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湖南省武冈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当宋代诗人登上诗坛时,他们仰望唐诗,犹如翘首远眺一座巨大的山峰,可从中发现无穷的宝藏作为学习的典范。但它同时也给宋人造成沉重的心理压力,他们必须另辟蹊径,才能走出唐诗的阴影。宋人的可贵之处,在于他们对唐诗并未亦步亦趋,而是有因有革,从而创造出与唐诗双峰并峙的宋诗。谚云“极盛之后,难以为继”,宋诗的创新具有很大的难度。以题材为例,唐诗表现社会生活几乎达到了巨细无遗的程度,宋人很难发现未经开发的新领域,于是他们在唐人开采过的矿井里继续向深处挖掘。宋诗在题材方面仍有成功
2、的开拓,主要是向日常生活倾斜。琐事细物,都成了宋人笔下的诗料。比如苏轼曾咏水车、秧马等农具,黄庭坚多咏茶之诗。有些生活内容唐人也已写过,但宋诗的选材角度趋向平民化,比如宋人的送别诗多写私人交情和自身感受,宋人的山水诗则多咏游人熙攘的金山、西湖。所以宋诗所展示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更多的是普通人,而不再是盖世英雄或绝俗高士,这种特征使宋诗具有平易近人的优点。在艺术上,宋诗的任何创新都以唐诗为参照对象。宋人惨淡经营的目的,便是在唐诗美学境界之外另辟新境。宋代许多诗人的风格特征,相对于唐诗而言,都是新生的。比如梅尧臣的平淡,王安石的精致,苏轼的畅达,黄庭坚的瘦硬,陈师道的朴拙,杨万里的活泼,都可视为对唐
3、诗风格陌生化的结果。宋代诗坛还有一个整体性的风格追求,那就是平淡为美。苏轼和黄庭坚一向被看作宋诗特征的典型代表。苏轼论诗最重陶渊明,黄庭坚则更推崇杜甫晚期诗的平淡境界,苏、黄的诗学理想是殊途同归的。苏轼崇陶,着眼于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黄庭坚尊杜,着眼于晚期杜诗的“平淡而山高水深”。可见他们追求的“平淡”,实指一种超越了雕润绚烂的老成风格,一种炉火纯青的美学境界。唐诗的美学风范,是以丰华情韵为特征,而宋诗以平淡为美学追求,既是对唐诗的深刻变革,也是求新求变的终极目标。经过宋人的巨大努力,宋诗终于与唐诗成为古典诗歌史上双峰并峙的两大典范。正如缪钺所云:“唐诗以韵胜,故浑雅,而贵蕴藉空灵;宋
4、诗以意胜,故精能,而贵深折透辟。唐诗之美在情辞,故丰腴;宋诗之美在气骨,故瘦劲。”钱钟书则云:“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宋诗与唐诗既各树一帜,又互相补充,成为古典诗歌美学的两大范式,对后代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选自莫砺锋宋代文艺高峰的启示,有删改)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唐诗让宋代诗人仰望,为其提供了大量的学习典范,更多的是带给其沉重的心理压力。B. 宋诗对唐诗的创新体现在选材角度趋向平民化,这种特征使宋诗具有平易近人的优点。C. 宋代诗坛追求平淡为美,以苏轼、黄庭坚为代表,所以他们分别有畅达与瘦硬的风格。D. 经过宋人的巨大努力,唐诗终于和
5、宋诗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史上双峰并峙的两大典范。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二段论证宋诗相较于唐诗的创新时,从宋诗的题材和选材角度两方面进行论证。B. 文章第三段论证宋代诗人刻苦钻研,终于在诗歌领域另辟新境时用了举例论证的手法。C. 文章第四段分析苏轼和黄庭坚对各自偶像的推崇之处,是为引出宋诗“平淡”的内涵。D. 文章末段引用缪钺和钱钟书的话,是证明唐诗有丰华情韵的特征,宋诗以平淡为追求。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认为宋诗取得巨大的成就,一个重要条件是宋代诗人在对唐诗的继承中有创新。B. 唐代诗人普遍不写日常生活中的琐事细
6、物,会以盖世英雄或绝俗高士为抒情主人公。C. 一些宋代著名诗人有相对唐诗而言新生的风格特征,那是对唐诗风格陌生化的结果。D. 宋代诗人追求的“平淡”不同于现在通常所说的“平淡”,前者包含了“雕润绚烂”。【答案】1. D 2. D 3. D【解析】【1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A项,曲解文意。原文用的“但”表示强调,不是代表“更多”;C项,强加因果。苏、黄两人的风格是对唐诗风格陌生化的结果;D项,理解不当。唐诗已达中国古典诗歌史的高峰,宋人努力让宋诗与之比肩。原文的“与”是介词,前后的对象不可调换
7、。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2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题中D项,引用缪钺和钱钟书的话,为证明宋诗与唐诗成为古典诗歌史上双峰并峙的两大典范。【3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考核文中的观点。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
8、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题中D项,“前者包含了雕润绚烂”错误,原文是“超越了雕润绚烂”。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龙盖寺的品茗盛会吕啸天竟陵城西湖之滨有一座千年古刹龙盖寺,住持智积大师擅制葱油饼,寺中僧人每日必食,竟陵葱油饼由此成为当地的美食。智积大师更擅长的是煮茶品茗,每有高僧来访,智积大师就会取来珍藏的茶中珍品,用化开的积雪之水烹煮,端坐于禅房之中品茗论禅。竟陵城中的达官贵人对此很是神往,把能与智积大师围炉品茗视为人生一大幸事。竟陵城北天井山北峰有一棵珍稀的山茶树,长在悬崖上,要采摘非常艰险。曾有当地茶农腰绑绳索前去采茶,但是脚下的万丈悬崖让其不得不放弃。也有茶农甚至专门驯养了
9、一只猴子,临到采茶时节,来到山上,猴子面对那万丈悬崖也吓得落荒而逃。清明前的一天,智积大师给大弟子广教留下音讯后,径自朝天井山北峰而去。“师傅冒着巨大的艰险前去采茶,这该如何是好?”广教大惊失色,召集众弟子商议对策。但是面对师傅做出的如此决策,众人也无计可施,只有暗暗祈求佛祖保佑。半个月后,衣衫褴褛的智积大师回到了寺里,大笑宣布:“采到了山茶。”那高兴万分的样子就像得到了世间的珍宝。智积大师说完给大家展示了放在陶罐里的一点儿茶叶:叶片厚实鲜艳,通体金黄,外形细嫩而卷曲,芽肥壮匀齐,香郁的茶香扑鼻而来。“师傅,你何苦冒着生命危险去采摘这点儿茶叶?”广教忍着热泪,半是责怪半是不解地问道。智积大师又
10、是一笑,道:“在老衲眼中,禅事与茶事都是天下第一大事。能采到如此珍稀的茶叶,真是令人高兴。”至于他是如何千方百计在悬崖采到茶叶的,他闭口不谈,众人也不敢细问。竟陵城南富豪钱万有,也喜品茗。得知智积大师冒着生命危险采到珍稀山茶的消息,派管家前来,愿出百两银子来购买这点儿茶叶。智积大师一口回绝,笑道:“在老衲眼中,再多的银子也换不来品茗的乐趣,别拿银子败了品茗的兴致。”百两银子买不到一点儿茶叶,让珍稀山茶叶名声大振。竟陵城中人在猜测智积大师将会如何处置这些珍稀山茶叶的时候,智积大师在寺中贴出了一张告示:中秋节当天将在寺里举行品茗盛会。中秋节当晚,皓月当空,众人云集在龙盖寺大雄宝殿前的广场中央,智积
11、大师沐浴更衣、净手焚香之后走上广场中央的品茗台上,令人从藏在地窖里的一个黑色陶罐中取出三块泉水结成的冰块放在铜炉里,化开之后再用文火煮开,然后再从陶罐之中取出珍稀山茶叶放进紫砂壶中,冰泉化茗,奇香四溢,聚集在广场中的人们不由连声称赞:好茶!好茶!“老衲采下珍稀山茶叶,不敢独享,邀请众人前来闻香品茗。”智积大师朗声道,“老衲穷尽二十余年的时光研究茶道,品茗的精髓就在一个品字。今日举行品茗盛会,一杯为量,老衲只沏茶一杯,能说出茶中智事、乐事、趣事、妙事者,最有资格品用。”智积大师话音刚落,人群中走出一位富态的中年男子,迫不及待地说:“在下正是竟陵城南富豪钱万有,商贾之余最喜品茗。曾经为求茶中极品白
12、毛猴,花费过三百两银子。不知这算不算趣事妙事?”智积大师尚未答话,人群中走出一位衣衫褴褛的中年男人,只见他朗声道:“在下左正南,湖州人氏。本来生在富裕之家,最喜品茗。只因生不逢时,家中遭遇灭顶之灾,左某沦为乞丐,纵是如此,还以品茗为乐。竟陵城每有茶事,左某必赶去观摩。年前得知竟陵城南富豪钱府花重金购买了名茶白毛猴,左某不顾身份赶去只想讨一杯香茗。”人群中有人就问钱万有:“如此名贵之茶,钱老板一定不舍得吧?”钱万有闻言脸红耳赤,无言以对。当日他得知有一乞丐上门乞讨,不求一饭,只为一杯香茗,很是生气,叫仆人连骂带赶把左正南轰走。“行乞亦不忘茶事,左施主奇志可嘉。”智积大师哈哈一笑,令人弹琴,再请左
13、正南来台前品茗。左正南端起茶杯先闻香,再慢慢品味。一杯香茗勾起了他无尽的往事,不由得泪流满面。许久他擦干眼泪,感慨道:“月下品茗,人生百年。杯茗万里路,壶中乾坤大。品茗可怡情养性,可寄高风雅韵,可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一杯香茗尽藏清、寂、廉、俭、美、乐、静的要义。”龙盖寺的品茗盛会成了竟陵城谈论了许久的话题。又过一个月,这天的早上,智积大师正在做早课,左正南匆匆赶来,告诉他在西郊一座小桥旁边发现了一名被遗弃的婴儿。智积大师就把婴儿带回寺中精心抚养,并教他品茗之道。许多年后,这个婴儿成了名满天下的品茗宗师。婴儿名叫陆羽。(选自珠江时报)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A
14、. 小说情节一波三折,在曲折的情节中,推进故事一步步地发展,从而塑造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B. 文中对左正南的品茶细致描写,极写品茶之用心。因用心,故而才会道出品茗的真谛,说尽茶之要义。C. 本文采用第三人称的写法,可以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娓娓道来,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煮茶品茗的动人故事。D. 本文多处运用对比的手法,来突出人物形象,如:用茶农和猴子的畏惧和智积大师最终采到山茶,钱万有与左正南追求茶道的不同方式等对比。5.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智积大师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6. 文中结尾处提到,多年后,弃婴成了名满天下的品茗宗师陆羽。有人认为多余,有人认为必须有,你觉得呢?【答案】4. C
15、5. 做事肯钻研勤动手,做葱油饼成为当地美食,煮茶品茗水平高超。为了追求不畏险阻,成功采集了珍稀山茶。不贪图财富,拒绝百银购茶。追求茶道的极致精神,采到的珍稀山茶没有独享,而是召开品茗盛会,与同道交流,探求茶道极致。 6. 不多余。从情节发展来看,文章从智积大师煮茶品茗的高超,到冒险采山茶,拒百银卖茶,成功举办品茗盛会,再到品茗宗师陆羽诞生。层层推进,构成整体,完善了情节。从文章主旨来看,智积大师与左正南,为品茗不畏生死,无视财富,看淡荣辱,追寻极致的精神,以此作基础,才会有后面陆羽这位宗师的产生。而宗师的产生,又进一步印证了这种追求极致精神的成功,也是对这种精神最大的褒奖,从面极大地升华了文
16、章的主旨。【解析】【4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对小说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内容判断正误,此题A项考核小说的情节,B项考核内容,C项考核人称,D项考核手法,其中A项,“情节一波三折”错误,小说情节较为平直,没有波折;B项,强加因果,要真正品出茶之要义,只用心是不够的;D项,不是对比,应是衬托手法。【5题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欣赏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的题目,考核的重点是性格特征,答题时根据文中对该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和他人的评价等概括,此题通过文中的情节“做葱油饼成为当地美食,煮茶品茗水平高超”“成功采集了珍稀山茶”“拒绝
17、百银购茶”“采到的珍稀山茶没有独享,而是召开品茗盛会,与同道交流,探求茶道极致”概括其“肯钻研勤动手”“为了追求不畏险阻”“不贪图财富”“追求极致”的性格特征。点睛:物性格分析的题目应该首先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中指出人物的性格,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列举文中反应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主要性格和次要性格的区分,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和文章的主旨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6题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分析文章的结构安排的能力的题目,重点考核语段的作用,以能否删除的角度设问,答题时首先明确观点,然
18、后从情节、人物的塑造和主旨的表达的极爱杜分析,此题如回答不能删除,然后从情节的角度分析:文章从智积大师煮茶品茗的高超,到冒险采山茶,拒百银卖茶,成功举办品茗盛会,再到品茗宗师陆羽诞生。层层推进,构成整体,完善了情节,如少了后面的情节回事小说缺少结果,情节不完整;从主旨的表达的角度分析,智积大师与左正南,为品茗不畏生死,无视财富,看淡荣辱,追寻极致的精神,以此作基础,才会有后面陆羽这位宗师的产生,后面交代结果是对这种极致精神的肯定,升华文章的主旨。二、古诗文阅读课内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
19、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
20、,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7. 下列词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而控于地而已矣 控:投,落下 我决起而飞 决:快速的样子B. 适莽苍者,三餐而反 适:去,往 则芥为之舟 芥:芥草C.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怒:发怒 而后乃今培风 培:凭D. 齐谐者,志怪者也 志:记载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于:在8. 下列各组划横线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B.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C. 鹏之徙于南冥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D.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9. 下列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 逍遥游(节选)是庄子中有代表性的一篇文章,
21、从内容到形式,都最能体现庄子文章的特色。B. 逍遥游(节选)的主旨在于说明人应当抛弃一切物累,以获取最大的自由。C. 逍遥游(节选)一文想象丰富,比喻灵活,文笔舒卷自如,令人叹服。D. 庄子代表了当时先进阶级的思想主张,追求绝对自由,不与统治者合作。【答案】7. C 8. C 9. D【解析】【7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将词语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分析。C项“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在原文中的意思是“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挂在天边的云彩”,所以“怒”,奋起的样子,这里指鼓起翅膀。故选C项。【8题详解】试题分析:本
22、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重点考查一词多义现象。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应将各个选项中的文言虚词带入具体语境中进行理解,辨析意义和用法是否相同。A项“其”,代词,它的/副词,抑,或许。B项“而”,连词,表顺承关系/连词,表转折。C项“也”,前后两个都是句末语气词。D项“之”,代词,代鹏鸟/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故选C项。【9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考生应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然后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这类题目常涉及人物行为举止、人物主张、人物情感、人物思想道德、人物性格、人物志向、人物才智、选文的综合性八类信息的筛选。解答的
23、方法是,在原文中找准区间,把准对象,切忌张冠李戴,忌断章取义,无中生有。D项“庄子代表了当时先进阶级的思想主张”错,庄子的思想比较消极倒退,代表了当时失势的东周贵族的思想主张。故选D项。【点睛】筛选信息和概括文章内容要点,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应注意:考生应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然后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从历年高考出题规律来看,此类题目选项中设错类型可分为信息错位、错解词语、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无中生有、颠倒是非将文中未然的信息说成必然等。这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是,审准题干,依文索义,正确分析。参考译文: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鲲的体积,真不知道大到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鹏。鹏
24、的脊背,真不知道长到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天边的云。这只鹏鸟呀,随着海上汹涌的波涛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南方的大海是个天然的大池。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翅膀拍击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涛,海面上急骤的狂风盘旋而上直冲九万里高空,离开北方的大海用了六个月的时间方才停歇下来”。春日林泽原野上蒸腾浮动犹如奔马的雾气,低空里沸沸扬扬的尘埃,都是大自然里各种生物的气息吹拂所致。天空是那么湛蓝湛蓝的,难道这就是它真正的颜色吗?抑或是高旷辽远没法看到它的尽头呢?鹏鸟在高空往下看,不过也就像这个样子罢了。再说水汇积不深,它浮载大船就没有力量。倒杯水
25、在庭堂的低洼处,那么小小的芥草也可以给它当作船;而搁置杯子就粘住不动了,因为水太浅而船太大了。风聚积的力量不雄厚,它托负巨大的翅膀便力量不够。所以,鹏鸟高飞九万里,狂风就在它的身下,然后方才凭借风力飞行,背负青天而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遏它了,然后才像现在这样飞到南方去。寒蝉与小灰雀讥笑它说:“我从地面急速起飞,碰着榆树和檀树的树枝,常常飞不到而落在地上,为什么要到九万里的高空而向南飞呢?”到迷茫的郊野去,带上三餐就可以往返,肚子还是饱饱的;到百里之外去,要用一整夜时间准备干粮;到千里之外去,三个月以前就要准备粮食。寒蝉和灰雀这两个小东西懂得什么!课外文言文阅读文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景皇
26、帝讳师,字子元,宣帝长子也。雅有风彩,沈毅多大略。少流美誉,与夏侯玄、何晏齐名。晏常称曰:“惟几也能成天下之务,司马子元是也。”魏景初中,拜散骑常侍,累迁中护军。为选用之法,举不越功,吏无私焉。宣穆皇后崩,居丧以至孝闻。宣帝之将诛曹爽,深谋秘策,独与帝潜画,文帝弗之知也。将发夕乃告之既而使人觇之帝寝如常而文帝不能安席晨会兵司马门镇静内外置阵甚整。宣帝曰:“此子竟可也。”初,帝阴养死士三千,散在人间,至是一朝而集,众莫知所出也。事平,以功封长平乡侯,食邑千户,寻加卫将军。及宣帝薨,议者咸云“伊尹既卒,伊陟嗣事”,天子命帝以抚军大将军辅政。魏嘉平四年春正月,迁大将军,加侍中,持节、都督中外诸军、录
27、尚书事。命百官举贤才,明少长,恤穷独,理废滞。四海倾注,朝野肃然。或有请改易制度者,帝曰:“不识不知,顺帝之则,诗人之美也。三祖典制,所宜遵奉;自非军事,不得妄有改革。”五年夏五月,吴太傅诸葛恪围新城,朝议虑其分兵以寇淮泗,欲戍诸水口。帝曰:“诸葛恪新得政于吴,欲徼一时之利,并兵合肥,以冀万一,不暇复为青徐患也。且水口非一,多戍则用兵众,少戍则不足以御寇。”恪果并力合肥,卒如所度。帝于是使镇东将军毌丘俭、扬州刺史文钦等距之。俭、钦请战,帝曰:“恪卷甲深入,投兵死地,其锋未易当。且新城小而固,攻之未可拔。”遂命诸将高垒以弊之。相持数月,恪攻城力屈,死伤太半。帝乃敕钦督锐卒趋合榆,要其归路,俭帅诸
28、将以为后继。恪惧而遁,钦逆击,大破之,斩首万余级。(节选自晋书景帝纪)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将发夕乃告之既而使人觇之帝寝如常而文帝不能安席晨会兵司马门镇静内外置阵甚整。B. 将发夕乃告之既而使人觇之帝寝如常而文帝不能安席晨会兵司马门镇静内外置阵甚整。C. 将发夕乃告之既而使人觇之帝寝如常而文帝不能安席晨会兵司马门镇静内外置阵甚整。D. 将发夕乃告之既而使人觇之帝寝如常而文帝不能安席晨会兵司马门镇静内外置阵甚整。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皇帝”始于嬴政决定兼采帝号,称为“皇帝”,意思是他的功德和三皇五帝相提并论,从此,历
29、代君主都称皇帝,俗称皇上。B. “路”是中国古代宋、元时的行政区域名称。在宋代时的“路”,相当于现代的“省”。本文中“要其归路”即此意。C. “太傅”周代设置,位列三公,作为重臣参与朝政,掌管全国的军政大权。后来多用于为大官加衔,无实职。D. “薨”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景帝才华出众。他年少时就博得好名声;高雅有风采,沉者坚毅,深谋远虑;与年少时的景帝名望相同的何晏曾称他是一个几乎能够成就天下事的人。B. 景帝重视人才。他制定选用人才的方法,提出了选人用人要求,命令百官
30、推举人才,关心人,体恤人,因此赢得了人心,自己也得到了朝廷内外的尊重。C. 景帝遵守旧制。当有人提出要改变现有制度时,景帝引用一位诗人的诗句,表示祖先留下来的典章制度应当遵守,但他同时也表示,如果有战争则例外。D. 景帝洞察战况。诸葛恪合肥起兵,应验了景帝战初的判断;景帝下令以防守消耗敌人的力量,再根据战况,令属下主动出击,结果大败敌军,生擒诸葛恪。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帝阴养死士三千,散在人间,至是一朝而集,众莫知所出也。(2)帝乃敕钦督锐卒趋合榆,要其归路,俭帅诸将以为后继。【答案】10. A 11. B 12. D 13. (1) 景帝暗地里收养了三千名不怕死的
31、士人,分散在百姓中,到这时一个早晨就集合起来,众人不知道这些人是从哪里来的。(“阴”“死士三千”“人间”各1分,句意2分)(2) 景帝就命令文钦督率精锐部队奔赴合榆,拦截敌军的退路,毋丘俭率领众将作为后继。(“敕”“趋”“要”各1分,句意2分)【解析】晋书景帝纪,作者:房玄龄,朝代:唐。【10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断句。注意代词“之”,连词“而”,结合句意断句。句意:将要动手的前一天晚上才告诉他,之后派人窥视,景帝像平常一样入睡,而文帝不能安然就寝。清晨在司马门会集兵队,景帝镇静内外,布置非常严整。【1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
32、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本文中的“要其归路”是拦截敌军退路的意思。【1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D项中 “生擒诸葛恪”错误,原文只是说“恪惧而遁”,意思是诸葛恪害怕逃跑了。【1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在翻译句子之前,首先找准得分点,即重要实词、虚词、词类活用、通假字、特殊句式等,确保得分点准确无误,对于疑难字词要借助积累(课内文言知识、成语、语法结构、语境等),巧解难词难句,然后翻译时尽量直译,保持句意通顺。注意得分点:(1)“阴”暗地里;“死士三千”定语后置,三千名不怕死的士人;“人间”百姓中间;各1分,句意2分。(2)“
33、敕”皇帝命令;“趋”奔赴;“要”拦截;各1分,句意2分。点睛: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参考译文:景皇帝名师,字子元,是宣帝的儿子。高雅有风采,沉着坚毅很有远大的谋略。他年少时就流传有好声誉,和夏侯玄、何晏名望相同。何晏时常称说:“差不多可以成就天下事的,是司马子元。”魏景初年间,任散骑常侍,多次升官为中卫军。制定选用人
34、才的方法,提拔人不超越他的功绩,任免官吏无私情。宣穆皇后去世,景帝服丧以极其孝顺闻名。宣帝将要诛杀曹爽时,精心秘密谋划,单独跟景帝悄悄策划,文帝不知道这件事。将要动手的前一天晚上才告诉他,之后派人窥视,景帝像平常一样入睡,而文帝不能安然就寝。清晨在司马门会集兵队,景帝镇静内外,布置非常严整。宣帝说:“这个儿子终究真行啊。”当初,景帝暗地里收养了三千名不怕死的士人,分散在百姓中,到这时一个早晨就集合起来,众人不知道这些人是从哪里来的。事件平息后,因为有功被封为长平乡侯,食邑千户,接着加封为卫将军。等到宣帝死时,议政的人们都说:“伊尹已死,伊陟继承事业。”天子任命景帝为抚军大将军辅佐朝政。魏嘉平四
35、年春正月,升为大将军,加封侍中,持节、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命令百官推举人才,明确年少与年长者的尊卑,体恤贫困与孤独的人,清理被废除不用的人。四海倾心向往,朝廷内外恭敬。间或有人请求要改变制度,景帝说:“好像什么都不知道,顺从上代帝王的法度去做,这是诗人所赞美的。三代祖先的典章制度,是应当遵守的;如果不是有战争,不能随意更改。”五年夏五月,吴国太傅诸葛恪包围新城,朝廷的议论担心他分兵侵犯准泗,打算守卫各水路口岸。景帝说:“诸葛恪新近在吴国得到权势,想求得一时的好处,聚兵合肥,希望侥幸得手,没有精力再在青徐找麻烦。再说水路口岸不是一个,多守卫就用兵多,少守卫又不足以抵挡敌人。”诸葛恪果然在合肥
36、集中兵力,最终正像景帝所推测的那样。景帝便派镇东将军毋丘俭,扬州刺史文钦等人抵御敌军。毋丘俭、文钦请求出战,景帝说:“诸葛恪全力深入我方,把军队置于险境,他们的锋芒难以抵挡。再说新城既小又坚固,敌军进攻也难以攻克。”于是命令众将领筑城防守。相持了好几个月,诸葛恪攻城的力量耗尽,死伤超过半数。景帝就命文钦督率精锐部队奔赴合榆,拦截敌军退路,毋丘俭率领众将作后继。诸葛恪因害怕而逃跑,文钦迎上去攻击,大败敌军,杀敌一万多人。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和答元明黔南赠别黄庭坚万里相看忘逆旅,三声清泪落离觞。朝云往日攀天梦,夜雨何时对榻凉?急雪脊令相并影,惊风鸿雁不成行。归舟天际常回首,
37、从此频书慰断肠。【注】元明:黄大临,黄庭坚长兄,字元明。绍圣二年(1095)黄庭坚被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长兄黄大临万里相送,二人分别后黄庭坚作此赠别诗。朝云:化用楚襄王梦见神女的故事,隐寓自己往日的抱负只如登天之梦,已经破灭。脊令:鸟名,即鹡鸰。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这首诗表达了兄弟二人分手时,难分难舍的惜别之情。全诗感情深笃,首联即侧面写离别的哀痛,掀起感情的波澜。B. 颔联诗人抒发了自己报复落空的苦闷,但求将来能兄弟相伴,悟言一室之内,畅享天伦之乐。C. 尾联从自身宕开,翻进一层,写兄长在回程归舟中常常翘首遥望天际,盼望兄弟早日归来。D. 这首诗表现出黄庭坚在化
38、用典故上的深厚功力。他善用典故,经过锻炼熔铸,显得浑成无迹,真所谓“水中着盐,食而方知其味”。15. 本诗的颈联“急雪脊令相并影,惊风鸿雁不成行”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答案】14. A 15. 颈联触景生情(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急雪”与“惊风”凸显眼前的风雪交加之景,使诗人感叹自己境遇的险恶、兄弟的离散,正反应了诗人触景所生之情。运用比喻,大雪纷飞中,借相互依傍的鹡鸰鸟,恓惶的鸿雁来比喻兄弟患难与共(答出鹡鸰鸟或鸿雁其一即可)。运用对比,“脊令并影”既是手足情深的写照,又反衬出兄弟离散的哀伤。【解析】【1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等的综合能
39、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运用了什么手法、技巧,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A项,“首联即侧面写离别的哀痛”错,这里是正面写离别的哀痛。故选A项。【1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能力,重点是从诗歌的表达技巧的的角度进行赏析。解答时可以从两个角度考虑,一是景物描写的手法,二是从写景中明确作者所流露出来的情感,注意结合文中具体内涵来分析。颈联“急雪脊令相并影,惊风鸿雁不成行”吗,意思是风雨雪交加急降,鹡鸰鸟在风雪
40、中形影不离,鸿雁在风暴中惊慌的离散失群,飞不成行。颈联既是写景,又是比兴,进一步体现兄弟之情。出句写大雪纷飞中,但见鹡鸰鸟相互依傍,同时也是喻兄弟患难与共。对句则写惊风中,大雁离散失群,飞不成行。就写景而言,这一联是赋笔,但赋中有比,同时睹物兴怀。诗人眼前的风雪交加之景使他感叹自己境遇的险恶、兄弟的离散,所以将雪称作“急”,风称作“惊”,正反映了诗人触景所生之情。对比鲜明,“脊令并影”,“脊令”,鸟名,常巢于河上,水边觅食,用于比喻兄弟。此处既是手足情深的写照,又反衬出兄弟离散的哀伤。【点睛】解答诗歌表达技巧:掌握常用的表现手法,分析诗词的表现手法应从以下四方面考虑:表达方式叙事,议论,描写(
41、细节、动静、虚实、正侧、白描、场景、衬托),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和反问等;写作手法渲染、烘托、对比、衬托、象征、联想、想象、比兴、化用典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以及情景关系(触景生情、以情驭景、情景交融、乐景衬哀情、哀景衬哀情);结构技巧抑扬、卒章显志。明确诗中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结合诗句阐释是如何使用这种表手法的。阐明此种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即对塑造人物形象,表情达意的作用。诗文默写16.把下列句子补写完整。(1)策扶老以流憩,_。 (2)山原旷其盈视,_。(3)_,两朝开济老臣心。 (4)心非木石岂无感,_。(5)山寺钟鸣昼已昏,_。 (
42、6)臣以险衅,_。(7)_,使我不得开心颜。(8)_,凭轩涕泗流(9)炉边人似月,_。 (10)天姥连天向天横,_。【答案】 (1). 时矫首而遐观 (2). 川泽纡其骇瞩 (3). 三顾频烦天下事 (4). 吞声踯躅不敢言 (5). 渔梁渡头争渡喧 (6). 夙遭闵凶 (7).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8). 戎马关山北 (9). 皓腕凝霜雪 (10). 势拔五岳掩赤城【解析】【详解】试题分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矫首”“遐”“泽纡”“骇瞩”“频烦”“踯躅”“渔梁”“夙”“闵”“事”“戎”“皓”“拔”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
43、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新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三、语言文字的运用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读书要有感受,要有审美,对于书中的金玉良言,要融会贯通,付诸实践;对于书中的糟粕要及时剔除。中纪委在调查中发现,这起贪腐窝案涉案官员级别之高,数量之大,覆盖系统之多,涉案金额之巨,令人侧目而视。深化改革就像摸着石头过河,不可能十全十美,如果不以宽容的态度对待,一味品头论足,改革何时才能成功?党员遵守党的纪律是无条件的,要说到做到,有纪必执,有违必查,不
44、能把纪律作为软约束或是置之度外的一纸空文。蒙娜丽莎的神秘微笑为什么是最美的?500多年来,人们一直对此莫衷一是,即使是同一个观者,在不同的时间去看,感受似乎都有所不同。在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傣家人胼手胝足,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幸福的交响曲。这一特大贪污腐败分子被挖出后,该利益链条背后的一系列同案人物纷纷呼之欲出,等待他们的只能是法律的严厉制裁。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金玉良言:比喻可贵而有价值的劝告。使用正确。侧目而视:指斜着眼睛看人,形容憎恨或又怕又愤恨。句中形容令人吃惊,不合语境。品头论足:指无聊的人随意议论妇女的容貌体态,
45、比喻在小节上一味挑剔。使用正确。置之度外:形容不把个人的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使用对象不当。莫衷一是:强调很多意见各不相同,众说纷纭。使用正确。胼手胝足:只手脚因长期摩擦而长出老茧。形容长期辛勤劳动。使用正确。呼之欲出:形容人像画得逼真,似乎叫一声就会从画中走出来,泛指文学作品中的描写十分生动。使用对象不当。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国际足联2017年度颁奖典礼在英国伦敦举行,多项大奖名花有主。最引人瞩目的世界足球先生竞争激烈,葡萄牙球星C罗击败梅西和内马尔,连续两年蝉联该奖项。B. 高贵优雅不是外在的物质表现,而是你面对他人乃至这个世界,能够表现出自己的善良与宽容、坚强与淡
46、定、宠辱不惊与轻声细语。C. 近年来,幼儿园虐童事件时刻撞击着人们的心灵。孩子们在幼儿园期间的人身安全、教师的道德素质等问题一直以来是广大家长备受关注的。D. 2017年度游戏王者荣耀对历史人物及符号的改编曾饱受质疑,但没人能否定它在泛娱乐时代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的社会生态与娱乐方式。【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A项,“连续两年蝉联该奖项”语意重复,“蝉联”意思是“连续不断获得”,前面的“连续”多余。B项,“高贵优雅不是外在的物质表现,而是”成分残缺,缺
47、少宾语中心词,应在“轻声细语”后添加“的定力”。C项,“等问题一直以来是广大家长备受关注的”句式杂糅,选项把“是广大家长关注的问题”和“一直以来备受广大家长关注”两句杂糅,可以改为“一直以来备受广大家长关注”。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
48、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1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观赏名胜古迹时,人们常会沉浸于历史并发出种种感慨;阅读史传作品时,人们常会含咀吟诵并抒发个人感受。赏景和读文的感受,往往各不相同。_,_,_。_ ,_, _ ,就像人们通常所说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针对不同赏景者面对同一景物时的不同心态从赏景来看,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而即使读同一文本提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论断个人的感受自然也有不同因读者的人生际遇、现实处境有不同,特别是个性心理有差异A. B. C. D. 【答案】B【解析】
49、【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句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文段大体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语意关联、句子结构、逻辑顺序、关联词等来分析判断句子的具体衔接。此类题一般结合排除法进行解答。本题,根据横线前的语句先讲“观赏名胜古迹”后讲“阅读史传作品”可知,所给六句话应先说赏景,后说阅读,所以横线处的首句应是,据此可排除A、D两项。B、C两项的区别在于、的位置;由分析可知,是原因,是结果,故在前,据此可排除C项。故选B。【点睛】语句连贯性的题目,考生应按照如下步骤操作:1抓中心。首先要统揽全局,抓中心句,分析句子的性质和作用(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解说句、观点句、
50、材料句等),然后分析其他句子是如何围绕中心句来组织的。这段文字是说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有景仰之情的原因。2抓思路。句子中的思路一般指三个方面: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思维的顺序。空间顺序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逻辑顺序,就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具有规律性的顺序。3抓标志。语言标志常常表现为:关联词语、暗示性词语、句子之间的对应关系(内容上、形式上)、陈述对象或议论角度、抓句式等等。20.下列文学常识判断和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南北朝时期,诗歌创作的一大成就是民歌的新发展,其中木兰辞叙事与抒情相渗透,细腻与粗犷相融合,代表了南朝民歌的最高成就。B. “花间派”词人以温庭筠、周邦彦为代表
51、,在填词时往往取当前情事,表现艳遇怨慕与离愁别绪,藻丽浓艳,细美婉约,构成“香而软”的风格。C. 建安时期是文学的自觉时代,后人把建安诗歌这种建筑在慷慨情怀基础上的爽朗刚健的风貌,称为“建安风骨”。D. 陶渊明是中国诗歌史上大力描写山水的第一人,开创了山水诗派,直接引领了王维、孟浩然等人的山水诗创作。【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A项,木兰辞代表
52、了北朝民歌的最高成就。B项,“花间派”词人以温庭筠、韦庄为代表。D项,谢灵运是中国诗歌史上大力描写山水的第一人。故选C项。【点睛】此类试题多考查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作答时,要细读每个选项的内容,根据自己所积累的知识,一一进行辨识。21.选出下列语句使用得体的一项( )A. 这个事情是个好事,你们尽管放手去做,若有什么困难,我们一定鼎力相助。B. 新居落成,我明日乔迁,为答谢您的厚意,特于府上备下薄酒,恭请光临。C. 今天我能够莅临这个舞台上唱我自己写的歌,感到万分荣
53、幸,谢谢您们的聆听!D. 吉日良辰,花好月圆,恭祝一对璧人并蒂同心、白首偕老!【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能力。题干要求选出“使用得体的一项”,A项,鼎力相助:鼎力:大力 。大力相助。指别人对自己的大力帮助。敬辞,一般用于请人帮助时的客气话。不能用于自己。B项,府上:敬词,是指对别人的家或老家的尊称。用于此处,使用不当;C项,莅临:敬词,光临,来临。用于此句,使用不当。故选D。2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没有谁可以活在社会舆论的真空里,“贫二代”如此,“拼二代”亦如此, 。只不过社会舆论给予前两者的多是支持和鼓励
54、, 。当然,这其中也不乏误解与偏见。试图改变社会舆论对“富二代”的看法是必要的,客观地为“富二代”正名也无可厚非。只是,“富二代”的代言人在为这个群体正名的时候,实在没必要把普通的社会舆论升级到“歧视”的地步。“富二代”其实没那么脆弱, 。【答案】“富二代”更不例外对于“富二代”多是批评与鞭策。也不该如此敏感(意思对即可)【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语言运用的综合考核题,首先应浏览语段,把握主要内容,然后要注意上下文的衔接和前后的照应。处结合语境应该是讲“富二代”;处结合“社会舆论给予前两者的多是支持和鼓励”对称,给予后者的多是批评与鞭策;处结合语境,言之有理即可。四、写作23.阅读下面的材料,
55、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我愿站在高处,因为那里能听到上帝的声音。托尔斯泰我贴在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跳舞。维特根斯坦这两句表达形象、寓意深刻的名言,引发你怎样的联想和感悟?请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答案】缩小你的梦想难以衡量的是梦想的重量,如果梦想太过沉重,那就试着缩小你的梦想。题记於陵子人间中有这样一则寓意深刻的故事:中州有一只蜗牛,想振奋起来干一番大事,却又时时责备自己软弱无能。想向东攀登泰山,计算一下,却要走三千多年;又想向南去涉长江汉水,计算一下,也要走三千多年。再想想自己的寿命,不过朝暮之间而已。于是,不胜悲痛,枯死在蓬蒿杆上,而被蚂蚁
56、嘲笑。蜗牛的梦想可谓高远矣,然而最终一无所成,原因何在呢?原来是它不懂得缩小梦想,步步为营,循序渐进。蜗牛遗憾地死去令人痛心,也让我们得到诸多启示。英国古老的威斯敏斯特教堂旁边有一块墓碑,上面刻了一段非常著名的话:当我年轻的时候,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当我成熟以后,我发现我不能改变这个世界,我将目光缩短了些,决定只改变我的国家;当我进了暮年以后,我发现我不能改变我的国家,我的最后愿望仅仅是改变我的家庭。但是,这也不可能。当我现在躺在床上,行将就木时,我突然意识到:如果一开始我仅仅去改变自己;然后,我可能会改变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帮助和鼓励下,我可能为国家做一些事情;然后,谁知道呢?我甚至可能改变这
57、个世界。这是一段多么富有哲理的话啊!它告诉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适当缩小梦想,从实际出发,让自己的心灵注入永久的激情与活力,这样才能驶向成功的彼岸。世界著名撑杆跳高名将布勃卡有一个绰号叫“1厘米王”,因为在一些重大的国际比赛中,他几乎每次都能刷新自己保持的世界纪录,将成绩提高微小的1厘米。他在成功地跃过6.25米时,不无感慨地说:“如果我当初把训练目标定在6.25米,没准儿会被这个目标吓倒。”是啊,一个人最伟大之处在于他懂得如何有步骤地迈向成功,然后为之付出努力。梦想的成功没有捷径,当有一天,你回首过往,以一种平静的心态去面对回忆,你会发现,那些闪闪发光的东西,不是头顶上的光环,而是你洒在一个
58、个脚印上的汗珠与泪水,是它们见证了你的成功,让你明白实现梦想首先要缩小自己的梦想。当红影星王宝强在未成名之前,经常在剧场旁边等戏,无论遇上什么角色,卑微的,危险的,他都会欣然接受,终于,在16岁时被导演李扬挑中,主演独立电影盲井,从此真正打开了演员生涯的大门。此后,陆续在天下无贼暗算士兵突击等电影亮相,赢得观众一阵阵喝彩。如果当初他看不上小角色,别说主演影视大片,就是一般的影片他都未必能演好。生活中,多数人在实现梦想的路上之所以会半途而废,并不是因为完成梦想的难度过大,而是梦想太大,让自己觉得太遥远。其实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里都有一架天平,得到什么,失去什么,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生命的趋于成熟,砝码会
59、不停地调换。生命有限,梦想无穷。我们不是蒙田,做不到“凭时间的有效利用”;我们不是笛卡儿,无法在每天沉睡了十几个小时后,还可以成为最伟大的数学家;我们也不是爱因斯坦,不能够心无旁骛地专心研究我们只是平凡的人,明白梦想的路途艰辛难行,惟有缩小自己的梦想,才能体验梦的飞翔。【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名言类材料作文,这两句名言是两种不同思想的碰撞,反映了两位名人不同的人生感悟和思想认识。“站在高处”,“在云端跳舞”,可以理解为远大的抱负、追求与梦想,也可以理解为很高的思想、境界与地位;“上帝的声音”可以理解为对真理的接近,以及有利于自己走向辉煌的外部条件与环境,也可以理解为荣誉、掌声、赞语与鲜花;而
60、“贴在地面步行”则是脚踏实地,从实际出发,一步一个脚印坚实地前行,不虚飘,不好高骛远。当然,还可以有自己的理解和认识。行文时在准确把握两句话含意的基础上,要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从自己的认识和思想出发,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发表非简单套路化的议论,力求以真信人,以理服人,以新怡人。点睛:这是一道名言警句类材料作文。名言警句,是指一些名人说的,写的,历史纪录的,经过实践所得出的结论或建议,以及警世的比较有名的言语。广泛上来说就是有意义,向人们揭示一定的道理的话,名人所说的谚语、格言等都可以叫名言警句。这类新材料作文,命题者往往提供与写作者道德修养或学习生活的某一方面紧密相关的名言警句(一句一段或几句
61、几段)作为作文题,审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给予的名言或话语的深刻含意。名言警句富含深邃的哲理,其含义往往是含而不露,具有很强的隐喻性或象征性。如果就事论事,就只能触及皮毛,得到一个肤浅的认识,想要渗透其中深层的哲理,就要善于由表及里,深入挖掘内在含义,从中悟出与生活相关的道理,构思时可就人生的某一个侧面写出自己的哲理思考,行文时可巧借意象作为载体以形象说理,以此作为立论的切入点。名言警句材料作文的审题,一般要注意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捕捉关键语句。新材料作文一般由材料和要求组成,关键语或出现在材料中,或设置在要求里,抓住这些关键语就可以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及命题意图。新材料作文中的关键语往往是命题者在陈述对象、突出中心时特别强调或反复出现的词句,是命题者或材料中有关评议性语言,它往往透露出命题者的情感倾向,考生只要留心揣摩不难窥出其中端倪。2.注意由表及里。抓名言警句的关键词句,结合社会时代背景解读名言警句,由表及里把握名言警句中所蕴含的哲理,及其隐含义,挖掘出喻意。 3.善于由此及彼。在名言警句隐含义的范围内,由此及彼,结合社会现实多角度立意。 如果是多则名言警句,审题时要善于全面准确,从不同的名言警句中挖掘其内在的相同点,在相同之处立意;也可以“抓住一点,不及其余”从中选择一个角度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