样化初步的市外扩张以市外扩张为主”三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在上海市建成了完备的汽车生产及配套体系,第二、三阶段向江苏等地扩张(下图)。据此完成4、5题。4上汽集团“本地多样化”扩张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研发水平 B满足生产需要C带动当地就业 D提高生产效率5依据上汽集团的扩张历程判断,图中K、N、P、V分别代表( )A研发、总部、制造、销售B销售、总部、制造、研发C总部、研发、销售、制造D研发、总部、销售、制造4B5A解析:第4
4、题,根据材料判断,上汽集团在第一阶段就开始实施“本地多样化”战略,在上海市建成了完备的汽车生产及配套体系,借此以“满足生产需要”。第5题,图中显示三个阶段N全在上海市,因此N为总部,K一直位于上海市并且围绕着N,应该属于研发环节;第二阶段上汽集团扩张到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市经济相对上海市发展较慢一点,因此P环节应该是制造环节;第三阶段南京市也成为汽车主要的销售市场,因此V为销售环节。(2021杭州模拟)下图为我国制造业中部分行业对美国出口需求拉动的产出比例和研发投入强度示意图,中美贸易摩擦下,部分行业可能向东南亚国家转移。据此完成6、7题。6图中最容易转移到东南亚国家的行业是( )A计算机电气设
5、备B交运设备食品饮料C木材加工纺织服装D食品饮料纺织服装7中美贸易摩擦下,我国大规模对外产业转移并未发生,主要是因为我国( )劳动力成本较低科技实力较高内需市场广阔产业配套完善A B C D6C7D解析:第6题,木材加工、纺织服装研发投入强度最低,远低于我国中位数水平,说明这两类企业对科技水平要求低;对美国出口需求拉动的产出比例高于我国中位数水平,说明东南亚地区对美国这两类企业的吸引力较我国大。结合东南亚国家特点:资源(木材等)丰富,劳动力丰富廉价,政策优惠,土地租金低,市场广阔,科技水平低等可以推断,图中最容易转移到东南亚国家的行业是原料密集型工业木材加工和劳动密集型工业纺织服装;东南亚科技
6、人才缺乏,不适合发展计算机、电气设备、交运设备等技术要求高的工业;食品饮料对美国出口需求拉动的产出比例最小,说明东南亚地区对美国这类企业的吸引力小。第7题,美国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将木材加工、纺织服装等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大量转移到东南亚国家,本国主要发展技术密集型企业和第三产业,实现本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相比东南亚国家,我国科技实力较高,产业配套完善,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国内市场广阔,所以大规模对外产业转移并未发生,正确;我国劳动力成本较东南亚高,错误。(2020温州模拟)下图为我国大豆加工企业布局及转移示意图。据此完成8、9题。8东部地区原料聚集区形成的主要原因
7、是( )A水陆交通便利 B本地原料丰富C加工技术先进 D国家政策支持9大豆加工企业向中西部转移,带来的有利影响是( )A扩大产品国际市场B降低转出地的重工业比重C降低原料运输成本D缓解转入地的人口老龄化8A9D解析:第8题,东部地区原料聚集区主要位于沿海地区,当地水陆交通便利,大豆加工企业多,利于大豆原料在此聚集,因此A符合题意。图中大豆原料聚集区,产量较少;大豆加工对技术要求不高;对该产业的国家政策支持地区差别不大。第9题,大豆加工企业向中西部转移,加工业还在国内,因此对扩大产品国际市场影响不大。大豆加工业为生产消费资料的工业,属于轻工业。图中的中西部地区不是大豆原料的主产区,因此不会降低原
8、料运输成本。大豆加工业向中西部转移,使得当地就业岗位增多,向外迁移的青壮年劳动力减少,从而缓解转入地的人口老龄化,D符合题意。(2020天津等级考)20世纪80年代,M镇的服装企业迁至省会W市进行生产经营。近年来,这些企业又陆续迁回M镇,劳动力也随之迁移流动。企业和劳动力的回流过程及原因如图所示。读图文材料,完成10、11题。10关于该镇企业和劳动力回流原因的叙述,符合实际的是( )AW市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城镇化进程促进了劳动力的主动回流BM镇承接产业转移,企业第二波回流带动了劳动力主动回流CM镇提供优惠的就业和投资政策,促成了企业的第一波回流D在企业回流和本地就业利好的作用下,更多劳动力被动回
9、流11导致服装企业从M镇迁往W市,后又迁回的主导区位因素分别是( )A技术和环保 B交通和劳动力C市场和政策 D动力和原材料10B11C解析:第10题,据图分析可知,W市城镇化进程、产业结构调整吸引企业、劳动力迁入,属于被动回流,A错误。M镇承接产业转移,企业第二波回流带动了劳动力主动回流,B正确。M镇第二波回流有政策吸引,第一波回流没有政策吸引,C错误。第二波回流增加了就业机会、改善了生产条件,更多劳动力是主动回流,D错误。第11题,服装企业一般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但从M镇迁往W市是看重W市的市场条件,期间伴随劳动力进入W市;随着经济发展,W市劳动力成本上升,加上W市产业转移、M镇的政策吸引
10、,导致服装企业转出,因此主导区位因素分别是市场和政策。二、非选择题12(创新培优题)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合肥经济开发区不仅成为中西部地区名副其实的领跑者,而且也成为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典范。家电、汽车、装备制造及快速消费品四大支柱产业支撑了合肥经济开发区的发展。材料二图甲表示产业典型产品周期示意图,图乙表示产品生产环节的价值链示意图,又称“微笑曲线”图。(1)(区域认知)分析合肥经济开发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2)(综合思维)家电、汽车、装备制造及快速消费品四大支柱产业支撑了合肥经济开发区的发展。结合材料二,分析合肥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3)(综合思维)合肥经
11、济开发区也是“中西部最大的日资企业集聚地”。试分析产业转移对该区域发展的影响。解析:第(1)题,承接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可以从劳动力(数量、质量和价格)、地价、交通条件、市场、政策、基础设施等方面分析。第(2)题,读材料二两幅图可知,产品生产环节在加工环节利润最低,而支撑该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几乎均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价值链上处于不利地位。除此之外,引进产业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第(3)题,产业转移对该区域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区域协调发展、区域地理环境的改变等几个方面。答案:(1)地理位置优越,位于南北方交界处,市场广阔;水陆交通便利;劳动力资源丰富,工资水平较低;基础设施完善,工业基础相对较好;政策支持。(2)制定承接产业转移的门槛,重视环境保护,防止增加新的污染源;着力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强化科技支撑,注重提高技术创新和技术消化能力,引进增长期或者成熟期的产业;尽量承接附加值较高的产业;坚持可持续发展,把节约资源放在首位。(3)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时间,促进工业化进程;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发展;改变区域地理景观,促进城镇化发展;可能会带来环境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