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跟踪训练(二十六)一、选择题1(2015安阳模拟)在运动或举重项目中,某运动员腰部受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该病人受损伤的部位可能是反射弧的()传入神经传出神经感受器神经中枢效应器A BC D解析有感觉说明感受器和传入神经正常,受伤部位是腰部,不可能损伤右下肢运动的效应器,因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的受损部位可能是传出神经或脊髓内的神经中枢。答案A2(2015淮安模拟)人接触辣椒后,往往产生“热辣辣”或“烫口”的感觉,即把辣椒刺激和热刺激产生的感觉等同起来。在口腔或皮肤的感觉神经末梢中,存在对辣椒素敏感的受体香草酸受体,它们能被辣椒素或较高温度刺激激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香草
2、酸受体位于突触后膜B辣椒素可与香草酸受体结合,导致Na内流C上述感觉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D吃辣椒时喝热饮会加重疼痛解析香草酸受体位于感觉神经末梢的细胞膜上,感觉神经末梢的细胞膜不属于突触后膜。由题意可知,辣椒素可与香草酸受体结合,导致Na内流产生神经冲动,进而传至大脑皮层产生“热辣辣”或“烫口”的感觉。形成热觉、痛觉的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由于高温也能刺激香草酸受体,因此吃辣椒时喝热饮会加重疼痛。答案A3(2015广州一模)右面为突触结构和功能的模式图,有关叙述不恰当的是()A瞬间增大轴突末端细胞膜对Ca2的通透性会加速神经递质的释放B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C过程表示神经递质进入突触后膜所
3、在的神经元D过程可避免突触后膜持续兴奋解析由图示知,Ca2可促进神经递质释放,故瞬间增大细胞膜对Ca2的通透性,会加速神经递质的释放;由于神经递质的释放方式是胞吐,故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过程中神经递质只是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促进Na进入突触后膜,并没有进入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过程表示神经递质经重吸收进入突触前膜所在的神经元,可避免突触后膜持续兴奋。答案C4(2015吉林模拟)下列关于神经调节和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状态的零电位B反射弧至少由两个神经元组成C兴奋经突触小体,会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D兴奋时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
4、方向相反解析静息电位为外正内负,而不是零电位;一个完整的反射弧至少有两个神经元,如膝跳反射的反射弧是由两个神经元组成的;兴奋经过突触小体时,会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兴奋时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答案B5(2015唐山模拟)下列各图箭头表示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和神经纤维上传导方向,其中不正确的是()解析兴奋只能由突触前膜传到突触后膜(图中向右),故选C。答案C6图甲为某一神经纤维示意图,将一电表的a、b两极置于膜外,在X处给予适宜刺激,测得电位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未受刺激时,电表测得的为静息电位B兴奋传导过程中,a、b间膜内电流的方向为baC在图乙中的
5、t3时刻,兴奋传导至b电极处Dt1t2,t3t4电位的变化分别是Na内流和K外流造成的解析静息状态时,神经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称为静息电位。图甲所示两电极都在膜外,所以电表测得的为零电位,A错误;兴奋的传导方向和膜内侧的电流方向一致,所以兴奋传导过程中,a、b间膜内电流的方向为ab,B错误;静息电位是内负外正,动作电位是内正外负,电表会有不同方向的偏转,在图乙中的t3时刻,兴奋传导至b电极处,并产生电位变化,C正确;t1t2,t3t4电位的变化都是Na内流和K外流造成的,D错误。答案C7(2015银川模拟)根据神经冲动通过突触的方式不同,突触可分为化学突触和电突触两种。电突触的突触
6、间隙很窄,在突触小体内无突触小泡,间隙两侧的膜是对称的,形成通道,带电离子可通过通道传递电信号,如下图所示,以下有关突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神经冲动通过电突触的传递速度较化学突触快B兴奋在化学突触和电突触中的传递都是单向的C兴奋通过化学突触时的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D兴奋通过突触传递信息与细胞膜的功能有关解析电突触中兴奋传递可以是双向的。答案B8(2015昆明一模)下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相连接的神经元,电表的电极连接在神经纤维膜的外表面。刺激a点,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Aa点受刺激时膜外电位由正变负B电表会发生两次方向不同的偏转C电表只能发生一次偏转D该实验不能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
7、导是双向的解析a点受刺激时,膜外由于Na内流导致其电位变化是由正变负,电表会发生两次方向不同的偏转,而由于兴奋在突触处是单向传递,电表只能发生一次偏转。由于刺激a点后,电表都发生了偏转,该实验能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答案D9(2015蚌埠二模)氨基丁酸和某种局部麻醉药在神经兴奋传递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此种局麻药单独使用时不能通过细胞膜,如与辣椒素同时注射才会发生如图所示效果。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局麻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Na通道,阻碍Na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B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促进Cl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C局麻药和氨基丁酸的作用效果和作用机理一致,
8、都属于抑制性神经递质D神经细胞兴奋时,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解析分析图2可知,局麻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Na通道,阻碍Na内流,从而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分析图1可知,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促进Cl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局麻药虽然也有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的效应,但其不是神经递质,故局麻药和氨基丁酸的作用机理不同;神经细胞兴奋时,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答案C二、非选择题10(2015大连模拟)图甲显示了脑、脊髓及手臂上的神经的位置关系,图乙是有关体温调节的部分神经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1)人体的呼吸中枢位于脑中的_(部位)。
9、(2)当人的手指意外被针刺时会产生缩手反射,该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图甲的_中。而化验取指血时,针刺手指时并未缩回,这一现象说明在反射过程中,_有控制作用。(3)若在图甲中处给一适宜刺激,处膜内外的电位发生的变化是_,此时在受刺激部位与未受刺激部位之间形成了_。由该刺激引起的反应是否属于反射?_。(4)图乙中,a、b为_。图乙中显示的效应器有_。解析(1)人体的呼吸中枢位于脑干。(2)缩手反射的中枢在脊髓;化验取指血时,针刺手指时并未缩回,说明了高级神经中枢对低级神经中枢有调控作用。(3)若图甲处给予适宜刺激,此处由静息电位变为动作电位,其膜内外的电位变化是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此时在受刺激部
10、位与未受刺激部位就构成了电位差,产生了局部电流。由于刺激的部位在传出神经上,而不是由完整的反射弧完成反应活动的,所以不属于反射。(4)图乙中a、b为突触。图乙显示有两条神经调节的途径,它们的效应器分别为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和f。答案(1)脑干(2)脊髓高级神经中枢对低级神经中枢(3)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注意顺序)局部电流不属于(4)突触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和f11(2015苏北四市模拟)河豚毒素(tetrodotoxin,简称TTX),是一种能麻痹神经的非蛋白类毒素,通常少量TTX就可以致人于死地,中毒的人会因神经麻痹而窒息死亡。研究者为了研究河豚毒素的作用机制,选用枪乌贼的神经组织进行实验,
11、实验处理及结果见下表。实验组号处理微电极刺激突触前神经元测得动作电位(mV)室温,0.5 ms后测得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mV)未加河豚毒素(对照)7575浸润在河豚毒素中5 min后656510 min后502515 min后400(1)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可产生动作电位的原因是_,由表中数据可知,将神经组织浸润在河豚毒素中后,突触前神经元动作电位降低,分析原因是_。(2)突触前神经元通过_的方式将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神经递质可与突触后神经元突触后膜上的_结合。从、组推断,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降低应该是因为作用于突触后膜的_减少,由此可知河豚毒素对神经兴奋的传递起_作用。(3)某生物兴趣小
12、组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了与河豚毒素相关的其他实验。(所用实验材料与上实验相同)在未用河豚毒素浸润时,刺激c点0.6 ms后观察到肌肉收缩,若刺激a点,在不考虑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传导需要时间的前提下,至少需要_ ms才能观察到肌肉收缩。若要证明某种药物只能阻断神经冲动在突触部位的传递,而不能阻断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应选择的刺激点为_点,放药点分别为_点。(填a、b、c)解析(1)动作电位产生的原因是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细胞膜上的Na通道打开,Na内流。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浸润在河豚毒素中的神经组织,其突触前神经元动作电位降低,推断河豚毒素可能会抑制Na通过神经细胞膜。(2)突触前膜以胞
13、吐的方式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然后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从表格中、组数据可知,突触后神经元的动作电位降低,可能是因为河豚毒素抑制了神经递质在突触处的传递,导致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神经递质的数量减少。(3)依装置图可知,a、c点之间存在2个突触,结合表格数据,兴奋通过一个突触需要0.5 ms,故至少需要0.620.51.6(ms)才能观察到肌肉收缩。要证明某种药物只能阻断神经冲动在突触部位的传递,刺激部位应在突触前,即图中的a点,药物作用部位应分别在突触和神经纤维上,即b点和c点。答案(1)钠离子通道开放,钠离子内流河豚毒素抑制钠离子通过神经细胞膜(2)胞吐受体神经递质的数量抑制(3)1.6ab、c